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学者提出人民币的国际化道路与对亚洲货币合作的主导也应借鉴德国和欧盟模式。本文通过德国马克及欧元一体化的协调政策与人民币现状之比较,得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还不成熟的结论,人民币主导亚洲货币合作存在诸多约束条件。
【关键词】德国 货币一体化 协调 人民币
一、人民币主导亚洲货币合作的理论提出
德国的货币一体化过程,大体上分三个时期。首先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两德统一前。此期间两种货币(西德马克,东德马克)并行使用,国内货币还没达到统一。第二时期为两德统一后至欧元启动前。此期间德国推动了欧洲货币的一体化。第三时期为欧元启动,马克退出流通。
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了二十多年,至今仍增长势头强劲,成为世界瞩目的亮点。中国外汇储备高达6000亿美元,且人民币汇率保持稳中有升。由此有人提出人民币应主导亚洲货币合作。其步骤应借鉴由马克到欧元的过程,大体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也就是目前,人民币还没有实现国内统一。奋斗目标是实现大陆、港澳台两岸四地货币的一体化,创造新货币“中华元”(或叫“中元”)。第二阶段是“中华元”经历一个巩固及发展时期,再联合亚洲的中国周边国家,共同实现货币的区域合作,促成亚洲统一的货币“亚元”。第三阶段为“亚元”正式流通,“中华元”退出历史。
二、国内货币统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政治问题
1、两德货币统一具有强制性和政策协调性
德国在国内货币统一的几乎同时实现了政治统一。两德统一是彻底的。中央政府可以用行政手段强制执行货币政策。统一前,一个西德马克可以兑换四个多东德马克。1990年德国政府用行政手段,强制东德马克以1:1的比率兑换为西德马克,使东德马克一夜之间升值400%。统一后,对东部财政补贴的酬资主要来源于西部公民缴纳的“团结税”。团结税是为了支援东德建设而开征的独立税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时的东西矛盾,但这是改革中必须的。
德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使德国的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平衡。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为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与货币国际化的政策实施提供保障。
2、中国目前无法实现货币的强制统一
中国要想实现人民币和台币的统一,也必须要实现政治统一。而目前两岸的正常对话进展缓慢,不容乐观。大陆与港澳虽实现了政治统一,但货币并未统一。《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都规定,特别行政区政府自行制定货币金融政策。其货币发行权属于特别行政区政府。
中国目前要实现人民币的国内统一,需要与特区政府和人民协商合作。最奏效的办法是使他们得到经济上的好处,而难以实行强制手段。况且人民币的国际化,客观上也需要用资金和政策扶植像法兰克福这样的区域金融中心。因而香港必然得到扶植。
三、区内货币统一仍面临政治问题
1、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具有协调性
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具有同步性。当然不是完全的同步。首先是由于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等的共性有了政治上统一的愿望。这个愿望在欧洲人心中由来已久。
目前欧盟在经济领域已有85%以上事务实行主权共享。欧盟范围内法规一体化的覆盖率已达60%以上。在财政政策协调上,欧盟建立了每年高达数百亿欧元的各种基金。《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还明确规定了欧洲中央银行是一个独立的机构。
各国让渡了货币主权,放弃了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采取趋同的财政政策。在统一货币生成过程中,有核心货币(马克)起主导作用,有核心国家(德国)起推动作用,有“轴心国”(法德)的通力合作。欧盟之所以能够成功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德两国尽释前嫌,彻底解决了历史问题,共同推动欧盟向前发展,成为欧盟前进的两大发动机。
2、亚洲政治的复杂性阻碍货币的一体化
但是,综观亚洲,谁是发动机?日本、韩国,还是中国?这3个东亚大国之间错综复杂的问题使它们似乎都不具备成为发动机的条件。中日也难以成为“轴心国”。无论是政治发动机或者经济发动机,日本不二的作为了中国的竞争对手放在台面上。
由于在政治和经济利益上的矛盾,日本不会欢迎人民币成为亚洲的主宰。因而日本,这个GDP占东亚地区2/3的世界强国,成为人民币实施区域统一计划的最大障碍。而综合国力与中国相差不是特别遥远,人均GDP是中国数十倍的韩国,也是不会轻易地让渡出自己的货币主权的。
3、德国有能力承担区域货币核心国家的责任
货币国际化可以获得“铸币税”的好处。但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相当的国际责任。在欧元诞生的道路上,德国对其他欧盟国家以大量援助,使其金融指标符合“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约束条件,使欧元顺利启动。德国是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欧元区最大的财政贡献国。因而德国承担了经济大国的责任,从而使欧盟其他国家能够从货币的统一中受益,他们才会自愿放弃货币主权。
在欧元统一的过程中,与马克最具竞争力的是英镑。英国的经济实力虽逊于德国,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伦敦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和最活跃的美元离岸金融市场。但英国自愿放弃加入欧元区。最终欧元以马克为模板,欧洲央行总部设在法兰克福,央行的货币政策也以德国中央银行为蓝本。说到底这是经济和政治实力决定的。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及中央银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成为欧洲的典范。“欧元之父”蒙代尔指出:最强的货币是由最强的政治实力提供的。
4、中国目前还不能扮演区域货币核心国的角色
中国虽然目前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但经济增长中伴随的问题也很多的。如外贸进出口结构不合理,贫富差距加大,社会保障体制滞后等。所有这些增加了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如果贸然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会使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
人民币目前尚未实现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国际化进程尚未起步。政府多次表示,我国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没有时间表。日元的国际化进程的起步比人民币早的多。日本于1986年设立东京离岸金融市场。到1990年,日元已成为仅次于美元、马克的国际货币。
而中国是否具有承担起类似德国这样的大国角色的能力呢?笔者认为还远未达到。目前中国自身仍属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银行最大的借款国。中国甚至接受周边国家(如韩国)贷款。中国人均GDP很低,居世界100多位。因而“打肿脸充胖子”是不明智的做法。
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三步现在讨论尚没有实质意义。
四、人民币主导亚洲货币合作的当前形势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说目前中国不具备担任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核心国家角色的能力,人民币还不具备国际化货币所应具备的相关性质。人民币国际化和亚洲货币一体化的道路还有很远。
但我们致力于货币一体化的努力不能松懈。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金融领域开放的承诺已于2006年12月11日到期。中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只有使自身强大起来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而人民币国际化与对亚洲货币合作的主导势在必行。
如果人民币不参与本地区单一货币的构建,那么“亚元”势必由日元所主导。这必将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严重受挫。因而人民币一定要争取成为未来“亚元”的核心。这既是机遇,又充满挑战。
【参考文献】
[1] 曾庆宾、刘明勋:中元论:中国两岸四地实行统一货币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147-160
[2] 伍贻康:一种社会发展新模式的探索实践[C]//胡荣花.欧洲未来:挑战与前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6
[3] 徐明棋:从日元国际化的经验教训看人民币国际化与区域化[J].世界经济研究,2005,(12):39
[4] 林福顺:韩中经贸关系的发展[J].朱瀛泉.国际关系评论,2003,(3).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1-227
【关键词】德国 货币一体化 协调 人民币
一、人民币主导亚洲货币合作的理论提出
德国的货币一体化过程,大体上分三个时期。首先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两德统一前。此期间两种货币(西德马克,东德马克)并行使用,国内货币还没达到统一。第二时期为两德统一后至欧元启动前。此期间德国推动了欧洲货币的一体化。第三时期为欧元启动,马克退出流通。
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了二十多年,至今仍增长势头强劲,成为世界瞩目的亮点。中国外汇储备高达6000亿美元,且人民币汇率保持稳中有升。由此有人提出人民币应主导亚洲货币合作。其步骤应借鉴由马克到欧元的过程,大体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也就是目前,人民币还没有实现国内统一。奋斗目标是实现大陆、港澳台两岸四地货币的一体化,创造新货币“中华元”(或叫“中元”)。第二阶段是“中华元”经历一个巩固及发展时期,再联合亚洲的中国周边国家,共同实现货币的区域合作,促成亚洲统一的货币“亚元”。第三阶段为“亚元”正式流通,“中华元”退出历史。
二、国内货币统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政治问题
1、两德货币统一具有强制性和政策协调性
德国在国内货币统一的几乎同时实现了政治统一。两德统一是彻底的。中央政府可以用行政手段强制执行货币政策。统一前,一个西德马克可以兑换四个多东德马克。1990年德国政府用行政手段,强制东德马克以1:1的比率兑换为西德马克,使东德马克一夜之间升值400%。统一后,对东部财政补贴的酬资主要来源于西部公民缴纳的“团结税”。团结税是为了支援东德建设而开征的独立税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时的东西矛盾,但这是改革中必须的。
德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使德国的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平衡。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为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与货币国际化的政策实施提供保障。
2、中国目前无法实现货币的强制统一
中国要想实现人民币和台币的统一,也必须要实现政治统一。而目前两岸的正常对话进展缓慢,不容乐观。大陆与港澳虽实现了政治统一,但货币并未统一。《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都规定,特别行政区政府自行制定货币金融政策。其货币发行权属于特别行政区政府。
中国目前要实现人民币的国内统一,需要与特区政府和人民协商合作。最奏效的办法是使他们得到经济上的好处,而难以实行强制手段。况且人民币的国际化,客观上也需要用资金和政策扶植像法兰克福这样的区域金融中心。因而香港必然得到扶植。
三、区内货币统一仍面临政治问题
1、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具有协调性
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具有同步性。当然不是完全的同步。首先是由于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等的共性有了政治上统一的愿望。这个愿望在欧洲人心中由来已久。
目前欧盟在经济领域已有85%以上事务实行主权共享。欧盟范围内法规一体化的覆盖率已达60%以上。在财政政策协调上,欧盟建立了每年高达数百亿欧元的各种基金。《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还明确规定了欧洲中央银行是一个独立的机构。
各国让渡了货币主权,放弃了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采取趋同的财政政策。在统一货币生成过程中,有核心货币(马克)起主导作用,有核心国家(德国)起推动作用,有“轴心国”(法德)的通力合作。欧盟之所以能够成功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德两国尽释前嫌,彻底解决了历史问题,共同推动欧盟向前发展,成为欧盟前进的两大发动机。
2、亚洲政治的复杂性阻碍货币的一体化
但是,综观亚洲,谁是发动机?日本、韩国,还是中国?这3个东亚大国之间错综复杂的问题使它们似乎都不具备成为发动机的条件。中日也难以成为“轴心国”。无论是政治发动机或者经济发动机,日本不二的作为了中国的竞争对手放在台面上。
由于在政治和经济利益上的矛盾,日本不会欢迎人民币成为亚洲的主宰。因而日本,这个GDP占东亚地区2/3的世界强国,成为人民币实施区域统一计划的最大障碍。而综合国力与中国相差不是特别遥远,人均GDP是中国数十倍的韩国,也是不会轻易地让渡出自己的货币主权的。
3、德国有能力承担区域货币核心国家的责任
货币国际化可以获得“铸币税”的好处。但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相当的国际责任。在欧元诞生的道路上,德国对其他欧盟国家以大量援助,使其金融指标符合“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约束条件,使欧元顺利启动。德国是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欧元区最大的财政贡献国。因而德国承担了经济大国的责任,从而使欧盟其他国家能够从货币的统一中受益,他们才会自愿放弃货币主权。
在欧元统一的过程中,与马克最具竞争力的是英镑。英国的经济实力虽逊于德国,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伦敦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和最活跃的美元离岸金融市场。但英国自愿放弃加入欧元区。最终欧元以马克为模板,欧洲央行总部设在法兰克福,央行的货币政策也以德国中央银行为蓝本。说到底这是经济和政治实力决定的。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及中央银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成为欧洲的典范。“欧元之父”蒙代尔指出:最强的货币是由最强的政治实力提供的。
4、中国目前还不能扮演区域货币核心国的角色
中国虽然目前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但经济增长中伴随的问题也很多的。如外贸进出口结构不合理,贫富差距加大,社会保障体制滞后等。所有这些增加了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如果贸然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会使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
人民币目前尚未实现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国际化进程尚未起步。政府多次表示,我国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没有时间表。日元的国际化进程的起步比人民币早的多。日本于1986年设立东京离岸金融市场。到1990年,日元已成为仅次于美元、马克的国际货币。
而中国是否具有承担起类似德国这样的大国角色的能力呢?笔者认为还远未达到。目前中国自身仍属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银行最大的借款国。中国甚至接受周边国家(如韩国)贷款。中国人均GDP很低,居世界100多位。因而“打肿脸充胖子”是不明智的做法。
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三步现在讨论尚没有实质意义。
四、人民币主导亚洲货币合作的当前形势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说目前中国不具备担任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核心国家角色的能力,人民币还不具备国际化货币所应具备的相关性质。人民币国际化和亚洲货币一体化的道路还有很远。
但我们致力于货币一体化的努力不能松懈。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金融领域开放的承诺已于2006年12月11日到期。中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只有使自身强大起来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而人民币国际化与对亚洲货币合作的主导势在必行。
如果人民币不参与本地区单一货币的构建,那么“亚元”势必由日元所主导。这必将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严重受挫。因而人民币一定要争取成为未来“亚元”的核心。这既是机遇,又充满挑战。
【参考文献】
[1] 曾庆宾、刘明勋
[2] 伍贻康:一种社会发展新模式的探索实践[C]//胡荣花.欧洲未来:挑战与前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6
[3] 徐明棋:从日元国际化的经验教训看人民币国际化与区域化[J].世界经济研究,2005,(12):39
[4] 林福顺:韩中经贸关系的发展[J].朱瀛泉.国际关系评论,2003,(3).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