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古筝作品《云岭音画》的创作背景、作品简介、音乐风格处理以及演奏技巧等,来浅析古筝筝曲《云岭音画》的音乐风格及演奏技巧。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先生在继承传统筝曲精粹文化的同时,也开创出了许多新颖的演奏技巧,使古筝演奏的表现方式更加多元化,赋予了古筝艺术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和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加速了古筝艺术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古筝艺术;音乐风格;演奏技巧;现代筝曲
一、作品简介
筝曲《云岭音画》由《晨曲》、《寨庆》、《恋歌》、《夜火》四部分组成。该曲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是筝曲创作的昌盛时期。王中山先生首次运用了双手轮指和双手摇指的技法以及大量的快速指序使乐曲的内容更为丰富,利用较为复杂的指法技巧加强了乐曲的艺术表现力。为了充分展现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不仅在指法技巧上不断创新,还在调式上进行创新。在调式上,在运用徵调式的基础上,加入了降3和降7的变化音。通过王中山先生精彩的描绘,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西南地区美丽的风光,朴实的风土人情,赞叹我国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
二、音乐风格
(一)晨曲
第一部分“晨曲”是全曲的引子部分,曲风悠远静谧,安静祥和,是整首作品最自由与宁静的部分。描述的是苗族人民的清晨,富有活力与生机的景象。该部分左手部分的旋律,由慢逐渐增快、由弱逐渐增强,衔接紧密,表现出了阳光照射大地、万物复苏的一片景象。这一段落,旋律清晰灵动,很好地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二)寨庆
第二部分“寨庆”的曲风轻快活泼,旋律明朗欢快。与第一部分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感情更加轻快活泼。右手部分的演奏,不仅要求活泼跳动,还需有力度,节奏感与清晰感强,运用了大量的切分节奏来表达欢快的情绪。41小节开始运用了左手在琴码左侧用小指捂琴的技巧,模仿打击乐器的声音,表现了在盛典中鼓的伴奏。65小节开始的右手长摇加上左手的分解和弦伴奏,表现了在盛典中苗族人民以歌声作伴,翩翩起舞。总之,这一部分运用了大量不同的节奏型与指法,展现了苗族人民热情似火的性格,所有人一起载歌载舞,在宴会中一片欢乐与祥和。
(三)恋歌
第三部分“恋歌”与第二部分相比曲风更加细腻、婉转。通过调性的转变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篇章,更加富有少数民族自身的民族音乐特点。开始部分的琶音与滑音摇指的指法相结合,仿佛讲述的是一对恋人在幸福的对唱中,沉浸在甜蜜与喜悦中。紧接着,随着速度的增快,音乐更加激动,更加跳跃,表示宴会已达高潮,所有人牵手围成圈翩翩起舞。而170小节开始的双手轮指与双手摇指的高难度技巧与婉转动听的旋律相结合,表现出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处抛开城市纷扰的世外桃源。在最后的左手分解中為下一部分的调性回归作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夜火
第四部分“夜火”是整首作品最热烈、最激动的部分。左手逐渐增强的持续柱式和弦,标志着即使夜幕已经来临,宴会也并不会因此而结束。紧接着,情绪达到高潮,再现了第二部分的主题,回归主题,但又更加热烈与激动,达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乐曲的尾声部分运用扫弦以及声部错位等技巧手法,展现出男女对唱后全体齐唱的震撼场景。
三、演奏技巧的继承与创新
王中山先生在古筝演奏技巧和艺术创作上都进行了伟大创新,通过对演奏技巧的创新可以使音乐的自身艺术表现更加丰富。其技术在筝曲《云岭音画》主要体现在“快速指序”、“双手轮指”、“双手摇指”中。
(一)快速指序
该曲的快速指序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创新性地将“快速指序”运用到左手上。这一技巧很大改善了右手演奏线条的单一,使与钢琴左手伴奏的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处,更加细腻地表达少数民族音乐的美妙。因此,这对于演奏者自身的基本功底、演奏技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演奏者通过不断练习不仅将其每个音弹清晰,还要演奏出流动性与线条感,将其包含的情感与特征表现出来。
(二)双手轮指
轮指技术是王中山先生另一技巧突破,该技巧源于琵琶。轮指技巧的音响效果与摇指略有相似,适合演奏长线条的旋律,但轮指更加具有灵活性,效果更加松弛自由。该曲运用了大量的轮指技巧,并且还使用了双手轮指以及弹轮技术的高难度技巧。弹轮技术是指大拇指在高音声部演奏主旋律,其余三指在低声部作进行轮指演奏,使低声部长线条旋律下,更加衬托出上方声部的优美旋律。
(三)双手摇指
该曲双手摇指的部分也是其中一个很精彩的亮点。左右手的旋律基本一致,音域上相差两个八度,利用了卡农复调织体,一高一低,一前一后进入。由于左手相比右手而言,没有支撑点以及没有右手灵活,因此左手摇指是非常具有难度的,对于演奏者的技术要求也十分高,更何况双手同时摇指,所以需要演奏者勤加练习使其双手弹奏出的音响效果更加和谐。
(四)指法的继承
王中山先生不仅对新技法进行创新,对于传统技法运用与诠释也更加完善。在作品中,运用了花指、刮奏等指法技巧来模仿大自然中的声音,如风声等。同样,在作品中也有运用了泛音、扫弦等技巧,丰富了作品的音响效果。
四、结语
《云岭音画》这首乐曲,在音乐风格上,通过四个不同部分的描绘,带领我们领略了西南地区的不同人文景色与风光场景。在指法技巧上,该作品进行了大量的技巧创新,发展了许多新颖的指法来丰富整首作品,突出了少数民族音乐特点。在继承传统筝曲精髓的同时,发扬新技巧,丰富古筝表达艺术的语言,使其作品诠释得更加完美。
通过《云岭音画》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一定要在发展新的演奏技法的同时,继续保持古筝的特有魅力—“韵”,使古筝在艺术大舞台上绽放光彩。现代筝曲紧跟时代潮流,带领着更多热爱古筝艺术的人为古筝艺术事业而努力,让古筝这一中国民族器乐艺术大放光彩吧!
参考文献:
[1]桂欣《传统筝乐与现代筝乐的比较与思考》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2]李双艳《从古筝曲云岭音画中看现代古筝技法的发展》,大舞台,2011年
[3]赵磊《云岭音画的演奏风格处理》,戏剧之家,2016年
[4]李磊《从云岭音画看我国筝曲艺术发展》,艺海,2010年
[5]王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筝曲中演奏技法的发展与创新》,武汉音乐学院,2013年
[6]刘佳《筝曲云岭音画的艺术风格》,西安音乐学院,2014年
[7] 吴莉《演奏技术与音乐创作的双重突破——王中山古筝艺术的创新特征》,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
关键词:古筝艺术;音乐风格;演奏技巧;现代筝曲
一、作品简介
筝曲《云岭音画》由《晨曲》、《寨庆》、《恋歌》、《夜火》四部分组成。该曲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是筝曲创作的昌盛时期。王中山先生首次运用了双手轮指和双手摇指的技法以及大量的快速指序使乐曲的内容更为丰富,利用较为复杂的指法技巧加强了乐曲的艺术表现力。为了充分展现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不仅在指法技巧上不断创新,还在调式上进行创新。在调式上,在运用徵调式的基础上,加入了降3和降7的变化音。通过王中山先生精彩的描绘,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西南地区美丽的风光,朴实的风土人情,赞叹我国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
二、音乐风格
(一)晨曲
第一部分“晨曲”是全曲的引子部分,曲风悠远静谧,安静祥和,是整首作品最自由与宁静的部分。描述的是苗族人民的清晨,富有活力与生机的景象。该部分左手部分的旋律,由慢逐渐增快、由弱逐渐增强,衔接紧密,表现出了阳光照射大地、万物复苏的一片景象。这一段落,旋律清晰灵动,很好地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二)寨庆
第二部分“寨庆”的曲风轻快活泼,旋律明朗欢快。与第一部分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感情更加轻快活泼。右手部分的演奏,不仅要求活泼跳动,还需有力度,节奏感与清晰感强,运用了大量的切分节奏来表达欢快的情绪。41小节开始运用了左手在琴码左侧用小指捂琴的技巧,模仿打击乐器的声音,表现了在盛典中鼓的伴奏。65小节开始的右手长摇加上左手的分解和弦伴奏,表现了在盛典中苗族人民以歌声作伴,翩翩起舞。总之,这一部分运用了大量不同的节奏型与指法,展现了苗族人民热情似火的性格,所有人一起载歌载舞,在宴会中一片欢乐与祥和。
(三)恋歌
第三部分“恋歌”与第二部分相比曲风更加细腻、婉转。通过调性的转变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篇章,更加富有少数民族自身的民族音乐特点。开始部分的琶音与滑音摇指的指法相结合,仿佛讲述的是一对恋人在幸福的对唱中,沉浸在甜蜜与喜悦中。紧接着,随着速度的增快,音乐更加激动,更加跳跃,表示宴会已达高潮,所有人牵手围成圈翩翩起舞。而170小节开始的双手轮指与双手摇指的高难度技巧与婉转动听的旋律相结合,表现出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处抛开城市纷扰的世外桃源。在最后的左手分解中為下一部分的调性回归作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夜火
第四部分“夜火”是整首作品最热烈、最激动的部分。左手逐渐增强的持续柱式和弦,标志着即使夜幕已经来临,宴会也并不会因此而结束。紧接着,情绪达到高潮,再现了第二部分的主题,回归主题,但又更加热烈与激动,达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乐曲的尾声部分运用扫弦以及声部错位等技巧手法,展现出男女对唱后全体齐唱的震撼场景。
三、演奏技巧的继承与创新
王中山先生在古筝演奏技巧和艺术创作上都进行了伟大创新,通过对演奏技巧的创新可以使音乐的自身艺术表现更加丰富。其技术在筝曲《云岭音画》主要体现在“快速指序”、“双手轮指”、“双手摇指”中。
(一)快速指序
该曲的快速指序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创新性地将“快速指序”运用到左手上。这一技巧很大改善了右手演奏线条的单一,使与钢琴左手伴奏的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处,更加细腻地表达少数民族音乐的美妙。因此,这对于演奏者自身的基本功底、演奏技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演奏者通过不断练习不仅将其每个音弹清晰,还要演奏出流动性与线条感,将其包含的情感与特征表现出来。
(二)双手轮指
轮指技术是王中山先生另一技巧突破,该技巧源于琵琶。轮指技巧的音响效果与摇指略有相似,适合演奏长线条的旋律,但轮指更加具有灵活性,效果更加松弛自由。该曲运用了大量的轮指技巧,并且还使用了双手轮指以及弹轮技术的高难度技巧。弹轮技术是指大拇指在高音声部演奏主旋律,其余三指在低声部作进行轮指演奏,使低声部长线条旋律下,更加衬托出上方声部的优美旋律。
(三)双手摇指
该曲双手摇指的部分也是其中一个很精彩的亮点。左右手的旋律基本一致,音域上相差两个八度,利用了卡农复调织体,一高一低,一前一后进入。由于左手相比右手而言,没有支撑点以及没有右手灵活,因此左手摇指是非常具有难度的,对于演奏者的技术要求也十分高,更何况双手同时摇指,所以需要演奏者勤加练习使其双手弹奏出的音响效果更加和谐。
(四)指法的继承
王中山先生不仅对新技法进行创新,对于传统技法运用与诠释也更加完善。在作品中,运用了花指、刮奏等指法技巧来模仿大自然中的声音,如风声等。同样,在作品中也有运用了泛音、扫弦等技巧,丰富了作品的音响效果。
四、结语
《云岭音画》这首乐曲,在音乐风格上,通过四个不同部分的描绘,带领我们领略了西南地区的不同人文景色与风光场景。在指法技巧上,该作品进行了大量的技巧创新,发展了许多新颖的指法来丰富整首作品,突出了少数民族音乐特点。在继承传统筝曲精髓的同时,发扬新技巧,丰富古筝表达艺术的语言,使其作品诠释得更加完美。
通过《云岭音画》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一定要在发展新的演奏技法的同时,继续保持古筝的特有魅力—“韵”,使古筝在艺术大舞台上绽放光彩。现代筝曲紧跟时代潮流,带领着更多热爱古筝艺术的人为古筝艺术事业而努力,让古筝这一中国民族器乐艺术大放光彩吧!
参考文献:
[1]桂欣《传统筝乐与现代筝乐的比较与思考》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2]李双艳《从古筝曲云岭音画中看现代古筝技法的发展》,大舞台,2011年
[3]赵磊《云岭音画的演奏风格处理》,戏剧之家,2016年
[4]李磊《从云岭音画看我国筝曲艺术发展》,艺海,2010年
[5]王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筝曲中演奏技法的发展与创新》,武汉音乐学院,2013年
[6]刘佳《筝曲云岭音画的艺术风格》,西安音乐学院,2014年
[7] 吴莉《演奏技术与音乐创作的双重突破——王中山古筝艺术的创新特征》,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