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人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那么,如何使新课导人得好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的具体实例来谈谈常见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魔术实验导入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也是知识和能力的推销员。教师应该像魔术师一般,巧用道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故在某些章节,教师可以用化学魔术实验来导课。
例如,在化学的第一堂课——《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中,笔者问学生:“你们认识刘谦同学吗?”学生在笑声中回答认识,笔者又说:“刘谦同学在春晚上表演了几个魔术后红遍大江南北。今天我也来表演个魔术,希望能够红遍我们班。现在我手上有根玻璃棒,你信不信我能用它点燃酒精灯?”接着做实验“魔棒点灯”,做完之后,学生惊叹之余连问为什么。随后笔者又演示“清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空瓶生烟”等魔术,通过几个趣味性十足的实验,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化学,也让其明白化学的奥妙、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化学故事导入法
学生普遍爱听故事,故事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教师如果结合化学教学把讲课内容故事化,定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例如,学习《原电池》的时候可以用这个故事导人:在英国,有一位格林太太,镶了颗金牙和不锈钢的牙齿,可是,自从她镶了牙以后,就常常感觉到头疼,看了很多医生,吃了许多药都不起作用。后来一位年轻的化学家听说了她的烦恼后,只是叫她把牙给拔了,很快,格林太太的头再也没有疼过,同学们这是为什么呢?等我们学完这节课后,你就会知道为什么了。你们也可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的。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原电池的原理吧!这样的引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对学生进行立志教育,一举两得。
三、化学史导入法
化学史,就是化学科学的发展史,既包括发现的化学知识、发现知识的科学方法,更包括化学家为之奋斗的忘我精神、坚忍不拔的创新过程。
例如,在学习原子结构部分知识时,可先告诉学生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公元前约400年,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提出:宇宙万物皆由极微小的、硬的、不可穿透的、不可分割的粒子组成,即原子。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于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原子结构理论。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质子。经过近200年不懈地努力,科学家们终于打开了认识原子内部复杂结构的大门!化学史是发展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资源,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素材来源,同时也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保证。
四、悬念激趣导入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设疑激思,实质就是在新课导入时巧妙设疑,有意识地用悬念感来引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讲盐类水解时,提出问题:酸呈酸性,碱呈碱性,那么酸碱中和生成的盐一定呈中性吗?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一定是中性的,我们吃的食盐就是中性的,否则我们吃了就会酸中毒或碱中毒。”有的说:“盐不可能是中性的,碳酸钠就是碱性的,不然,我们蒸馒头的面酸了,怎么放些碱面呢?”教师顺势导人:“究竟如何呢?谁说的才是正确的呢?答案就在这节课里,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这种悬念式的导入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求通而未通”的心境中,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五、谜语竞猜导入法
化学小谜语是对一件事物特征的高度概括,形象生动,以它导人新课,更能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亢奋积极的氛围中步入新课的学习。
如“铜”一节的教学,就可以这样导课:“同学们,这节课先请大家猜个谜语,看谁猜得最佳、最快。‘我的出生比铁早,古代战争做剑刀,遇上水气穿绿袍,电气设备我必到。”’学生纷纷举手回答:“铜。”教师公布谜底,“对!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铜的性质。”话语虽短,但激起了学生对“铜”一课的学习热情,再结合与“铜”谜语相匹配的实验,学生学得十分投入。
六、生活实例导入
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知识,尤其是化学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如果在教学中能适当地以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就可以提高学生在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时,教师可以引入如何选购优质银耳的生活小常识,看似“洁白如玉”的银耳却是二氧化硫漂白产物,从而导出课题;在学习“胶体的性质”时,通过豆浆、豆花、豆腐的区别导人胶体的凝聚;在学习“氮的化合物”时,解释谚语“雷雨发庄稼”引入新课。使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和生活经验,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关注生活中各种化学问题的意识。
“导课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灵活运用,灵机应变,更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探索求新。创造出各种有效的导课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罗 艳
一、魔术实验导入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也是知识和能力的推销员。教师应该像魔术师一般,巧用道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故在某些章节,教师可以用化学魔术实验来导课。
例如,在化学的第一堂课——《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中,笔者问学生:“你们认识刘谦同学吗?”学生在笑声中回答认识,笔者又说:“刘谦同学在春晚上表演了几个魔术后红遍大江南北。今天我也来表演个魔术,希望能够红遍我们班。现在我手上有根玻璃棒,你信不信我能用它点燃酒精灯?”接着做实验“魔棒点灯”,做完之后,学生惊叹之余连问为什么。随后笔者又演示“清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空瓶生烟”等魔术,通过几个趣味性十足的实验,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化学,也让其明白化学的奥妙、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化学故事导入法
学生普遍爱听故事,故事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教师如果结合化学教学把讲课内容故事化,定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例如,学习《原电池》的时候可以用这个故事导人:在英国,有一位格林太太,镶了颗金牙和不锈钢的牙齿,可是,自从她镶了牙以后,就常常感觉到头疼,看了很多医生,吃了许多药都不起作用。后来一位年轻的化学家听说了她的烦恼后,只是叫她把牙给拔了,很快,格林太太的头再也没有疼过,同学们这是为什么呢?等我们学完这节课后,你就会知道为什么了。你们也可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的。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原电池的原理吧!这样的引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对学生进行立志教育,一举两得。
三、化学史导入法
化学史,就是化学科学的发展史,既包括发现的化学知识、发现知识的科学方法,更包括化学家为之奋斗的忘我精神、坚忍不拔的创新过程。
例如,在学习原子结构部分知识时,可先告诉学生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公元前约400年,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提出:宇宙万物皆由极微小的、硬的、不可穿透的、不可分割的粒子组成,即原子。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于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原子结构理论。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质子。经过近200年不懈地努力,科学家们终于打开了认识原子内部复杂结构的大门!化学史是发展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资源,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素材来源,同时也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保证。
四、悬念激趣导入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设疑激思,实质就是在新课导入时巧妙设疑,有意识地用悬念感来引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讲盐类水解时,提出问题:酸呈酸性,碱呈碱性,那么酸碱中和生成的盐一定呈中性吗?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一定是中性的,我们吃的食盐就是中性的,否则我们吃了就会酸中毒或碱中毒。”有的说:“盐不可能是中性的,碳酸钠就是碱性的,不然,我们蒸馒头的面酸了,怎么放些碱面呢?”教师顺势导人:“究竟如何呢?谁说的才是正确的呢?答案就在这节课里,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这种悬念式的导入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求通而未通”的心境中,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五、谜语竞猜导入法
化学小谜语是对一件事物特征的高度概括,形象生动,以它导人新课,更能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亢奋积极的氛围中步入新课的学习。
如“铜”一节的教学,就可以这样导课:“同学们,这节课先请大家猜个谜语,看谁猜得最佳、最快。‘我的出生比铁早,古代战争做剑刀,遇上水气穿绿袍,电气设备我必到。”’学生纷纷举手回答:“铜。”教师公布谜底,“对!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铜的性质。”话语虽短,但激起了学生对“铜”一课的学习热情,再结合与“铜”谜语相匹配的实验,学生学得十分投入。
六、生活实例导入
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知识,尤其是化学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如果在教学中能适当地以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就可以提高学生在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时,教师可以引入如何选购优质银耳的生活小常识,看似“洁白如玉”的银耳却是二氧化硫漂白产物,从而导出课题;在学习“胶体的性质”时,通过豆浆、豆花、豆腐的区别导人胶体的凝聚;在学习“氮的化合物”时,解释谚语“雷雨发庄稼”引入新课。使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和生活经验,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关注生活中各种化学问题的意识。
“导课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灵活运用,灵机应变,更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探索求新。创造出各种有效的导课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