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新课程推进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198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县全面实施农村新课程改革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先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单一的学习方式,激活了师生的思想情感,培养了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师生能力不同程度的提高。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当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误区及其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语文课“重”人文性而“轻”工具性
  
  语文课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要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学习,又要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它们之间应该是统一的。然而,部分老师却偏重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中不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对课文内容匆匆带过,字、词、难点都没理解清楚,就跨过课文做了许多引申和发挥,搞些什么表演和演唱等之类的“精神培养”工作,错误的认为教学中涉及“双基”的就不是在推行新课程。这是偏重于人文性,弱化了工具性的表现。
  语文课不关注文本的解读,轻视必要的“双基”,这是一种极端化倾向。语文教学需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并重与统一,我们不能由“头(指语文的人文性)轻脚(指语文的工具性)重”走向“头重脚轻”。
  
  二、语文课由“灌”到“问”
  
  在课改推进中,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现象基本不复存在了,但“满堂问”式的教学却随处可见。表面看去,学生似乎是在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引灌输,一方消极接受,这与新课程中阅读对话、理解感悟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大家知道,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但是提问不能太碎太杂,切忌“满堂问”。为此,教师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
  
  三、语文课的“热闹”
  
  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活力。在新课标指导下,课堂形式多样起来,出现了演讲、小品表演等等的授课方式,使语文课充满勃勃生机,热闹非凡。然而,这样的课堂是否就等于丰硕的收获呢?我看不然,有的教师花费大量精力来设计教学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显得热热闹闹,却把课文搁置起来不去挖掘文本内涵,这样的课堂只是让人感到“热闹但空洞”。
  就语文教学来说,立足文本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并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引导学生读课文,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是我们当前推进新课程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四、语文课中的多媒体使用不当
  
  当下现代教育技术方兴未艾,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从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来看,音像手段如果应用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我们知道: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这个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媒介为中心,要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使学生在阅读、理解、感悟中产生独特体验。我们在教学中不应简单地以影视语言替代文字语言,而应把课件当成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无论你借助任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后还都必须要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去。
  只要我们在新课程理念下,对语文教学进行不断的改革,并立足当地和学生实际,用审视的眼光,遵循教学规律,走出教学误区,正确处理好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就一定能够推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思考:严格按照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传统观念,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化学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
期刊
议论文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而有理、有据需建立在言之有序的基础上,这序就是结构。写议论文犹如建房屋,挥笔着墨之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总体构想,写作过程中遵循这种构想,文章写成时要体现这种构想。一篇好的议论文肯定也是一篇讲究构思、结够清晰的文章,这种文章是最容易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怎样做才能使议论文结构清晰呢?议论文是通过阐明道理,来说明某个问题,如能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往往可以使议论文显得有条不紊
期刊
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历史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获取能力、个性发展,树立科学意识和人文意识,形成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形成学习动机,树立理想和信念,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实现这一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谓是殊途同归。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尤为青睐“预习·展示·反馈”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原创于山东杜郎口中
期刊
解应用题历来是中学数学的重点,它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方面,而且更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新课标下,如何搞好应用题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开放教学观念,加强题目理解    以往的数学教学理论多、实际少;思维多、动手少。自数学课改以来,笔者打破旧的课堂模式,力求数学更贴近生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讲逆水行船与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认识浮力及其方向。  2.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 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探究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  2.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
期刊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新课标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产
期刊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质量,力求在每一节的教学活动中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才能使化学课堂教学有本质的改变。  关键字:课改 有益 尝试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改变教师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的关键
期刊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随着数学学习内容的增删,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学习的内容更为丰富,数学课堂教学也更加充满活力。在使用新教材教学时,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了,与同伴合作交流得多了,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了,数学意识增强了。那么,教师该如何利用新教材,上好数学课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转变教学理念,以新理念开创新格局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培训和开展相关的教研
期刊
摘要:让政治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结合教学实践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活动中来,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成功,就一定会点燃学生学习热情,让政治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情景教学 师生关系 学习兴趣 课堂氛围    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
期刊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应该是时时感觉有阳光的。但有时不幸地看到,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下,语文课成了语言文字训练课。在这种枯燥乏味的训练下,一群本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充满少年豪气的高中生对语文敬而畏之,若没有事关前程的考试分数在那儿鞭策着,说不定有一大群学生会敬而远之。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