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养作为当代初中生的基本特质,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须养成的品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新课改背景下的要求。良好的核心素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也有利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就初中數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进行分析与探究,望能够推进数学教学工作的进步。
关键字:初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顺应新课改的背景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优化与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将核心素养的各项要求,融入并渗透到教学当中,以此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一、创建合作小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者作用之外,还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推动下,逐渐成为课堂的主导,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初中数学知识较为复杂且公式理论较多,若只是运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会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建立合作小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使学生能够进行主动且自主的思考,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力。
例如,再进行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教学中,教学的主要目的便是让学生通过收集数据,体会数据的作用,了解手机数据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切,并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数据的简单分类排序,分组编码。此课程的教学内容就非常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可先提出引导性问题:“我想知道班内同学的生日,我该用什么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那么我想知道班级中穿37码和40码鞋子的人数各有多少,你能告诉我具体人数吗?”让学生通过问题进行自主探究,通过相互交流、分析与整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时,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引导,并让学生反复思考,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数学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抓住这一特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以及其它学科知识时都能够通过自身的创新思想与思维能力去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解决问题后的学习自信息与成就感。
例如,再进行浙教版八年级上册《认识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利用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三角形实物的图片,如埃及金字塔、三角形交通标志、三角支架、三明治、船帆等等,随后让学生说出这几张图片的共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三角形。在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的物体。以此经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让学生不断进行观察与思考,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于此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旧知识的巩固,进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
三、注重文化渗透,借助数学史提高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能够借助数学历史通过文化的渗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历史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也是数学知识的起源,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数学历史的讲解,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家推算数学公式与理论的过程,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理解数学中包含的文化内容。以此更加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再进行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垂径定理》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垂径定理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最早提出来的,垂径定理是圆的重要性质之一,它是证明圆内线段、角相等与垂直关系的重要依据。也为圆中的计算、证明和作图提供了依据、思路和方法。这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垂径定理的魅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也去了解一下其他数学定理以及公式的数学历史,如勾股定理、萨瓦定理、西摩松定理等等。以此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考虑本课程知识中的定理形成过程与历史背景,并将其结合与教学中增添数学的丰富色彩,并且,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韩淑彬.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8)
[2]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探析[J].黄光剑.考试周刊.2020(63)
[3]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反思[J].武奋俭.学周刊.2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