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好“三部曲”,唱响“春之歌”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pe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开展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是语文教师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小学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識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提高学生古诗词文化修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积累曲——重视古诗词积累,积小流以成江海
  古诗词的学习秘诀在于长期积累,只有长期坚持学习才能更深层次地领会古诗词的深厚底蕴。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古诗词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积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词的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导入古诗词的学习:第一,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可以播放春天的视频引导学生背诵有关于春天的诗歌。第二,教师激趣导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争艳。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写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诗词歌赋,今天,我们就从诗歌中去感受春天,走进春天吧!(板书:春之歌)
  课前,教师就布置了相关的任务,即让学生去寻找、阅读有关春天的诗歌。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对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汇报。
  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养成了课外自主积累古诗词的习惯,更为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古诗词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将古诗词呈现出来,比如,可以模仿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将诗词当中的字词打散,引导学生重新将其组织成为一句诗或词;或者是说出古诗的上联或下联,引导学生说出对应的上下联。这样,诗歌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趣味化,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了古诗词的积累。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必然也会更加积极主动。
  二、吟诵曲——在吟诵中学诗,恰似走入诗中境
  诗歌本质上是声音的艺术。在古代私塾学堂先生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往往都是从诵读诗文开始进行学习的,吟诵可以说是学习的基础和核心。再则,很多文人墨客都强调过吟诵的价值,比如说屈原的“行吟泽畔”、李白的“余亦能高咏”,还有杜甫的“独立苍茫自咏诗”,无一不在说明,吟诵对于诗歌学习的重要性。
  在展开“春之歌”第二个部分的内容教学时,笔者选择了一首课外古诗《春风》进行教学。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应该做到流畅、有感情地吟诵古诗《春风》。通过吟诵,能够领悟到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之妙,感受到春风的美好。
  1.注重方法,授之以渔。教师需要做到的是让学生意识到吟诵古诗词的重要性,并且重视学生对正确吟诵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就可以从贺知章写的歌颂和赞美柳树的《咏柳》导入,他对春风的描述是像一把剪刀,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春风》又是怎样的。(屏显)
  春风
  白居易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师:有谁能够正确地吟诵出这首古诗?(指名读)
  师:其实啊,古诗的吟诵,需要根据其音韵、平仄,来吟咏诵读。现在,你们就拿出笔来,标出这首诗的平仄吧!(师缓慢读诗,学生标出平仄)
  师:标好了平仄,现在就需要正音了。同桌互相查查看,这些词句的读音你读对了吗?(生读)在吟诵时,我们最好也要配上适当的动作,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吧。(教师示范吟诵古诗《春风》)
  接下来就请学生练习朗读,练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则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吟诵。当然,古诗词的吟诵对于学生的朗读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一开始不应该对学生要求过高,而是需要多肯定和表扬学生,使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渐增强信心,逐渐掌握正确吟诵古诗词的方法。
  2.突破难点,感悟诗意。古诗词的学习难点主要在于其中一些字词存在古今异义的问题,这就增加了学生理解古诗词的难度。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屏显的方式,使学生对于古诗所表达出来的含义和意境有更加准确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以《春风》为例,首句诗当中的“苑”指代京城的花园。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进行想象。然后是“榆荚”,就是榆树的种子,其形状很像古代串起来的麻钱,因此又被称为榆钱。进而再引导学生对这句诗歌中的画面进行描述。最后,引导学生对整首古诗所描述的景物进行想象,使他们充分地感受到春天是什么样的,之后再带入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歌。
  在这部分的教学当中,笔者将这首诗中的重难点词句都一一进行了解释,只有这样,学生对诗歌所展示的春日景象才有更进一步地理解,才会真正明白诗歌所表达的含义。很多古诗词都是在描绘景物,通过一句句诗生成生动的画面,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真正地走入诗歌所要表达的情境、意境。当然,这个过程当中古诗的朗诵也十分重要。
  3.抓住意象,体验情感。最后一个教学内容就是抓住诗歌当中的意象,从而深刻体验诗人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古诗当中的很多景物都会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比如,梅花代表高贵的品格,杨柳指代离别、留念。意象是古诗的灵魂所在,是作者情感和景物的有机结合。
  在“春之歌”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之后,教师就可以适当地进行提问:在《春风》的朗读中,你看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学生纷纷回答:樱花、杏花、桃花、梨花、荠菜、榆荚。这些景物都生动地体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其中春风也是一种意象,代表着新生、希望和生命力。了解了这些,学生对于春风的理解也会更上一层楼。
  可以说,在古诗词的教学当中,教师必须注重对诗歌当中意象的教学,使学生全面深刻地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如果诗歌缺乏意象,其艺术价值只会流于表面,缺乏更深层次情感的表达。此外,抓住了古诗词当中的意象,就更进一步地实现了学生对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的体验。
  三、创作曲——尝试创作诗歌,小诗人就在身边
  诗歌的创作对于学生深入学习古诗词而言十分有意义,更是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在“春之歌”这节课的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创作有关于春天的诗歌。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春天到来百花开,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就能看见春天的美。(展示春天花朵开放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关于春天都有哪些记忆呢?能夠利用这些记忆创作出一首小诗吗?
  接下来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创作,并组织其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提意见。下一步,教师可以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创作的诗歌,并说明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最后,教师和学生逐一展开点评。
  在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先发挥示范作用,率先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如下:
  春之歌
  春暖百花放,万物竞争妍。
  纸鸢随舞起,彩蝶望童躇。
  在向学生展示如何创作诗歌的过程当中,笔者就以这首诗为例子,讲述了诗歌创作体裁的相关知识,并说明了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创作诗歌,从定诗题、押韵、字词的选择等方面完成诗歌。在完成之后,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童诗创作进行点评修改,使创作的诗歌有章可循。
  通过诗歌的创作,学生可以充分地将自己对于春天的感受、理解表达出来。在学生诗歌的创作当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并适时地对他们加以指导,让学生写出所见、所想、所感。例如一位学生写道:
  春光
  春风踏步余杭到,鸟语花香太阳照。
  柳条飞舞积雪化,春光好景又一番。
  诗歌的创作总是需要经历多次修改。因此在学生完成了诗歌之后,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改,斟酌词句,之后再组织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一起进行诗词的修改,最后就由教师对学生的诗歌进行修改,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诗歌创作。对于诗歌的修改,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诗题是否合理,押韵是否规范,字词是否合适,情感是否丰沛。点评学生的作品时,教师需要做到尽量从正面进行评价,充分肯定学生。
  在对学生的诗歌作品《春光》的修改中,在学生和教师的努力之下,这首诗歌的修改稿如下:
  春光
  古镇春风踏步到,鸟语花香太阳照。
  柳条飞舞积雪化,春光好景美如画。
  修改之后,学生创作的诗歌更符合格律,对于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十分有意义。
  古诗词的教学,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核心素养的培育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尤其需要注重学生对古诗词中情感的把握,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古诗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以及文学素养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校园半封闭环境下体育锻炼与高校学生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精力、慌乱、自我感等7项心境水平的相关情况,为高校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加强学生心理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9月10~14日向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体育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3所高校18~28岁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共1023人发放自定义问卷及简明心境量表(brief profile of mood states,BPOMS),其中有效问卷1006份,回收率约为98.3%。结果:被调查者简明心境量表得分为:紧张(12.83±4.
追求学生理解力的提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小学阶段,学生大量采用观察学习和知觉学习。因此,教师应充分顺应学生理解力的发展水平,依托知觉学习,提升学生的理解力。  一、启动:激活知觉,丰富表象记忆  知觉具有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强调已有知识经验对理解的重要性。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受限于他们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因此,激活学生知觉,丰富表象
期刊
在小学高年段进行有主题的比较阅读,可以达到学生思维品质与阅读素养的综合提升。下面,笔者就以《童年》《城南旧事》两本书的比较阅读为例,谈谈比较方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聚焦印象,比较主要特点  1.阅读两本书之后,你们有什么初印象?  2.如果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比较阅读,有关主题、情节、人物、语言,你们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3.同学们的发现有的显而易见,有的不容易发现,也有一些认识可能不一定准
期刊
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可以有效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并达到传承本土优秀文化的目的。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功能上的契合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性。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对如何通过讲好内蒙古故事,将内蒙古地方丰富的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方法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