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理想的课堂,叶澜教授曾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课堂应是向求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语文课堂教学是由许多灵动的生命体组成的动态过程,随时会有超出预设、鲜活丰富的即时生成性资源。面对此,教师如何珍视并合理开发,真正让课堂教学演奏出灵动和谐的乐章呢?
一、平等对话,珍视节外生枝
在每一堂语文课前,教师对教材的研究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许曾为一个环节是否合理而冥思多日;为一个问题的提出考虑学生能否顺利回答而绞尽脑汁。但实际的教学过程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设的轨道前行,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的节外生枝。此时教师不必忙着为下一个环节奔忙,而应珍视“节外生枝”,真正从心理上尊重学生,倾听其心声,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真情对话,构建充满和谐和智慧的课堂。如,学习《五彩池》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一个与课文毫无关联的问题:五彩池能不能游泳?面对这近乎有意的“放横炮”的问题,教师并没有斥责学生“捣蛋”,也没有因其“无价值”不予理睬,而是问学生:“确定五彩池能不能游泳,取决于哪些条件呢?”学生讨论后总结出:一是池子的大小;二是池子的深浅;三是池水是否干净;四是池底有没有障碍物。教师再让学生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有没有这方面的信息。通过点拨,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大的面积不到一亩,水深不到三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底。”(大多数太小、太浅)“水也来自同一溪流。”(水质干净)“池底生着许多石笋。”(池里有危险的障碍物)由此得出结论:五彩池不宜游泳。何况这样奇异的自然风光,应得到保护,怎么能让人游泳呢。这看似荒唐的质疑通过教师点石成金的点拨却变得有价值了,学生不仅加深对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受到了深刻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
二、相机采撷,尊重奇思妙想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生命个体之间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有着独特的心灵世界,他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理解语文,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诠释发现。在如今互动、开放的课堂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认知、精神得到有效的发挥,经常会出现一些新奇的想法,即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芽、瞬间的创造。此时教师要小心翼翼呵护每一个学生的发现,尊重“奇思妙想”,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用心倾听,相机采撷,让智慧闪耀光芒,让课堂因生成而变得和谐。如教学《一只小鸟》一课时,我觉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读促学)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们能不能添加一些感叹词,这样好像更能读出感情。”此时,我并没有扼杀学生的“奇思妙想”,而是顺学而导:“添加什么样的感叹词呢,加在哪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思维,讨论热烈,“呀”“啊”“啦”“哇”……一字字跳进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再试读,不但使前后的句子更连贯,而且更能读出感情来,一个给课文添加感叹词的奇思妙想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让课堂因生成而变得和谐。
三、价值引领,善析“一念之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由于信息、辨认、贮存、处理、输出失误或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会产生“一念之差”。这时,教师在关注学生独特体验、个性解读的同时,还得关注价值引领,让生成的错误资源“变废为宝”,成为和谐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学习《丑小鸭》时,我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角色:“如果你就是丑小鸭,经历这么多苦难,终于变成白天鹅,你最想做些什么?”回答源自不同的生活经验,折射出不同的个性色彩。有的学生说:“我绝对不会去嘲笑、欺负那些长得丑的动物。”有的学生说:“我要去炫耀一下我的美丽!”有的学生说:“我要飞回去,找那些欺负我的人报仇,让他们知道我的厉害!”……前面两位学生虽然观点不同,却都符合文本的价值取向;后两位同学的见解虽有个性,但显然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这时,教师稍作分析后,再问:“如果你是美丽的白天鹅,你赞成刚才的哪些做法呢?”叩问心灵,引导学生叩问心灵,再读书,使学生对真正的美的认识更为深刻。
教学过程就像一条充满激流与险滩的河流,随时都有旋涡和暗礁;又像一条绚丽多彩充满神奇与变幻的七彩路,随时都有意外的惊喜与收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构建师生和谐对话的舞台,在关注教学动态生成的同时,营造灵动和谐的课堂。◆(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教委办)
□责任编辑:徐纯军
一、平等对话,珍视节外生枝
在每一堂语文课前,教师对教材的研究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许曾为一个环节是否合理而冥思多日;为一个问题的提出考虑学生能否顺利回答而绞尽脑汁。但实际的教学过程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设的轨道前行,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的节外生枝。此时教师不必忙着为下一个环节奔忙,而应珍视“节外生枝”,真正从心理上尊重学生,倾听其心声,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真情对话,构建充满和谐和智慧的课堂。如,学习《五彩池》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一个与课文毫无关联的问题:五彩池能不能游泳?面对这近乎有意的“放横炮”的问题,教师并没有斥责学生“捣蛋”,也没有因其“无价值”不予理睬,而是问学生:“确定五彩池能不能游泳,取决于哪些条件呢?”学生讨论后总结出:一是池子的大小;二是池子的深浅;三是池水是否干净;四是池底有没有障碍物。教师再让学生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有没有这方面的信息。通过点拨,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大的面积不到一亩,水深不到三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底。”(大多数太小、太浅)“水也来自同一溪流。”(水质干净)“池底生着许多石笋。”(池里有危险的障碍物)由此得出结论:五彩池不宜游泳。何况这样奇异的自然风光,应得到保护,怎么能让人游泳呢。这看似荒唐的质疑通过教师点石成金的点拨却变得有价值了,学生不仅加深对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受到了深刻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
二、相机采撷,尊重奇思妙想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生命个体之间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有着独特的心灵世界,他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理解语文,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诠释发现。在如今互动、开放的课堂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认知、精神得到有效的发挥,经常会出现一些新奇的想法,即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芽、瞬间的创造。此时教师要小心翼翼呵护每一个学生的发现,尊重“奇思妙想”,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用心倾听,相机采撷,让智慧闪耀光芒,让课堂因生成而变得和谐。如教学《一只小鸟》一课时,我觉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读促学)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们能不能添加一些感叹词,这样好像更能读出感情。”此时,我并没有扼杀学生的“奇思妙想”,而是顺学而导:“添加什么样的感叹词呢,加在哪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思维,讨论热烈,“呀”“啊”“啦”“哇”……一字字跳进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再试读,不但使前后的句子更连贯,而且更能读出感情来,一个给课文添加感叹词的奇思妙想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让课堂因生成而变得和谐。
三、价值引领,善析“一念之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由于信息、辨认、贮存、处理、输出失误或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会产生“一念之差”。这时,教师在关注学生独特体验、个性解读的同时,还得关注价值引领,让生成的错误资源“变废为宝”,成为和谐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学习《丑小鸭》时,我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角色:“如果你就是丑小鸭,经历这么多苦难,终于变成白天鹅,你最想做些什么?”回答源自不同的生活经验,折射出不同的个性色彩。有的学生说:“我绝对不会去嘲笑、欺负那些长得丑的动物。”有的学生说:“我要去炫耀一下我的美丽!”有的学生说:“我要飞回去,找那些欺负我的人报仇,让他们知道我的厉害!”……前面两位学生虽然观点不同,却都符合文本的价值取向;后两位同学的见解虽有个性,但显然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这时,教师稍作分析后,再问:“如果你是美丽的白天鹅,你赞成刚才的哪些做法呢?”叩问心灵,引导学生叩问心灵,再读书,使学生对真正的美的认识更为深刻。
教学过程就像一条充满激流与险滩的河流,随时都有旋涡和暗礁;又像一条绚丽多彩充满神奇与变幻的七彩路,随时都有意外的惊喜与收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构建师生和谐对话的舞台,在关注教学动态生成的同时,营造灵动和谐的课堂。◆(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教委办)
□责任编辑:徐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