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11月10日,《东方时空》节目资料里,当主持人就习主席在梁家河插队的日子对他问道“这种历练对您有什么影响”时,习主席回答道:“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了解了社会,这个是最根本的。很多实事求是的想法都是从那时候生根发芽的。以至于到现在,每时每刻影响着我。”
16岁的他插队到了梁家河,和我们所有的青年一样也曾彷徨、迷茫,漫无目的,不知道要干什么,也不想干什么,也曾说过和做过一些现在看来很不像话的话与事。初到梁家河,他看着半山上的窑洞,星星点点的煤油灯,他跟他的同学调侃道:“你们有没有感觉像山顶洞人的感觉。”进了窑洞,他害怕老乡坐在自己的炕上,不想和他们接触,因为嫌弃老乡身上有虱子,不干净。他用书包里剩余的半块发霉面包喂狗,在那个陕北老乡还不知道面包为何物,食物极度缺乏的年代,导致了某某知青用面包喂狗这一 “光荣事迹”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遍了整个延川县。总而言之,16岁的这名知识青年在老乡们眼中是不和他们亲近的,他的做法也是“匪夷所思”的。
1976年,他已在这片贫瘠的土地生活了七年,他从害怕老乡上炕到邀请老乡一起睡觉;他从爬到山上就已经算完成劳动目标到他能够扛两百斤麦子走十里山路不换肩;他把《人民日报》刊登的沼气蓝图变成村民们的现实。七年的酸甜苦辣,用他的话讲,这是一个彻底融入的过程。22岁,他要去上学了,当他开门准备离开时,他睡的那口窑洞外早已站满了来与之告别的全村男女老少,乡亲们不忍打扰他睡觉,就在外面静静的等他起来。他哭了,全村的男女老少们也跟着哭了。多年后,他仍然眷恋着这片土地,他说:“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从1969到2019,跨越50年的历史烟云,在全党全军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今天,走近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探寻习主席治国理政思想的出发点,更能领悟与真切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一以贯之的立场与思想。
实事求是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也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毛泽东同志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坚持实事求是,最基本的在于搞清楚当时当地的“实际”。作为刚到梁家河插队的知识青年,最大的实际就是“生存”,用习主席后来回忆的话讲就是“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吃饭的问题就是梁家河当时最大的“实际”。在过饮食关中,习主席回忆当时家家基本都是“糠菜半年粮”,能有吃的就不错了,哪里还会在乎吃什么;曾经也很教条,把出去讨饭的妇女和儿童当作“坏分子”“二流子”,等在农村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才明白,妇女儿童出去讨饭只是为了能把家里仅存的粮食留给壮劳动力吃,让他们忙春耕。这就是真正的农村,这就是真正的社会。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人们首先必须解决吃、喝、住、穿的问题,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
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先跟着老百姓干,然后带着老百姓干。俗话讲“入境问俗”,每个地区有其多年来形成的独特思想理念与风俗习惯,初来乍到,对当地的情况都不太了解,就想来个“新官上任三把火”,往往是要碰得一鼻子灰的。先跟着老百姓干就是主动融入群众的过程,融入群众的问题本身它就不是一个现实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关键是想不想的问题。不以学历高低、穿着打扮、生活条件论人之长短,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看得起我,我就看得起你,你愿意接纳我,我就愿意接纳你。这就是群众中最朴素的价值观,也是融入群众最有效的途径。
我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看的是你怎么干,而不是你怎么说,说的再好也只是皇帝的新衣而已,美丽的谎言迟早会被戳破。带着老百姓干就是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认准了的事就要一锤接着一锤砸。
冬天打坝时,他二话不说,挽着裤腿光着脚就下去铲冰,也不考虑落什么后遗症不后遗症;办沼气池时,阻塞的导气管捅开时,溅得他满脸是粪;工作得到肯定时,他把奖给其个人的三轮摩托车换成了手扶拖拉机、磨面机、粉碎机。曾经与乡亲们格格不入的青年变成了他们最信任、最依赖的人,晚上要去串门听他谈谈古今故事,家里家外、大事小事也要去找他拿拿主意。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就是最大的实事求是,老百姓就认这个理儿。
坚持实事求是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知行合一。
客观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因此坚持实事求是就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不研究客观事物发展的新特点,不把过去形成的观念经验拿出来与当下变化了的实际进行研究研究,思想之“矢”往往就射不中实际之“的”。有了好的思路和想法,倘若不付诸于实践,不立马跟上行动,也属徒劳。
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共产党人践行不忘初心的过程。
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他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再次回到了梁家河,他说:“从那个时候我就说,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我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我永远不会忘记父老乡亲,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区人民”。
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了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饮水思源,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里,人民永远是共产党执政的力量源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青年时代,作为梁家河党支部书记的他带领村民们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壮年时代,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他继续带领着更多的中国人民摆脱贫困,带领着13亿中华兒女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回望习主席走过的七年知青岁月,懂得自古雄才多磨难,凡是有一番作为者必从苦中来,遇挫受困乃青年成长中的常态这一规律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懂得不时常进行自我革命,只想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居功自傲、停滞不前,迟早会陷入历史的周期律中这一道理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懂得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自立自强,必须要有两把硬刷子的客观事实就是坚持实事求是。
16岁的他插队到了梁家河,和我们所有的青年一样也曾彷徨、迷茫,漫无目的,不知道要干什么,也不想干什么,也曾说过和做过一些现在看来很不像话的话与事。初到梁家河,他看着半山上的窑洞,星星点点的煤油灯,他跟他的同学调侃道:“你们有没有感觉像山顶洞人的感觉。”进了窑洞,他害怕老乡坐在自己的炕上,不想和他们接触,因为嫌弃老乡身上有虱子,不干净。他用书包里剩余的半块发霉面包喂狗,在那个陕北老乡还不知道面包为何物,食物极度缺乏的年代,导致了某某知青用面包喂狗这一 “光荣事迹”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遍了整个延川县。总而言之,16岁的这名知识青年在老乡们眼中是不和他们亲近的,他的做法也是“匪夷所思”的。
1976年,他已在这片贫瘠的土地生活了七年,他从害怕老乡上炕到邀请老乡一起睡觉;他从爬到山上就已经算完成劳动目标到他能够扛两百斤麦子走十里山路不换肩;他把《人民日报》刊登的沼气蓝图变成村民们的现实。七年的酸甜苦辣,用他的话讲,这是一个彻底融入的过程。22岁,他要去上学了,当他开门准备离开时,他睡的那口窑洞外早已站满了来与之告别的全村男女老少,乡亲们不忍打扰他睡觉,就在外面静静的等他起来。他哭了,全村的男女老少们也跟着哭了。多年后,他仍然眷恋着这片土地,他说:“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从1969到2019,跨越50年的历史烟云,在全党全军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今天,走近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探寻习主席治国理政思想的出发点,更能领悟与真切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一以贯之的立场与思想。
实事求是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也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毛泽东同志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坚持实事求是,最基本的在于搞清楚当时当地的“实际”。作为刚到梁家河插队的知识青年,最大的实际就是“生存”,用习主席后来回忆的话讲就是“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吃饭的问题就是梁家河当时最大的“实际”。在过饮食关中,习主席回忆当时家家基本都是“糠菜半年粮”,能有吃的就不错了,哪里还会在乎吃什么;曾经也很教条,把出去讨饭的妇女和儿童当作“坏分子”“二流子”,等在农村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才明白,妇女儿童出去讨饭只是为了能把家里仅存的粮食留给壮劳动力吃,让他们忙春耕。这就是真正的农村,这就是真正的社会。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人们首先必须解决吃、喝、住、穿的问题,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
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先跟着老百姓干,然后带着老百姓干。俗话讲“入境问俗”,每个地区有其多年来形成的独特思想理念与风俗习惯,初来乍到,对当地的情况都不太了解,就想来个“新官上任三把火”,往往是要碰得一鼻子灰的。先跟着老百姓干就是主动融入群众的过程,融入群众的问题本身它就不是一个现实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关键是想不想的问题。不以学历高低、穿着打扮、生活条件论人之长短,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看得起我,我就看得起你,你愿意接纳我,我就愿意接纳你。这就是群众中最朴素的价值观,也是融入群众最有效的途径。
我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看的是你怎么干,而不是你怎么说,说的再好也只是皇帝的新衣而已,美丽的谎言迟早会被戳破。带着老百姓干就是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认准了的事就要一锤接着一锤砸。
冬天打坝时,他二话不说,挽着裤腿光着脚就下去铲冰,也不考虑落什么后遗症不后遗症;办沼气池时,阻塞的导气管捅开时,溅得他满脸是粪;工作得到肯定时,他把奖给其个人的三轮摩托车换成了手扶拖拉机、磨面机、粉碎机。曾经与乡亲们格格不入的青年变成了他们最信任、最依赖的人,晚上要去串门听他谈谈古今故事,家里家外、大事小事也要去找他拿拿主意。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就是最大的实事求是,老百姓就认这个理儿。
坚持实事求是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知行合一。
客观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因此坚持实事求是就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不研究客观事物发展的新特点,不把过去形成的观念经验拿出来与当下变化了的实际进行研究研究,思想之“矢”往往就射不中实际之“的”。有了好的思路和想法,倘若不付诸于实践,不立马跟上行动,也属徒劳。
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共产党人践行不忘初心的过程。
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他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再次回到了梁家河,他说:“从那个时候我就说,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我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我永远不会忘记父老乡亲,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区人民”。
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了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饮水思源,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里,人民永远是共产党执政的力量源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青年时代,作为梁家河党支部书记的他带领村民们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壮年时代,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他继续带领着更多的中国人民摆脱贫困,带领着13亿中华兒女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回望习主席走过的七年知青岁月,懂得自古雄才多磨难,凡是有一番作为者必从苦中来,遇挫受困乃青年成长中的常态这一规律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懂得不时常进行自我革命,只想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居功自傲、停滞不前,迟早会陷入历史的周期律中这一道理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懂得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自立自强,必须要有两把硬刷子的客观事实就是坚持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