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家庭教育中的思维方式问题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d_l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我们不能说一切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思维方式问题;但是思维方式的差异确实是某些教育问题和冲突的根源之一。尤其是在家庭教育当中,一般不涉及经济利益的争夺和权力博弈问题,因此,在这个场域中也就容易凸显出思维方式差异在教育问题(亲子冲突)中的决定性影响。笔者为某在线教育咨询公司担任顾问期间,曾就一些比较常见的家庭教育冲突,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把这个思考的粗浅结果(只三百余字)发表在论坛中,没想到竟然被多家同类网站迅速转载,这让我在感到喜悦的同时,也激发了系统地写一下这个主题的想法。
  
  一、一个案例
  
  小李,北京某重点高中二年级学生,身高1米83,长相英俊,喜欢体育运动,一看就知道(据他妈妈所述),他是很容易招女学生喜欢的那种男生。小李平时寡言少语,属于比较“酷”的那种型,在学校话不多,和女生也不多搭话,在家里也很少和妈妈聊天,只是有五六个要好的哥们儿,他们常在一起打篮球。最近他妈妈无意中从他的床垫下翻出了一沓情书,原来儿子和他们学校别的班的赵姓女生“来往”快半年了,这个意外对他的母亲打击简直太大了。她似乎明白,为什么最近几年儿子越来越注意打扮自己,要求穿名牌、用3000多块的手机,而且隔三差五地对她说去和朋友打球。开销也越来越大,上个月跟她要了两次钱,说是交什么费用,这些都不算什么——最让她焦虑的是快要上高三了,儿子的学习成绩却在不断下滑。
  小李放学到家以后,妈妈强忍着不高兴,“询问”了儿子:“没跟哪个女生谈恋爱吧?”小李特镇静地说:“没有啊。”“是吗?你敢保证没骗我?”儿子愣了一会儿,支吾了一下,便默不作声了。这时,妈妈把那一沓情书“哐”地一声摔在儿子的书桌上:“那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儿?!我说你怎么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了,原来你把精力都放在干这种事儿上了!”儿子坐在那里还是不做声。妈妈忍不住了,倚着墙,泪如雨下声音发颤地开始“教育”起儿子了:“你说,我多不容易,一个人供着你从小学四年级到现在……为了你不受欺负,跟你爸离婚后,我一直没有考虑再嫁……我不全是为了你吗……可是你不好好学习,把时间用在和女生谈恋爱上了……高中生谈恋爱哪有一个有好结果了?……我跟你说,跟你谈恋爱的女生肯定不是什么正经人……她是不是学习不好?她肯定学习不好……要不她哪来的时间谈恋爱啊?你要考上北京大学,一定要替我争口气!我辛苦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有一天你能有出息,这样妈受人的欺负和白眼就根本不算什么了……”
  儿子的眼角湿润了,说:“妈,我知道你受苦了……可是我就是喜欢她,我觉得我离不开她,如果没有她,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妈妈看到儿子还没有断了恋爱的念头,恨从心生,一步迈到儿子身边,冲着小李的脸就是两巴掌,说:“你离不开她,就说明你能离开我了,那好,你给我滚!不能离开她,就别回来!”她本来想吓唬儿子,没有想到倔强的小李真的猛然站起来,拎起书包就往门外走,然后把门狠狠地撞了一下,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家,离开了泪如泉涌的、呆呆地站在门口的妈妈……
  当妈妈来找笔者咨询并描述了上面的过程时,我问她:
  “儿子回家了吗?”
  “没有,在他同学家。”
  “你找过他吗?”
  “没有。”
  “为什么?”
  “我已经对他失望了……”(她哭了起来)
  “你认为你了解自己的儿子吗?”
  她看来并不懂我说什么。
  于是我接着问:“你理解他吗?”
  “我不理解!我不明白这么做对他有什么好处。他会因此荒废学业,他的成绩不断下滑,他的前途会毁在那个女生的手里!”
  “有这么严重吗?”
  “有!”
  “为什么这么肯定?”
  “有那么多前车之鉴还不够吗?”
  “那你打算怎么解决你和儿子的矛盾?”
  她沉默了一会,说:“不知道。”
  “你觉得你们俩有话说吗?”
  “以前还好,上了高中以后便没有话了……我觉得我们俩说不到一块去。”
  “说不到一块去,正是你们俩闹矛盾的根源。”
  “嗯?”
  
  二、概念界定
  
  应该说,上面这个例子在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冲突中算是比较典型的。一般来说,拿到这样的案例,我们会从造成这场冲突的外部原因来分析,例如认为单亲家庭的环境是造成孩子早恋的原因之一;或者认为家长的过高期望给小李的心理压力过大,以至于小李通过恋爱来使自己得到放松等;也许还有人会从家长引入问题的方式来看,认为小李妈妈的教育策略过于简单、粗暴,等等。但是笔者却从两者的语言“交往”中看到了两者思维方式的差异,从而认为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亲子冲突的根源。环境、期望和教育策略是次位原因,或者说是植根于思维方式的歧路。在没有对案例进行分析之前,请允许我把思维方式的概念界定下来。
  1、思维方式的概念
  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思维?由于本文是讨论日常生活中的教育问题,所以在语言上力求用一般性、大众性的表达方式,而不使用比较专门的心理学术语,因此在这里我采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思维的定义。据这部词典,思维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下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这个定义似乎也并不容易理解,简单解释一下:表象是指对某一事物的直观认识,例如水是凉的或热的;声音是刺耳的或好听的;石头是硬的而棉花是软的,等等。概念是指对具体现象的抽象认识,乃是为了表明事物具有的本质或者普遍性。例如,人是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动物。至于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这是思维的步骤,或者称为逻辑。那么总结一下,思维“通常限于不直接感知的事物”,它是对问题进行表象、抽象出本质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和活动。我们常用“说话不经人脑”来批评某人,实际上就是在说这个人在对待某个问题时没有经过“思维”。
  那么,什么是方式?方式就是“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例如,学习方式是指。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或者渠道把知识消化掉或者创造出新的知识,比如背诵、从做中学读万卷书、实习和沉思,等等。那么综上所述,思维方式就是指正面临一个问题时你对这个问题进进行感知、归类、推理,然后定性,并最终将其解决的方法或途径。
  2、思维方式的类型
  依据不同的角度,思维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从思维主体的生理年龄来看,可以分为儿童的思维方式、青年的思维方式和老年的思维方式;从思维主体的情绪来看,可以分为冲动型的思维方式、冷静型的思维方式和漠然型的思维方式,等等。在本文中,笔者将发生在家庭教育中的思维方式,从对所思维的对象的关注点的角度,分为三种,即结果型思维方式、过程型思维方式,以及介于前面两者之间的中间型思维方式。
其他文献
父母是婴幼儿的启蒙老师,婴幼儿是否能健康而顺利地成长,父母的教育是关键性的。本文主要探讨父母如何培养婴幼儿的语言认知能力。    一、引言    一般地,婴幼儿通常约在11个月才能真正理解词的意义,约在1岁能够说出被理解的词。当婴幼儿说出第一批被真正理解的词时,表明婴幼儿从语言准备期向语言发展期过渡。  语言发展包括:语音发展、词义发展和句子的发展等。词义发展又包括普通名词、形容词、时间词、空间方
期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必须更好地提高父母的素质,父母应该有上岗证。那么,高素质的父母应该具有哪些特征呢?  (一)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习惯的父母。  家庭教育对子女良好个性的培养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追求卓越。实际上,父母可以什么都不做,只要让孩子能够知道永不停止的追求
期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应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打工,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据统计,中国目前有超过1亿的农
期刊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日趋宽容和理性,离婚、婚外情、婚前性行为等反传统观点逐渐被社会接受,导致越来越多的家庭成为单亲家庭。有学者预计,在21世纪,单亲家庭将成为主要家庭形式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离异家庭成为单亲家庭的主要类型。我国的离异率在改革开放以后呈上升趋势。据民政部门统计,2003年我国离婚率达到2.1‰。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将在只有母亲或父亲的家庭中生活。而离异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人生重要的学习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就把发展儿童智能转移到培养阅读能力上来,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都制定了儿童的早期阅读教育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早期阅读的全球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
期刊
家庭对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据文化人类学专家研究,人格中的领先感、语言能力、交往能力、情绪的稳定性和攻击性、爱的表达能力及自我认同感等,都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因此,父母的教养态度对于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和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家庭的心理气氛对孩子的人格形成亦具有重大影响。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非贫困生而言,在心理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性以及自卑感等
期刊
面对日趋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家庭教育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重要作用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诸多研究中在分析家庭问题时,涉及家庭教育方式不良、家庭结构破裂、父母自身素质等问题,对此本人有一些不同见解和新的认识。结合对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学习和以往的研究,借此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未成年人犯罪,家庭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回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文献,对青
期刊
中国素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使我国家教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家庭教育的法律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家庭教育的队伍日益壮大,家庭教育的工作经验更加丰富,家庭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儿童青少年的成长遇到了新的问题,许多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整天情绪低落,厌倦学习,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出现自闭、反抗、冷漠等心理疾病。这一切都说明我国的家庭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期刊
一、亲职教育概念——不该忽视的成人教育学视阈    “亲职教育”一词,英文称之为“父母教育”(parent’s education)。顾名思义,“亲”是指父母亲,“职”意味着职责、职分之义。学者们对于亲职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维度:针对父母职分进行的教育(对父母的教育)和利用父母职分进行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前者如:亲职教育就是“怎样为人父母”的教育,使为人父母者明了如何善尽
期刊
1、问题的提出  自信(self-confidence),也称自信心,是个体人格结构中起驱动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发展均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自信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曾有研究者对中外53名学者(包括科学家、发明家、理论家)和47名艺术家(包括诗人、文学家、画家)的传记研究后发现除卓越的智慧外,他们还有一些共同的人格特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信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