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中父亲功能缺失对儿童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xybxy0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日趋宽容和理性,离婚、婚外情、婚前性行为等反传统观点逐渐被社会接受,导致越来越多的家庭成为单亲家庭。有学者预计,在21世纪,单亲家庭将成为主要家庭形式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离异家庭成为单亲家庭的主要类型。我国的离异率在改革开放以后呈上升趋势。据民政部门统计,2003年我国离婚率达到2.1‰。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将在只有母亲或父亲的家庭中生活。而离异后大多数孩子将跟随母亲生活,只有少数跟随父亲。
  在“母亲-孩子”单亲家庭中,由于父亲缺席(包括由于离异、死亡等原因造成儿童生活中缺少父亲)造成父亲功能丧失,给孩子成长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有可能导致心理发展的缺陷。这里我们所说的父亲功能并非简单地是父亲具体人,主要指在教养过程中需要的父亲角色与作用,如权威、规范和力量等。传统观点一直把母亲看作是儿童发展的主要影响者,直到二战以后,由于大批男性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研究者开始关注和重视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父亲缺失使儿童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完整,儿童缺少来自父亲的影响,便有可能造成其心理发展的缺陷。〔1〕
  
  2.单亲家庭中父亲功能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直接影响
  
  2.1父亲角色缺失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在单亲母亲家庭中,有父、母、子所构成的三角形关系变成了直线形,家庭角色形态缺少了平衡机制,由男、女、长、幼所构成的多重角色形态变得只有长、幼形态。〔2〕家庭关系中缺失了父亲这一角色。而父亲角色理论认为,父亲在儿童成长中最基本的角色是作为一个玩伴,父亲的主要抚养行为是与儿童游戏.研究证明父亲与儿童游戏的作用不能被母亲行为所代替。〔3〕在单亲母亲家庭中,孩子缺少了父亲,缺少了游戏的玩伴和与父亲游戏的经验,无法感知父亲的性格、能力等独特的特点对儿童的影响,对其认知发展和以后的人际关系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孩子从父亲和母亲那里得到的认知上的收获不是完全相同的。母亲教会孩子语言和日常生活知识,父亲教会孩子认识自然和社会。父亲与孩子的交往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认知技能。Judy等认为父亲缺失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会产生有害的影响。〔4〕父亲缺失的家庭,儿童认知测验的成绩往往很差。
  父亲与孩子的交往还可以增强孩子的交往技能。父亲的参与,可以增进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使他更容易与别人友好相处。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亲的角色参与,可能导致孩子人际交往技能的欠缺。Spivack(2001)一项对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中发现,父亲缺失家庭中的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2.2父亲榜样缺失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父亲不但是孩子游戏的重要玩伴,而且在孩子面前起着行为的榜样作用,影响着孩子的价值和态度。〔5〕缺失父亲榜样的单亲家庭儿童会造成性别角色发展的缺陷。研究显示,单亲家庭中的儿童往往表现出更少的性别角色行为。父亲是儿童性别角色认同中的榜样,他为男孩提供了一种男性的基本行为模式,使得男孩子往往把父亲看作是自己未来发展的模型而去模仿父亲;对于女孩子,父亲身上的男性品质使他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了参照,青春期的女孩往往把父亲看作是异性伴侣,甚至是未来丈夫的模式。研究表明,不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男孩,比起双亲俱在的男孩,在兴趣和游戏方面带有更多的女性模式,随着男孩入学,这些女性模式会因社会的性别认同而趋于弱化,但很可能发展出一种极端的男性模式;而父亲缺失的女孩可能会有对男性的不适当反应,表现为过分亲近或过分疏远。
  父亲身上所具有的男性品质如意志力坚强、勇敢、富于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对孩子具有行为表率作用。EdwardF.Zigler(1982)的研究表明经常与父亲接触玩耍的孩子更多地表现出勇敢、自信、意志坚强等良好的性格品质,有更高的生命激情。目前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没有父爱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意志薄弱,常表现出自卑、敏感等消极情绪特征。
  
  2.3父亲权威缺失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在家庭生活中母亲经常能够以自己的女性特征来影响孩子,母爱可以使人变得温柔、体贴;父亲则是社会力量和规则的象征。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逐渐意识到父亲的权威和力量,就会对父亲产生敬畏心理,从而掌握并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有研究表明,在儿童出现不良行为时,父亲比母亲更容易终止它。父亲缺失的单亲家庭,在管教孩子时缺少来自父亲的权威和力量,容易导致孩子犯罪行为的发生。Priffner等人研究了父亲缺失和儿童的反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现父亲存在家庭的儿童比父亲离开的儿童表现出更少的反社会症状。〔6〕Hoffman研究发现,缺少父爱的男孩在内部道德判断、接受批评、道德价值和原则上的得分较低。Cynthia等对少年犯的研究发现,在父亲缺失家庭中儿童面临高犯罪的风险。〔7〕通常在孩子眼中,父亲比母亲更有权威和力量,在管教孩子时,父亲权威的缺失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较多的问题行为。
  
  3.单亲母亲家庭中父亲功能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间接影响
  
  3.1单亲家庭中的母亲缺少父亲的情感和物质支持
  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在面临内部和外部压力时是一个维持平衡的功能系统。从内部看,家庭是由家庭全体成员及成员间的互动关系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该系统又有许多子系统如夫妻子系统、亲子子系统等组成。家庭系统与其子系统之间及家庭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影响过程。Yogman认为,父亲可以提供给处于压力状态下的孩子母亲以情感和物质支持,对孩子进行间接支持。父亲不但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而且可以缓解母亲有时加于孩子身上的各种过分的注意和情感(包括慈爱和发怒),避免母亲过度情绪化地处理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8〕单亲家庭中原为父、母、子三方分享的家庭之爱,由于缺失父亲,演变为母与子的双向感情依赖,极易与孩子形成不恰当的亲子关系,母子之间过分亲密或者过分疏远,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
  父亲缺失往往导致单亲家庭经济地位相对低下。在中国,虽然妇女走出家庭,从事一些工作,但在大多数家庭中,父亲仍然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提供者。单亲家庭中的母亲必须为生计而奔波忙碌,往往限制了她们监控孩子和与孩子交往的时间和能力。再者,单亲母亲自身由于缺失了平等交流的伴侣,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只能独自承担,造成心理压力,也会影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3.2父亲缺失带来一定的舆论压力
  单亲家庭毕竟是结构残缺的家庭,因而将会带来一些社会舆论。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一个完整的家庭才是正常的,社会对单亲家庭的包容更为保守,单亲家庭的孩子和母亲将承受更多的压力。特别是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父亲缺失会给孩子带来难以弥补的心灵伤痛。无论是死亡或离异而导致的父亲缺失,都将带来家庭结构的重大变故,而年幼的孩子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尚不能理解复杂的社会生活,也不能对这种变故进行因果归因,容易诱导不良行为的发生。孩子对父亲缺失的反应有两种典型倾向:一是意识到父亲缺失,还有一种反应是完全贬低父亲。贬低的结果使孩子对母亲保持过分忠诚。〔9〕随着年龄增长,将面临既想继续依赖母亲又想自立的冲突,冲突得不到解决将会导致心理障碍。
  由于非主流的家庭形式,单亲母亲普遍地遭受着一些文化偏见,再加上自身的压力,对孩子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较少,消极的控制较多,对孩子不良行为的感知和归因也较为消极,亲子交往困难,从而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4.单亲母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对策
  
  4.1积极调动生活中的性别资源
  父母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是难以完全相互取代的。单亲母亲家庭中的孩子最大的遗憾是在性别角色学习中缺乏直接的模仿榜样。因此,要寻找可利用的男性角色给孩子以学习的机会。离异单亲家庭母亲不能因为个人矛盾剥夺子女享受父爱的权利,应鼓励他们彼此相互接触。因为亲生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很难被取代的。丧偶家庭可以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避免角色缺失给青少年造成的消极影响,使其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表现。同时,对孩子进行双性教育。1964年Rossi提出,最合适的性别角色模式不是传统的单一性别角色.而是同时具有传统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的双性化。现代社会,良好的女性品质:如温柔、体贴、有良好的同情心、善意等,得到社会的推崇;而良好的男性品质:如勇敢、独立、坚强、果断、自信、有进取心、勇于冒险等也是社会对男人的要求。〔10〕在教养过程中,要给孩子提供学习两种性别角色的机会,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4.2为孩子创设人际交往的环境
  “母亲——孩子”家庭中的儿童,一方面心情压抑,不喜欢与人交往,性格内向;再加上单身母亲由于惧怕社会舆论压力,总想把孩子留在家里以避免受到伤害。因此,他们就会失去很多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而与同伴的集体活动有利于提高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并能形成合作、支持、帮助等亲社会行为。单身母亲应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让他们有机会与同伴一起游戏、交往。缺乏父爱的单亲孩子任职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弱势,而同龄伙伴有着与他们相同或相近的心理发展的各种条件。应鼓励孩子与异性伙伴在活动和学习中进行互补性交往,〔11〕单亲孩子在交往中所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候甚至超过单亲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
  
  4.3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单亲母亲独自一人抚养孩子,或者由于补偿心理过分溺爱孩子;或者过分严厉,不切实际地管教孩子;或者由于缺乏权威力量管教困难,将导致孩子出现较多的问题行为,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单亲母亲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可能及时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孩子保持密切接触和相互理解;同时尊重孩子的需要,不要过度保护,让孩子学会自主、独立。Jones的研究表明,父亲缺失的作用可以通过母亲——孩子关系的质量得到调节。良好的母子关系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单亲母亲应重视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采用情感温暖、理解为主的积极教养方式,为孩子创设和谐宽松的家庭气氛,加强沟通,帮助孩子减少不良行为问题的发生。〔12〕
  
  4.4依靠学校和社会的力量
  单亲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及教师的关爱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把他们看成是更加需要爱的孩子,给他们以温暖。要信任理解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男教师要给这些缺少父爱的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怀,使他们减少“缺失感”。
  单亲家庭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要依靠政府、社区和专业性机构补偿本该由父亲给予的关怀、经济帮助等。不要歧视他们,要给予他们以支持和理解。
  (作者单位系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杨丽珠、董光恒.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3):260-266.
  〔2〕周兆安.单亲家庭的亲子关系与性别意识教育——一个社会学解析,中国青年研究,2001,1:61-63.
  〔3〕Tamis-Le Monda CS. Conceptualizing fathers′roles:Playmates and More.Human development,2004,47(4):220-227.
  〔4〕Juby H,FarringtonD.Distinguishing the linkbetween disruptedfamilies and delinquency.BritishJournal of Criminology,2001,41(1):22-40.
  〔5〕董小苹.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特定角色作用〔J〕.当代青年研究,1999,6:12-14.
  〔6〕Pfiffner Lj,Meburnettk,RathouzPJ,Fatherabsenceand familia lantisocial characteristics.Journalof Abnormal Psychology,2001,29(5):357-367.
  〔7〕CynthiaCH,Sara SM.Fathe rabsenceandyouthincarceration.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2004,14(3):369-397.
  〔8〕蔡志海.父亲缺位与青少年犯罪的因果关系〔J〕.中国青年研究,2002,2:60-62.
  〔9〕李泽志、袁妮.论父亲在亲子关系中的作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2):31-32.
  〔10〕郭慧.论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3:10-13.
  〔11〕林岚.单亲家庭母亲及其子女成长之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42-45.
  〔12〕郑名、李炙檬.离异家庭母亲的教养方式与幼儿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0):852-853.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已经逐渐认识到家长参与教育的重要性,在进行理论探讨的同时,也在实践中寻求有效的途径。“家长学校”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采用。但是,无论从理论的深度还是实践的广度来说,都还远远不够,研究并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为我国的家校合作搭建一座桥梁,形成青少年教育的合力,对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协作有着深远的意义。限于篇幅,本文选
期刊
语言是人进行交际和思维的重要工具,是人的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知识的载体,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主要是通过书面语言记载下来的,人只有具备阅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才能顺利地获得书本知识。阅读是获取知识、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注重阅读细节,养成阅读习惯,对提高子女的学习成绩,促进子女的成长,建设学习型家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抓住阅读教育关键期    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速度在不同年
期刊
儿童的教育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部分。我们的子女,这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公民。他们将要创造历史。我们的子女——这是未来的父亲和母亲,他们也将是自己子女的教育者。我们的子女应长成为优秀的公民,好的父亲和母亲。但这还未包括一切,我们的子女——就是我们的晚景。正确的教育——就是我们幸运的晚景,不好的教育,就是我们未来的悲哀,就是我们自己的眼泪,就是我们对于他人,对于全国的罪过。  ——A·C·马卡连柯    
期刊
家庭德育是指在家庭生活环境中,由家长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施加影响,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政治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家庭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以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诸多方面,其核心是道德教育。家庭德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德治国”思想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实践。国内外大量的社会学、心理学研究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在数量上呈上升趋势,这其中有社会环境复杂、学校教育片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当今世界上,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到重视的程度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幅度成正比。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我国一项蓬勃发展的极具普及性的运动和极具生命力的宏伟事业。 
期刊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学校、教育者和家长都担负着儿童成长和社会化的责任,三者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各有不同,也是无可替代的。近年来,家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者的关注,国外许多从事家庭教育研究的学者都注意到“家长的参与对于小学、中学学生的成绩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家长参与子女学习成为当今家校合作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鉴于我
期刊
新时期我国家庭教育的研究已经有将近30年的历史了,在多学科研究人员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为了推进家庭教育研究和整个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很有必要对以往20多年的家教研究作一番梳理。本文采用系统文献分析法,分别从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三个学科中各选取两种较为权威的学术期刊进行系统检索,这就是1991年-2002年的《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心理科
期刊
父母是婴幼儿的启蒙老师,婴幼儿是否能健康而顺利地成长,父母的教育是关键性的。本文主要探讨父母如何培养婴幼儿的语言认知能力。    一、引言    一般地,婴幼儿通常约在11个月才能真正理解词的意义,约在1岁能够说出被理解的词。当婴幼儿说出第一批被真正理解的词时,表明婴幼儿从语言准备期向语言发展期过渡。  语言发展包括:语音发展、词义发展和句子的发展等。词义发展又包括普通名词、形容词、时间词、空间方
期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必须更好地提高父母的素质,父母应该有上岗证。那么,高素质的父母应该具有哪些特征呢?  (一)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习惯的父母。  家庭教育对子女良好个性的培养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追求卓越。实际上,父母可以什么都不做,只要让孩子能够知道永不停止的追求
期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应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打工,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据统计,中国目前有超过1亿的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