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每个城市,几乎都有这样的建筑工地在运转,但并不是每天都有一段传奇,会在现代化的声浪中,悄然出现。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沉沉的黑暗,照亮这深埋于地下的古墓,南越国,一个2000年前,由中原将领在秦汉帝国的边缘建立起来的王国,岭南第一个封建制国家,显露真容。
南越国从创立到灭亡,历时93年。这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在岭南地区的历史上,却是最重要的一环,过去,历史学家对南越国的认识,很多是来自于文献中的只字片言。随着古墓被发现,这一段历史终于变得清晰起来。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顾问麦英豪说:
那是一个很偶然的发现,因为这里建公寓,推土推了3年,把这个山岗削平,削掉了将近1米,等于6层楼那个高度,刚好就在墓室这个地方挖基地。一挖基地,还不到1米深,就发现了很多大石头。这里基建处的邓科长真好,他知道很可能是一个古墓,马上就打电话到当时的广州市文管会来告诉我们,我们最先来的是小黄。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黄淼章说:
这是16年前了,193年6月份的事,6月9号,那时我们发现古墓是白天。
麦英豪接着说:
在那个洞里边人太多了,后来呢,晚上我们再来,刚好有个裂缝,30来厘米,勉强可以下1个人。他(黄淼章)当时最瘦,比现在还瘦,我说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你冒险下去一下,拿个竹竿这么下去。他就是第一个去探险的人。
黄淼章又接着说:
他们在上面很高,看不到我,老麦他就很着急了,他说,喂,小黄!有什么东西你说话呀!当时我心里很兴奋。我一看见那些东西摆得非常整齐,(就知道)这是一个没有被盗的很完整的墓,而且有编钟、编磬,那些那么大的铜器,一定是一个规格很高、起码是一个皇帝类的墓。我高兴得说不出话来,我越不说上面就越急,怕我出事。老麦说:你说话呀!有什么东西呀!我激动地说,有很多宝贝!我只能这样,我已经激动得叫不出(文物)名称来了。
在国内已发掘的汉墓中,南越王墓是比较罕见的没有被破坏的王陵。它的发现引起考古界的轰动,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由此设立,博物馆就建在古墓原址之上。
公元前218年,吞并六国后的秦始皇发兵50万,开始了统一岭南的战争。这50万大军中,有一个来自河北的小小尉官,在几十年间,由始皇帝征服天下的一颗棋子成为封疆大吏、一国之主。他,就是南越国的开国君主--赵佗。
上图: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入口外景。
中图:南越王墓出土文物展出馆入口外景。
下图:“番禺”铜鼎。南越王墓出土汉式铜鼎共1件,其中9件器身有“番禺”或“番”的铭文。铜鼎说明广州建城已有221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广州城市建设史的重要物证。
经过4年杀伐,秦朝统一了岭南地区。赵佗在南海郡的龙川县当了县令。
当时,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任器很器重赵佗,视他为心腹。任器很早就有据守一方的想法。秦朝末年,中原烽烟四起,终于等来机会的任器却重病缠身。病危之际,他把自己的心愿和职务一起留给了赵佗。
公元前204年,正值楚汉之争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南越国建立了,定都番禺,也就是现在的广州。
麦英豪说:
墓主人是《史记》、《汉书》有传的。到目前为止,中国挖汉墓恐怕有二三十个了吧!哪有几个在《史记》、《汉书》上对得上号的呢?所以这个墓,墓主人清楚,历史事件、史实清楚,年代准确。任何一件东西出来,都可以作为一个年代的标记。你没有年代,就拿来量一量吧。它的价值就这么一比喻,你就明白它的重要价值了。
中原的战火,使远在岭南的南越国在立国以后平静了几十年。赵佗的继位者赵眛似乎缺少用武之地,只好将心思花在自己死后的安身之所上。这座陵墓虽然只有100多平方米,却摆进了上千件器具: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一一铺成开来,巨细无遗地展示着帝王的起居。
除了物质上的丰富,文帝赵眛在墓中还安排了15个陪葬的人,有守卫保驾的、伺候起居的、烧饭做菜的、歌舞助兴的,他们在这幽暗的古墓里,扮演着的有序和死的无常。
和这些乐器一同陪葬的,是一个宫廷乐师。有人据此推测,文帝赵眛生前很喜欢音乐。所以,专门开辟一件墓室来摆放乐器。陵墓外边,敲响丧钟的人已经在等待新王的盛宴了。麦英豪说:
南越王就是那个秦汉时期在祖国南方的一个体现,一个历史见证。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广州就有那个时候的历史见证。
赵眛在位期间,中原的汉朝正处在立国之初,百业待兴,还不怎么顾得上偏安一隅的南越国。南越国国力日盛,文帝赵眛也就能花费相当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建造自己的陵墓。
陵墓营造的工程十分巨大,先是从越秀山的山顶深挖20多米,凿出墓室。再从20里外的采石场靠人力开采,运来700多块巨石,紧密地堆砌而成。
细心的赵眛,没忘记带上表明身份的玺印,好像在为2000年后的这次遭遇,自报家门。
他还挑选中意的嫔妃陪伴左右,并且在酒缸里装满美酒,在铜烤炉里摆满野味。甚至没有落下生前吃的药,还有那长生不死的五石散。
接替赵眛王位的,是他的儿子赵婴齐--南越明王。这位南越国第三代王曾经由父亲指派,作为人质入侍汉朝首都长安。赵婴齐在长安娶邯郸樛氏为妻,并且生了个儿子,叫赵兴。在南越国,还有他和原配越族夫人生的长子,叫赵建德。为讨好汉朝,这位新君绕开长子和原配,立次子赵兴为太子,樛氏为王后。
此番舍长立幼,废嫡立庶的举动,为十多年后南越国的灭亡埋下了一个祸根。 十几年前埋下的祸根,终于在南越第三代王死后爆发了。王位的争夺,招来了汉天子的10万大军。已是风雨飘摇的南越国凭借天险与汉军周旋了一年,最终城破国灭。南越国最后一个君主赵建德,也成了汉军的俘虏。
被史书称为“一代雄主”的赵佗,大概没有想到自己的国家衰落得这样快。赵佗生前是骁勇善战的大将,治理国家的高手,他的生命力也非常旺盛,在位67年。他的儿子当了一辈子太子,也没有等到称王的一天。王位直接传给了孙子赵眛。
汉代以后,越族人在番禺城北的越秀山上修建了赵佗的灵庙,庙侧的慰佗楼里安放着他的牌位。生前的国军,死后成了神。来凭吊的人念念不忘的,还是故国之思。
赵眛的石墓完整地保存了2000多年,其中奢华的陪葬品装满了一座博物馆。那么开国君主赵佗的陵墓在哪里,会是什么样子,至今还是个谜。传说赵佗出殡的时候,由东南西北4个城门里,同时驶出一样装扮的车马,向4个不同的方向疾驰而去,当时就很少有人知道他的长眠之地。
南越国存在了93年,这个岭南的小国家,虽然一直处在秦汉帝国的威胁之下,但2000年后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还是帝王的排场。
--选自余秋雨主编的《藏着的中国》
月光宝盒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因其四四方方的造型有着“月光宝盒”的美称。它与海心沙只隔着一条临江大道,坐东朝西,前面就是珠江新城南端的广州文化艺术广场。
走进博物馆,现代化的悬吊式桁架钢结构,仿佛使得“盒面”就像悬挂在半空中,开阔、透亮,117米长的大厅内居然看不到一根柱子。
陈列馆主要设在三、四层,分为历史、艺术和自然三大展馆,其中艺术馆又分为潮州木雕、端砚、陶瓷和宋元绘画与历代书法展四个部分,突出的自然是岭南文化为主的藏品了。
博物馆的底层设有许多现代化的库房,书画库、陶瓷库、铜器库、钱币库、木雕库、玉器杂项库、出土文物库、近现代文物库、民俗文物库、石刻库、矿物化石库、自然标本库,以及寄存文物库房和临时周转库房等等。
中庭上空还横跨着一条天桥般的空中走廊,两侧与回廊之间半透明的网状墙,既起到隔离分层,又有种通透感,而银灰色和黑红交织的色调,则充满一种含蓄的现代加神秘的感觉,似乎在诱惑着你“打开”这透雕般的“宝盒”。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沉沉的黑暗,照亮这深埋于地下的古墓,南越国,一个2000年前,由中原将领在秦汉帝国的边缘建立起来的王国,岭南第一个封建制国家,显露真容。
南越国从创立到灭亡,历时93年。这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在岭南地区的历史上,却是最重要的一环,过去,历史学家对南越国的认识,很多是来自于文献中的只字片言。随着古墓被发现,这一段历史终于变得清晰起来。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顾问麦英豪说:
那是一个很偶然的发现,因为这里建公寓,推土推了3年,把这个山岗削平,削掉了将近1米,等于6层楼那个高度,刚好就在墓室这个地方挖基地。一挖基地,还不到1米深,就发现了很多大石头。这里基建处的邓科长真好,他知道很可能是一个古墓,马上就打电话到当时的广州市文管会来告诉我们,我们最先来的是小黄。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黄淼章说:
这是16年前了,193年6月份的事,6月9号,那时我们发现古墓是白天。
麦英豪接着说:
在那个洞里边人太多了,后来呢,晚上我们再来,刚好有个裂缝,30来厘米,勉强可以下1个人。他(黄淼章)当时最瘦,比现在还瘦,我说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你冒险下去一下,拿个竹竿这么下去。他就是第一个去探险的人。
黄淼章又接着说:
他们在上面很高,看不到我,老麦他就很着急了,他说,喂,小黄!有什么东西你说话呀!当时我心里很兴奋。我一看见那些东西摆得非常整齐,(就知道)这是一个没有被盗的很完整的墓,而且有编钟、编磬,那些那么大的铜器,一定是一个规格很高、起码是一个皇帝类的墓。我高兴得说不出话来,我越不说上面就越急,怕我出事。老麦说:你说话呀!有什么东西呀!我激动地说,有很多宝贝!我只能这样,我已经激动得叫不出(文物)名称来了。
在国内已发掘的汉墓中,南越王墓是比较罕见的没有被破坏的王陵。它的发现引起考古界的轰动,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由此设立,博物馆就建在古墓原址之上。
公元前218年,吞并六国后的秦始皇发兵50万,开始了统一岭南的战争。这50万大军中,有一个来自河北的小小尉官,在几十年间,由始皇帝征服天下的一颗棋子成为封疆大吏、一国之主。他,就是南越国的开国君主--赵佗。
上图: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入口外景。
中图:南越王墓出土文物展出馆入口外景。
下图:“番禺”铜鼎。南越王墓出土汉式铜鼎共1件,其中9件器身有“番禺”或“番”的铭文。铜鼎说明广州建城已有221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广州城市建设史的重要物证。
经过4年杀伐,秦朝统一了岭南地区。赵佗在南海郡的龙川县当了县令。
当时,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任器很器重赵佗,视他为心腹。任器很早就有据守一方的想法。秦朝末年,中原烽烟四起,终于等来机会的任器却重病缠身。病危之际,他把自己的心愿和职务一起留给了赵佗。
公元前204年,正值楚汉之争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南越国建立了,定都番禺,也就是现在的广州。
麦英豪说:
墓主人是《史记》、《汉书》有传的。到目前为止,中国挖汉墓恐怕有二三十个了吧!哪有几个在《史记》、《汉书》上对得上号的呢?所以这个墓,墓主人清楚,历史事件、史实清楚,年代准确。任何一件东西出来,都可以作为一个年代的标记。你没有年代,就拿来量一量吧。它的价值就这么一比喻,你就明白它的重要价值了。
中原的战火,使远在岭南的南越国在立国以后平静了几十年。赵佗的继位者赵眛似乎缺少用武之地,只好将心思花在自己死后的安身之所上。这座陵墓虽然只有100多平方米,却摆进了上千件器具: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一一铺成开来,巨细无遗地展示着帝王的起居。
除了物质上的丰富,文帝赵眛在墓中还安排了15个陪葬的人,有守卫保驾的、伺候起居的、烧饭做菜的、歌舞助兴的,他们在这幽暗的古墓里,扮演着的有序和死的无常。
和这些乐器一同陪葬的,是一个宫廷乐师。有人据此推测,文帝赵眛生前很喜欢音乐。所以,专门开辟一件墓室来摆放乐器。陵墓外边,敲响丧钟的人已经在等待新王的盛宴了。麦英豪说:
南越王就是那个秦汉时期在祖国南方的一个体现,一个历史见证。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广州就有那个时候的历史见证。
赵眛在位期间,中原的汉朝正处在立国之初,百业待兴,还不怎么顾得上偏安一隅的南越国。南越国国力日盛,文帝赵眛也就能花费相当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建造自己的陵墓。
陵墓营造的工程十分巨大,先是从越秀山的山顶深挖20多米,凿出墓室。再从20里外的采石场靠人力开采,运来700多块巨石,紧密地堆砌而成。
细心的赵眛,没忘记带上表明身份的玺印,好像在为2000年后的这次遭遇,自报家门。
他还挑选中意的嫔妃陪伴左右,并且在酒缸里装满美酒,在铜烤炉里摆满野味。甚至没有落下生前吃的药,还有那长生不死的五石散。
接替赵眛王位的,是他的儿子赵婴齐--南越明王。这位南越国第三代王曾经由父亲指派,作为人质入侍汉朝首都长安。赵婴齐在长安娶邯郸樛氏为妻,并且生了个儿子,叫赵兴。在南越国,还有他和原配越族夫人生的长子,叫赵建德。为讨好汉朝,这位新君绕开长子和原配,立次子赵兴为太子,樛氏为王后。
此番舍长立幼,废嫡立庶的举动,为十多年后南越国的灭亡埋下了一个祸根。 十几年前埋下的祸根,终于在南越第三代王死后爆发了。王位的争夺,招来了汉天子的10万大军。已是风雨飘摇的南越国凭借天险与汉军周旋了一年,最终城破国灭。南越国最后一个君主赵建德,也成了汉军的俘虏。
被史书称为“一代雄主”的赵佗,大概没有想到自己的国家衰落得这样快。赵佗生前是骁勇善战的大将,治理国家的高手,他的生命力也非常旺盛,在位67年。他的儿子当了一辈子太子,也没有等到称王的一天。王位直接传给了孙子赵眛。
汉代以后,越族人在番禺城北的越秀山上修建了赵佗的灵庙,庙侧的慰佗楼里安放着他的牌位。生前的国军,死后成了神。来凭吊的人念念不忘的,还是故国之思。
赵眛的石墓完整地保存了2000多年,其中奢华的陪葬品装满了一座博物馆。那么开国君主赵佗的陵墓在哪里,会是什么样子,至今还是个谜。传说赵佗出殡的时候,由东南西北4个城门里,同时驶出一样装扮的车马,向4个不同的方向疾驰而去,当时就很少有人知道他的长眠之地。
南越国存在了93年,这个岭南的小国家,虽然一直处在秦汉帝国的威胁之下,但2000年后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还是帝王的排场。
--选自余秋雨主编的《藏着的中国》
月光宝盒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因其四四方方的造型有着“月光宝盒”的美称。它与海心沙只隔着一条临江大道,坐东朝西,前面就是珠江新城南端的广州文化艺术广场。
走进博物馆,现代化的悬吊式桁架钢结构,仿佛使得“盒面”就像悬挂在半空中,开阔、透亮,117米长的大厅内居然看不到一根柱子。
陈列馆主要设在三、四层,分为历史、艺术和自然三大展馆,其中艺术馆又分为潮州木雕、端砚、陶瓷和宋元绘画与历代书法展四个部分,突出的自然是岭南文化为主的藏品了。
博物馆的底层设有许多现代化的库房,书画库、陶瓷库、铜器库、钱币库、木雕库、玉器杂项库、出土文物库、近现代文物库、民俗文物库、石刻库、矿物化石库、自然标本库,以及寄存文物库房和临时周转库房等等。
中庭上空还横跨着一条天桥般的空中走廊,两侧与回廊之间半透明的网状墙,既起到隔离分层,又有种通透感,而银灰色和黑红交织的色调,则充满一种含蓄的现代加神秘的感觉,似乎在诱惑着你“打开”这透雕般的“宝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