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唐的长安城,与其他朝代都城相比,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到处都能看到“老外”。
这些“老外”包括突厥人、回鹘人、吐火罗人、粟特人、波斯人、大食人、天竺人,等等。据学者们研究,一个时期留居在长安的胡人甚至可能超过十万,约占全城总人口数量的十分之一。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有两类人群:一类是主要来自新罗、日本的“留学生”,另一类则是来自西域的“胡商”。
我们先说留学生。
他们大都是随自己国家的“遣唐使团”来到长安的,一路上或乘官船,或走驿站,所有费用均由唐政府提供。到达长安后,使节在觐见皇帝时,就会趁机提出安排留学等事宜。
唐朝的中央大学叫“国子监”,是当时东亚地区的最高学府,虽然对留学生们开放,但名额控制得很严。有一年新罗国一次来了216名留学生,最后只有7人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其余两百多全被轰回本国;还有一次渤海国出来16个学生,刚走到山东那边,就被踹回去10人。
为什么名额控制得这么严格呢?因为一旦被录取入学,国子监会给免费分配宿舍,每天免费供应饮食,仅收取少量的象征性学费(当时叫“束脩”)。食堂多做点儿饭还好说,主要是宿舍容量有限制,必须有一批学生毕业搬走了,腾出床位,才能再招收新生,所以人数一定要卡死。
国子监下设六个分院,分别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其中,四门学、太学和国子学,学习的内容都以儒家经书为主,这三个学院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理解为本科、硕士、博士。作为留学生,在大唐受到一定优待,就是可以直接进入太学读书,不必经过四门学那一级。此外,还专门为外国学生准备了博取功名的“宾试科”,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曾考中进士。
当这些留学生学成以后,如果要求归国,唐朝政府一般都会同意,并提供各种方便,有时还赠送大批佛教经典和书籍。这些人回国后很多都创立了丰功伟业,对推动本国文明进程起到重要作用。
长安城的“胡商”,一般是指中亚地区的商业民族“粟特人”。长安的繁荣和稳定吸引大批胡商东来,他们大多聚居在西市附近,经营衣肆、帛肆、食店、饭铺、鱼肆、酒肆、凶肆、波斯邸等商业。唐代的笔记小说里记录了很多胡人买宝的奇闻秩事,在一般唐朝百姓心里,“波斯胡”就是神秘、富有、拥有对奇珍异宝的独特鉴赏力的人群。
粟特人信奉的“祆教(拜火教)”,也是长安城内的一道独特风景。他们的宗教活动被唐朝老百姓称为“赛祆”,是可以大饱眼福的好机会。一堆大鼻子、深眼窝、满脸胡子的中亚人,头戴尖帽,穿着翻顶的团花锦袍,围在祆祠内外吹拉弹唱,或站或立,有弹琵琶的、吹筚篥的、唱歌的、转圈跳舞的……有时候胡人们还会表演些开膛破肚、钉身自残类的幻术来吸引民众,不过他们一般不向中原人传教,内部保有严格的生活方式。唐政府对各类宗教信仰都比较尊重,允许民族自治、宗教自治。
这些“老外”在长安一住几代,后几代人往往就被汉化了,姓名、生活方式、文化取向都基本与汉人混同无异。同时,长安城内也被这些“老外”影响得充满异域情调。贵族男女们以穿戴胡服胡帽、化西域妆容为时尚,舞蹈特别是流行音乐都有从西方传过来的。唐朝的画风在中国绘画史上有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就是利用了凹凸法,这种立体的画法也是从印度经中亚传来的。长安最流行的运动是打马球,而这是从波斯或吐蕃传来的。
这些“老外”包括突厥人、回鹘人、吐火罗人、粟特人、波斯人、大食人、天竺人,等等。据学者们研究,一个时期留居在长安的胡人甚至可能超过十万,约占全城总人口数量的十分之一。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有两类人群:一类是主要来自新罗、日本的“留学生”,另一类则是来自西域的“胡商”。
我们先说留学生。
他们大都是随自己国家的“遣唐使团”来到长安的,一路上或乘官船,或走驿站,所有费用均由唐政府提供。到达长安后,使节在觐见皇帝时,就会趁机提出安排留学等事宜。
唐朝的中央大学叫“国子监”,是当时东亚地区的最高学府,虽然对留学生们开放,但名额控制得很严。有一年新罗国一次来了216名留学生,最后只有7人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其余两百多全被轰回本国;还有一次渤海国出来16个学生,刚走到山东那边,就被踹回去10人。
为什么名额控制得这么严格呢?因为一旦被录取入学,国子监会给免费分配宿舍,每天免费供应饮食,仅收取少量的象征性学费(当时叫“束脩”)。食堂多做点儿饭还好说,主要是宿舍容量有限制,必须有一批学生毕业搬走了,腾出床位,才能再招收新生,所以人数一定要卡死。
国子监下设六个分院,分别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其中,四门学、太学和国子学,学习的内容都以儒家经书为主,这三个学院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理解为本科、硕士、博士。作为留学生,在大唐受到一定优待,就是可以直接进入太学读书,不必经过四门学那一级。此外,还专门为外国学生准备了博取功名的“宾试科”,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曾考中进士。
当这些留学生学成以后,如果要求归国,唐朝政府一般都会同意,并提供各种方便,有时还赠送大批佛教经典和书籍。这些人回国后很多都创立了丰功伟业,对推动本国文明进程起到重要作用。
长安城的“胡商”,一般是指中亚地区的商业民族“粟特人”。长安的繁荣和稳定吸引大批胡商东来,他们大多聚居在西市附近,经营衣肆、帛肆、食店、饭铺、鱼肆、酒肆、凶肆、波斯邸等商业。唐代的笔记小说里记录了很多胡人买宝的奇闻秩事,在一般唐朝百姓心里,“波斯胡”就是神秘、富有、拥有对奇珍异宝的独特鉴赏力的人群。
粟特人信奉的“祆教(拜火教)”,也是长安城内的一道独特风景。他们的宗教活动被唐朝老百姓称为“赛祆”,是可以大饱眼福的好机会。一堆大鼻子、深眼窝、满脸胡子的中亚人,头戴尖帽,穿着翻顶的团花锦袍,围在祆祠内外吹拉弹唱,或站或立,有弹琵琶的、吹筚篥的、唱歌的、转圈跳舞的……有时候胡人们还会表演些开膛破肚、钉身自残类的幻术来吸引民众,不过他们一般不向中原人传教,内部保有严格的生活方式。唐政府对各类宗教信仰都比较尊重,允许民族自治、宗教自治。
这些“老外”在长安一住几代,后几代人往往就被汉化了,姓名、生活方式、文化取向都基本与汉人混同无异。同时,长安城内也被这些“老外”影响得充满异域情调。贵族男女们以穿戴胡服胡帽、化西域妆容为时尚,舞蹈特别是流行音乐都有从西方传过来的。唐朝的画风在中国绘画史上有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就是利用了凹凸法,这种立体的画法也是从印度经中亚传来的。长安最流行的运动是打马球,而这是从波斯或吐蕃传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