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推进,语文学科教育中逐渐呈现出一系列问题。浮躁、急功近利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将成为语文教学道路上的最大绊脚石。所以,广大语文教师务必要弘扬并践行“工匠精神”,以工匠之心培育一代代青年成长成材,以工匠之魂铸就新时代国家教育体系。归根结底,“工匠精神”也是语文教育的精神,是语文教育教学体系的核心。
关键词:“工匠精神” 语文教育 教学体系
自古以来,教师又有“教书匠”一称,这就意味着教师这一职业本身便是“工匠”,教师要以匠心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启蒙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師不仅仅要体验语文教学的职业型,还要侧重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以匠心培育人才成长,以匠心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以及是非判断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他们若想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就要跟随教师的正确引领。所以,教师的“工匠精神”决定着班级学生的人格塑造和未来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借助精湛的教学技艺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文化知识,还要以“工匠精神”、责任意识以及人格魅力去推行德育教育,为学生分析他们的努力方向。而且,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系的逐渐健全,小学语文教学正面临着一次史无前例的创新与转型,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小学文教师必须以新时代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为基础,以“匠心”为学生的成长构建坚实的后盾。
同时,“工匠精神”是语文教育的精神,但又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精神,在学生思想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匠人典范,在每一名学生的心中埋下一颗小小的、“工匠精神”的种子,以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工匠精神”薪火相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实现执教生涯中“桃李满天下”的终极追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的表现
1.对教学设计精巧构思
为了将“工匠精神”贯彻落实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设计进行精巧构思,以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启蒙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步入对语文领域的探索道路。所以,在开展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教材内容以及相关教学资料进行反复研读,对课文内容划分层次,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将教材中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意义的内容罗列出来,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套用前辈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进而将自身的“工匠精神”传递给学生。
比如,每当开启一个新模块的教学时,教师都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开展教学设计,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积极参与者和主动投入者,逐渐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知识的真谛,受到教师责任意识的感染,自觉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
2.创新语文课堂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其执教的最大动力。走上讲台,翻开课本,望着讲台下天真求知的孩子即将在自己的引领下走上各自的人生轨迹,每一名人民教师都应该为此感到幸福。
作为一名教育界的园丁,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工匠精神”,顺应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大趋势,对一板一眼、严肃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一次彻底清洗。所以,“工匠精神”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另一种集中体现就是课堂创新。
首先,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传递快乐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祖国的花朵能够在语文课堂中尽情绽放。
其次,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使其具备厚积薄发的文学底蕴。比如,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推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共同挖掘世界经典文化宝库的瑰宝,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受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熏陶,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新时代人才。同时,一名具有“工匠精神”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会将视野局限在简单的教材解读上,而会将教材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整合,促使班级里每一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都高涨起来,为新时代人才的培养竭尽全力。
3.“工匠精神”的传承
今日祖国的花朵,终有一日会成长为祖国的栋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将自身的“工匠精神”传承下去,为祖国的建设培育出不同领域的“大国工匠”。
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在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向学生普及我国源远流长的人文情怀,帮助学生建立社会责任感,使其形成责任意识。
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还应该渗透一些自然学科、艺术领域的知识,确保学生的思维能够全面发展。同时,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开展一些课外实践调研,既可以鼓励学生去了解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也可以鼓励学生去寻找社会上在某些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促使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实现“工匠精神”的薪火相传。
最后,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将“工匠精神”及语文教育精神发扬光大,使其经久不衰。
综上所述,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名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书匠”,必须要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以自身言行为学生树立起“工匠精神”的价值典范,实现“工匠精神”的薪火相传。
参考文献:
[1] 冯胜清《工匠精神、劳动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探析—以〈景泰蓝的制作〉教学为例》,《江苏教育研究》2019年第18期。
[2] 张启红《技工院校语文教育应赋予工匠精神的时代气质》,《职业》2018年第4期。
[3] 严华银《“工匠精神”也是语文教育精神》,《中学语文教学》2017年第1期。
[4] 余耀清、严华银《呼唤语文教育的“工匠精神”—〈赤壁赋〉教学设计及观察》,《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第28期。
(吕昌艳(1982.4—),女,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汉族,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关键词:“工匠精神” 语文教育 教学体系
自古以来,教师又有“教书匠”一称,这就意味着教师这一职业本身便是“工匠”,教师要以匠心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启蒙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師不仅仅要体验语文教学的职业型,还要侧重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以匠心培育人才成长,以匠心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以及是非判断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他们若想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就要跟随教师的正确引领。所以,教师的“工匠精神”决定着班级学生的人格塑造和未来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借助精湛的教学技艺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文化知识,还要以“工匠精神”、责任意识以及人格魅力去推行德育教育,为学生分析他们的努力方向。而且,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系的逐渐健全,小学语文教学正面临着一次史无前例的创新与转型,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小学文教师必须以新时代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为基础,以“匠心”为学生的成长构建坚实的后盾。
同时,“工匠精神”是语文教育的精神,但又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精神,在学生思想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匠人典范,在每一名学生的心中埋下一颗小小的、“工匠精神”的种子,以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工匠精神”薪火相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实现执教生涯中“桃李满天下”的终极追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的表现
1.对教学设计精巧构思
为了将“工匠精神”贯彻落实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设计进行精巧构思,以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启蒙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步入对语文领域的探索道路。所以,在开展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教材内容以及相关教学资料进行反复研读,对课文内容划分层次,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将教材中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意义的内容罗列出来,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套用前辈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进而将自身的“工匠精神”传递给学生。
比如,每当开启一个新模块的教学时,教师都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开展教学设计,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积极参与者和主动投入者,逐渐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知识的真谛,受到教师责任意识的感染,自觉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
2.创新语文课堂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其执教的最大动力。走上讲台,翻开课本,望着讲台下天真求知的孩子即将在自己的引领下走上各自的人生轨迹,每一名人民教师都应该为此感到幸福。
作为一名教育界的园丁,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工匠精神”,顺应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大趋势,对一板一眼、严肃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一次彻底清洗。所以,“工匠精神”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另一种集中体现就是课堂创新。
首先,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传递快乐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祖国的花朵能够在语文课堂中尽情绽放。
其次,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使其具备厚积薄发的文学底蕴。比如,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推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共同挖掘世界经典文化宝库的瑰宝,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受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熏陶,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新时代人才。同时,一名具有“工匠精神”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会将视野局限在简单的教材解读上,而会将教材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整合,促使班级里每一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都高涨起来,为新时代人才的培养竭尽全力。
3.“工匠精神”的传承
今日祖国的花朵,终有一日会成长为祖国的栋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将自身的“工匠精神”传承下去,为祖国的建设培育出不同领域的“大国工匠”。
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在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向学生普及我国源远流长的人文情怀,帮助学生建立社会责任感,使其形成责任意识。
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还应该渗透一些自然学科、艺术领域的知识,确保学生的思维能够全面发展。同时,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开展一些课外实践调研,既可以鼓励学生去了解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也可以鼓励学生去寻找社会上在某些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促使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实现“工匠精神”的薪火相传。
最后,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将“工匠精神”及语文教育精神发扬光大,使其经久不衰。
综上所述,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名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书匠”,必须要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以自身言行为学生树立起“工匠精神”的价值典范,实现“工匠精神”的薪火相传。
参考文献:
[1] 冯胜清《工匠精神、劳动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探析—以〈景泰蓝的制作〉教学为例》,《江苏教育研究》2019年第18期。
[2] 张启红《技工院校语文教育应赋予工匠精神的时代气质》,《职业》2018年第4期。
[3] 严华银《“工匠精神”也是语文教育精神》,《中学语文教学》2017年第1期。
[4] 余耀清、严华银《呼唤语文教育的“工匠精神”—〈赤壁赋〉教学设计及观察》,《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第28期。
(吕昌艳(1982.4—),女,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汉族,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