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城河畔的人情味儿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hong_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北京的护城河虽然依旧流淌,但它早已不是当年的护城河了。
  护城河也叫城濠,在古代是防御工事。到了现代,在飞机、大炮、火箭、导弹面前,它在军事上的作用几乎等于零。北京现在是一个缺水的城市,凡是有水流动或者聚集的地方,大多都是人力所为。因此,环绕着北京的护城河,越到现在越能显示出它的美学价值——它就像是北京城一条美丽的项链。只不过,由于北京城区的扩大和城墙的消失,护城河的位置有些尴尬和突兀。

护城河的小生灵


  老北京城的护城河不像现如今,有护栏,有水泥、石头砌成的种着花草的河床。早年间,它虽然是人工开挖的,却呈现出一派自然。老护城河河槽很深,陡陡的河床上长满了各种野草和柳毛子树丛。在草丛之间,隔不远就有一条人踩出的小路,斜么戗地通向河边。河岸上挺立着高大的树木,杨树、柳树、槐树,更多的是榆树。树的间距毫无规律可言,一定是自然生长的。河水一年四季流动,只在严冬,靠近岸边的河水会冻上一层薄薄的冰。由于只有生活污水排入,除非下大雨或者上游注水,河水都很浅、很清,没有一丝波浪,虽然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难闻味道,但那却不是工业污染——因为水里游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
  有一种长着淡褐色小身子和长长四肢的小动物,我们管它叫“卖油郎”。后来知道它的学名是水黾。“卖油郎”似乎永远浮在水面表层,时而静止不动,时而划动前短后长的六肢快速游动,在河面上刮起浅浅的波纹。
  水中总能见到鱼儿。这些鱼不大,自由自在地在河水里摆动着尾巴,偶尔也会跳出水面,打一个水花儿。夏天,孩子们会拿着玻璃罐头瓶和自制的网兜,顺着河床草丛中的小路来到河边,找一个水流声大一些的水域,捞几条小鱼带回家,放到鱼缸中养起来。20世纪60年代以后,密云修了水库,护城河的上游通着京密引水渠。每當暴雨之后,密云水库泄洪放水,护城河水就会陡涨。这时,有人就会拿着柳条筐下河,站在齐胸没腰的水里捕捞顺水而下的大鱼。
  从永定门城楼向东一二百米,河岸上靠城墙有几户人家,房子是借城墙建的——几百年前厚厚的城墙就是这些房子的后墙。他们每一户都养着不少鸡鸭,总是与从远道飞来的野鸭为伴。白天,它们一起在河里游动觅食;晚上,野鸭飞走了,家鸭们扭动着笨拙的身体返回窝里。在紧靠城门的豁口旁有一处独立的院子,住着一户姓李的人家。人们管这户人家叫“海南岛”,以形容他们四面无邻,孤悬“海外”——真是再恰当不过。
  河边到处是蛤蟆——癞蛤蟆多,青蛙少。天黑以后,北京城一片恬静,唯有护城河边蛙鼓齐鸣。我们管癞蛤蟆叫“疥拉蛤子”,常常抓住一只,把它仰面放在地上,用小树枝敲打它的肚子。一会儿,癞蛤蟆的肚子就胀得老大,像一面白色的小鼓。因此,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疥鼓儿。有一年,我的叔伯弟弟得了肝炎,有人给了一个偏方,用癞蛤蟆炖鸡蛋,熟了以后吃鸡蛋即可。于是,父母让弟弟从东北来北京,我的两个弟弟就每天到护城河边去抓癞蛤蟆。吃了一段时间,他的肝炎果然好了。

护城河的小伙伴


  我们那时候,城里的孩子和城外的孩子好像天生就是“仇敌”。只要隔着护城河相见,就会立即“开仗”。先是有一方用语言挑衅,然后开始对骂,接着就用随手可以捡到的石子儿、砖头、土块儿,相互投掷起来。这种“战斗”很激烈,但好像从来也没有伤过人,也没有一方越过河进行身体接触。打累了,双方休战,各回各的家。
  河对岸是菜地,春夏秋三季一片黢青碧绿。我们在城墙上或者河边玩儿腻了,就会趁着水浅的时候,蹚过河,爬上岸,瞧准了没人,猫着腰溜进菜地,拔几个还没有成熟的萝卜,或者摘几个青西红柿,再蹚水回来,爬到城墙上大嚼一顿。有时被照看菜地的人发现了,追得我们在河里弄得浑身透湿。抠着砖缝爬上了城墙以后,我们一边晒衣裳,一边嚼着战利品,一边听着菜地主人的叫骂,笑得前仰后合。那时,我们最爱偷吃的是“鬼子姜”。
  越过菜地,有一大片青灰色的房子,这是铁路宿舍。院里有一棵高大无比的白果树,粗粗的树干,几个人也搂不过来。人们说,这是一棵“神树”,如果有人用刀斧伤它,树的伤口就会流出红色的血来。当年,我们对这个说法笃信不疑,相信这棵白果树神圣不可侵犯。每当来到树下,仰视它接天近日的巨大树冠,看着树身上挂着的人们奉献的红布条,我的心里就会对这棵大白果树、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如今,那棵大树还在,只是由于周围各种建筑林立,它隐没在一片水泥砖瓦之中,很难看到它了。每当路过这一带,我都会朝那个方向看上一眼,希望能再看到它的巨大身影,同时心里问:世事沧桑,白云苍狗,你还好吗?

护城河的如烟往事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护城河边曾是临时的“炮仗市”。每年一进腊月,河边就有零星的卖炮仗的摊点了。过了小年儿,河北岸的“炮仗市”像一字长蛇阵,从门脸儿一直摆到东边的火车桥。各式各样的鞭炮摆在地上,有一挂一挂的“小鞭”和“铁击鞭”,有一盘一盘的“麻雷子”和“二踢脚”,也有一把一把的“起花”,还有“钻天猴”“耗子屎”“摔炮”……“炮仗市”人潮涌动,人们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炮仗。不时有摊主为证明自己的货好,而点燃一头炮仗,让买主听听效果,爆炸声此起彼伏。小孩子们都集中到这里来,在一个个摊位间转来转去。虽然没有钱,很少买,脸上却洋溢着要过年的喜悦。我曾经跟祖父逛过一次“炮仗市”,他给我买了两挂红色的“小鞭”。我不满意,非要买大的。他只好又给我买了一挂黄褐色的“铁击鞭”。我还不干,要威力更大的“二踢脚”和“麻雷子”。祖父坚持原则,说我太小,不能放那么大的炮仗。我心里有气,就偷偷拆下一只铁击鞭,趁他不注意时,在他的烟头上点着了,塞进他的皮袄兜里,把那件皮袄崩了一个洞……   我記得是在我崩坏祖父皮袄的第二年,炮仗市搬到了河对岸。大年三十那天,突然鞭炮声大作,像“开战”了一样。有人喊:“炮仗市着火啦!”我连忙跑出胡同,跑过河,来到桥头,向东一看,嚇!河岸边一片火光烟雾,各种鞭炮在地上乱滚,在空中横飞,爆炸声震耳欲聋,人们吓得到处乱窜。为了怕火势继续蔓延,造成更大危害,不少人把还没有着的各种鞭炮顺着河床往河里扔。着火时,我们这些孩子不敢靠前,只是远远地看着。待火熄灭以后,爆炸声停止了,我们呼叫着跑到炮仗市里,开始到处寻捡没有爆炸的鞭炮。那个春节,永定门一带的孩子放了不少不花钱得来的炮仗。
  正对着永定门,护城河上架着一座不宽的桥。1957年,在拆除城门楼的同时,老桥被拆,在原址上建了一座宽大许多的桥。这样,原来桥头拥堵的交通变得顺畅了。桥刚修好时,我上小学三年级,学校组织勤工俭学,发给每个学生10条肥皂,限令半天卖完,第二天把所得的钱交给老师。我和十几个同学站在永定门桥上,每人面前摆着10条肥皂,不会吆喝,也不敢吆喝,等着人来买。从中午一直站到天黑,一条肥皂也没卖出去。大家四散,我也抱着10条肥皂回家了。不用说,最后母亲买下了那10条肥皂。第二天,我把钱交给了老师。后来,同学间说起此事——原来大家把肥皂都卖给家里了!


环绕着北京的护城河,就像是一条美丽的项链 摄影 大琦


世事沧桑,白云苍狗,护城河边的小生灵,你们还好吗?摄影 大琦

  早年间,护城河边还是死人“接三”时烧纸的好地方。不定哪一天,哪个院门旁用竹竿儿斜挑出一个纸穗扎成的幡,门口儿扔着一个剪破口、把荞麦皮烧着了的枕头,孩子们就知道这院儿里有人死了。不需召唤,我们很快就集中到这个院门口儿,踮着脚朝院儿里看——门板上贴着两张白纸,一张上写着“当大事”,另一张上写着“恕告不周”。死了人要念经,还要请文场吹鼓手奏乐吹打三天。普通老百姓家的丧事要量力而行,于是,念经吹奏都在晚上进行——解放后出家人不多了,就请一些曾经是和尚,现在已经还俗,正在蹬三轮、拉排子车、卖菜的人来顶替;吹鼓手也是业余的,白天都有自己的另一份工作。我喜欢看他们吹奏,晚上一吃完饭就站在旁边看。一架云锣,笙管笛箫,唢呐,几个吹鼓手旁若无人,一曲接一曲,只管吹下去。至于吹奏些什么,事主家是不管的,我就听他们吹奏过《社会主义好》《志愿军军歌》。
  “接三”最热闹,都是在晚上天黑透了以后举行。一声号令,事主家花钱扎的纸人、纸马、纸房子、纸车、雪柳(旧时办丧事在灵前供奉或在出殡时用作仪仗,用十数条粘有细白纸条的竹篾,绑在白纸包裹的木棍上,形如白色的柳树)全都抬到胡同里。这时,孩子们就纷纷上前帮忙,人手一件“烧活”。乐声一起,哭声一片,队伍开拔了——吹鼓手开路,身穿孝服的孝子贤孙们互相搀扶,孩子们举起“烧活”,再加上看热闹的,真是浩浩荡荡。队伍出胡同,在大街上转一圈,最后来到护城河边的空地上。在一片奏乐和哭号的喧闹声中,有人点着了烧纸,孩子们兴奋异常,上前把自己手中的“烧活”扔到火堆里。烈火冲天,熊熊燃烧,照亮了孩子们的脸,照亮了静静流淌的护城河水。
  前些年,每逢清明或父亲母亲的忌日,我也在护城河边烧些纸。选择在河边烧纸是因为离水近,安全。
  过桥往南是一块空空荡荡的三角地,再往南就是进京火车必经的铁路桥。火车对于我们来说是神秘的。在孩子们的印象当中,它通向很远很远、外面的世界。我常常和小伙伴来铁路桥下看火车。我特别爱看客车,总是一边用手指点着飞快驶过的车厢,一边在嘴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五……大约是四五岁时,我来到桥下看火车,突然火车汽笛一声尖叫,我被吓得张着大嘴,不会说话,不会哭,连眼珠都不会动了。同伴儿把我领回家,母亲急得不知所措。同院的傅婶说:“不要紧,这孩子被吓丢了魂儿,叫叫就好了。走,咱们哪儿丢的还上哪儿找去!”母亲和大义凛然的傅婶领着我又来到铁路桥下,傅婶用手沾着带来的凉水,拍着我的脑门儿,不断地叫道:“元子,别害怕,回来吧,回来吧……”片刻之后,我觉得脑袋里一阵清亮,哇的一下哭出声——嘿,我的魂儿回来了!
  后来,我上山下乡去了北大荒。每当探亲回京,火车过了丰台车站之后,我就会一动不动地趴在车窗前,等待着那令我激动的一刻——当火车通过这座桥时,我会尽力向北张望,想看到家所在的那条胡同。而火车速度太快,我根本看不到我家所在的天坛东坛根,可我总会在心里面大声喊:到家啦!我到家啦!探亲假期满,我坐上火车又离开北京。火车从北京站出发后,我就一直守着车窗,然后在通过这座桥时,向家、向北京、向亲人作一次默默的告别,心里五味杂陈。
  如今,我有时还会来到护城河边,河水变得很干净,但却不见有鱼或者其他生物,它已经不是原来的护城河了。


如今,河水变得很干净,却不见有鱼或者其他生物了
其他文献
摘 要: 素质学分制是一种科学的评价制度,有利于调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元认知策略是适用于各种学习任务的一种策略,是学习者管理学习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本文以素质学分制的理论体系为基础,结合三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探讨了素质学分制和元认知策略相结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素质学分制 元认知策略 大学英语  一、素质学分制的概念、构成及意义  用以表示学习的量和质的一种基本计量单位的“
童年时代的歌谣  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喂……  小白菜啊,地里黄啊,两三岁啊,没了娘啊……  往日的老北京城,有着许多童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这两首了,它们应该是现今八九十岁的老北京们最早的“启蒙”歌了。  夏日的傍晚,在大杂院的井台边,或小巷深处的大槐树下,都会听到娃娃们那奶声奶气的歌声。这歌声不知传了多少代、多少年。时至今日,只要“水牛儿”“小白菜”的歌声一响,就会把那些老北京们
期刊
摘 要: 英文歌曲赏析是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解读歌词指导不够,学生对英文歌曲的理解主要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本文通過从生词、长句连贯性、人物关系、暗喻象征四个方面着手解读英文歌词,以便学生更准确、深刻地理解歌曲。  关键词: 英文歌曲 存在的问题 歌词解读  英文歌曲赏析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积极性,增强语感,加强语言文化的熏陶,同
摘 要: 新时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随着学生英语基础的深厚,如何在大学阶段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成了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主要关注的问题。本文将认知语言学领域中的范畴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旨在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出新思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能力。  关键词: 范畴 原型 词义 英语词汇能力培养  一、范畴与原型范畴理论  语言学中的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让人们健康快乐地生活和学习。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让学生能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最终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数学学习内容非常丰富,夹杂着智慧,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然而,数学教学中,始终有应试教育的阴影笼罩着,所以数学学习变成了解题学习,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分数,使数学学习变得越来越枯燥乏味。快乐的数学课堂,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 培养学生英语演讲技能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辩论能力。掌握及合理有效运用英语演讲材料是提高英语演讲技能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英语演讲 不同目的 不同材料  传统的英语教学更多注重读写而忽略听说的训练。我们看到过太多事例:就是那些托福高分、雅思高分的中国留学生,到国外无法进行正常交流,不得不进入当地的语言学校重新学习英语,造成金钱和时间上的巨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