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笔者听了两节语文公开课:第一节是小瞿老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第二节是小周老师的散文教学研讨。说实话,两位教师都作了精心安排,从课件、导学案就可以看出,而且教学效果好,小组准备充分,内容丰富,主次有序。但是,小组分工不够明确,汇报不够简练,补充也不足。
课后评课议课,谈看法,提建议。市教研室毛元德老师针对教师们的疑惑做了解答与指导,让全体教师坚定了一个信念:语文快乐课堂应遵循“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不要被“形”绑架,要“以素养为本,洗尽铅华,返璞归真”,从容踏上语文的回归本真之路!
守住语文的根。语文有自己的主旨、脉络、形式及特点,听说读写训练,字词句篇赏析、语言积累与运用都是语文教学的根。然而,当“快乐课堂”模式介入课堂时,教师容易头脑发热或骤冷,思维容易失衡,忘却自己应该遵守的常识。一开学,教師就只顾忙着上课、设计导学案、训练自主发言、开展课前活动、组织学生评价,把大量的时间用来造“形”,然而,对文本解读、课堂设计、学情分析、能力训练等基础却未做深入思考与潜心研究。因此,在小周老师和小瞿老师的课中,均出现了重“形”轻“质”、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现象。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不能舍去“知识、能力、方法”这个“本”,而一味去追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末”;只注重师生的表演和课堂的热闹开放而忘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就是“本末倒置”。钱理群在《语文门外汉》中阐释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最终效果:“每一个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实实在在的提高,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感悟力、理解力、想象力、审美力的实实在在的提高,从而达到人的精神的实实在在的成长。”小周老师和小瞿老师多多少少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高效课堂”“形”的影响,在实践时被模式束缚,没有把准语文的脉,没有留住语文的根,因此未能达到“形”与“质”的完美结合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牵好成长的线。评课时,大家都认为,两位教师在课堂上很放得开,能把更多的机会交给学生。教师开始淡化教师的角色定位,这是“快乐课堂”带给师生的一种成长。小瞿老师班上的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与表现的欲望更为明显一些,小周老师自认为放得不够开。
的确,课堂不能只放不收,游离得太远,就没有实效可言。学生就像一只只风筝,教师如果不拉好手中的“线”,一旦任由其自由飞翔,就有可能收不回来了,也就意味着目标成泡影。所以,教师要拉好自己手中的那根“线”,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该收的时候收,该放的时候放,收放自如,才能掌控课堂,完成教学目标。至于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放多远,收多紧,如何让风筝飞起来不“栽倒在地上”,都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不仅需要语文教师去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生、坚持实践,还需教师有处理课堂问题、灵活生成教学切入点的机智。当然,这个度的把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历练与积累,更需要教师具有刻苦钻研、以教为乐的精神。
【作者单位:湖北省罗田县骆驼坳中学】
课后评课议课,谈看法,提建议。市教研室毛元德老师针对教师们的疑惑做了解答与指导,让全体教师坚定了一个信念:语文快乐课堂应遵循“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不要被“形”绑架,要“以素养为本,洗尽铅华,返璞归真”,从容踏上语文的回归本真之路!
守住语文的根。语文有自己的主旨、脉络、形式及特点,听说读写训练,字词句篇赏析、语言积累与运用都是语文教学的根。然而,当“快乐课堂”模式介入课堂时,教师容易头脑发热或骤冷,思维容易失衡,忘却自己应该遵守的常识。一开学,教師就只顾忙着上课、设计导学案、训练自主发言、开展课前活动、组织学生评价,把大量的时间用来造“形”,然而,对文本解读、课堂设计、学情分析、能力训练等基础却未做深入思考与潜心研究。因此,在小周老师和小瞿老师的课中,均出现了重“形”轻“质”、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现象。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不能舍去“知识、能力、方法”这个“本”,而一味去追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末”;只注重师生的表演和课堂的热闹开放而忘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就是“本末倒置”。钱理群在《语文门外汉》中阐释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最终效果:“每一个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实实在在的提高,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感悟力、理解力、想象力、审美力的实实在在的提高,从而达到人的精神的实实在在的成长。”小周老师和小瞿老师多多少少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高效课堂”“形”的影响,在实践时被模式束缚,没有把准语文的脉,没有留住语文的根,因此未能达到“形”与“质”的完美结合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牵好成长的线。评课时,大家都认为,两位教师在课堂上很放得开,能把更多的机会交给学生。教师开始淡化教师的角色定位,这是“快乐课堂”带给师生的一种成长。小瞿老师班上的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与表现的欲望更为明显一些,小周老师自认为放得不够开。
的确,课堂不能只放不收,游离得太远,就没有实效可言。学生就像一只只风筝,教师如果不拉好手中的“线”,一旦任由其自由飞翔,就有可能收不回来了,也就意味着目标成泡影。所以,教师要拉好自己手中的那根“线”,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该收的时候收,该放的时候放,收放自如,才能掌控课堂,完成教学目标。至于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放多远,收多紧,如何让风筝飞起来不“栽倒在地上”,都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不仅需要语文教师去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生、坚持实践,还需教师有处理课堂问题、灵活生成教学切入点的机智。当然,这个度的把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历练与积累,更需要教师具有刻苦钻研、以教为乐的精神。
【作者单位:湖北省罗田县骆驼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