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标准》还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其中的“每个学生”也包括学困生,他们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由于生理、心理、教育行为、环境等诸多原因出现知识的断层,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教育目的。学困生存在是教学工作中的必然现象,它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重要因素。教育好转化好学困生的工作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的强烈愿望,是每个数学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每个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职。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客观存在的小群体,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要转化好数学学困生,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认真分析内在的、外在的各种因素,要转化学困生,则必须走近学困生,深入了解他们以“对症下药”,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乐学、会学。有教育者说过:转化一名学困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生。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非智力的、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由非智力、后天形成的学困生形成及转化问题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生活观念的改变,影响着青少年一代,同时现代社会不健康的书刊、影视及其他“娱乐”活动,也深深地影响他们。
(二)家庭原因:一个家庭的人际关系如何,既是德育环境,又是智育环境,家庭成员对孩子的影响是直接的,大量的,而且也是复杂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及孩子的学习环境状况也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学校原因:片面追求分数,重视少数尖子生的培养,教育方法失当,同时学校缺乏防止和减少学困生的有力措施。
(四)学生自身原因:学困生往往缺乏对学习的兴趣,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经常开小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导致对学习产生厌倦,更无兴趣,同时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丧失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学困生转化措施:
学困生转化的工作,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学生家长的全力支持配合,还需要我们每个教师要从学困生的心理上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着手,从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上来落实对学困生进行循循善诱的启发和引导,进而促进其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终达到促进学习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其具体做法:
1、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沟通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尤为重要。教师要多予信任、关怀,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帮助,化自卑为自尊,与学生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热爱教师,从而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最后对数学产生兴趣,愿意去学习、学好数学。
2、关心爱护学困生,激励学困生“想学”的愿望。许多学困生的问题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得到各自所需的及时的关心和帮助。因此,教师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困生都要格外关心爱护,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困难,不失时机地激励他们产生“想学”的强烈愿望。
3、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学困生“爱学”。要想学困生由“要我学”到“我想学”是一个十分难得可贵的进步。因此,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自尊心较强,又是发育时期,所以要非常注意学困生的心理状况,要对症下药,必须找到一些切实可行、有效的途径来激发学习兴趣,诱导他们“爱学”。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制定出切实可行“教案”,教学要求放低,适时补差,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小目标,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
4、根据学困生的学习特点,改善学困生的学习方法,使学困生由“能学”变为“会学”。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充分发挥,给学习带来高效率。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学会听课,让他们知道如何预习,如何复习,怎样记忆,怎样检验自己理解,如何做作业等,在各方面进行耐心细致地指导,并通过严格、有序的反复训练强化落实,从而来培养学困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5、适时鼓励评价,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愿望的持久性。“学困生”在课堂活动中出现问题较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扬的机会很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了解,努力捕捉“学困生”思想行为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同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的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引导他们控制和约束不良的思想和行动,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学习,鼓励“学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获得成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只要学困生能看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就会产生更上一层楼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期望的心理状态,产生奋发向上的内驱力。当这种自我激励经多次重复,就会成为积极学习的稳定持久的动力和智慧的源泉。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放弃学困生,更不能排斥他们,应尊重他们,关心他们,找准他们之所以差的原因,坚持对他们施以爱心,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鼓励,用我们的爱去滋润他们的心田,为使他们早日取得进步,把他们培养成祖国需要的合格的建设者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现代教育原理(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5—133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4-39。
[3]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9-86。
[4]徐丽娟,让学生爱让数学学习(J)。徐州教育科研,2009.2-50。
[5]周素艳,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J)。小学教师培训,2008.5-48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客观存在的小群体,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要转化好数学学困生,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认真分析内在的、外在的各种因素,要转化学困生,则必须走近学困生,深入了解他们以“对症下药”,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乐学、会学。有教育者说过:转化一名学困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生。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非智力的、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由非智力、后天形成的学困生形成及转化问题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生活观念的改变,影响着青少年一代,同时现代社会不健康的书刊、影视及其他“娱乐”活动,也深深地影响他们。
(二)家庭原因:一个家庭的人际关系如何,既是德育环境,又是智育环境,家庭成员对孩子的影响是直接的,大量的,而且也是复杂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及孩子的学习环境状况也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学校原因:片面追求分数,重视少数尖子生的培养,教育方法失当,同时学校缺乏防止和减少学困生的有力措施。
(四)学生自身原因:学困生往往缺乏对学习的兴趣,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经常开小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导致对学习产生厌倦,更无兴趣,同时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丧失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学困生转化措施:
学困生转化的工作,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学生家长的全力支持配合,还需要我们每个教师要从学困生的心理上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着手,从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上来落实对学困生进行循循善诱的启发和引导,进而促进其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终达到促进学习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其具体做法:
1、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沟通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尤为重要。教师要多予信任、关怀,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帮助,化自卑为自尊,与学生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热爱教师,从而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最后对数学产生兴趣,愿意去学习、学好数学。
2、关心爱护学困生,激励学困生“想学”的愿望。许多学困生的问题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得到各自所需的及时的关心和帮助。因此,教师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困生都要格外关心爱护,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困难,不失时机地激励他们产生“想学”的强烈愿望。
3、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学困生“爱学”。要想学困生由“要我学”到“我想学”是一个十分难得可贵的进步。因此,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自尊心较强,又是发育时期,所以要非常注意学困生的心理状况,要对症下药,必须找到一些切实可行、有效的途径来激发学习兴趣,诱导他们“爱学”。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制定出切实可行“教案”,教学要求放低,适时补差,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小目标,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
4、根据学困生的学习特点,改善学困生的学习方法,使学困生由“能学”变为“会学”。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充分发挥,给学习带来高效率。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学会听课,让他们知道如何预习,如何复习,怎样记忆,怎样检验自己理解,如何做作业等,在各方面进行耐心细致地指导,并通过严格、有序的反复训练强化落实,从而来培养学困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5、适时鼓励评价,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愿望的持久性。“学困生”在课堂活动中出现问题较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扬的机会很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了解,努力捕捉“学困生”思想行为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同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的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引导他们控制和约束不良的思想和行动,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学习,鼓励“学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获得成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只要学困生能看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就会产生更上一层楼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期望的心理状态,产生奋发向上的内驱力。当这种自我激励经多次重复,就会成为积极学习的稳定持久的动力和智慧的源泉。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放弃学困生,更不能排斥他们,应尊重他们,关心他们,找准他们之所以差的原因,坚持对他们施以爱心,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鼓励,用我们的爱去滋润他们的心田,为使他们早日取得进步,把他们培养成祖国需要的合格的建设者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现代教育原理(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5—133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4-39。
[3]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9-86。
[4]徐丽娟,让学生爱让数学学习(J)。徐州教育科研,2009.2-50。
[5]周素艳,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J)。小学教师培训,2008.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