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自出现以来,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人类早期对日月星辰运动的探索到近代对宇宙的起源和对人类遗传基因的研究,无不倾注着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心血。勇于探索的前人,为追求真理呕心沥血、开拓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有失败的悲伤,更有成功的喜悦。无论成功或是失败,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探索都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动力。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发明和发现都对地理学科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反过来,地理学科的每一次进步又无不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在平时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对自然奥秘进行探索、研究,敢于探索人类目前无法解决的自然之谜,成为推动今后社会发展的强大生力军。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把人类目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这样的教学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使他们立志于将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多年来,我校的地理课一直是学校最活跃,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堂。笔者从以下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探索意识的培养。
首先是地理知识的延伸。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到目前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还涉及到现代发展起来的各学科的边缘学科。因此,地理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地理知识进行延伸,提出与地理学科有关的问题,就应当在备课上下一番功夫,找出问题的知识点和涉及的问题。就现在高中所使用的教材来看,不管是过去的必修教材,还是现在应用的新教材,几乎每一章节都可以提出几个问题。特别是新教材,对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培养体现得更加明显。例如,新教材第一单元《宇宙环境》就涉及到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宇宙的认识和对宇宙的新探索。特别是每节课后的“活动”内容和课文中的学生阅读内容,更是地理教师培养学生探索意识的好教材。
地理教师在掌握教材的同时,还应当在平时对各科进行了解、学习、研究;博览群书,做好读书笔记,记录学习卡片;在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适时地提出问题。例如,在讲述“太阳能量来源”这部分内容时,我对恒星这部分知识进行延伸,增加了人类对不同恒星的观测认识,讲述恒星爆发塌陷成为白矮星、中子星、黑洞等天体的特征,激发了学生对宇宙天体的探索兴趣。
其次,地理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们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教师应当和学生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的肯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成就感,这有可能成为今后他们一生中探索自然奥秘和解决疑难问题的动力。例如,我在讲解“地球上具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这个内容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认识的地球产生生命物质的条件,是否适用于宇宙中其它星球?其它星球是否只要具有和地球一样的条件,就可以产生生命?在宇宙中,人类是否是孤独的?是否存在地外文明?这一系列的问题,本身就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再加上这些年来,科学幻想小说、动画片、电影等对地外生命的种种刻画,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一旦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讨论非常激烈,有些学生提出的见解很有新意,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地理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当组织学生的探索欲望。例如,我在讲授老教材《地壳的演化》一节时,针对中生代恐龙灭绝的种种猜想,并着重介绍了“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这个猜想。明确指出这个猜想的依据之一是:在中生代晚期的地层中,存在一层金属铱含量很高的地层。并详细介绍了这一地层的主要特征,希望学生利用假期到野外去寻找。(我们登封是山区,各各时代的地层齐全,素有“五代同堂”之称)假期过后,学生返校,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到野外进行了考察。有些学生采集了岩石标本,有些学生详细描述了所见到的地层。以上这些活动,虽然简单,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探索意识的形成,起着一定的作用。
第三,提出的问题,学生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后,地理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写出论文。学生要写出论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就必须查阅资料找出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就在课余学到了大量课本中、课堂上学不道的知识。这样做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当今人类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形成探索意识,树立了将来探索大自然、解决自然奥秘的决心和信心,为我国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
总之,中学地理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学生探索意识的培养,造就大批具有探索意识的创新型人才,使他们将来能投身于对未知世界研究的行列,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发明和发现都对地理学科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反过来,地理学科的每一次进步又无不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在平时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对自然奥秘进行探索、研究,敢于探索人类目前无法解决的自然之谜,成为推动今后社会发展的强大生力军。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把人类目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这样的教学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使他们立志于将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多年来,我校的地理课一直是学校最活跃,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堂。笔者从以下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探索意识的培养。
首先是地理知识的延伸。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到目前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还涉及到现代发展起来的各学科的边缘学科。因此,地理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地理知识进行延伸,提出与地理学科有关的问题,就应当在备课上下一番功夫,找出问题的知识点和涉及的问题。就现在高中所使用的教材来看,不管是过去的必修教材,还是现在应用的新教材,几乎每一章节都可以提出几个问题。特别是新教材,对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培养体现得更加明显。例如,新教材第一单元《宇宙环境》就涉及到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宇宙的认识和对宇宙的新探索。特别是每节课后的“活动”内容和课文中的学生阅读内容,更是地理教师培养学生探索意识的好教材。
地理教师在掌握教材的同时,还应当在平时对各科进行了解、学习、研究;博览群书,做好读书笔记,记录学习卡片;在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适时地提出问题。例如,在讲述“太阳能量来源”这部分内容时,我对恒星这部分知识进行延伸,增加了人类对不同恒星的观测认识,讲述恒星爆发塌陷成为白矮星、中子星、黑洞等天体的特征,激发了学生对宇宙天体的探索兴趣。
其次,地理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们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教师应当和学生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的肯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成就感,这有可能成为今后他们一生中探索自然奥秘和解决疑难问题的动力。例如,我在讲解“地球上具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这个内容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认识的地球产生生命物质的条件,是否适用于宇宙中其它星球?其它星球是否只要具有和地球一样的条件,就可以产生生命?在宇宙中,人类是否是孤独的?是否存在地外文明?这一系列的问题,本身就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再加上这些年来,科学幻想小说、动画片、电影等对地外生命的种种刻画,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一旦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讨论非常激烈,有些学生提出的见解很有新意,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地理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当组织学生的探索欲望。例如,我在讲授老教材《地壳的演化》一节时,针对中生代恐龙灭绝的种种猜想,并着重介绍了“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这个猜想。明确指出这个猜想的依据之一是:在中生代晚期的地层中,存在一层金属铱含量很高的地层。并详细介绍了这一地层的主要特征,希望学生利用假期到野外去寻找。(我们登封是山区,各各时代的地层齐全,素有“五代同堂”之称)假期过后,学生返校,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到野外进行了考察。有些学生采集了岩石标本,有些学生详细描述了所见到的地层。以上这些活动,虽然简单,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探索意识的形成,起着一定的作用。
第三,提出的问题,学生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后,地理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写出论文。学生要写出论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就必须查阅资料找出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就在课余学到了大量课本中、课堂上学不道的知识。这样做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当今人类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形成探索意识,树立了将来探索大自然、解决自然奥秘的决心和信心,为我国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
总之,中学地理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学生探索意识的培养,造就大批具有探索意识的创新型人才,使他们将来能投身于对未知世界研究的行列,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