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 目的 探讨优格安普贴薄膜对持续浅静脉泵入生长抑素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 方法 将76例持续使用生长抑素浅静脉泵入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浅静脉置管成功后使用优格安普贴薄膜固定穿刺局部,对照组使用3M透明敷贴固定,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情况、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 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34%(P<0.05),观察组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78.6±13.3小时,对照组则为56.3±22.8小时(P<0.05)。 结论 优格安普贴薄膜用于浅静脉留置持续泵入生长抑素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静脉针留置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优格安普贴薄膜;生长抑素;静脉炎
生长抑素为临床常用药物,是人工合成的环状十四氨基酸肽,主要成分为生长抑素,辅料为甘露醇,其在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肠瘘等疾病治疗上起主导作用。但使用时药物浓度高且连续不间断输注,使药物持续损伤血管内膜,血管壁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1];配伍后的PH值在4.3-4.5之间[2],呈酸性;其辅料甘露醇,可引起局部血小板的聚集,静脉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静脉收缩变硬[3],均可引发静脉炎。一旦出现,须立即拔除留置针,更换穿刺部位,给患者增加痛苦;其血浆半衰期仅1.1~3分钟,给护理人员再次短时间内完成静脉穿刺增加难度,可见,该类患者静脉炎的预防重于治疗。文献报道[4]:复方红花酊、马铃薯片、如意金黄散、鲜芦荟等外敷可预防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但取材繁琐且长时间的外敷影响患者的活动和舒适度。我科采用优格安普贴薄膜代替3M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穿刺处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4月入住我科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肝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68例,原发性肝癌并发肝癌结节破裂出血8例,男60例,女16例。所有患者均因病情需持续泵入生长抑素,250 ug/h,持续泵入时间为5-7天,均给予外周静脉留置。排除凝血酶原时间>30s、穿刺部位有炎症、过敏体质者。按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男性32例,女性6例,年龄42~78(57.32±5.13)岁;对照组38例,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42~86(56.45±4.3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血管条件、生长抑素持续泵入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选择前臂粗、直、有弹性、无炎症的血管穿刺,采用苏州林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4G(Ⅱ-B型)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均为生长抑素泵专用管道,生长抑素用法均为生理盐水48ml+生长抑素3mg以微量泵4ml/小时匀速泵入,操作均符合无菌原则,每8小时用100u/ml肝素生理盐水5ml脉冲式冲洗管道。
1.2.1观察组 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皮肤待干后,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法国优格医疗用品公司10×10cm规格水胶敷料安普贴薄膜(商品名:安普贴)固定留置针,保持局部干燥,如安普贴变成乳白色透明,及时更换;如无异常,保留至留置针拔除时撤去。
1.2.2 對照组 穿刺成功,皮肤待干后,常规使用美国3M公司6×7cm 透明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无张力粘贴,敷贴受潮、松动、卷边及时更换;如无异常,保留至留置针拔除时撤去。
1.3 判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1)观察静脉炎发生率:按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06版静脉炎分级标准[5],0级:没有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长度>2.5cm,有脓液流出。(2)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据静脉治疗操作技术规范[6]推荐,外周静脉留置针可留置时间为72~96小时。在可留置时间内,护士动态观察穿刺局部情况以及倾听病人主诉,当留置针穿刺处出现静脉炎、液体外渗、导管堵塞等[7]情况时及时予以拔除。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连续性计量资料采用表示,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检验,若不符合,则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的比较
临床观察结果提示:静脉炎0至4级病例数的百分比,观察组分别为92%(35/38)、8%(3/38)、0%(0/38)、0%(0/38)、0%(0/38),对照组分别为66%(25/38)、21%(8/38)、10%(4/38)、3%(1/38)、0%(0/38);静脉炎的发生率观察组为8%(3/38),对照组为34%(13/38);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Z值=-2.888,P=0.004<0.05,提示静脉炎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见表2)
研究提示,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78.6±13.3小时,对照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56.3±22.8小时,经t检验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时间长。
3 讨论
3.1 优格安普贴薄膜预防生长抑素所致静脉炎发生的效果分析
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也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8]。静脉输注PH值小于4.5的溶液时,静脉炎高达100%[9],而生长抑素PH值4.3~4.5,且其使用时浓度高、连续不间断持续输注等原因,均可直接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给患者增加痛苦,给护士增加工作量。优格安普贴为半透明薄膜,其主要成分为羧甲基纤维钠,其在压疮的防治方面有广泛的运用,在静脉炎的治疗作用也均得到证实[10]。其在静脉炎预防方面的机制:(1)薄膜覆盖穿刺点及周围皮肤,阻止皮肤微生物的迁移,避免细菌入侵,预防静脉炎的发生[11]。(2)形成密闭湿润环境,从温湿度、PH值等方面为皮肤提供最佳环境,减少皮肤过敏[12]。(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缓解疼痛[13]。本研究中,以优格安普贴薄膜代替传统的3M敷贴固定留置针穿刺点,克服了普通敷贴规格小、易受潮松动等缺点,其固定范围更大,粘附性更好,使固定更紧密牢靠,减少了外围细菌入侵的几率,增强了抗炎作用;针对生长抑素酸性特性,优格安普贴薄膜通过提供局部的湿性环境,为穿刺血管壁的自我修复提供良好保障;针对生长抑素高浓度持续刺激血管壁引起的疼痛,优格安普贴薄膜通过增快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从而缓解疼痛感。表1结果显示,优格安普贴薄膜的使用,使观察组与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显现出显著差异(P<0.05)。 3.2 优格安普贴薄膜延长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的效果分析
静脉留置针常因堵塞、移位、固定不当、静脉炎等原因而影响其留置的时间[14]。同时,静脉炎的危险随着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5]。传统的3M敷料只是取到对留置针的固定作用,还因贴附范围小且易卷边松动,导致留置针固定不牢而出现移位甚至滑脱,出现药液外渗、局部肿胀疼痛。而优格安普贴薄膜在妥善牢固固定留置针的前提下,还能吸收组织中的水分,减轻局部组织水肿,加快渗液吸收,减轻静脉炎的症状[16],这些作用都可使留置针有效留置且安全使用,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到,使用优格安普贴薄膜使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长于3M敷贴组(P<0.05)。
优格安普贴薄膜的使用操作简单,易于观察,静脉炎发生率的降低以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延长,减少了病人反复静脉穿刺次数,减轻病人痛苦,节约护理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白雪.康惠尔贴预防应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J].医学信息,2011,24(11):294-295.
[2]王莉英,蒋军,成荣,等.注射用生长抑素在输液配伍中的稳定性考察[J].上海医药,2010,31(11):507-509.
[3]陆小妮.微波照射治疗甘露醇引起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09,37(2):177-178.
[4]甘庚兰.药物性静脉炎的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6):105-108.
[5]中華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护理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WST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S].北京:2013
[7]韩瑜,董静静.水胶体敷料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4,1(12):3-5.
[8]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9]陈红琢,刘薇群,屠庆.非化疗药物致输液性静脉炎机制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627-629.
[10]范叔弟,郑志芬.水胶敷料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J].山东医药,2013,53(1):99-100.
[11]张萍.安普贴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8(159):102.
[12]肖华.安普贴薄膜在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中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8):758-759.
[13]李志娟,贾会英.不同透明贴预防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2):394-395.
[14]刘迎春,熊国英.静脉留置针使用中常见的几个问题与处理[J].护理学报,2007,14(8):25.
[15]周迎春.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0,17(5B):51-52.
[16]黄蕾.安普贴薄膜用于输注静脉营养液所致静脉炎的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12):20.
【摘要】 目的 探讨优格安普贴薄膜对持续浅静脉泵入生长抑素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 方法 将76例持续使用生长抑素浅静脉泵入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浅静脉置管成功后使用优格安普贴薄膜固定穿刺局部,对照组使用3M透明敷贴固定,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情况、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 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34%(P<0.05),观察组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78.6±13.3小时,对照组则为56.3±22.8小时(P<0.05)。 结论 优格安普贴薄膜用于浅静脉留置持续泵入生长抑素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静脉针留置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优格安普贴薄膜;生长抑素;静脉炎
生长抑素为临床常用药物,是人工合成的环状十四氨基酸肽,主要成分为生长抑素,辅料为甘露醇,其在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肠瘘等疾病治疗上起主导作用。但使用时药物浓度高且连续不间断输注,使药物持续损伤血管内膜,血管壁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1];配伍后的PH值在4.3-4.5之间[2],呈酸性;其辅料甘露醇,可引起局部血小板的聚集,静脉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静脉收缩变硬[3],均可引发静脉炎。一旦出现,须立即拔除留置针,更换穿刺部位,给患者增加痛苦;其血浆半衰期仅1.1~3分钟,给护理人员再次短时间内完成静脉穿刺增加难度,可见,该类患者静脉炎的预防重于治疗。文献报道[4]:复方红花酊、马铃薯片、如意金黄散、鲜芦荟等外敷可预防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但取材繁琐且长时间的外敷影响患者的活动和舒适度。我科采用优格安普贴薄膜代替3M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穿刺处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4月入住我科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肝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68例,原发性肝癌并发肝癌结节破裂出血8例,男60例,女16例。所有患者均因病情需持续泵入生长抑素,250 ug/h,持续泵入时间为5-7天,均给予外周静脉留置。排除凝血酶原时间>30s、穿刺部位有炎症、过敏体质者。按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男性32例,女性6例,年龄42~78(57.32±5.13)岁;对照组38例,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42~86(56.45±4.3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血管条件、生长抑素持续泵入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选择前臂粗、直、有弹性、无炎症的血管穿刺,采用苏州林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4G(Ⅱ-B型)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均为生长抑素泵专用管道,生长抑素用法均为生理盐水48ml+生长抑素3mg以微量泵4ml/小时匀速泵入,操作均符合无菌原则,每8小时用100u/ml肝素生理盐水5ml脉冲式冲洗管道。
1.2.1观察组 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皮肤待干后,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法国优格医疗用品公司10×10cm规格水胶敷料安普贴薄膜(商品名:安普贴)固定留置针,保持局部干燥,如安普贴变成乳白色透明,及时更换;如无异常,保留至留置针拔除时撤去。
1.2.2 對照组 穿刺成功,皮肤待干后,常规使用美国3M公司6×7cm 透明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无张力粘贴,敷贴受潮、松动、卷边及时更换;如无异常,保留至留置针拔除时撤去。
1.3 判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1)观察静脉炎发生率:按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06版静脉炎分级标准[5],0级:没有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长度>2.5cm,有脓液流出。(2)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据静脉治疗操作技术规范[6]推荐,外周静脉留置针可留置时间为72~96小时。在可留置时间内,护士动态观察穿刺局部情况以及倾听病人主诉,当留置针穿刺处出现静脉炎、液体外渗、导管堵塞等[7]情况时及时予以拔除。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连续性计量资料采用表示,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检验,若不符合,则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的比较
临床观察结果提示:静脉炎0至4级病例数的百分比,观察组分别为92%(35/38)、8%(3/38)、0%(0/38)、0%(0/38)、0%(0/38),对照组分别为66%(25/38)、21%(8/38)、10%(4/38)、3%(1/38)、0%(0/38);静脉炎的发生率观察组为8%(3/38),对照组为34%(13/38);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Z值=-2.888,P=0.004<0.05,提示静脉炎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见表2)
研究提示,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78.6±13.3小时,对照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56.3±22.8小时,经t检验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时间长。
3 讨论
3.1 优格安普贴薄膜预防生长抑素所致静脉炎发生的效果分析
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也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8]。静脉输注PH值小于4.5的溶液时,静脉炎高达100%[9],而生长抑素PH值4.3~4.5,且其使用时浓度高、连续不间断持续输注等原因,均可直接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给患者增加痛苦,给护士增加工作量。优格安普贴为半透明薄膜,其主要成分为羧甲基纤维钠,其在压疮的防治方面有广泛的运用,在静脉炎的治疗作用也均得到证实[10]。其在静脉炎预防方面的机制:(1)薄膜覆盖穿刺点及周围皮肤,阻止皮肤微生物的迁移,避免细菌入侵,预防静脉炎的发生[11]。(2)形成密闭湿润环境,从温湿度、PH值等方面为皮肤提供最佳环境,减少皮肤过敏[12]。(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缓解疼痛[13]。本研究中,以优格安普贴薄膜代替传统的3M敷贴固定留置针穿刺点,克服了普通敷贴规格小、易受潮松动等缺点,其固定范围更大,粘附性更好,使固定更紧密牢靠,减少了外围细菌入侵的几率,增强了抗炎作用;针对生长抑素酸性特性,优格安普贴薄膜通过提供局部的湿性环境,为穿刺血管壁的自我修复提供良好保障;针对生长抑素高浓度持续刺激血管壁引起的疼痛,优格安普贴薄膜通过增快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从而缓解疼痛感。表1结果显示,优格安普贴薄膜的使用,使观察组与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显现出显著差异(P<0.05)。 3.2 优格安普贴薄膜延长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的效果分析
静脉留置针常因堵塞、移位、固定不当、静脉炎等原因而影响其留置的时间[14]。同时,静脉炎的危险随着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5]。传统的3M敷料只是取到对留置针的固定作用,还因贴附范围小且易卷边松动,导致留置针固定不牢而出现移位甚至滑脱,出现药液外渗、局部肿胀疼痛。而优格安普贴薄膜在妥善牢固固定留置针的前提下,还能吸收组织中的水分,减轻局部组织水肿,加快渗液吸收,减轻静脉炎的症状[16],这些作用都可使留置针有效留置且安全使用,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到,使用优格安普贴薄膜使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长于3M敷贴组(P<0.05)。
优格安普贴薄膜的使用操作简单,易于观察,静脉炎发生率的降低以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延长,减少了病人反复静脉穿刺次数,减轻病人痛苦,节约护理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白雪.康惠尔贴预防应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J].医学信息,2011,24(11):294-295.
[2]王莉英,蒋军,成荣,等.注射用生长抑素在输液配伍中的稳定性考察[J].上海医药,2010,31(11):507-509.
[3]陆小妮.微波照射治疗甘露醇引起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09,37(2):177-178.
[4]甘庚兰.药物性静脉炎的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6):105-108.
[5]中華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护理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WST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S].北京:2013
[7]韩瑜,董静静.水胶体敷料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4,1(12):3-5.
[8]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9]陈红琢,刘薇群,屠庆.非化疗药物致输液性静脉炎机制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627-629.
[10]范叔弟,郑志芬.水胶敷料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J].山东医药,2013,53(1):99-100.
[11]张萍.安普贴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8(159):102.
[12]肖华.安普贴薄膜在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中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8):758-759.
[13]李志娟,贾会英.不同透明贴预防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2):394-395.
[14]刘迎春,熊国英.静脉留置针使用中常见的几个问题与处理[J].护理学报,2007,14(8):25.
[15]周迎春.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0,17(5B):51-52.
[16]黄蕾.安普贴薄膜用于输注静脉营养液所致静脉炎的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