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冒险家之郑和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son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和是谁


  郑和(1371—1433),明代航海家、外交家。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在靖难之役中立了功,明成祖朱棣就赐他郑姓,人们称他为“三保太监”。郑和有智谋、具备军事才能,朱棣很信任他,还选他为下西洋的正使。郑和曾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据说郑和是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人,他在年轻时就跟随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后来一步步高升,统领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木船舰队,代表明朝去进行政治、经贸、文化的交流。
  船队中最大的船是宝船,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船里装满了瓷器、象牙、犀牛角、玳瑁、药材、稀有木材、香料、珠宝等各种宝贝。这里有的是我国特产,有的是外国特产,有的是贸易商品,有的是各国用以表达友好感情、向我国赠送的礼物。
  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其实是七次史诗般的海上旅行。
  1405年,郑和第一次率领船队出海,那时,他的船队由2.7万多名船员、上百艘大大小小的木船组成。

  第一次航行:1405年,郑和的船队从苏州刘家港出发,经过福建,到达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苏门答腊(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西海岸的柯钦及古里(今科泽科德)等地。
  第二次航行:1407年,郑和的第二次航行,路线基本与第一次的相同。本次航行主要是送外国使者回国。返程途中,船队访问了暹罗(今泰国)和爪哇,到锡兰时,船队还向当地布施了金、银、丝绢、香油等物品。当年立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现在还收藏在科伦坡博物馆中。
  第三次航行:1409年,郑和第三次率领船队从太仓刘家港起航。这次航行,翻译官费信、马欢等人一同前往,他们到达了今天的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
  然而,当郑和的船队再次来到锡兰时,国王亚烈苦奈儿起了贪念,一方面将郑和诱骗到国中,一方面发兵企图劫掠郑和的船队。郑和抓住敌军倾巢而出、城中空虚的时机,趁夜突袭了王宫,抓住了亚烈苦奈儿和他的家人,将他们带回南京交给了明成祖朱棣。明成祖最终赦免了亚烈苦奈儿等人,这件事大大提高了大明帝国在东南亚的威信。

  第四次航行:1412年,第四次出海的郑和第一次绕过了阿拉伯半岛,到达了更加遥远的东非,这次,他们带回了长颈鹿!
  第五次航行:1416年,郑和受命第五次率领船队出发,在送使者回国的同时访问了更多的国家,例如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这些国家都在遥远的东非。
  第六次航行:1421年,爱“冒险”的郑和再次远航。这一次,他送十六国使者回国,并且访问了更多的国家。各国的商人都喜爱船队带去的丝绸、瓷器等,纷纷用香料、珠宝等换取我国的特产。

  第七次航行:1430年,明宣宗朱瞻基命令郑和第七次下西洋。1433年,在返程途中,郑和病逝了。像许许多多热爱大海的人一样,郑和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海洋。

  我知道在以前的“苏教版”教材中有一篇课文《郑和远航》,课文说郑和的航行总是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经常遇上險恶的风浪。面对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间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
  郑和以毕生精力致力于对海洋的探索,发现了当时许多中国人所不知道的世界,谱写了中国航海史上崭新的壮丽诗篇。
其他文献
在山东,青州博物馆是一座独特的博物馆。早在2008年,青州博物馆便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内现存文物已达两万件,是中国规模最大、收藏文物最多、门类最全的县级博物馆,有“小大博物馆”之称。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有“海岱唯青州”的说法,青州为古九州之一。几千年来,青州向世人展示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青州博物馆将这些历史文化的精髓展现给世人,其中相当数量的镇馆之宝,让人大开眼界。  中
期刊
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一家使用的漆器不仅造型多样、工艺精湛,而且大多绘有丰富的图案。这些图案有的写实,有的抽象,花草树木、凡人神仙、珍禽异兽不一而足。这些图案是古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生动写照,也是汉代人心中浪漫奇幻的生命观、宇宙观的真实反映。  “瞄星人”祝你吃好喝好  在辛追夫人专属的餐具中,有一种纹样独特的盘子。它们通体髹(xiū)漆,盘内外绘有卷云纹、动物纹等,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狸猫纹。  在
期刊
你肯定见过马,但你见过会跳舞的马吗?马会跳舞,这可不是什么天方夜谭。在唐代的舞马表演中,你就能一睹会跳舞的马的风采。  舞马是唐代宫廷之中专门马驯养的一种为皇帝表演的马。它们往往是从西域进贡的良马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一般都是体态健美、动作协调能力强的马,还要再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最终成为舞马。在唐代,每当重大节日来临或者皇帝要宴请重要宾客时,都会进行舞马表演。这种表演难度大、场面壮观,据说所有观赏过舞
期刊
国宝小档案  名字:蜀汉铭文青铜弩机  出生时间:253年  现居地:成都武侯祠物馆  大小:长13.3厘米、宽6.7厘米、高15.3厘米  身份信息:弩机上刻有铭文“延熙十六年四月廿日中作部典□□遂绪吏李飞□杨汲□工杨茗作立坂重二斤五两”。  蜀国工匠们在制成弩机后,会在上面刻上时间、制作机构、主管官员姓名、工匠姓名和物品的重量等信息。  在冷兵器时代,弩是远距离作战时常用的兵器之一。最开始,弩
期刊
趙小野最近在看中英文两个版本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他很好奇:“最早会说外语的中国人是谁呢?”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  每种文字和语言都有自己的起源与演变过程,为了能够更广泛地交流,获取更多信息,人们就需要学习别的部落或国家的文字和语言,甚至会把其他文字、语言渐渐融入自己的语言体系中。  我国在周代时有个叫“象胥(xū)”的官职。象胥就是管理藩国使者的官员,也是翻译人员。象胥会把国君的话传给周边
期刊
一篇《岳陽楼记》,让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名满天下,也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曾经有段时间,只要前往岳阳楼的游客能完整背诵出《岳阳楼记》全文,就能获得一张免费门票。由此可见《岳阳楼记》对于岳阳楼的重要意义。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的课文,这可并不是一篇容易背诵的语文课文哟!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称“巴陵”),是“四大名楼”中唯一一座“城楼”。岳阳楼的楼体
期刊
十多年前,每天在成都十陵镇青龙村街心花园嬉戏的孩童与来往的人群大概不会想到,他们脚下藏有一座古墓。  这藏于街心花园下面的古墓是在2010年11月开始考古发掘的,历时半年。墓主经专家证实是后蜀的宋王赵廷隐。后蜀是五代时期的“十国”之一,五代是介于唐代和宋代之间的一段“混乱”的割据时期。这位墓主赵廷隐曾是一位武将,他追随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立下了赫赫战功,继而又辅佐其子——后蜀末代皇帝孟昶(chǎn
期刊
结识裴剑威已将近十年,但彼此见面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而知道他喜书、擅书更是晚近的事。大约一个月前,张百行先生来寒舍清谈,顺便携来剑威兄的作品,并云:剑威现定居昆明,已弃商从艺,专攻书道,目下正抄录中国古典文学经典。百行先生携来的正是这类作品。蓝色并以金线界格的纸上呈现的是具有晋唐风韵的雅俊秀逸的小楷,一览之下,不觉清灵之气扑人眉宇。这不免使我对剑威兄多年的深藏不露感到惊讶。但仔细一想,这与剑威兄秀外
期刊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会称能容忍、宽容他人的人“度量大、有修养”。在这里,“度量”指人们能宽容他人的限度。然而,“度量”原本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两种工具——“度”用来计量物体的长短,“量”用来计量物休的容积,这两种工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  “数”的由来  在原始社会中,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逐渐有了大小、多少等数量观念,从而产生了“数”的概念,自然而然发明出了许多计数的方法。由于商代以前没有文字,我
期刊
楚国初形成  在夏商时期,中原地区的竞争非常激烈,一支芈(mi)姓的部落南下,到了今天的荆楚大地,也就是湖北省,他们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南方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部落,这就是楚人的祖先。  到了商代末年,一个叫鬻(yù)熊的首领带领着楚人投奔了蒸蒸日上的周王朝,受到了重视。后来,楚国的国君就都以“熊”为氏了,如熊绎、熊通等。  又过了一段时间,到了西周初年,周成王正式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楚君,还给他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