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中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是这样表述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前苏联著名作家爱德堡说:“读书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当读者阅读长篇小说时,就在完成与作家类似的工作,因为读者能以想象力来充实小说的内容,若要做到这一点,还须依靠读者个人的生活经历。”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若能发挥想象,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想象出丰富的画面,欣赏作品的意境
有的文学作品运用了影视、绘画的画面构思的结构,要把握其构思技巧,就应对其画面进行想象。朱自清的散文《春》采用连环画的构思方式,描绘了五幅画面,阅读时要一幅一幅图画去想象,最后组成春的整体画面。同样,读《驿路梨花》,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想象两幅画面,即“群山暮色图”、“梨林月夜图”,从而进一步欣赏作品的意境。
阅读一些与自己生活的直接经验较远的作品,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借助影视节目、画册、图片获得感性认识,再进行想象。如读《紫藤萝瀑布》,可借助关于紫藤萝的图片去想象文中的艺术意境;读《水浒传》可借助影视中的镜头去想象,用这些“拐杖”弥补自己缺乏的生活实感。
二、想象出人物的心灵,体验丰富的情感
文学作品重在写出人物独特的心灵世界,一切外形描写乃至情境的刻画,都是为了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
读《变色龙》,在对主人公的形貌、眼神、举止、动作进行想象的同时,必须深入到主人公的心灵深处,发现他们内心的隐蔽的感情和激荡的心潮。想象后,不妨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因为作品中一切外形描写都是为了揭示心理,阅读时不深入人物的心灵,就只能扪及作品的皮毛。
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应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还应想象作品中流露出来的作家感情的潜流。如《小橘灯》中“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这后一句是直抒胸臆的抒情,写了“我”的幻觉,如果想象一下“我”的感情潜流,你可以想象,“我”眼前一亮,整个大地亮了,路亮了,心头涌起一股热流,浑身上下好似充满了劲,眼睛湿润了。通过想象,你会对文章体会得更深,文中正是从小橘灯的形体小、光度小,写出小姑娘的心灵的“无限”大,使“我”受到“无限”的鼓舞,看到“无限”的光明!
三、想象出艺术的空白,领悟深邃的内涵
文学艺术作品总是留有许多艺术空间,需要读者运用想象去合理地填补扩充或引申,丰富原文的内容,从而深刻领悟原文。
例如王维的《鸟鸣涧》只有四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重在写“夜静”,却用动态的桂花“落”,山鸟“惊”、“鸣”来烘托,显得格外幽静,这是容易领悟的。在欣赏的时候,若能用想象来填补一些诗中没有写出的东西,才能深刻领悟诗歌的内涵。这首诗看似写景其实是写人,写人的心境。心境却不像诗上所写的那般宁静,填补为“人闲”一句中的艺术空白,是领悟全诗的关键,白天不闲,夜里才闲下来,悠悠然独自跨进了茅屋左边的山涧,时令已经深秋,金黄的桂花纷纷飘落了,给人一种凄清的寒意。诗人身在山涧中,他举头望,侧耳听,漫步走,一边赏景,一边沉思。我们要把诗人当时的情态想象出来,那么就能领会当时诗人是如何依恋着已经消逝的美好时光,又是如何惊喜地发现山涧中的鸟鸣竟给寂静的山涧带来了“春意”。山涧中的鸟鸣不正是写出诗人心胸中对美好生活的渴念之情吗?
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读出真知灼见。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桂英中学)
一、想象出丰富的画面,欣赏作品的意境
有的文学作品运用了影视、绘画的画面构思的结构,要把握其构思技巧,就应对其画面进行想象。朱自清的散文《春》采用连环画的构思方式,描绘了五幅画面,阅读时要一幅一幅图画去想象,最后组成春的整体画面。同样,读《驿路梨花》,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想象两幅画面,即“群山暮色图”、“梨林月夜图”,从而进一步欣赏作品的意境。
阅读一些与自己生活的直接经验较远的作品,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借助影视节目、画册、图片获得感性认识,再进行想象。如读《紫藤萝瀑布》,可借助关于紫藤萝的图片去想象文中的艺术意境;读《水浒传》可借助影视中的镜头去想象,用这些“拐杖”弥补自己缺乏的生活实感。
二、想象出人物的心灵,体验丰富的情感
文学作品重在写出人物独特的心灵世界,一切外形描写乃至情境的刻画,都是为了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
读《变色龙》,在对主人公的形貌、眼神、举止、动作进行想象的同时,必须深入到主人公的心灵深处,发现他们内心的隐蔽的感情和激荡的心潮。想象后,不妨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因为作品中一切外形描写都是为了揭示心理,阅读时不深入人物的心灵,就只能扪及作品的皮毛。
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应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还应想象作品中流露出来的作家感情的潜流。如《小橘灯》中“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这后一句是直抒胸臆的抒情,写了“我”的幻觉,如果想象一下“我”的感情潜流,你可以想象,“我”眼前一亮,整个大地亮了,路亮了,心头涌起一股热流,浑身上下好似充满了劲,眼睛湿润了。通过想象,你会对文章体会得更深,文中正是从小橘灯的形体小、光度小,写出小姑娘的心灵的“无限”大,使“我”受到“无限”的鼓舞,看到“无限”的光明!
三、想象出艺术的空白,领悟深邃的内涵
文学艺术作品总是留有许多艺术空间,需要读者运用想象去合理地填补扩充或引申,丰富原文的内容,从而深刻领悟原文。
例如王维的《鸟鸣涧》只有四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重在写“夜静”,却用动态的桂花“落”,山鸟“惊”、“鸣”来烘托,显得格外幽静,这是容易领悟的。在欣赏的时候,若能用想象来填补一些诗中没有写出的东西,才能深刻领悟诗歌的内涵。这首诗看似写景其实是写人,写人的心境。心境却不像诗上所写的那般宁静,填补为“人闲”一句中的艺术空白,是领悟全诗的关键,白天不闲,夜里才闲下来,悠悠然独自跨进了茅屋左边的山涧,时令已经深秋,金黄的桂花纷纷飘落了,给人一种凄清的寒意。诗人身在山涧中,他举头望,侧耳听,漫步走,一边赏景,一边沉思。我们要把诗人当时的情态想象出来,那么就能领会当时诗人是如何依恋着已经消逝的美好时光,又是如何惊喜地发现山涧中的鸟鸣竟给寂静的山涧带来了“春意”。山涧中的鸟鸣不正是写出诗人心胸中对美好生活的渴念之情吗?
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读出真知灼见。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桂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