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内驱动力,由于数学学科主要教学内容为抽象的数字符号公式,不符合小学生的兴趣需求,以至于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普遍存在学生兴趣不足的问题,这也是导致教学成效不尽如人意的关键因素。课堂导入环节的主要作用为激发兴趣、唤醒学习意向,使得学生能够开动脑筋对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形成初步认知。优质的课堂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根本上避开“被动灌输”的教学误区。基于小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小学数学教师应认识到导入环节的重要性,优化课堂导入塑造精品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优化策略
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要求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在课堂中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引导他们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课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维碰撞的主要途径,教师需正确利用导入环节对学生的启发作用,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课堂导入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即当导入环节符合学生兴趣时,他们将会以积极自主的态度成为课堂主体,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降低其学习的内在动力。由此出发,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小学生心智发育不成熟、思维不严密、感性认知为主的特点,在导入环节中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简明易懂的生活现象,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期待。
一、树立正确课堂导入理念,贴近学生生活情境
教育理念是教学行为的引路灯,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育原则,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探索者与创造者,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生活化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老生常谈”,将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连接,有利于加速学生理解,并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应树立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效衔接的导入理念,在课堂导入环节构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探索课本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课时,笔者为了使学生对“万”的概念形成更直观地理解,以“学校举办运动会,认识总人数”为情境将抽象数字具象化,让学生结合学校运动会的录像来认识数字。同时,运用“各个班级人数,参与各项运动人数”这些生活化问题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使得他们建立起数字与人数的对应联系。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生活化语言表达数学知识点,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新知。
二、提高课堂导入技术水平,合理应用信息手段
在“互联网+教育”的深入推进中,体现科技发展的数字化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成为时代趋势。教师应秉承“育人为本,智能创新”的理念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由此来丰富教学形式与资源,实质性提高教学质量。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实现视频、声音、图片与文字的有机整合,在记录重点、储存教案、传输知识等方面具有突出效果。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课堂导入,从学生需求层面提高导入技术水平。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部分知识时,笔者利用Flash动画作为导入,动画中两只小猫在赛跑,小白猫沿着直径为100米的圆形路线跑,小黑猫沿着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路线跑,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这场赛跑是否公平。以多媒体视频作为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周长与圆形周长两个新旧知识点,这个过程更加直观具象,可以促使学生更快参与到问题探究中。
三、提升导入语言表达能力,塑造个人导入特色
课堂教学效果與教师的教学技术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导入环节的恰当与否也是一个教师专业素质的体现,教师要提升导入语言表达能力,塑造个人导入特点,将课堂教学成为展现个人教育魅力的场所。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的语言表达是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能够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求知欲。
第一,导入语言要清晰明确,避免出现含糊其词影响学生理解的问题,如在组织教学游戏时要明确表达游戏的规律与要求。第二,导入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导入环节本就是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不仅要启发学生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还要启发他们思考新旧知识的关联。第三,导入语言要具有逻辑性,数学本就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学科,教师在导入中需要逻辑清晰地表达数学概念与相互关系。
总而言之,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前提,学习动机则是维持他们高效学习状态的内驱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抓住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之产生自主性与积极性是提升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导入作为课堂伊始环节,需具有趣味性与启发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使之对学习内容进行初步预测,从而引发他们的头脑风暴,为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奠定情感基础。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一些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而缩短或舍弃导入环节,这种教学模式是存在漏洞的。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为了降低数学的抽象复杂性,需要结合学生特性优化课堂导入,构建富有魅力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罗政.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126.
[2]陆敏.艺术导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新课程(综合版),2018(07):168.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优化策略
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要求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在课堂中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引导他们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课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维碰撞的主要途径,教师需正确利用导入环节对学生的启发作用,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课堂导入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即当导入环节符合学生兴趣时,他们将会以积极自主的态度成为课堂主体,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降低其学习的内在动力。由此出发,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小学生心智发育不成熟、思维不严密、感性认知为主的特点,在导入环节中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简明易懂的生活现象,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期待。
一、树立正确课堂导入理念,贴近学生生活情境
教育理念是教学行为的引路灯,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育原则,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探索者与创造者,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生活化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老生常谈”,将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连接,有利于加速学生理解,并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应树立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效衔接的导入理念,在课堂导入环节构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探索课本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课时,笔者为了使学生对“万”的概念形成更直观地理解,以“学校举办运动会,认识总人数”为情境将抽象数字具象化,让学生结合学校运动会的录像来认识数字。同时,运用“各个班级人数,参与各项运动人数”这些生活化问题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使得他们建立起数字与人数的对应联系。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生活化语言表达数学知识点,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新知。
二、提高课堂导入技术水平,合理应用信息手段
在“互联网+教育”的深入推进中,体现科技发展的数字化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成为时代趋势。教师应秉承“育人为本,智能创新”的理念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由此来丰富教学形式与资源,实质性提高教学质量。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实现视频、声音、图片与文字的有机整合,在记录重点、储存教案、传输知识等方面具有突出效果。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课堂导入,从学生需求层面提高导入技术水平。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部分知识时,笔者利用Flash动画作为导入,动画中两只小猫在赛跑,小白猫沿着直径为100米的圆形路线跑,小黑猫沿着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路线跑,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这场赛跑是否公平。以多媒体视频作为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周长与圆形周长两个新旧知识点,这个过程更加直观具象,可以促使学生更快参与到问题探究中。
三、提升导入语言表达能力,塑造个人导入特色
课堂教学效果與教师的教学技术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导入环节的恰当与否也是一个教师专业素质的体现,教师要提升导入语言表达能力,塑造个人导入特点,将课堂教学成为展现个人教育魅力的场所。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的语言表达是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能够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求知欲。
第一,导入语言要清晰明确,避免出现含糊其词影响学生理解的问题,如在组织教学游戏时要明确表达游戏的规律与要求。第二,导入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导入环节本就是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不仅要启发学生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还要启发他们思考新旧知识的关联。第三,导入语言要具有逻辑性,数学本就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学科,教师在导入中需要逻辑清晰地表达数学概念与相互关系。
总而言之,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前提,学习动机则是维持他们高效学习状态的内驱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抓住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之产生自主性与积极性是提升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导入作为课堂伊始环节,需具有趣味性与启发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使之对学习内容进行初步预测,从而引发他们的头脑风暴,为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奠定情感基础。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一些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而缩短或舍弃导入环节,这种教学模式是存在漏洞的。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为了降低数学的抽象复杂性,需要结合学生特性优化课堂导入,构建富有魅力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罗政.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126.
[2]陆敏.艺术导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新课程(综合版),2018(0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