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海归的责任与耻辱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ohan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丹青
  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赴赣南苏北农村插队落户。1978年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赴纽约定居,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受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4年10月,从清华辞职。
  
  政府起用陆续回来的海归,当然主要是理工、科技、管理、贸易、金融、外交这类专业的海归。这类海归在今天基本上是工具作用与工具人格。海归派往往只是个摆设,并没有带来真正的思想、精神与价值观。
  我出国前的经历是:插队落户8年,1978年考上中央美院油画系研究生,两年后毕业留校,工作一年。
  这是一部分知青的典型经历。这些人日后分成两拨,一拨留在本土,另一拨出国。像我这样出国又回国定居的,就被统称为海归。我们这一代海归相比民国时期的留学生以及五十年代留苏学生,有三个根本差异。
  第一,他们主要是政府公派,我们则主要是自费出去的,特别是艺术类留学生,公费生极稀有。
  第二,二三十年代的海归,出国前真的是学生;而我们这一代,像陈逸飞、徐冰、谷文达、蔡国强等人,都在国内拿了学位,有知名的作品。至少从国内的标准来看,已经是艺术家了。
  第三,前面两代留学生差不多都回国来做事,特别是清末民初第一代海归,回国后为中国各领域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到我们这一代,大批留学生选择定居国外。
  这些差异,是中国近百年大历史起伏变化的详细注脚。中国现代史,大致是海归派与本土派既合作又冲突的历史。清末民初,海归派不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更在文化、政治领域除旧布新。他们共同创建了共和,国父孙中山就是大海归。我看过一个数据,大概是北洋政府高官70%都是海归派。就文化的广义性而言,第一代海归派开创了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启动了国家的转型,兴建了现代大学和现代教育。
  我们与第一代海归的贡献无法相比。我们只是服务国家,谈不上创建。改革开放20多年,政府先是终止了闭关锁国,开放留学,后是起用陆续回来的海归,当然主要是理工、科技、管理、贸易、金融、外交这类专业的海归。这类海归在今天基本上是工具作用与工具人格。在人文艺术领域,海归派只是摆设。一些官员对艺术的理解,就是唱歌跳舞之类,而不是真正的思想、精神与价值观。因此,即便是人文艺术类的海归派,一旦进入体制也沦为工具,甚至自甘于工具。据我所知,个别体制外的海归真正带来了西方当代艺术的文化理念与创作活力,譬如北京的艾未未,还有几位策展人。
  百年海归的命运,印证了百年中国的历史变迁。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是历史潮流与政治势力的反复较量,多半是本土派胜利,海归派挫败、调整、合作。现代化有三个层次:器物、制度、文化。所谓现代化,“文化”无疑是最本质、最深层的一环。当今国策内很多方面学习西方,但器物、制度、文化这三个层面的彼此关系始终不平衡。
  器物层面,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50年的努力,一代代海归已经为国家达成了高度现代化:核武器、高科技、现代交通、现代资讯等等。毫无疑问,中国现在是最具潜力的发展中国家,崛起的速度与姿态空前未有,举世罕见。但国家目前堵在制度层面,包括体制内人士的全社会都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而全面实现现代化,文化关即人的现代化是绕不过去的。今日的中国离民主思想、公民社会等还有差距,由于“器物”层面的超速现代化,制度、文化的滞后日益凸显。
  我认为这是非常畸形的状况:中国有着最现代化的种种器物与设施,富国强兵的理想实现了,社会实现了高层次的温饱,但这不是现代化。
  由于制度滞后,以及普遍的急功近利和机会主义,人文艺术领域的海归派几乎没有影响,而据我所知,大部分非人文类专业的海归认同这种高级工具角色,并对现状非常满意,属于利益分享的群体。由于这类身份优越者的加入,当下畸形的文化现实更显得合理合法,文化跋涉的前景相当渺茫。
  每想及此,我身为海归,感到羞耻。
  在我看来,海外经历最可贵的财富不是所谓前沿专业知识,而是独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因此体现的一系列价值观。海归不应该仅仅带回各种专业知识或技能,现代价值观才能从深远处对中国发生影响。这种价值观,你不出国很难认识,很难成为自身的人格。新的价值观哪怕一时不能在中国奏效,先得在自己身上奏效,变成安身立命的一部分。
  但我看不出海归派在整体上意识到这一点。反倒是本土的部分知识分子相当清醒。现在许多人都有短暂的出国经历,切身感受我们与外间深刻的冲突和反差,他们反而对国外的先进思想更敏感,并尽可能在改革现状中发出声音。我以为,清醒的本土人士比海归更值得尊重。
  胡适70年前就写文章说留学是国耻,到今天,这种状况有多大改变?国内现在的学费,以家庭收入计算是全世界最昂贵学费的三倍。但是我们提供了多少人格教育、历史教育、理想教育,这种教育不如五四时期,甚至不如旧式教育,旧式以儒学为主,伦理道德第一。留学的悲剧还在于精英外流,回来的又和本土国情发生种种价值冲突,这种冲突十之有九以妥协或失败告终。
  乐观地看,出国的人越多,海归也越多,量变到质变,或许会缓慢影响并推动制度和文化层面的转变吧。但这个过程十二分艰难,很难看清它的走向与结果。
  人会屈服于现实,但人还有感情。国外生涯会使你更爱国,并产生无比细腻的羞耻感。
  国内国外仍有太多差异,但海归者不应以自己的祖国为耻,而是要从自身寻找羞耻感。古训“知耻近乎勇”可能是太高的要求,但容我说句重话:我在不少海归那里看见的是取利之勇,而不是羞耻之心。(编辑:赵玮)
其他文献
中型企业向大型企业转制的瓶颈是民营企业的一个发展悖论,这个问题皇明碰到了,怎么突破?2000年到2003年,公司确实出现了很大的波折。开始时快速发展,几倍十几倍,然后只增长15%,还有震荡。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没见面的老师杰克·韦尔奇,他告诉我一句话:有一种人不能用,有能力,有经验,有影响力,但不认同。  我茅塞顿开,天底下的财富无数,能为我所得者有限,天底下的人才无数,能为我所用者更加有限,所以
期刊
大概谁也不曾想到,也不愿意想到,中国家禽屠宰行业(以下简称“禽宰业”)竟然会从巅峰急速跌落。说其风雨飘摇也罢,讲它苦命挣扎也罢,不管怎样变换字眼,现实必须直面——历史包袱沉重、造血功能几丧、资金链细若游丝、风险抵抗力孱弱……  中国家禽屠宰行业的路在何方?    老把式,洋套路    尽管禽宰业纯属祖宗留下来的老把式,但迫于中国绵延千百载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所限,一直处于零打碎敲的境地,成不了气候
期刊
黄波  北京万普世纪传媒技术有限公司(WAPS)创始人、总裁:1981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先后从事航天系统软件与增值电信业务研发,一年内从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带领数十人研发团队的某大型SP公司技术总监,在大型软件研发与增值电信业务领域均有深厚经验积累。在独自完成为期一年的前期运作后,2005年10月,黄波自筹资金开始创业。万普世纪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无线互联网联盟与营销平台,成
期刊
给人掏耳朵也可以成为一种谋生职业?你一定会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但四川的一个打工妹,正是靠着给人“掏耳朵”,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专业“掏耳师”,从而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惊喜发现    张大荣初中毕业后,在一个理发店做小工。她勤快认真,深得师傅的喜爱。忙完了一天,张大荣总喜欢在睡觉之前躺在床上掏耳朵,感觉舒服极了。那时候,她当然不会想到自己日后会以掏耳朵为业。  没过多久,张大荣就已经学会了理
期刊
像袜子这种小商品,虽然生活中不可或缺,但谁也不会多买,再加上售价低、利润小,做袜子生意的人大都搞批发,以量取胜。然而,珠海的一位打工妹却大胆地开了一家小小的五趾袜子店,不搞批发,专门零售,又加上脚趾美容,竟然就能月赚上万元!她究竟有着怎样独特的赚钱妙计呢?    夏日狂想:打工妹要开袜子专卖店    谭碧辉高中毕业后,来到广东珠海打工,应聘到一家公司跑业务。几年下来,她虽然没攒到多少钱,却收获了一
期刊
刚读大学时,从农村来的刘小梅看到身边的女同学打扮得一个比一个漂亮,很是羡慕。一次,她靠发传单赚了300元钱,欣喜之余就想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在一家商场,刘小梅看中了一件衣服,可130元的价格让她有些犹豫。就在她要离开的时候,一位顾客掏出一份报纸,服务员看后,竟以100元的价格把那件衣服卖给了那位顾客。刘小梅很纳闷儿,便上前和服务员聊了起来。原来,这家商场在星期六搞活动,顾客可以凭报纸上的广告,在限
期刊
芮安卓(Andrea Ragnetti)  2003年1月就任飞利浦113年来的第一位首席市场官,专门负责飞利浦的全球市场营销和品牌管理活动。此前在宝洁公司工作过,也曾创立自己的营销培训公司,担任过意大利电信公司消费事业部营销执行副总裁。已婚,有两个孩子。喜爱篮球运动而且打得很专业,喜爱长跑,爱好文学、古典音乐和电影。    “飞利浦正在转变成为一个市场驱动型的公司。”早在2004年7月13日,荷
期刊
左小蕾  1982年获武汉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1988年8月获美国伊里诺依大学硕士学位:1992年8月获美国伊里诺依大学博士学位。现任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一个经济学家对经济现象的洞察力,一个中国公民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一个知识女性的良心与良知,通过这简单的一段话,已经生动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因为清醒,所以另类    20世纪90年代,左小蕾尚在国外。她曾长期辗转于美国、新加坡、菲
期刊
卖扑克可以赚钱,用扑克牌做广告更是屡见不鲜。但你见过扑克做成的打折卡吗?你凭借扑克享受过各种超值服务吗?没见过?没玩过?那就来看看本文主人公的扑克奇谋吧!    游戏情触动灵光乍现    原本在科研单位工作的王兆珉有着灵活跳跃的思维方式,早在1991年,他17岁时,就与别人合作,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可以使报废日光灯重新点燃的镇流器。但追求创新的他在体制僵化、思想保守的单位里,总是显得格格不入。最终,
期刊
柳传志、施振荣、周伟焜,被尊称为中国IT界三大教父。随着周伟焜卸任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如今三人全部退居幕后。  他们三人最大的共同点是所在的行业、成长环境相同,但在企业里的身份不同,有的是创始人,有的是职业经理人;管理风格也不同,有的善于妥协,有的善于分享,有的擅长沟通。这些相同、不同之处蕴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和领导准则呢?    周伟焜:沟通的绅士    “短命”是外企中国区CEO的宿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