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设计是一个综合着规划、建筑、景观三大专业的设计工作。它既要规划层面的宏观考虑,建筑及景观层面的精细造型和空间布局。一个时代的城市设计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体现,是当时当地生活风情的体现,不断发展的生活方式需要设计者有敏锐的社会发展的前瞻性。笔者一直认为此工作是不断更新升级的过程,是不断的在接受新事物熏陶而发现旧事物中不合理的存在,进而否定它、重新设计的过程;如此不断的运用知识的更新,可以大大提升城市设计的发展现状,给人们带来更加舒适、和谐的居住生活。
【关键词】现状分析;城市设计;城市建设
前瞻性的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度的感受生活方式的改变,完美的运用当今先进城市设计理念,在城市设计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传统优势的传承,而且是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这是笔者致力于此行业多年所得到的经验及教训,本文笔者通过介绍岱山县老城滨海区项目概况,发现其中的不合理现状并进行分析,根据知识的积累及更新,提出了全新的设计方案,力求高效实现岱山县老城滨海区域城市规划建设,同时给同行们分享此经验。
1 项目概况
2011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使其成为我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后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舟山迎来了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地处舟山群岛中部的岱山,南倚舟山本岛,北连上海,是舟山本岛海上连通上海的必经之所!岱山作为舟山的主要组成县区之一,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新区建设玉姿初展。但老城区的城市更新已明显滞后于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老城滨海区域作为岱山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区,其现有的功能和布局没能充分体现滨海城市的景观特色,区域整体形象和功能亟待提升。
2 现状分析、发现问题
岱山县老城滨海区拥有的条件优良自然环境,面海背山,水道、航门密布,岸线曲折,。沿海景观的背景是自然山体,前景是美丽海景。稍加整合,能有效提高岱山县门户景观形象。
岱山岛开发历史悠久,据岛上“大舜庙后墩遗址”和“北畚斗遗址”的出土文物考证,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此劳动、繁衍、生息。唐开元二十六年后,岱山岛一直为翁山县、昌国县、定海县之蓬莱乡。1953年6月,设立岱山县,沿续至今,是全国十二个海岛县之一。
岱山县老城滨海区内清泰路以南、蓬莱路以西及山外路以北的的街区和山外村区块则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地区,如何更新改善这些地块的规划设计是此次城市设计的重点内容。
3 新规划内容
3.1 设计理念
本次规划因地制宜,从长远方面考虑,参考国内外成功开发的城市滨海区特点,结合岱山老城滨海区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我们设计团队提出岱山老城滨海区域城市设计的总体理念为“延续城市文脉、拥抱海湾生活”。对这个理念的解读为“延续城市文脉”:强调对旧城城市更新的思考,“拥抱海湾生活”:体现了我们对未来生活的展望。
3.2 设计目标
我们站在全新的城市规划高度,通过梳理整合对现状的分析及开发动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确立规划目标。分两方面设计,第一、实现岱山旧城城市功能的转型和提升。这里说亮点,首先是全面改善,提升居住生活环境质量。然后是功能提升,激发老城区活力持续。第二、实现岱山面向海湾的城市延伸和拓展。同样这里再说两点,首先保护文脉,延续城市肌理和文明。然后是整体控制,塑造一湾两岸的城市景观新格局。
3.3 规划结构
我们精心为其设计了匠心独运的规划结构——“一轴、五廊、六组团”。“一轴”指的是沿海景观轴;“五廊”从西到东分别指的是西绿廊、商贸廊、城市发展廊、人文廊和东绿廊;“六组团”从西到东分别指的是产业生活组团、两个商贸生活组团、两个休闲生活组团和度假生活组团。
3.4 道路交通
结合整体方案,我们制定了区内交通设计结构:一、路网结构,根据《岱山县城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区域内路网进行调整,形成“两横三纵”的路网结构。两横分别是沿港路、滨港路,是城市功能延伸的骨架与依托;三纵指的是蓬莱路、长河路、环岛公路,是老城区的纵向主干道,也是老城区与本岛东部、北部片区联系的主通道。纵向腹地较窄,交通流量不大,某些纵向次干道红线宽度设置比一般城市次干道窄。支路是居住社区的内部联系道路。二、步行系统,人行流线组织主要依托山海景观轴,并积极串联商业广场、山地公园、步行街区和滨水空间,通过步行街、山地步行阶梯、滨水栈道等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商业步行系统和休闲步行系统。三、社会停车场,区内社会停车场布置,采用集中与分散的方式,并考虑与交通集散、服务半径结合,解决停车需求。规划地面停车场6处分别位于家居建材市场西侧、石油公司加油站西侧、闸口一村附近、百货公司东侧、清泰路老街区南侧和蓬莱阁东侧。
3.5 公共设施配套
根据各片区的功能性质,公共设施的配套自然就出来了。首先,在西段商贸生活片区内布置酒店、创意产业办公、专业市场、工业遗址公园、观光购物等与产业服务紧密结合的设施。然后,中段的休闲生活片区作为岱山老城核心,为强调休闲生活功能布置商务办公、休闲娱乐会所、旅馆餐饮、大型超市、滨海休憩观光广场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最后,东段旅游生活片产业以休闲观光、度假居住、购物与娱乐功能为主,滨海沿线布局商务酒店、度假村、娱乐会所、观光茶座、特色产品商店、游艇码头等设施与之配套。
3.6 城市天际线
以绿色山体为背景,在老城核心区形成中心高向两侧递减的沿海天际轮廓线,强调城区人工建筑和优美自然山体景色的和谐统一,但在西段和东段这两个门户区局部设置簇状高层,形成活跃的天际线景观。
4 规划建设实施对策
再好的设计没有按方案的执行,终究只是一纸空书,所以规划建设实施的对策也十分重要,是后期不可缺少、不可放松的环节。为了能高效的实现岱山县老城滨海区域城市规划建设,我们还提出了三点建设实施对策。
4.1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公众参与
再好的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如果只有政府及有关部分机构的协作,没有群众的大力支持、参与,也不会有好的城市形象。城市的主体是居民,居民的生活方式即代表了这所城市未来的发展,可以说公众的互动参与是后期的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
4.2 创新经营机制,广开资金渠道
资金是项目重要的环节,也是支持项目发展的主要限制。所以资金渠道很关键,我们提出两点:第一、建设单位出资,按“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开发建设。第二、在公共绿地建设等公共场所建设中,采用多渠道筹集资金。这样即快速又可以减少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4.3 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执法力度
第一、将整个项目实现不同级别的项目管理,实行分级管理。第二、面向市场,以最佳的效益为主导,实行市场化、专业化管理。第三、健全相关的法规制度,加大执行力度。
5 总结
以上是我们设计团队面对岱山县老城滨海区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的全新设计方案,如果没有积累及更新,没有结合当今先进的理念,是很难解决这错综复杂的问题的。除此之外,我们还认为,城市设计的建设必须要遵循四个原则:一、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精神。二、独特理念,避免千城一面。三、充分注意生态环保。四、充分反映科技进步及现代化精神。我们将自己的设计完全呈现在文章中,希望此篇文章能给各位同行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让我们一起努力耕耘在这片净土上,创建人们心中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朱克炎,马会军.谈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2]宋金彧.小议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3]冯丹,王东军.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4]刘肖霞.工程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及控制方法[J].山西建筑.2011
[5]周世辉.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营造方略[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
【关键词】现状分析;城市设计;城市建设
前瞻性的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度的感受生活方式的改变,完美的运用当今先进城市设计理念,在城市设计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传统优势的传承,而且是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这是笔者致力于此行业多年所得到的经验及教训,本文笔者通过介绍岱山县老城滨海区项目概况,发现其中的不合理现状并进行分析,根据知识的积累及更新,提出了全新的设计方案,力求高效实现岱山县老城滨海区域城市规划建设,同时给同行们分享此经验。
1 项目概况
2011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使其成为我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后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舟山迎来了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地处舟山群岛中部的岱山,南倚舟山本岛,北连上海,是舟山本岛海上连通上海的必经之所!岱山作为舟山的主要组成县区之一,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新区建设玉姿初展。但老城区的城市更新已明显滞后于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老城滨海区域作为岱山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区,其现有的功能和布局没能充分体现滨海城市的景观特色,区域整体形象和功能亟待提升。
2 现状分析、发现问题
岱山县老城滨海区拥有的条件优良自然环境,面海背山,水道、航门密布,岸线曲折,。沿海景观的背景是自然山体,前景是美丽海景。稍加整合,能有效提高岱山县门户景观形象。
岱山岛开发历史悠久,据岛上“大舜庙后墩遗址”和“北畚斗遗址”的出土文物考证,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此劳动、繁衍、生息。唐开元二十六年后,岱山岛一直为翁山县、昌国县、定海县之蓬莱乡。1953年6月,设立岱山县,沿续至今,是全国十二个海岛县之一。
岱山县老城滨海区内清泰路以南、蓬莱路以西及山外路以北的的街区和山外村区块则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地区,如何更新改善这些地块的规划设计是此次城市设计的重点内容。
3 新规划内容
3.1 设计理念
本次规划因地制宜,从长远方面考虑,参考国内外成功开发的城市滨海区特点,结合岱山老城滨海区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我们设计团队提出岱山老城滨海区域城市设计的总体理念为“延续城市文脉、拥抱海湾生活”。对这个理念的解读为“延续城市文脉”:强调对旧城城市更新的思考,“拥抱海湾生活”:体现了我们对未来生活的展望。
3.2 设计目标
我们站在全新的城市规划高度,通过梳理整合对现状的分析及开发动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确立规划目标。分两方面设计,第一、实现岱山旧城城市功能的转型和提升。这里说亮点,首先是全面改善,提升居住生活环境质量。然后是功能提升,激发老城区活力持续。第二、实现岱山面向海湾的城市延伸和拓展。同样这里再说两点,首先保护文脉,延续城市肌理和文明。然后是整体控制,塑造一湾两岸的城市景观新格局。
3.3 规划结构
我们精心为其设计了匠心独运的规划结构——“一轴、五廊、六组团”。“一轴”指的是沿海景观轴;“五廊”从西到东分别指的是西绿廊、商贸廊、城市发展廊、人文廊和东绿廊;“六组团”从西到东分别指的是产业生活组团、两个商贸生活组团、两个休闲生活组团和度假生活组团。
3.4 道路交通
结合整体方案,我们制定了区内交通设计结构:一、路网结构,根据《岱山县城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区域内路网进行调整,形成“两横三纵”的路网结构。两横分别是沿港路、滨港路,是城市功能延伸的骨架与依托;三纵指的是蓬莱路、长河路、环岛公路,是老城区的纵向主干道,也是老城区与本岛东部、北部片区联系的主通道。纵向腹地较窄,交通流量不大,某些纵向次干道红线宽度设置比一般城市次干道窄。支路是居住社区的内部联系道路。二、步行系统,人行流线组织主要依托山海景观轴,并积极串联商业广场、山地公园、步行街区和滨水空间,通过步行街、山地步行阶梯、滨水栈道等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商业步行系统和休闲步行系统。三、社会停车场,区内社会停车场布置,采用集中与分散的方式,并考虑与交通集散、服务半径结合,解决停车需求。规划地面停车场6处分别位于家居建材市场西侧、石油公司加油站西侧、闸口一村附近、百货公司东侧、清泰路老街区南侧和蓬莱阁东侧。
3.5 公共设施配套
根据各片区的功能性质,公共设施的配套自然就出来了。首先,在西段商贸生活片区内布置酒店、创意产业办公、专业市场、工业遗址公园、观光购物等与产业服务紧密结合的设施。然后,中段的休闲生活片区作为岱山老城核心,为强调休闲生活功能布置商务办公、休闲娱乐会所、旅馆餐饮、大型超市、滨海休憩观光广场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最后,东段旅游生活片产业以休闲观光、度假居住、购物与娱乐功能为主,滨海沿线布局商务酒店、度假村、娱乐会所、观光茶座、特色产品商店、游艇码头等设施与之配套。
3.6 城市天际线
以绿色山体为背景,在老城核心区形成中心高向两侧递减的沿海天际轮廓线,强调城区人工建筑和优美自然山体景色的和谐统一,但在西段和东段这两个门户区局部设置簇状高层,形成活跃的天际线景观。
4 规划建设实施对策
再好的设计没有按方案的执行,终究只是一纸空书,所以规划建设实施的对策也十分重要,是后期不可缺少、不可放松的环节。为了能高效的实现岱山县老城滨海区域城市规划建设,我们还提出了三点建设实施对策。
4.1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公众参与
再好的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如果只有政府及有关部分机构的协作,没有群众的大力支持、参与,也不会有好的城市形象。城市的主体是居民,居民的生活方式即代表了这所城市未来的发展,可以说公众的互动参与是后期的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
4.2 创新经营机制,广开资金渠道
资金是项目重要的环节,也是支持项目发展的主要限制。所以资金渠道很关键,我们提出两点:第一、建设单位出资,按“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开发建设。第二、在公共绿地建设等公共场所建设中,采用多渠道筹集资金。这样即快速又可以减少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4.3 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执法力度
第一、将整个项目实现不同级别的项目管理,实行分级管理。第二、面向市场,以最佳的效益为主导,实行市场化、专业化管理。第三、健全相关的法规制度,加大执行力度。
5 总结
以上是我们设计团队面对岱山县老城滨海区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的全新设计方案,如果没有积累及更新,没有结合当今先进的理念,是很难解决这错综复杂的问题的。除此之外,我们还认为,城市设计的建设必须要遵循四个原则:一、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精神。二、独特理念,避免千城一面。三、充分注意生态环保。四、充分反映科技进步及现代化精神。我们将自己的设计完全呈现在文章中,希望此篇文章能给各位同行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让我们一起努力耕耘在这片净土上,创建人们心中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朱克炎,马会军.谈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2]宋金彧.小议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3]冯丹,王东军.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4]刘肖霞.工程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及控制方法[J].山西建筑.2011
[5]周世辉.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营造方略[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