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数字"媒介场域"中,审美主体演变成人机化合的新主体,审美客体所指向的"赛博空间"实际上是"拟像"集结而成的"仿真"世界,传统美学概念里精英与大众、现实与虚拟、崇高与娱乐
【机 构】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项目】
: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美学理论话语建构研究”(19BZW027),2019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优势学科项目“数字化审美与数字美学发展研究”(19BYSJ6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字"媒介场域"中,审美主体演变成人机化合的新主体,审美客体所指向的"赛博空间"实际上是"拟像"集结而成的"仿真"世界,传统美学概念里精英与大众、现实与虚拟、崇高与娱乐等二元对立模式被打破,审美旨趣由传统精英式的、指涉现实的、膜拜崇高的格调追求,转而趋于个体意义上的大众参与,基于技术逻辑的智能虚拟,以及消解深刻的浅层娱乐。面对融合式格局的"数字化生存"空间,美学何以在"景观社会"把握数
其他文献
利用界面进行文学生产活动,是数字化、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新媒介技术在创作与书写上的体现。有必要从多角度把握界面生产的文学类型,阐明当代文学剧变所呈现出来的性质和意义
茅盾1961年发表了《六〇年儿童文学漫谈》一文,他立足于大量儿童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回应了"童心论"批判后文学创作"歉收"的情况。茅盾和1960年对"童心论""一边倒"的批判方式
电影《时时刻刻》是英国导演史蒂芬·戴德利根据迈克尔·坎宁安的同名小说进行的视觉艺术化呈现。其中各类意象层出不穷,意象的交叉混合,直指"女性主义"的主张本质。
随着偶像工业、景观消费与人工智能的发展,虚拟偶像从最初的日漫、二次元偶像拓宽至AI虚拟网红、虚拟主播等,开启了虚拟偶像2.0时代。文章对虚拟网红的意义建构与偶像产制过
穹览寺音乐是流传于河北承德穹览寺的佛事用乐,产生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穹览寺音乐的产生、发展与穹览寺有着很深的渊源,康熙时期,乐师为穹览寺专门创作了
《五号屠场》是第一部令冯内古特广受好评的小说。虽然这是一部反战小说,但冯内古特并没有把战争描述成地狱,而是将其描绘成非理性和荒谬的状态。冯内古特创造性地引入科幻小
从女性主义视角对东干文学著名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女性主题进行研究,梳理、勾勒出其女性形象发展流变历程;分析其各个阶段包孕的独特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挖掘其复杂幽深
周群教授所撰的《中国文学思想史》自觉从中国本土经验出发,纠正了以西释中的牵合之憾,体现了"以研究为史"的治史逻辑。该书对文学思想史中的"节点性观念""节点性人物"予以重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当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共有”,是多元基础上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患病老人与失能、半失能老人日益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传统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养老需求。而医养结合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