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弟子规》是我国传统德育教育的集中总结和体现。其倡导孝、悌、谨、信、仁、爱等思想道德。本论文旨在阐述践行《弟子规》的重要意义,并应用到小学生的道德习惯培养之中,旨在从小做起,培养德育人。
关键词:践行;弟子规;培养;德育人;习惯
一、 前言
时下,随着网络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哈韩追星、泡吧、吸毒迷惑了不少年轻人的心智。国民的道德水准与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质文化的快速发展已经不成正比,单一的追求物质生活的提升,必然会带来精神层面的诸多问题的衍生,国外巴黎圣母院“请勿大声喧哗”;泰国皇宫厕所“请便后冲厕”;国内“路人摔倒无人敢扶”、“地沟油、毒奶粉屡见不鲜”;“马加爵、林森浩等高校犯罪”等一个个社会乱象,此时我们不禁会发出惊叹:中国人怎么了?昔日的文明礼仪如今都去哪儿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学校的德育管理者,在苦闷与彷徨中,我意识到了自身责任的重大。中华民族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和传扬历史文化,将文化教育融入到国民思想教育的点滴之中已经成为一个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正是基于此,着力研究传统经典在小学生德育习惯培养教育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探讨二者有效结合的具体方法。
二、 《弟子规》道德思想意义
《弟子规》作为一部儒学经典,以三字排句行文,通书1080个字,却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德育思想,闪耀着育人的光芒。“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让人深刻体会到孝的内涵;“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让人深刻体会到与人共处当博爱;“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让人深刻体会到做人的根本;“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让人学会了为人处世当豁达……大道至简、微言大义——这就是《弟子规》。
三、 践行《弟子规》培养小学生道德习惯探讨
1. 立足岗位,注重教师培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在一切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施教者就是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才能“上施下效,长善救失”。要在小学生中实施《弟子规》教育,树立良好的榜样十分重要,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往往很多事情都在效仿,只有领导、老师以身作则,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用“善”的思想、“善”的行为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有责任心、有感恩心、有恭敬心、有羞耻心、有仁爱心,这样才能“上施下效,长善救失”。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加强教师领导的培训力度是保障此项活动开展的先决条件。为此我校建立“周学习制度”坚持每周三下午的——“教师国学小讲堂”,此项活动已经成为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 家校合作,传承文化,开展有效的家长的培训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长的事、社会的事。父母作为学生第一位老师,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人生幸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为了将践行《弟子规》活动落实到实处,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学校的学习,家庭的巩固是实现小学生道德习惯培养的重要保障。
要实现家庭的巩固,必要的家长培训是基础,为此邀请校外辅导员为家长做专题讲座或培训;邀请家长参加公益讲堂活动;“重塑良好家风,争做楷模父母”等系列培训。让司马光的“留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守得住;留书给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于冥冥之中留阴德,以为子孙长久之计。”还有《易经》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成为家长们的家教座右铭。身正方能教子,通过系列培训给孩子最好的身教。
3. 丰富教育形式,灵活教育方法,踐行《弟子规》教育
(1) 熟“诵”《弟子规》记于心
要践行《弟子规》必须熟悉其思想内容,只有理解、熟悉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才能内化于心。为了让学生能够熟悉,应建立“诵读”机制,早晚诵读,由诵读到理解,由理解到践行。为此我校开展“课前一吟”“升旗仪式班级诵读展示”“领读”“亲自诵读”“品读弟子规,学悟真道理”知识竞赛、“写好字,做好人”《弟子规》硬笔书法比赛、“课前五分钟,大家谈国学”自由演讲活动、“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美德”情景剧大赛等系列活动,通过丰富的诵读形式,让孩子们理解领悟《弟子规》。
(2) 领“悟”《弟子规》践于行
“诵”的目的是“行”,学习《弟子规》不能停留在诵读的层面,还应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在言行里。通过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激发学生的“悟”,实现“行”。领“悟”《弟子规》践于行,还要在不断的纠错中内化于心。这就要求老师时刻以生活学习上活灵活现的实际来教育引导学生。例如:体育课上,四年级的一名男生不小心把球踢到一楼大队部的窗上了,男生跟老师诚恳的道歉。而此时很多学生来看热闹,甚至说:“老师,他把玻璃打破了。”此时老师问他:“你亲眼看见他踢破的吗?你确定吗?”这么一问,他有些迟疑了。老师就顺势引导学习《弟子规》‘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的内容,巩固学习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践于行。
(3) 树“标杆”促养成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践行《弟子规》也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开展各类激励措施。低年级小学生通过星级积累得到相应的物质奖励,中高年级的学生以精神奖励为主,如在班级设置“美德之星”,结合《弟子规》的内容,每月确立一个主题,每周评选一人,将当选的学生照片贴到班级板报墙上,同时推荐到学校,入围校级“校园之星”的评选。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践行意识。时刻树立榜样就在身边,只要我努力,我也会成为其中的一员的思想。
四、 结论
与先贤交流可以益智,与经典为伴可以清心。在《弟子规》的浸润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育人,是传承经典文化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史铁杰,余妍霞.高校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江淮论坛[J].2015(2),P185-P188.
[2]牟洪褐.浅析传统教育影响.大观周刊[J].2013(2),P221-P221.
[3]辛艳浅.谈《弟子规》与中职学校德育管理.陕西教育(教学)[J].2013(1).
[4]杨钧仁.上商若水厚德载福.中国商人[J].2012年(4),P54-P55.
[5]彭庆辉.浅析领导激励的方法与艺术.前进[J].2006(2),P33-P35.
关键词:践行;弟子规;培养;德育人;习惯
一、 前言
时下,随着网络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哈韩追星、泡吧、吸毒迷惑了不少年轻人的心智。国民的道德水准与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质文化的快速发展已经不成正比,单一的追求物质生活的提升,必然会带来精神层面的诸多问题的衍生,国外巴黎圣母院“请勿大声喧哗”;泰国皇宫厕所“请便后冲厕”;国内“路人摔倒无人敢扶”、“地沟油、毒奶粉屡见不鲜”;“马加爵、林森浩等高校犯罪”等一个个社会乱象,此时我们不禁会发出惊叹:中国人怎么了?昔日的文明礼仪如今都去哪儿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学校的德育管理者,在苦闷与彷徨中,我意识到了自身责任的重大。中华民族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和传扬历史文化,将文化教育融入到国民思想教育的点滴之中已经成为一个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正是基于此,着力研究传统经典在小学生德育习惯培养教育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探讨二者有效结合的具体方法。
二、 《弟子规》道德思想意义
《弟子规》作为一部儒学经典,以三字排句行文,通书1080个字,却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德育思想,闪耀着育人的光芒。“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让人深刻体会到孝的内涵;“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让人深刻体会到与人共处当博爱;“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让人深刻体会到做人的根本;“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让人学会了为人处世当豁达……大道至简、微言大义——这就是《弟子规》。
三、 践行《弟子规》培养小学生道德习惯探讨
1. 立足岗位,注重教师培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在一切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施教者就是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才能“上施下效,长善救失”。要在小学生中实施《弟子规》教育,树立良好的榜样十分重要,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往往很多事情都在效仿,只有领导、老师以身作则,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用“善”的思想、“善”的行为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有责任心、有感恩心、有恭敬心、有羞耻心、有仁爱心,这样才能“上施下效,长善救失”。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加强教师领导的培训力度是保障此项活动开展的先决条件。为此我校建立“周学习制度”坚持每周三下午的——“教师国学小讲堂”,此项活动已经成为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 家校合作,传承文化,开展有效的家长的培训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长的事、社会的事。父母作为学生第一位老师,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人生幸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为了将践行《弟子规》活动落实到实处,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学校的学习,家庭的巩固是实现小学生道德习惯培养的重要保障。
要实现家庭的巩固,必要的家长培训是基础,为此邀请校外辅导员为家长做专题讲座或培训;邀请家长参加公益讲堂活动;“重塑良好家风,争做楷模父母”等系列培训。让司马光的“留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守得住;留书给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于冥冥之中留阴德,以为子孙长久之计。”还有《易经》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成为家长们的家教座右铭。身正方能教子,通过系列培训给孩子最好的身教。
3. 丰富教育形式,灵活教育方法,踐行《弟子规》教育
(1) 熟“诵”《弟子规》记于心
要践行《弟子规》必须熟悉其思想内容,只有理解、熟悉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才能内化于心。为了让学生能够熟悉,应建立“诵读”机制,早晚诵读,由诵读到理解,由理解到践行。为此我校开展“课前一吟”“升旗仪式班级诵读展示”“领读”“亲自诵读”“品读弟子规,学悟真道理”知识竞赛、“写好字,做好人”《弟子规》硬笔书法比赛、“课前五分钟,大家谈国学”自由演讲活动、“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美德”情景剧大赛等系列活动,通过丰富的诵读形式,让孩子们理解领悟《弟子规》。
(2) 领“悟”《弟子规》践于行
“诵”的目的是“行”,学习《弟子规》不能停留在诵读的层面,还应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在言行里。通过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激发学生的“悟”,实现“行”。领“悟”《弟子规》践于行,还要在不断的纠错中内化于心。这就要求老师时刻以生活学习上活灵活现的实际来教育引导学生。例如:体育课上,四年级的一名男生不小心把球踢到一楼大队部的窗上了,男生跟老师诚恳的道歉。而此时很多学生来看热闹,甚至说:“老师,他把玻璃打破了。”此时老师问他:“你亲眼看见他踢破的吗?你确定吗?”这么一问,他有些迟疑了。老师就顺势引导学习《弟子规》‘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的内容,巩固学习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践于行。
(3) 树“标杆”促养成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践行《弟子规》也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开展各类激励措施。低年级小学生通过星级积累得到相应的物质奖励,中高年级的学生以精神奖励为主,如在班级设置“美德之星”,结合《弟子规》的内容,每月确立一个主题,每周评选一人,将当选的学生照片贴到班级板报墙上,同时推荐到学校,入围校级“校园之星”的评选。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践行意识。时刻树立榜样就在身边,只要我努力,我也会成为其中的一员的思想。
四、 结论
与先贤交流可以益智,与经典为伴可以清心。在《弟子规》的浸润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育人,是传承经典文化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史铁杰,余妍霞.高校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江淮论坛[J].2015(2),P185-P188.
[2]牟洪褐.浅析传统教育影响.大观周刊[J].2013(2),P221-P221.
[3]辛艳浅.谈《弟子规》与中职学校德育管理.陕西教育(教学)[J].2013(1).
[4]杨钧仁.上商若水厚德载福.中国商人[J].2012年(4),P54-P55.
[5]彭庆辉.浅析领导激励的方法与艺术.前进[J].2006(2),P33-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