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日本著名剧作家、导演三谷幸喜,借由编剧或自编自导麻烦不停、笑料不断的诸多影视剧、舞台剧等获得诸多殊荣,被称为日本“国民喜剧大师”。通过对三谷幸喜的舞台音乐剧《乐池》群像喜剧的细致分析,可总结出其独到的喜剧特征,并结合三谷的创作经历探究其对于“喜剧”这一概念的独到见解、秉持的喜剧精神和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三谷幸喜 乐池 喜剧风格
一、三谷幸喜与舞台剧《乐池》概述
三谷幸喜,日本著名编剧、导演、制作人,1961年7月8日出生于日本东京。作为日本的“国民喜剧大师”,三谷幸喜一直在创作喜剧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在戏剧、影视、音乐领域皆有涉猎,并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同,获得了诸多殊荣。他的喜剧作品高质高产,以独特的创作风格以及充满智慧的笑料写出令人捧腹大笑的作品,力求将搞笑推向巅峰,俘获了各年龄人群的心。
三谷幸喜深受大师比利·怀尔德的影响,在《奇迹餐厅》、《了不起的亡灵》等作品都可见致敬的影像痕迹。从广播作家到电视剧编剧,再到戏剧、电影制片及导演,前期的很多作品人物少,对话节奏慢,台词量很少,后期经过三谷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人物众多、对话密集等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喜剧风格,每一部作品,都深深烙印着独特的“三谷式喜剧”的标志。
2003年三谷幸喜自编自导的舞台剧《乐池》在东京青山剧院演出,全场座无虚席。《乐池》这部戏剧作品讲述了舞台下乐池里的故事,这个仅有十三个人却要被迫发出三十个人的声音的管弦乐团,在黑暗的乐池中有苦有乐,这里充满了无奈、迷茫亦或是期望和快乐,乐池仿佛不仅仅是演奏音乐的地方,更是一幅真实的生活图景。
这部音乐剧拥有两个乐池,一个是舞台下负责配乐的乐池,另一个则是被搬上舞台,剥下所有包装,暴露在灯光下活生生的乐池,他们不再仅是“演奏者”的身份,他们是丈夫、情人、传销者、学生、全职太太……十三个人物皆为主角,他们在这场音乐剧中反思,转变,在复杂的故事线中穿梭自如,人与人之间似乎都有一根隐隐的线在牵动,又相互交织,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身份和性格,每个人背后的故事在短短三个小时的时间里讲述的有条不紊。再加上三谷独特的喜剧风格,让观众在无奈中感受生活,又在笑声中为生活而感动。三谷幸喜将幕后推到台前,用乐池的苦乐展现生活,用戏剧的方式窥探人生,一脉相承的三谷式喜剧特色,在这部作品中融为一炉,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舞台剧《乐池》的喜剧特征
采用多线叙事的戏剧结构,以人物群像建构喜剧精神内核。舞台剧《乐池》共有十三位出场人物,当中没有绝对的主角,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又相互交织,三谷通过多线叙事的手法,将每一个人物背后的故事有条不紊地展现出来。这些喜剧形象不是扮相怪异的小丑式形象,也不是油腔滑调的段子手,他们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虽然各有缺点,最终也无法摆脱喜剧性的嘲讽与批判,但这十三个人物却共同构成了三谷式的喜剧精神载体,表达其独特的喜剧内核。指挥作为乐池的核心,由最初对“权威大师”的逆来顺受,到最后掐断电话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抗议,将整个乐团团结起来,这一位处在中心位置的喜剧形象很好的诠释了三谷想要传达的一种“狂欢”喜剧精神,挑战权威与权利,巴赫金认为喜剧有着“与自由不可分离的和重要的联系”,民众在解禁狂欢之后得到了内心的愉悦与放松,这样的狂欢弥足珍贵,而指挥这样的行为也是乐团其他成员的心之所向,大家向往自由,向往这短暂的“狂欢”,也是对强权的一种超越,从而达到喜剧效果。除指挥之外的其他角色也同样在这场表演过程中解除误解,寻找自我,从迷茫与窘境中挣脱束缚,人物的内心状态和境遇由逆转顺,超脱了自身、他人以及强权,达到宣泄和超脱的境界。巴赫金认为人们在狂欢节上是按照“第二种生活方式”进行游戏的,因此观众在观看喜剧时,投入的越深快感就愈加强烈,喜剧的狂欢精神也时刻充溢在喜剧的表演与欣赏的过程中。
运用夸张化的表演外化人物内心,同时达到感观层面的喜剧效果。这样的表演方式深受日本古典戏剧的影响,例如“狂言”属于喜剧型科白剧,常为讽刺型的题材,用幽默的方式将现实世界中的故事或人物讲述给观众;“落语”类似于单口相声,其中经常会有大吼或者不停抱怨之类的情景出现。《乐池》中的表演为达到喜剧效果,将人物内心体验、感情、思绪的进行外化表现,通过夸张的语言、动作呈现出来,借此来表现人物性格与人物关系,例如第一幕中,在小号手缺席的状况下,指挥提出让一文字先生演奏多样乐器时,八户作为这个乐团的“老婆”的角色,着急地说:“但是一文字先生已经分身乏术了呀!”边说这句话的同时边把一文字先生要演奏的所有乐器的动作都快速的演示了一遍,随后又抱住头苦恼。表现了八户内心的焦急不安,又滑稽可笑;丹下内心戏的表演也十分出彩,在他以为自己与是如月两情相悦时,他用两只手撑着钢琴,两条腿腾空不停跳跃来表达内心的喜悦,而指挥表达喜悦也是同样的动作,这也暗示了其实他们两人在如月心里是一样的,并不是打算交往的对象。还有生气时的八户挥舞着手铃、被打了一下的东乡假装自己被打飞等等,诸如此类的夸张化的表演贯穿在剧中,人物外在与内心的矛盾与反差一览无遗,又令人忍俊不禁。
通过大量消极性的台词进行情感宣泄与超脱,达到精神层面的喜剧效果。舞台剧《乐池》虽然是喜剧,但整部作品却带有大量消极性的台词,这也是三谷从电视剧剧本创作开始至今一贯的风格。三谷是这样描述乐池的:上面是罗曼蒂克的爱情故事,下面是又狭小又阴暗的地穴;他们是为生活所累的音乐家,上面是闪耀的舞台,这里是阴暗的景象;上面是甜蜜的罗曼史,这里是修罗场。乐池仿佛只是一个阴暗的地穴,从来都无人会在意,而身处乐池里的人也被生活所压抑着。三谷借剧中西尾这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之口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我总觉得大家都很痛苦?那你们做这份工作哪里快乐呢?”也道出了导演真正想传达给观众的问题,生活的意义究竟何在?结尾部分设置了这样的台词:即便是毫无亮点的音乐剧,也一定会有大家喜欢的歌曲,和身在此处的幸福,歌唱的喜悦,为了这首,其他一切皆可忍受,就好像树会绿,花会开。那些细微之处,身在此处的幸福就是答案。三谷幸喜将生活的“无奈”用喜剧的方式展现出来,并为其注入乐观、自由而超脱的喜剧精神,超脱自身、他人与权威,从而达到宣泄与抚慰的作用。
三谷幸喜这部舞台剧《乐池》在叙事上采用多线叙事的手法,通過讲述每个普通人背后的故事,突出人物内心状态由逆转顺的喜剧效果,角色众多,性格鲜明,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又相互交织;演员利用夸张化的表演制造笑点,台词设置紧凑而富有节奏感,整部作品带有大量消极性的台词,来帮助导演更好的诠释主题。通过讲述乐池幕后每个人物的苦与乐,来揭示生活的真相,探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这些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三谷式”喜剧风格。作品充分展现出了三谷幸喜所秉持的自由、乐观、超脱的喜剧精神,抚慰每一位生活在“无奈”中普通人的灵魂。
注释与参考文献:
[1]齐翔昆.浅析日剧的夸张表演[J].戏剧之家,2017(11):54.
[2]纪蒙蒙. 《三谷幸喜 谈创作》翻译实践报告[D].湖南大学,2016.
[3]李小雨.流转的舞台与极端的风格化——三谷幸喜电影风格分析[J].艺苑,2016(03):33-35
作者简介:
多轶哲(1997-),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在校研究生,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专业,研究方向:中外戏剧史论。
关键词:三谷幸喜 乐池 喜剧风格
一、三谷幸喜与舞台剧《乐池》概述
三谷幸喜,日本著名编剧、导演、制作人,1961年7月8日出生于日本东京。作为日本的“国民喜剧大师”,三谷幸喜一直在创作喜剧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在戏剧、影视、音乐领域皆有涉猎,并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同,获得了诸多殊荣。他的喜剧作品高质高产,以独特的创作风格以及充满智慧的笑料写出令人捧腹大笑的作品,力求将搞笑推向巅峰,俘获了各年龄人群的心。
三谷幸喜深受大师比利·怀尔德的影响,在《奇迹餐厅》、《了不起的亡灵》等作品都可见致敬的影像痕迹。从广播作家到电视剧编剧,再到戏剧、电影制片及导演,前期的很多作品人物少,对话节奏慢,台词量很少,后期经过三谷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人物众多、对话密集等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喜剧风格,每一部作品,都深深烙印着独特的“三谷式喜剧”的标志。
2003年三谷幸喜自编自导的舞台剧《乐池》在东京青山剧院演出,全场座无虚席。《乐池》这部戏剧作品讲述了舞台下乐池里的故事,这个仅有十三个人却要被迫发出三十个人的声音的管弦乐团,在黑暗的乐池中有苦有乐,这里充满了无奈、迷茫亦或是期望和快乐,乐池仿佛不仅仅是演奏音乐的地方,更是一幅真实的生活图景。
这部音乐剧拥有两个乐池,一个是舞台下负责配乐的乐池,另一个则是被搬上舞台,剥下所有包装,暴露在灯光下活生生的乐池,他们不再仅是“演奏者”的身份,他们是丈夫、情人、传销者、学生、全职太太……十三个人物皆为主角,他们在这场音乐剧中反思,转变,在复杂的故事线中穿梭自如,人与人之间似乎都有一根隐隐的线在牵动,又相互交织,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身份和性格,每个人背后的故事在短短三个小时的时间里讲述的有条不紊。再加上三谷独特的喜剧风格,让观众在无奈中感受生活,又在笑声中为生活而感动。三谷幸喜将幕后推到台前,用乐池的苦乐展现生活,用戏剧的方式窥探人生,一脉相承的三谷式喜剧特色,在这部作品中融为一炉,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舞台剧《乐池》的喜剧特征
采用多线叙事的戏剧结构,以人物群像建构喜剧精神内核。舞台剧《乐池》共有十三位出场人物,当中没有绝对的主角,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又相互交织,三谷通过多线叙事的手法,将每一个人物背后的故事有条不紊地展现出来。这些喜剧形象不是扮相怪异的小丑式形象,也不是油腔滑调的段子手,他们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虽然各有缺点,最终也无法摆脱喜剧性的嘲讽与批判,但这十三个人物却共同构成了三谷式的喜剧精神载体,表达其独特的喜剧内核。指挥作为乐池的核心,由最初对“权威大师”的逆来顺受,到最后掐断电话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抗议,将整个乐团团结起来,这一位处在中心位置的喜剧形象很好的诠释了三谷想要传达的一种“狂欢”喜剧精神,挑战权威与权利,巴赫金认为喜剧有着“与自由不可分离的和重要的联系”,民众在解禁狂欢之后得到了内心的愉悦与放松,这样的狂欢弥足珍贵,而指挥这样的行为也是乐团其他成员的心之所向,大家向往自由,向往这短暂的“狂欢”,也是对强权的一种超越,从而达到喜剧效果。除指挥之外的其他角色也同样在这场表演过程中解除误解,寻找自我,从迷茫与窘境中挣脱束缚,人物的内心状态和境遇由逆转顺,超脱了自身、他人以及强权,达到宣泄和超脱的境界。巴赫金认为人们在狂欢节上是按照“第二种生活方式”进行游戏的,因此观众在观看喜剧时,投入的越深快感就愈加强烈,喜剧的狂欢精神也时刻充溢在喜剧的表演与欣赏的过程中。
运用夸张化的表演外化人物内心,同时达到感观层面的喜剧效果。这样的表演方式深受日本古典戏剧的影响,例如“狂言”属于喜剧型科白剧,常为讽刺型的题材,用幽默的方式将现实世界中的故事或人物讲述给观众;“落语”类似于单口相声,其中经常会有大吼或者不停抱怨之类的情景出现。《乐池》中的表演为达到喜剧效果,将人物内心体验、感情、思绪的进行外化表现,通过夸张的语言、动作呈现出来,借此来表现人物性格与人物关系,例如第一幕中,在小号手缺席的状况下,指挥提出让一文字先生演奏多样乐器时,八户作为这个乐团的“老婆”的角色,着急地说:“但是一文字先生已经分身乏术了呀!”边说这句话的同时边把一文字先生要演奏的所有乐器的动作都快速的演示了一遍,随后又抱住头苦恼。表现了八户内心的焦急不安,又滑稽可笑;丹下内心戏的表演也十分出彩,在他以为自己与是如月两情相悦时,他用两只手撑着钢琴,两条腿腾空不停跳跃来表达内心的喜悦,而指挥表达喜悦也是同样的动作,这也暗示了其实他们两人在如月心里是一样的,并不是打算交往的对象。还有生气时的八户挥舞着手铃、被打了一下的东乡假装自己被打飞等等,诸如此类的夸张化的表演贯穿在剧中,人物外在与内心的矛盾与反差一览无遗,又令人忍俊不禁。
通过大量消极性的台词进行情感宣泄与超脱,达到精神层面的喜剧效果。舞台剧《乐池》虽然是喜剧,但整部作品却带有大量消极性的台词,这也是三谷从电视剧剧本创作开始至今一贯的风格。三谷是这样描述乐池的:上面是罗曼蒂克的爱情故事,下面是又狭小又阴暗的地穴;他们是为生活所累的音乐家,上面是闪耀的舞台,这里是阴暗的景象;上面是甜蜜的罗曼史,这里是修罗场。乐池仿佛只是一个阴暗的地穴,从来都无人会在意,而身处乐池里的人也被生活所压抑着。三谷借剧中西尾这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之口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我总觉得大家都很痛苦?那你们做这份工作哪里快乐呢?”也道出了导演真正想传达给观众的问题,生活的意义究竟何在?结尾部分设置了这样的台词:即便是毫无亮点的音乐剧,也一定会有大家喜欢的歌曲,和身在此处的幸福,歌唱的喜悦,为了这首,其他一切皆可忍受,就好像树会绿,花会开。那些细微之处,身在此处的幸福就是答案。三谷幸喜将生活的“无奈”用喜剧的方式展现出来,并为其注入乐观、自由而超脱的喜剧精神,超脱自身、他人与权威,从而达到宣泄与抚慰的作用。
三谷幸喜这部舞台剧《乐池》在叙事上采用多线叙事的手法,通過讲述每个普通人背后的故事,突出人物内心状态由逆转顺的喜剧效果,角色众多,性格鲜明,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又相互交织;演员利用夸张化的表演制造笑点,台词设置紧凑而富有节奏感,整部作品带有大量消极性的台词,来帮助导演更好的诠释主题。通过讲述乐池幕后每个人物的苦与乐,来揭示生活的真相,探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这些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三谷式”喜剧风格。作品充分展现出了三谷幸喜所秉持的自由、乐观、超脱的喜剧精神,抚慰每一位生活在“无奈”中普通人的灵魂。
注释与参考文献:
[1]齐翔昆.浅析日剧的夸张表演[J].戏剧之家,2017(11):54.
[2]纪蒙蒙. 《三谷幸喜 谈创作》翻译实践报告[D].湖南大学,2016.
[3]李小雨.流转的舞台与极端的风格化——三谷幸喜电影风格分析[J].艺苑,2016(03):33-35
作者简介:
多轶哲(1997-),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在校研究生,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专业,研究方向:中外戏剧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