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完成一个思想上的过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以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因此,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直接影响到人的文化素质、思维品质、思想品德、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形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着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下面笔者就多年的工作经验谈一点思考和做法。
一、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几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本质特征,又是它的一项核心任务。
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促进人的心理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能力的培养,课业负担和心理素质的发展,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对他们的一生均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在义务教育大纲中,教师应将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在与“双基”和“能力”培养的同等重要的地位。
教师要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由于数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一些概念和运算方法与实践密切相关,数学概念的形成不仅是由于客观世界本身存在着量的规定性,还取决于人们测量、计量、度量和操作实践,因此,在概念教学时,教师应密切联系实际,向学生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例如,教师有意识地把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正比例与反比例、等与不等、分解与组成等联系形象地提示出来或让学生去发现,渗透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结合课堂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不畏困难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计算仔细、思考认真、书写工整、检验一丝不苟、听讲聚精会神、答问井井有条,以及课前自觉预习、课中主动参与、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着眼于21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培养既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归根到底,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因此,学生最主要的特性是主体性。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方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探索精神和独立的个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笔者先拿出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框架,让学生用力拉,结果怎么也拉不动,这样学生便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最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笔者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说:“大家都知道平行四边形是容易变形的(随手在两对角拉动几下),现在我在它的两个对角钉上一根木条,谁再来拉拉看?”学生还是拉不动,笔者问:“为什么又拉不动呢?”在变化对比的情境中,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稳定性。最后笔者请每个学生拿出三根小棒(已用它摆过一个三角形),看一看能不能摆成和刚才不同的三角形。当学生动手摆完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不能”,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从演示到实验,从静态到动态,讲得很少,只在关键时给予点拨、引导,把学生的思维真正激活了,讨论中学生都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这既是未来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又是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实际操作、直观感知、抽象概括、演绎推理、迁移类推、系统整理知识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他们发展了学习能力,全面提高了素质。
传统的应试教育因为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主要是书面考试成绩),所以通常只注重知识结果的教学。而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让他们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在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一条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要正确再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根据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去进行再发现。
综上可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素质教育上下苦功夫,因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符合现在的教育要求。
一、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几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本质特征,又是它的一项核心任务。
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促进人的心理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能力的培养,课业负担和心理素质的发展,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对他们的一生均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在义务教育大纲中,教师应将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在与“双基”和“能力”培养的同等重要的地位。
教师要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由于数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一些概念和运算方法与实践密切相关,数学概念的形成不仅是由于客观世界本身存在着量的规定性,还取决于人们测量、计量、度量和操作实践,因此,在概念教学时,教师应密切联系实际,向学生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例如,教师有意识地把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正比例与反比例、等与不等、分解与组成等联系形象地提示出来或让学生去发现,渗透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结合课堂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不畏困难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计算仔细、思考认真、书写工整、检验一丝不苟、听讲聚精会神、答问井井有条,以及课前自觉预习、课中主动参与、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着眼于21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培养既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归根到底,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因此,学生最主要的特性是主体性。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方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探索精神和独立的个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笔者先拿出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框架,让学生用力拉,结果怎么也拉不动,这样学生便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最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笔者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说:“大家都知道平行四边形是容易变形的(随手在两对角拉动几下),现在我在它的两个对角钉上一根木条,谁再来拉拉看?”学生还是拉不动,笔者问:“为什么又拉不动呢?”在变化对比的情境中,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稳定性。最后笔者请每个学生拿出三根小棒(已用它摆过一个三角形),看一看能不能摆成和刚才不同的三角形。当学生动手摆完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不能”,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从演示到实验,从静态到动态,讲得很少,只在关键时给予点拨、引导,把学生的思维真正激活了,讨论中学生都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这既是未来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又是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实际操作、直观感知、抽象概括、演绎推理、迁移类推、系统整理知识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他们发展了学习能力,全面提高了素质。
传统的应试教育因为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主要是书面考试成绩),所以通常只注重知识结果的教学。而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让他们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在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一条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要正确再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根据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去进行再发现。
综上可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素质教育上下苦功夫,因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符合现在的教育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