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留守儿童的教育一直是农村教育的难点和盲点,难在面广、量大,盲在没有可以依据的范式。因此,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存在很多的缺憾。本文从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角度,通过具体的案例,试图寻找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途径,在班集体中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充满爱与阳光的天地,让留守的心灵不再孤独。
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大潮造就了1000万留守儿童,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的盲点。这些孩子小小的年纪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处于空白,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使他们成为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一个群体。
作为班主任,在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把目光转向这批在班级中处于弱势的群体。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爱与阳光的天地,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点亮一盏心灯,让孤独的心灵不再受伤害。
1 用真情的雨露去浇灌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情的滋润,没有友好、愉快、和谐的人际氛围,就没有教育的成功。作为班级管理难点的留守儿童,不仅学习困难,而且存在着诸多心理、思想上的问题。想从心底爱上他们,真的不容易。由于长期的压抑,渐渐地,他们与老师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鸿沟。如果班主任只是一味地责怪、批评,你会跟他们走得更远。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
小燕,一个孤独得几乎让所有人忘记了她的存在的女孩。刚接手这个班时,我就注意上了她。课堂上从不举手发言,课后除了上厕所,就是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她没有玩伴,同学们也没有人找她玩。十足一个处于“游离状态”的人。她常一个人盯着黑板发呆,透过那双浑浊、无助的眼神,我仿佛看懂了什么……通过了解,我知道她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剩下年迈的奶奶照顾她生活。农忙时,孩子经常是饿着肚子来上学。作业没人管,不按时完成作业成了“家常便饭”。知道情况后,我开始找她谈心,谈人生,谈逆境中成才的故事。中午,我把她安排在学校食堂吃饭。渐渐地,我发现她有了变化:她开始跟同学们说话了。星期五,我召开了“我们盼望你回到我们身边”的主题班会。同学们满含期待的话语让她热泪盈眶。一段时间,她的成绩有了进步,我很高兴。然而好景不长,因为没有家长的监护,“国庆节长假”的作业竟一字未写。我把她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待气消了之后,看着满脸羞愧的她,我又有些后悔:这能全怪她吗?如果换个环境,她会这样吗?接下来我又跟她进行了一次耐心的谈话。她很后悔,并且保证,下次绝不再犯。从这以后,她像变了个人似的,作业完成得比谁都快。
有人说:“爱可以改变一切。”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更需要我们老师用爱作为甘露去浇灌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2 用宽容的清泉去滋润
狄更斯曾经说过:“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崇高的美德。”它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宽容也是一种豁达和挚爱,它如一泓清泉可化干戈为玉帛。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我们更应该以博大的胸怀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去宽容他们的过失。当然宽容并不是姑息迁就,而是换一种让他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这样往往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留守儿童常是班级里犯错误的典型,这些孩子由于长期缺乏必要的管制和约束,平时我行我素惯了,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置之不理。有些性急的班主任经常对他们的错误大批特批,这样往往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屡教不改,成为班务管理的“顽症”。
对于这样的孩子,班主任应给予足够的耐心与宽容,弄清孩子犯错的真实原因。多一份善意的引导,少一份恶意的批评。让孩子从灵魂深处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增强一份改正错误的决心,这样的效果肯定比简单粗暴地干预要强很多。
宽容是一剂良药,他能医治留守儿童心灵的伤痕。对于这些由于隔代教育而养成不良习惯的孩子,班主任首先应给予最大的宽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消除孩子心中的障碍,为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指明方向。
3 用赏识的阳光去呵护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这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看到自身的力量、价值,对未来充满信心。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进步的动力。
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留守儿童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他们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
由于亲情的缺失,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表扬。这就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失去目标,没有了追求。他们往往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作为班主任,更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进步,都要及时地捕捉并给予适时的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找回正确的自我。班主任还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在各种活动中充分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积极营造氛围,让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心灵的家园。
4 用感恩的春风去沐浴
教育,是唤醒与激活感恩这种高尚的情感的工具。因此,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德育的功能更多地应体现在唤醒上。当然,让学生学会感恩,绝不只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简单回报,更应该是让学生们树立一种责任意识、自立及自尊意识。可以说,学会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的要求,更是生命的一个基本要素。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真正地介入学生的生活与心灵深处。因此从这个角度说,让当代小学生真正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长期跟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对他们往往是百依百顺。久而久之,让这些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是农村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班主任,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建立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营造一个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自由氛围,让留守儿童沐浴在被尊重与关爱的氛围中,才能使留守儿童得到最真实、最生动、最和谐的发展。
(责任编辑 杜和)
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大潮造就了1000万留守儿童,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的盲点。这些孩子小小的年纪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处于空白,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使他们成为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一个群体。
作为班主任,在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把目光转向这批在班级中处于弱势的群体。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爱与阳光的天地,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点亮一盏心灯,让孤独的心灵不再受伤害。
1 用真情的雨露去浇灌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情的滋润,没有友好、愉快、和谐的人际氛围,就没有教育的成功。作为班级管理难点的留守儿童,不仅学习困难,而且存在着诸多心理、思想上的问题。想从心底爱上他们,真的不容易。由于长期的压抑,渐渐地,他们与老师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鸿沟。如果班主任只是一味地责怪、批评,你会跟他们走得更远。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
小燕,一个孤独得几乎让所有人忘记了她的存在的女孩。刚接手这个班时,我就注意上了她。课堂上从不举手发言,课后除了上厕所,就是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她没有玩伴,同学们也没有人找她玩。十足一个处于“游离状态”的人。她常一个人盯着黑板发呆,透过那双浑浊、无助的眼神,我仿佛看懂了什么……通过了解,我知道她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剩下年迈的奶奶照顾她生活。农忙时,孩子经常是饿着肚子来上学。作业没人管,不按时完成作业成了“家常便饭”。知道情况后,我开始找她谈心,谈人生,谈逆境中成才的故事。中午,我把她安排在学校食堂吃饭。渐渐地,我发现她有了变化:她开始跟同学们说话了。星期五,我召开了“我们盼望你回到我们身边”的主题班会。同学们满含期待的话语让她热泪盈眶。一段时间,她的成绩有了进步,我很高兴。然而好景不长,因为没有家长的监护,“国庆节长假”的作业竟一字未写。我把她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待气消了之后,看着满脸羞愧的她,我又有些后悔:这能全怪她吗?如果换个环境,她会这样吗?接下来我又跟她进行了一次耐心的谈话。她很后悔,并且保证,下次绝不再犯。从这以后,她像变了个人似的,作业完成得比谁都快。
有人说:“爱可以改变一切。”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更需要我们老师用爱作为甘露去浇灌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2 用宽容的清泉去滋润
狄更斯曾经说过:“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崇高的美德。”它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宽容也是一种豁达和挚爱,它如一泓清泉可化干戈为玉帛。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我们更应该以博大的胸怀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去宽容他们的过失。当然宽容并不是姑息迁就,而是换一种让他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这样往往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留守儿童常是班级里犯错误的典型,这些孩子由于长期缺乏必要的管制和约束,平时我行我素惯了,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置之不理。有些性急的班主任经常对他们的错误大批特批,这样往往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屡教不改,成为班务管理的“顽症”。
对于这样的孩子,班主任应给予足够的耐心与宽容,弄清孩子犯错的真实原因。多一份善意的引导,少一份恶意的批评。让孩子从灵魂深处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增强一份改正错误的决心,这样的效果肯定比简单粗暴地干预要强很多。
宽容是一剂良药,他能医治留守儿童心灵的伤痕。对于这些由于隔代教育而养成不良习惯的孩子,班主任首先应给予最大的宽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消除孩子心中的障碍,为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指明方向。
3 用赏识的阳光去呵护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这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看到自身的力量、价值,对未来充满信心。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进步的动力。
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留守儿童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他们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
由于亲情的缺失,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表扬。这就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失去目标,没有了追求。他们往往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作为班主任,更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进步,都要及时地捕捉并给予适时的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找回正确的自我。班主任还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在各种活动中充分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积极营造氛围,让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心灵的家园。
4 用感恩的春风去沐浴
教育,是唤醒与激活感恩这种高尚的情感的工具。因此,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德育的功能更多地应体现在唤醒上。当然,让学生学会感恩,绝不只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简单回报,更应该是让学生们树立一种责任意识、自立及自尊意识。可以说,学会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的要求,更是生命的一个基本要素。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真正地介入学生的生活与心灵深处。因此从这个角度说,让当代小学生真正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长期跟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对他们往往是百依百顺。久而久之,让这些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是农村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班主任,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建立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营造一个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自由氛围,让留守儿童沐浴在被尊重与关爱的氛围中,才能使留守儿童得到最真实、最生动、最和谐的发展。
(责任编辑 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