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也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精心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内容,将学生带入自由、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启发他们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起到化繁为简的目的,在游戏中突破重难点,体验成功的喜悦。那么究竟如何运用游戏教学法才是合理的、有效的?如何才能实现爱学、乐学、主动学的目标?这是本文探究的重点课题。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技术;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渗透,既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实现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体现核心素养教育的新目标、新方向。而教师要立足信息技术教学实际,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兴趣爱好,设计精彩有趣的游戏内容,调动孩子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取得进步。
一、立足目标,丰富游戏形式
素质教育背景下,课堂游戏成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案,围绕不同的教育目标为出发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设计游戏活动,层层递进地呈现信息技术知识,体现游戏的趣味性、挑战性与对抗性特征,启迪学生深入练习、层层把握,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对每节课都充满期待,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目标,设计丰富的游戏形式,打造趣味课堂。
例如学习《玩转鼠标》时,为了让学生能了解鼠标功能并熟练操作,设计一款集智力与趣味相结合的小游戏——環保小卫士。在游戏界面,各种各样的垃圾散布在草地上,需要学生拖拽鼠标,将垃圾投放到垃圾箱里,看谁扔垃圾最准、完成游戏时间最快。整个游戏中,调动了大家 的竞争热情,既能熟练地操作鼠标,也能锻炼大脑与手的协调互动,并且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突出重点,发挥游戏作用
从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形式来看,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单方面地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在死记硬背的过程中,不仅感到信息技术知识晦涩难懂,也没有真正把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这就是“高分低能”的成因。基于此,我们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实践,在设计游戏活动时突出教学重难点,营造趣味的游戏氛围,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例如学习“计算机的硬件”时,学生最容易混淆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而单靠老师的语言描述,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我们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课前准备有关计算机硬件的彩色图片,如打印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等,将这些道具图片随机贴到学生的身上,比赛开始后大家分为“输入”与“输出”两个小分队,互相“找朋友”,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要点,体会了团队的意义,教学成效一举多得。
三、手脑并用,增添游戏趣味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游戏方法,既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更能突出以生为本教育理念,锻炼动手、动脑、动口等综合能力,在游戏中营造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情境氛围,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其中,挖掘学习潜力。
例如学习《多变的形状》时,设计有趣的游戏“大家来找茬”,锻炼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面对多种多样的素材,完成选择、复制、粘贴等步骤,修改图形,再由其他同学找一找有哪些不同。在游戏中,大家开动脑筋、各显神通,认真地修改每个细节,并且观察、思考,迫切地想要获得成功。最后引入竞争形式。分成几个活动小组,比一比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找茬”最多。同学之间交流经验,分享变化图形的方法等等,在创新学习中收获知识。
四、师生合作,强化游戏效果
师生互动与合作,这是新课标提出的全新学习思路,旨在发扬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有效合作也能强化游戏效果,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因此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巩固旧知识,我们都不能将学生置身于题海战术,而是要保持课堂教学的新意,减轻负担、增添趣味,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才能充满活力。
例如学习《Scratch趣味编程》单元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突破思维的限制,课堂上我们适当延伸案例,选取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与兴趣爱好的视角,设计了有趣的“打地鼠”、“大风车”、“真人行走”等游戏,老师和学生一起操作,大家融为一体,感受计算机的神奇之处,由此也增加了学习的动力,在游戏中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魅力与内涵。
综上,从信息技术课堂渗透游戏教学法的成效来看,趣味游戏在启迪学生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方面起到不可多得的作用,“游戏”成为孩子们探索信息世界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孩子们在游戏中放松身心、缓解压力,这对他们也是很有价值的心理暗示,潜移默化地培育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而对于教师来说,什么样的游戏活动才是适用的?如何通过游戏教学实现教学目标?这些都是必须正视的问题,设计游戏环节要把控“火候”,学生融入游戏活动,体验快乐的同时,更要收获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志勇.游戏模式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赤子,2019,(25):253.
[2] 张红.信息技术与游戏巧妙结合使小学数学教学流光溢彩[J].新课程·中旬,2019,(9):94.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技术;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渗透,既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实现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体现核心素养教育的新目标、新方向。而教师要立足信息技术教学实际,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兴趣爱好,设计精彩有趣的游戏内容,调动孩子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取得进步。
一、立足目标,丰富游戏形式
素质教育背景下,课堂游戏成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案,围绕不同的教育目标为出发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设计游戏活动,层层递进地呈现信息技术知识,体现游戏的趣味性、挑战性与对抗性特征,启迪学生深入练习、层层把握,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对每节课都充满期待,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目标,设计丰富的游戏形式,打造趣味课堂。
例如学习《玩转鼠标》时,为了让学生能了解鼠标功能并熟练操作,设计一款集智力与趣味相结合的小游戏——環保小卫士。在游戏界面,各种各样的垃圾散布在草地上,需要学生拖拽鼠标,将垃圾投放到垃圾箱里,看谁扔垃圾最准、完成游戏时间最快。整个游戏中,调动了大家 的竞争热情,既能熟练地操作鼠标,也能锻炼大脑与手的协调互动,并且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突出重点,发挥游戏作用
从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形式来看,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单方面地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在死记硬背的过程中,不仅感到信息技术知识晦涩难懂,也没有真正把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这就是“高分低能”的成因。基于此,我们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实践,在设计游戏活动时突出教学重难点,营造趣味的游戏氛围,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例如学习“计算机的硬件”时,学生最容易混淆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而单靠老师的语言描述,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我们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课前准备有关计算机硬件的彩色图片,如打印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等,将这些道具图片随机贴到学生的身上,比赛开始后大家分为“输入”与“输出”两个小分队,互相“找朋友”,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要点,体会了团队的意义,教学成效一举多得。
三、手脑并用,增添游戏趣味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游戏方法,既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更能突出以生为本教育理念,锻炼动手、动脑、动口等综合能力,在游戏中营造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情境氛围,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其中,挖掘学习潜力。
例如学习《多变的形状》时,设计有趣的游戏“大家来找茬”,锻炼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面对多种多样的素材,完成选择、复制、粘贴等步骤,修改图形,再由其他同学找一找有哪些不同。在游戏中,大家开动脑筋、各显神通,认真地修改每个细节,并且观察、思考,迫切地想要获得成功。最后引入竞争形式。分成几个活动小组,比一比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找茬”最多。同学之间交流经验,分享变化图形的方法等等,在创新学习中收获知识。
四、师生合作,强化游戏效果
师生互动与合作,这是新课标提出的全新学习思路,旨在发扬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有效合作也能强化游戏效果,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因此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巩固旧知识,我们都不能将学生置身于题海战术,而是要保持课堂教学的新意,减轻负担、增添趣味,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才能充满活力。
例如学习《Scratch趣味编程》单元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突破思维的限制,课堂上我们适当延伸案例,选取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与兴趣爱好的视角,设计了有趣的“打地鼠”、“大风车”、“真人行走”等游戏,老师和学生一起操作,大家融为一体,感受计算机的神奇之处,由此也增加了学习的动力,在游戏中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魅力与内涵。
综上,从信息技术课堂渗透游戏教学法的成效来看,趣味游戏在启迪学生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方面起到不可多得的作用,“游戏”成为孩子们探索信息世界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孩子们在游戏中放松身心、缓解压力,这对他们也是很有价值的心理暗示,潜移默化地培育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而对于教师来说,什么样的游戏活动才是适用的?如何通过游戏教学实现教学目标?这些都是必须正视的问题,设计游戏环节要把控“火候”,学生融入游戏活动,体验快乐的同时,更要收获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志勇.游戏模式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赤子,2019,(25):253.
[2] 张红.信息技术与游戏巧妙结合使小学数学教学流光溢彩[J].新课程·中旬,20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