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很多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都只顾做题,却不去思考,不去回归课本.教师上课只顾自己讲题,很少用课本带领学生学习基本的物理概念.很多习题其实都是概念的延伸,本文重在提倡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概念去解题,在解题中理解概念,重视书本的教学,将物理概念和习题相结合,当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必须给他们提供运用概念的机会,让他们将抽象的概念返回到具体的物理现实中去,使他们在运用概念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和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物理习题;物理概念;理解;书本;结合
作者简介:薛欣(1993-),女,江苏师范大学2017年应届本科毕业生.
习题课大多还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示范例题学生模仿,课堂教学完全处于单调局面,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缺乏自信和独立意识,失去了创新精神,一学期,书本基本没有碰几次,还呈现崭新的状态.学生成为做题的机器,并不理解其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
老师主导有余,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提高习题课的质量关键是精选习题和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使学生通过自己做题巩固学过的知识并发展能力.注重概念在习题教学中运用这一理念实施起来也不困难,完全具有可行性.而且这样有意识地将概念教学融入到习题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甚至其它学科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1 概念的地位和作用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客观规律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的反映.物理概念则是人们对物理事物、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对物理事物、物理现象、物理过程中共同特征的抽象,在这个过程中抛弃了次要的、非本质的特征.物理概念是物理理论和物理规律的基础,物理规律和相关的物理理论是以相应的物理概念为节点,通过关系连接组成的命题,反映了物理概念节点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
很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往往会轻视课本,宁愿去找一大堆的参考书目,也不去翻书本体会基本的概念,课堂上也只是重视讲题,很少涉及课本上的知识点,学生也渐渐地成为做题的机器,照搬硬套,不懂其中的含义.例如学生如果不理解质量、加速度、力的概念,就不会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定律中三者之间的联系;再如电荷、电流、电阻、电压、电路等概念更是电学理论中的基础,没有这些概念节点,就不能建立电学的知识结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在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物理的规律和理论.
2 运用概念解题并在解题中理解概念
强调回归课本,重视概念,绝非是对书本概念死记硬背,从物理现象入手,结合相应的实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逐步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物理概念“力”的内涵强调的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生活案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得到它的本质特性.在物理概念的教学时必须要强调概念的外延,也就是适用于相应物理概念的一切对象的范围,如力的来源、产生条件、作用效果、分类等都属于力的外延.在归纳总结得到物理概念,并理解相应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后,还要进一步明确其与其它概念的区别及联系,并且学会运用物理概念.
当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必须给他们提供运用概念的机会,让他們将抽象的概念返回到具体的物理现实中去,使他们在运用概念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和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这就是解题的真正目的,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习题教学在物理课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它不能取代其他的课型,如讲授课、实验课等课型,特别要强调指出的是,在新授课教学中,千万不能弃教材于不顾,以练代教,物理习题课是指学生在理解物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口头解答、书面解答,或实验设计操作等形式,让学生完成一定量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的教学方式.习题课是巩固学生所学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的一种方式,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课的教学要达成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确切含义,掌握物理基本规律的适用条件及应用.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和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加深和扩展物理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是运动学中非常重要的规律,如果学生只是单调地学习了这一书本概念,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它的,这需要通过适量的习题来巩固刚学的物理知识.只有在做题的过程中才能正确地形成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等概念,也就可以正确地理解这一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了.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和习题相结合的方法至关重要.
3 物理概念在习题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3.1 分层性原则
分层性原则就是在设计物理课后习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学科基础,布置不同数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学生的物理基础、学习习惯、操作能力,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钻研物理教材、物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物理教材的精髓,吃透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设计三类不同层次的作业习题,使优中差三类学生通过努力在规定时间内都能完成并及时巩固所学的物理概念.
3.2 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是指所设计的物理课后作业习题的数量适宜、难度适中,各类学生经过努力均能完成.这就要求老师课前多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每一节课的知识点,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科基础.所设计的习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口味使他们乐于完成设计的习题量,以二至三题为宜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能完成 . 若习题量过大、过难学生当天不能独立完成,必然导致中差生抄袭他人作业习题,就不能真实反馈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的情况;若作业量过少过容易,则不能全面检测巩固当堂所学习的重点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
3.3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物理课后习题设计的题型要全面.涵盖所学的全部物理概念,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学情,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巧妙设计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观察题、课外调查题等,学生通过完成习题,在解题中深刻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 3.4 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是指在设计物理课后习题时尽量取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或自然现象,取材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使各类学生通过完成这些有趣味性的习题,培养学生乐于实践、勇于探索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地用所学的物理概念去解题.例如,同一个人行走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有何关系,试分析用嘴对着手心吹气和用嘴对着手心哈气感觉有什么不同?
3.5 巩固性与反馈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物理课后习题的设计应全面、准确地巩固当堂所学习的物理概念,以提高课后习题的实效性、针对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反馈性是指教师设计的物理课后习题通过学生的完成和自己的批改后能准确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反映学生思维上的偏差和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和辅导中及时查漏补缺,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设计课后习题时要研究教材、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精选习题分类,确保各类学生通过完成作业都能巩固检测学过的概念,反馈自己的教学效果.
4 物理概念在习题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4.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迷信答案的思维品质.在习题教学中,不能只是死板地教学生解题的一些“纯粹”的技巧,要让学生体会从中联想所学过的物理概念,不拘泥于参考答案,敢于提出异议,表明自己的观点.但也要明白不能迷信教师和书本,渐渐地,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自己解决习题.如通过观察一幅图,可提出哪些物理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从所学的物理知识中提炼而来,如为了测出一石块的密度,可用哪几种方法?如用天平和量筒测、用弹簧测力计测、用量筒和小浮筒测等.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的意识,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
4.2 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理解性记忆
物理这门课程,刚开始学生感到很新鲜,但是学了一段时间后,整天沉浸在题海中,很多学生就会感到物理难学,有的为概念的理解、记忆而犯愁,有的为公式的推导、演绎而烦恼,也有的为定律的运用而发愁.总而言之,学生陷入了“教师一讲就懂,可一做题就错”的学习怪圈.对于物理学中出现的概念,学生一定要理解性的记忆,不能死记硬背,因为物理学中的概念是核心.我们应该从实验事实出发,在理解的基础上弄懂概念,绝不能沦为机械记忆的机器,这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关于浮力的公式,如果理解了效果力,力的概念就好记了;对于物理问题,还是需要对概念的灵活掌握;处理实际问题时,从基本概念入手,把握好知识点.
4.3 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思维
要学好物理需要具备良好的物理思维,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物理思维的运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物理思维方式.比如用物理语言教学就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概念解题和在解题中领会物理概念,学起物理来更加得心应手.
总之,对于一门学科的学习,首先是对它的基本概念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物理学,作为一门最贴近生活、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自然科学,其关键就是概念,物理概念是进入理性认识的第一步,习题教学便是理性认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李泽军.物理概念与物理概念教学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4.04.
[2]陈孟良.浅谈物理课后作业的设计原则[J].实践讲堂,2015(9).
[3]陈军.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优化探析[J].学科教育,2016.11.
关键词:物理习题;物理概念;理解;书本;结合
作者简介:薛欣(1993-),女,江苏师范大学2017年应届本科毕业生.
习题课大多还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示范例题学生模仿,课堂教学完全处于单调局面,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缺乏自信和独立意识,失去了创新精神,一学期,书本基本没有碰几次,还呈现崭新的状态.学生成为做题的机器,并不理解其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
老师主导有余,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提高习题课的质量关键是精选习题和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使学生通过自己做题巩固学过的知识并发展能力.注重概念在习题教学中运用这一理念实施起来也不困难,完全具有可行性.而且这样有意识地将概念教学融入到习题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甚至其它学科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1 概念的地位和作用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客观规律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的反映.物理概念则是人们对物理事物、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对物理事物、物理现象、物理过程中共同特征的抽象,在这个过程中抛弃了次要的、非本质的特征.物理概念是物理理论和物理规律的基础,物理规律和相关的物理理论是以相应的物理概念为节点,通过关系连接组成的命题,反映了物理概念节点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
很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往往会轻视课本,宁愿去找一大堆的参考书目,也不去翻书本体会基本的概念,课堂上也只是重视讲题,很少涉及课本上的知识点,学生也渐渐地成为做题的机器,照搬硬套,不懂其中的含义.例如学生如果不理解质量、加速度、力的概念,就不会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定律中三者之间的联系;再如电荷、电流、电阻、电压、电路等概念更是电学理论中的基础,没有这些概念节点,就不能建立电学的知识结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在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物理的规律和理论.
2 运用概念解题并在解题中理解概念
强调回归课本,重视概念,绝非是对书本概念死记硬背,从物理现象入手,结合相应的实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逐步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物理概念“力”的内涵强调的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生活案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得到它的本质特性.在物理概念的教学时必须要强调概念的外延,也就是适用于相应物理概念的一切对象的范围,如力的来源、产生条件、作用效果、分类等都属于力的外延.在归纳总结得到物理概念,并理解相应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后,还要进一步明确其与其它概念的区别及联系,并且学会运用物理概念.
当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必须给他们提供运用概念的机会,让他們将抽象的概念返回到具体的物理现实中去,使他们在运用概念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和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这就是解题的真正目的,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习题教学在物理课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它不能取代其他的课型,如讲授课、实验课等课型,特别要强调指出的是,在新授课教学中,千万不能弃教材于不顾,以练代教,物理习题课是指学生在理解物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口头解答、书面解答,或实验设计操作等形式,让学生完成一定量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的教学方式.习题课是巩固学生所学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的一种方式,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课的教学要达成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确切含义,掌握物理基本规律的适用条件及应用.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和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加深和扩展物理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是运动学中非常重要的规律,如果学生只是单调地学习了这一书本概念,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它的,这需要通过适量的习题来巩固刚学的物理知识.只有在做题的过程中才能正确地形成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等概念,也就可以正确地理解这一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了.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和习题相结合的方法至关重要.
3 物理概念在习题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3.1 分层性原则
分层性原则就是在设计物理课后习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学科基础,布置不同数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学生的物理基础、学习习惯、操作能力,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钻研物理教材、物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物理教材的精髓,吃透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设计三类不同层次的作业习题,使优中差三类学生通过努力在规定时间内都能完成并及时巩固所学的物理概念.
3.2 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是指所设计的物理课后作业习题的数量适宜、难度适中,各类学生经过努力均能完成.这就要求老师课前多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每一节课的知识点,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科基础.所设计的习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口味使他们乐于完成设计的习题量,以二至三题为宜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能完成 . 若习题量过大、过难学生当天不能独立完成,必然导致中差生抄袭他人作业习题,就不能真实反馈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的情况;若作业量过少过容易,则不能全面检测巩固当堂所学习的重点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
3.3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物理课后习题设计的题型要全面.涵盖所学的全部物理概念,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学情,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巧妙设计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观察题、课外调查题等,学生通过完成习题,在解题中深刻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 3.4 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是指在设计物理课后习题时尽量取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或自然现象,取材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使各类学生通过完成这些有趣味性的习题,培养学生乐于实践、勇于探索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地用所学的物理概念去解题.例如,同一个人行走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有何关系,试分析用嘴对着手心吹气和用嘴对着手心哈气感觉有什么不同?
3.5 巩固性与反馈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物理课后习题的设计应全面、准确地巩固当堂所学习的物理概念,以提高课后习题的实效性、针对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反馈性是指教师设计的物理课后习题通过学生的完成和自己的批改后能准确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反映学生思维上的偏差和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和辅导中及时查漏补缺,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设计课后习题时要研究教材、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精选习题分类,确保各类学生通过完成作业都能巩固检测学过的概念,反馈自己的教学效果.
4 物理概念在习题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4.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迷信答案的思维品质.在习题教学中,不能只是死板地教学生解题的一些“纯粹”的技巧,要让学生体会从中联想所学过的物理概念,不拘泥于参考答案,敢于提出异议,表明自己的观点.但也要明白不能迷信教师和书本,渐渐地,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自己解决习题.如通过观察一幅图,可提出哪些物理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从所学的物理知识中提炼而来,如为了测出一石块的密度,可用哪几种方法?如用天平和量筒测、用弹簧测力计测、用量筒和小浮筒测等.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的意识,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
4.2 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理解性记忆
物理这门课程,刚开始学生感到很新鲜,但是学了一段时间后,整天沉浸在题海中,很多学生就会感到物理难学,有的为概念的理解、记忆而犯愁,有的为公式的推导、演绎而烦恼,也有的为定律的运用而发愁.总而言之,学生陷入了“教师一讲就懂,可一做题就错”的学习怪圈.对于物理学中出现的概念,学生一定要理解性的记忆,不能死记硬背,因为物理学中的概念是核心.我们应该从实验事实出发,在理解的基础上弄懂概念,绝不能沦为机械记忆的机器,这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关于浮力的公式,如果理解了效果力,力的概念就好记了;对于物理问题,还是需要对概念的灵活掌握;处理实际问题时,从基本概念入手,把握好知识点.
4.3 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思维
要学好物理需要具备良好的物理思维,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物理思维的运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物理思维方式.比如用物理语言教学就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概念解题和在解题中领会物理概念,学起物理来更加得心应手.
总之,对于一门学科的学习,首先是对它的基本概念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物理学,作为一门最贴近生活、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自然科学,其关键就是概念,物理概念是进入理性认识的第一步,习题教学便是理性认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李泽军.物理概念与物理概念教学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4.04.
[2]陈孟良.浅谈物理课后作业的设计原则[J].实践讲堂,2015(9).
[3]陈军.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优化探析[J].学科教育,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