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沿着自己的思路,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寻求几乎接近标准答案的答案。这样的教学,在讲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道路上,极大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语文发展也应该是人的发展,让语文教学成为培养人的教育,是我们语文教育者当前应该走的一条路。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能力美感
语文教学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切入点,可以使语文成为一个杠杆,借助于想象,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入社会,从学习走向生活。
一、正确的想象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知识、经验等都还非常欠缺,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建构。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有不少“空白点”,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极好的机会。如《诚实的孩子》一课中,列宁打碎了姑妈家的花瓶,“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不说话”,那么为什么不说话?他在想什么?教师可用这一“空白点”要求学生想象,列宁躺在床上可能想到什么?在这个过程之中,为了不让步学生的思维像脱缰的野马,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的结尾“列宁向姑妈认错,姑妈夸列宁是诚实的孩子”这个结尾,认识到,列宁思考的问题应该是:自己到底要不要想姑妈认错,承认花瓶是自己打碎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经过这样的锻炼,对于课文之中的空白点梳理通顺之后,就可以更好的理解课文。
虽然,学生的想象是前提,但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不切实际的想象;毫无根据的联想,都是语文教学的忌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想象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想象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和经验的想象只能是毫无根据的空想,或者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他们能尽快掌握好正确的思维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合理的想象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
扎根在知识经验上的想象,才能闪耀思想的火花。经验越丰富、知识越渊博,想象力的驰骋面就越广阔。生活经验的多寡,直接影响到想象的深度和广度。丰富的生活经验是提高人们想象力的重要因素。在想象中,学生的情感思维也得到了提升。
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老师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大人们都说皇帝的衣服漂亮而惟独小男孩说皇帝什么衣服也没有穿?请思考人们当时在想些什么?并对文章中人物的表现给予评价。学生的认识出奇的一致,都对于小男孩给予了肯定,并从课文之中认识到了:人不要爱慕虚容,人应该做一个实事求是的人。
语文学习,不仅仅学知识,学方法,更要学道理,学做人。学生的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决定了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识别真假、区分善恶、鉴别美丑、判断是非的能力和素养。
三、丰富的联想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美感,是真正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必要条件。
如教学《荷花》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以后,告诉老师,课文里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学生们在汇报时说,作者观察一池美丽的荷花以后,重点抓住三种不同的姿态和不同的开放程度的荷花来进行描写,用了“有的……有的……有的……”在写不同的开放程度“全开的”,“刚开的”,“花骨朵儿”等。特别是“冒”和“挨挨挤挤”更富有情趣,具有拟人色彩,把荷花写活了,写动了,很有青春活力。学生的这种发现是建立在读书的基础上的,在此基础上,教师有启发学生,那你们能不能也像作者一样,运用文章的写法,来描写生活中的美呢?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平时生活的我们不在意的一朵小花,一个角落,一段草丛,都被学生写的活灵活现。学生们的思维之路打开了,他们把目光从课内迁移到课外,分析美,赏析美的能力得到提高。由此来看,语文教师可以抓住了课堂这个载体,加深课内教学的语言想象材料积累,适当拓宽课文内容,传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知识信息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
另一方面,在课外活动中可督促学生多观察,勤记忆,获得感情想象材料。如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你所了解的沙漠,怎样的,你见过没有风时的炊烟吗?你见过下山的夕阳吗?借助于这些,将学生已有的表象结合起来,组成部分学生所需要的,从而获得鉴别的能力。从观察中汲取知识,而且知识也可以在观察中活跃起来,通过观察,就能使学生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变旧为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抓住学生的想象能力,以点促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种快乐和幸福,使学生有一种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我们的语文课堂定会越来越精彩。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能力美感
语文教学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切入点,可以使语文成为一个杠杆,借助于想象,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入社会,从学习走向生活。
一、正确的想象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知识、经验等都还非常欠缺,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建构。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有不少“空白点”,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极好的机会。如《诚实的孩子》一课中,列宁打碎了姑妈家的花瓶,“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不说话”,那么为什么不说话?他在想什么?教师可用这一“空白点”要求学生想象,列宁躺在床上可能想到什么?在这个过程之中,为了不让步学生的思维像脱缰的野马,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的结尾“列宁向姑妈认错,姑妈夸列宁是诚实的孩子”这个结尾,认识到,列宁思考的问题应该是:自己到底要不要想姑妈认错,承认花瓶是自己打碎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经过这样的锻炼,对于课文之中的空白点梳理通顺之后,就可以更好的理解课文。
虽然,学生的想象是前提,但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不切实际的想象;毫无根据的联想,都是语文教学的忌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想象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想象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和经验的想象只能是毫无根据的空想,或者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他们能尽快掌握好正确的思维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合理的想象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
扎根在知识经验上的想象,才能闪耀思想的火花。经验越丰富、知识越渊博,想象力的驰骋面就越广阔。生活经验的多寡,直接影响到想象的深度和广度。丰富的生活经验是提高人们想象力的重要因素。在想象中,学生的情感思维也得到了提升。
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老师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大人们都说皇帝的衣服漂亮而惟独小男孩说皇帝什么衣服也没有穿?请思考人们当时在想些什么?并对文章中人物的表现给予评价。学生的认识出奇的一致,都对于小男孩给予了肯定,并从课文之中认识到了:人不要爱慕虚容,人应该做一个实事求是的人。
语文学习,不仅仅学知识,学方法,更要学道理,学做人。学生的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决定了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识别真假、区分善恶、鉴别美丑、判断是非的能力和素养。
三、丰富的联想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美感,是真正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必要条件。
如教学《荷花》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以后,告诉老师,课文里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学生们在汇报时说,作者观察一池美丽的荷花以后,重点抓住三种不同的姿态和不同的开放程度的荷花来进行描写,用了“有的……有的……有的……”在写不同的开放程度“全开的”,“刚开的”,“花骨朵儿”等。特别是“冒”和“挨挨挤挤”更富有情趣,具有拟人色彩,把荷花写活了,写动了,很有青春活力。学生的这种发现是建立在读书的基础上的,在此基础上,教师有启发学生,那你们能不能也像作者一样,运用文章的写法,来描写生活中的美呢?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平时生活的我们不在意的一朵小花,一个角落,一段草丛,都被学生写的活灵活现。学生们的思维之路打开了,他们把目光从课内迁移到课外,分析美,赏析美的能力得到提高。由此来看,语文教师可以抓住了课堂这个载体,加深课内教学的语言想象材料积累,适当拓宽课文内容,传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知识信息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
另一方面,在课外活动中可督促学生多观察,勤记忆,获得感情想象材料。如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你所了解的沙漠,怎样的,你见过没有风时的炊烟吗?你见过下山的夕阳吗?借助于这些,将学生已有的表象结合起来,组成部分学生所需要的,从而获得鉴别的能力。从观察中汲取知识,而且知识也可以在观察中活跃起来,通过观察,就能使学生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变旧为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抓住学生的想象能力,以点促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种快乐和幸福,使学生有一种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我们的语文课堂定会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