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主要以 xx小学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调查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现状。调查发现,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理解、转化、综合能力不足;二是表达缺乏逻辑性和严密性;三是主动表达欲望不足。依据调查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一是阅读强化,提升理解能力;二是科学引导,优化互译能力;三是创设平台,激发表达欲望;四是自我检测,规范表达。
关键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
一、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对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课堂交流和练习反馈进行持续的记录与跟踪调查,不难发现孩子在数学课堂中表达欲望是强烈的,部分孩子能根据题意有序表达,但绝大部分的孩子在表达过程中是杂乱无序或者存在内容缺失的,并且中低年级的学生,在教师进行一次引导后,并不能立即修正。
(一)理解、转化、综合能力不足
1.理解存在困难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且小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已有词汇和知识上的,而他们的词汇量及知识储备都比较少,因此部分学生对于数学定理、公式、符号等会难以理解。例如对于一些表示数量关系的词“增加到几倍”、“增加几倍”容易混淆,对于一些定理“先乘除后加减”,会理解为乘在除前面,对于一些概念,在描述中容易忽视本质,
2.转化能力有待提升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较低,加之教师、家长的忽视,学生对于三种数学语言的转化能力是最薄弱的,他们往往无法抓住三种数学语言之间的内部联系,只是照本宣科的改编和应用。例如二年级学生能通过阅读题目说出获取了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但却不能将信息中的数量关系清晰的转化为图式语言。
3.综合能力薄弱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均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即使他们能正确的理解、顺利的获取与转化数学信息,但分析完各部分后的信息后,往往会在联合信息环节出现困难。
(二)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往往是无序、杂乱的,缺乏筛选、整合、有序表达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只有在感性材料的支持和老师的反复引导下才能有序思考与表达。
(三)主动表达的欲望不足
就小学阶段的而言,学生更易于接受简单易懂的自然语言,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主动表达的欲望逐渐降低,在合作交流或者举手发言方面都只愿当一个倾听者。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美国语言学家布龙非尔德说过:“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重视数学语言教学就是为顺利开展数学教学磨兵利刃。本文将以二年级的解决问题为例,从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转化、表达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阅读强化,提升理解能力
学生能表达的前提是学生必须理解这些数学语言的意义,并进行内化,因此要从低段抓起,以意义学习促理解,以强化学习形成模式。
1.意义学习,深入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用语(口头表述、作图和书写)规范、用词精确、有逻辑性,不用日常用语或简略形式代替数学的专门术语,而忽略概念和定理的重要条件,并且要注重对不同的数学语言意义的解释与举例。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强化数学语言的表达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低段,通过教师的不断追问,明确关键词词所表达的意义,并形成规范的数学表达,能使学生有逻辑的解决类似问题。
(二)科学引导,优化互译能力
三种数学语言各有优缺点,只有紧密结合、优势互补才能快速理解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互译”能力,能在互译中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深入把握数学的本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的引导学生准确的输入信息、灵活的转化信息、快速的处理信息,让学生在对立统一中将自然语言数学化、数学语言符号化和图式化。
1.自然语言数学化
教师在教学时要将自然语言与数学语言相结合,赋予数学语言以深刻的意义,让学生乐于主动将自然语言数学化。例如在学习“长短”的概念时,出示一红、一黑两支笔,开始学生只能模糊地用自然语言表述“红的短,黑的长”。这时可以增加一支蓝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会说“黑的长,蓝的短”,这就出现矛盾点:黑笔到底是长还是短,然后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表述的更完整,学生自然会得出“红笔比黑笔长,黑笔比蓝笔长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就实现了自然语言的数学化。
2.数学语言符号化和图式化
3种数学语言是密不可分的。有时不同形式的数学语言可以表示同一内容,例如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既可以表示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也可以用符号语言表述为“S=a×b”;有时不同形式的数学语言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在解決应用题的过程中,可以用文字来表述具体关系,也可以用符号语言也简略表示或者用图式语言来清晰表达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创设平台,激发表达欲望
1.展示与合作,有序表达
不同性格的学生偏爱于不同的方式交流,因此课堂教学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数学语言表达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运用符号语言解决问题时,有些同学能快速用简洁的数学符号表达,而部分学生则难以适应出现半文字半符号表达,甚至无法用符号表达,此时可以让这几类同学上台演示,在直观对比和大家的点评分析中改进。还可以利用小组交流,让学生去讨论和分析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寻求合理简洁的语言来表达,从而激发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主动性。
2.榜样与激励,规范表达
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规范语言表达。在设计教学时,要吃透教材中的定理公式或概念,用最恰当的数学语言来呈现和表述,并且对于学生易混淆的概念要做好预设和应对的策略。
(四)自我检测,规范表达
1.以问带思,指明方向
教师的提问技巧对学生的思维起着直接的引导作用,也为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提供框架,因此教师的提问要做到语言简练,指向型明确,学生才能答在点上,答出精彩!要多问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各部分代表什么意义”等,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回答,学会从数学的角度,从问题的本身出发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路。
2.发展逻辑思维,主动修正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缺乏筛选、整合、有序表达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对于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达过程没有自我反思、检测、修正的过程。因此教师在低段教学时要让学生从具体感知事物到抽象本质,不断提升自己对概念或关键词词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何晓军,彭圆圆,谭爱平.简论数学解题能力与叙述能力在课堂融合教学中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6),29—32.
[2] 李高耀.数学表达内容初探[J].学周刊:2012(10),45-47
关键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
一、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对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课堂交流和练习反馈进行持续的记录与跟踪调查,不难发现孩子在数学课堂中表达欲望是强烈的,部分孩子能根据题意有序表达,但绝大部分的孩子在表达过程中是杂乱无序或者存在内容缺失的,并且中低年级的学生,在教师进行一次引导后,并不能立即修正。
(一)理解、转化、综合能力不足
1.理解存在困难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且小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已有词汇和知识上的,而他们的词汇量及知识储备都比较少,因此部分学生对于数学定理、公式、符号等会难以理解。例如对于一些表示数量关系的词“增加到几倍”、“增加几倍”容易混淆,对于一些定理“先乘除后加减”,会理解为乘在除前面,对于一些概念,在描述中容易忽视本质,
2.转化能力有待提升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较低,加之教师、家长的忽视,学生对于三种数学语言的转化能力是最薄弱的,他们往往无法抓住三种数学语言之间的内部联系,只是照本宣科的改编和应用。例如二年级学生能通过阅读题目说出获取了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但却不能将信息中的数量关系清晰的转化为图式语言。
3.综合能力薄弱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均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即使他们能正确的理解、顺利的获取与转化数学信息,但分析完各部分后的信息后,往往会在联合信息环节出现困难。
(二)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往往是无序、杂乱的,缺乏筛选、整合、有序表达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只有在感性材料的支持和老师的反复引导下才能有序思考与表达。
(三)主动表达的欲望不足
就小学阶段的而言,学生更易于接受简单易懂的自然语言,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主动表达的欲望逐渐降低,在合作交流或者举手发言方面都只愿当一个倾听者。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美国语言学家布龙非尔德说过:“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重视数学语言教学就是为顺利开展数学教学磨兵利刃。本文将以二年级的解决问题为例,从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转化、表达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阅读强化,提升理解能力
学生能表达的前提是学生必须理解这些数学语言的意义,并进行内化,因此要从低段抓起,以意义学习促理解,以强化学习形成模式。
1.意义学习,深入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用语(口头表述、作图和书写)规范、用词精确、有逻辑性,不用日常用语或简略形式代替数学的专门术语,而忽略概念和定理的重要条件,并且要注重对不同的数学语言意义的解释与举例。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强化数学语言的表达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低段,通过教师的不断追问,明确关键词词所表达的意义,并形成规范的数学表达,能使学生有逻辑的解决类似问题。
(二)科学引导,优化互译能力
三种数学语言各有优缺点,只有紧密结合、优势互补才能快速理解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互译”能力,能在互译中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深入把握数学的本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的引导学生准确的输入信息、灵活的转化信息、快速的处理信息,让学生在对立统一中将自然语言数学化、数学语言符号化和图式化。
1.自然语言数学化
教师在教学时要将自然语言与数学语言相结合,赋予数学语言以深刻的意义,让学生乐于主动将自然语言数学化。例如在学习“长短”的概念时,出示一红、一黑两支笔,开始学生只能模糊地用自然语言表述“红的短,黑的长”。这时可以增加一支蓝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会说“黑的长,蓝的短”,这就出现矛盾点:黑笔到底是长还是短,然后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表述的更完整,学生自然会得出“红笔比黑笔长,黑笔比蓝笔长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就实现了自然语言的数学化。
2.数学语言符号化和图式化
3种数学语言是密不可分的。有时不同形式的数学语言可以表示同一内容,例如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既可以表示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也可以用符号语言表述为“S=a×b”;有时不同形式的数学语言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在解決应用题的过程中,可以用文字来表述具体关系,也可以用符号语言也简略表示或者用图式语言来清晰表达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创设平台,激发表达欲望
1.展示与合作,有序表达
不同性格的学生偏爱于不同的方式交流,因此课堂教学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数学语言表达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运用符号语言解决问题时,有些同学能快速用简洁的数学符号表达,而部分学生则难以适应出现半文字半符号表达,甚至无法用符号表达,此时可以让这几类同学上台演示,在直观对比和大家的点评分析中改进。还可以利用小组交流,让学生去讨论和分析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寻求合理简洁的语言来表达,从而激发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主动性。
2.榜样与激励,规范表达
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规范语言表达。在设计教学时,要吃透教材中的定理公式或概念,用最恰当的数学语言来呈现和表述,并且对于学生易混淆的概念要做好预设和应对的策略。
(四)自我检测,规范表达
1.以问带思,指明方向
教师的提问技巧对学生的思维起着直接的引导作用,也为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提供框架,因此教师的提问要做到语言简练,指向型明确,学生才能答在点上,答出精彩!要多问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各部分代表什么意义”等,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回答,学会从数学的角度,从问题的本身出发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路。
2.发展逻辑思维,主动修正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缺乏筛选、整合、有序表达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对于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达过程没有自我反思、检测、修正的过程。因此教师在低段教学时要让学生从具体感知事物到抽象本质,不断提升自己对概念或关键词词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何晓军,彭圆圆,谭爱平.简论数学解题能力与叙述能力在课堂融合教学中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6),29—32.
[2] 李高耀.数学表达内容初探[J].学周刊:2012(10),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