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读能力的三点尝试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she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就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课堂时间多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运用自身的能力,读懂课文,理解课文,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探索作者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了尝试:
  一、体会用词的准确,产生语感。
  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评词语的妙用,产生语言的感知能力。如教学《第一场雪》:第一,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第一场雪的特点。如第一段的“骤然变冷”,第二段的“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第三段的“嗬!好大的雪”等等。第二,通过重点阅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如教学第二段,围绕作者如何写雪下得大,要求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边圈点边摘记,做到眼到心到。不一会儿,学生就将“纷纷扬扬”、“大片大片”、“不断往下落”、“压断了”等词语圈画出来,并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深入、表达的自然贴切。再如教学第四段,引导学生从形象感知到理性思考,将事物联系起来考虑分析,科学地把握“瑞雪兆丰年”这句谚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并体验人们对“瑞雪”的赞美、喜悦之情。
  二、体会作者是怎样利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感情的。
  人的发展在阅读学习中应处于核心地位,在加强语文训练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读物内容的学习和体验放在首位,用课文的真善美去培养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例如《梅花魂》一课,讲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老华侨的“中国心”。怎样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呢?我是这样做的:1.着重理解课文中的唐诗宋词,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等诗句的含意。在这时候,为什么老人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挂在我的腮边、手背?2.当莺儿一家要回唐山去,外公年纪大了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从泪珠下落到呜呜呜地哭,表露了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
  三、抓联系,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在学生读懂句子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作者构思巧妙地选取了老大娘、小金花、残疾大嫂这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来表达朝鲜人民对志愿军难舍难分的真情挚意,引导学生从课文句子中体会作者的构思目的、朝鲜人民的真情实意。再如《穷人》一课第三部分,我就提了几个问题让学生阅读讨论回答:1.为什么作者不安排渔夫一回家,桑娜就告诉丈夫“邻居西蒙死了,我把两个孤儿抱过来了”?2.桑娜把邻居西蒙的情况告诉了丈夫,为什么还不告诉他自己把孩子抱回来了,而是沉默不语?3.渔夫为什么“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再引导学生朗读,理解作者通过精巧的安排,表现了穷人美好的心灵。
  总而言之,要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就应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出发,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感情的方法,最后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文教学应注重激“趣”和培“真”。 激“趣”是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情趣。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才会喜写、乐写、勤写。培“真”是培养学生在作文时说真心话,表真心情。只有真情,文章才会感人,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关键词】 作文 激趣 培真    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为学生的习作提供有利的空间,这是语文教师不断探究的问题。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注重“趣”的激发,
期刊
教材理解:本文是人教版教材五下第八组课文的首篇,这组课文的单元主题是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同时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色、风情的特点,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他的文风朴实自然,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它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
期刊
【摘 要】 恢复高考至今的中、高考作文限写诗歌不妥,有悖于文化的承传,写作此文的目的是弘扬诗歌曲赋等形式的韵文,唤醒有识之志在命题中不要限制韵文的写作,以利于民族文化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韵文 诗词曲赋 古体诗 新诗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还有几天,一年一度的全国性高考就要开始了。自恢复高考至今也有三十多个年头,在这三十多年的中、高考中,99%以上是限用韵文写作的,我觉这种限
期刊
在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使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话说、有展示的机会,真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进而达到创造性地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我,课堂上通过自己教学方式的改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无数事实告诉我们: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有助于教学的成功。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是联系各科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班级管理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校的初中生年龄大约是13-17岁,这个年龄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但远不够稳定;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远不够成熟;他们自尊、自信,但又很敏感,逆反心理较
期刊
自从事体育工作以来,周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和运动员出现过运动损伤,据统计,在十名运动员中曾经因运动而受伤的有六名,这使得教练员应该加以重视。就如何预防运动损伤这个问题与同行们做个初步探讨:  运动损伤,是体育学科中又一个新的代名词,是指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为什么会发生运动损伤呢?原因很多,可分为直接原因和诱因,其中直接原因有:思想上不重视;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技术上的错误;运动负荷较大;身体功
期刊
老师的语言不仅是教学的语言,更是教育的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艺术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调整和课堂偶发事件处理的效果。长期以来,许多人都相信“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一说法。这种说法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却感到:老师高明、巧妙、妥帖的“顺耳忠言”则更受学生欢迎。  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为了使“忠言顺耳”,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不妨说话拐个弯儿,巧妙地运用富有感染
期刊
特等奖  何裕奋 福建福清 聚焦文本语言形式唤醒学生语文意识  胡传国 山东肥城 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黄小萍 江苏吴江 以园为本在精细化管理中提升内涵  李丁玲 福建泉州 美丽语文,美丽课堂  罗淑琴 江西南昌 让聋校思品课堂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吴华生 山东泰安 “契约”让师生共同成长  吴晓纯 广东揭阳 审美的超越,人格的升华  吴燕文 上海青浦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与
期刊
师幼沟通一直是我们幼教一线工作者面临的具体而又复杂的问题。师幼沟通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孩子学习的兴趣、个性品质的发展,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教育目标能否达到。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幼沟通呢?  首先,平等与尊重是建立沟通的基础。  任何方式的沟通都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如果离开了平等与尊重,那么沟通就无从谈起,也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成人之间如此,成人与幼儿之间亦是如此。因此,我们注
期刊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更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忠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爱生重教,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创新型的教师呢?笔者认为创新型的教师应具备如下素质:  一、要对学生倾注全心的爱  第一,尊重信任学生,这是为师执教对学生应有的起码的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