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l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鎮痛药吗啡为例,挖掘药理学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法治教育等思政元素,研究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药理学“课程思政”的基本路径和方法,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教学设计,以期达到思政教育的元素与本课程教学元素融合,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与支撑。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药理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186-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强调:“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加强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教育,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2]
   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在医学教育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提交一份符合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答卷。“课程思政”通过价值引领来帮助医学生在价值多元化中做出科学的价值判断和正确的价值选择,为日后从业塑造良好的医德医风;在知识传授中梳理医学知识、诊疗技术不是人类战胜疾病的唯一路径,健康贵在预防,病人需要关怀;在能力培养中鼓励医学生探索医学未知领域,勤于钻研、敢于实验、甘于奉献,多层次、全方位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这正是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旨归。[3]
   “课程思政”不是高校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而是一种对当前思政课程教育模式的教学变革。药理学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并为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药理学既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又是医学与药学间的桥梁[4]。本门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药理学的理论知识学习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在正确掌握药理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为培养基础与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药理学“课程思政”的难点是:如何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药理学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思政教育的元素如何与本课程教学元素融合,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下面介绍如何对“镇痛药”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并设计教学活动。
   一、学情分析
   1.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在第五学期上课,前期已经具有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等课程的基本知识,能够区分疾病和症状,通过前期药理学章节学习已明确中枢神经系统、受体、依赖性等基本概念。
   2.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授课中重点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其逻辑推理能力。
   二、药理学“课程思政”内容融入的理念和思路
   通过提问式引入疼痛概述的讲解,并引导学生要耐心询问患者病情,增强医学从业人员的责任感;通过视频的形式,以声音和画面的震撼感增强学生对疼痛的理解,从而感同身受地体会患者的痛苦,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因镇痛药反复使用易成瘾,所以要强调科学用药,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吗啡的不良反应引入历史事件虎门销烟[5],告诫学生毒品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禁毒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多环节、多举措共同完成,树立“全民禁毒、人人有责”的理念,引导学生增强大局意识,培育团队合作精神。
   三、镇痛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1.合理用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遵守职业操守,培养作为医生的责任心和仁爱之心。
   2.从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了解毒品的危害,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法治意识。
   3.了解国家禁毒举措,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学生树立“抵制毒品,参与禁毒”的观念。
   (二)“课程思政”的教学素材
   1.视频材料:《拯救大兵瑞恩》电影片段,展示战地军医给受伤士兵注射吗啡缓解疼痛的情景。
   吗啡是强大的镇痛药,当患者面对巨大疼痛时,合理使用该药物,既能减轻病人的疼痛,又能缓解病人因疼痛带来的紧张、焦虑、恐惧等痛苦。
   适合药理学课程的微视频可遇不可求,虽然很多影视剧也多次提及吗啡,但是往往是简单的一带而过,在笔者选择的片段中,不仅呈现了急性锐痛的痛苦,也有吗啡的应用,及战地医生为了减轻患者痛苦表现出的仁爱、慈悲。
   2.图片材料:吗啡的来源、林则徐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的行动告诉我们,英国人深知鸦片危害却为了资本主义利益,竭力打开向中国输送鸦片的渠道,鸦片极大损害了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林则徐禁烟行动是爱国的行为,是正义之举。
   3.学习通课堂讨论:(1)“为何瘾君子都骨瘦如柴?”(2)“如果说吸毒能减肥,你愿意吗?”(3)“你认为如何安全合理地使用吗啡?”    设置讨论话题,问题很关键,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而不是简单提问,还要引起学生的思考,与学习的基本知识相联系,让学生能够推测药物的基本作用。如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能够分析出吗啡兴奋胃肠平滑肌,使平滑肌张力增加,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初步了解在临床中不能长期、连续使用吗啡,否则会适得其反。
   4.图片材料:吗啡的不良反应、毒品的危害、中国禁毒的举措。
   吗啡既是一种药品又是毒品,强调一旦上瘾,停药后容易出现“戒断症状”,此时患者非常难过、生不如死,必须再次用药才能缓解,因此不法分子将吗啡或者阿片类镇痛药作为毒品祸害他人、殃及社会,要为学生普及“抵制毒品,参与禁毒”的思政教育。
   (三)“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
   1.讲授法。引入疼痛概述的讲解时,采用“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模拟医生与患者的对话,引导学生要耐心询问患者病情,增强医学从业人员的责任感;讲授吗啡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基本知识的同时特别强调作为医生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更好地服务患者。
   2.播放微视频。播放《拯救大兵瑞恩》电影片段,以声音和画面的震撼感增强学生对疼痛的理解,从而直观体会患者痛苦,为合理选择药物做好铺垫,并体现人文关怀精神,增强学生的职业使命感。
   3.主题讨论法。运用“超星学生通”发起主题讨论——“为何瘾君子都骨瘦如柴?”“你认为如何安全合理地使用吗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发表看法,深化保护自我的安全意识。
   4.案例分析法。选取林则徐虎门销烟作为禁毒案例,深化现代中国禁毒的举措,传承虎门销烟的精神,树立“全民禁毒、人人有责”的理念。
   四、“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具备合理用药、规范使用镇痛药的意识
   在“超星学习通”中关于“不明原因的疼痛能否使用镇痛药?”“吗啡应用于哪种疼痛?”“吗啡为何在临床中不用于慢性钝痛呢?”的问卷显示,大多数学生给出了正确的选择。
   (二)学生意识到吗啡既是一种药品又是毒品,要坚决抵制毒品
   在“你认为如何安全合理地使用吗啡?”的讨论中,学生给出的禁毒、安全用药、戒毒、关怀等都属于学生讨论的高频词汇。
   五、“课程思政”教学反思
   (一)精彩之处: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潜移默化引导学生
   通过视频展示,用声音和画面的震撼感增强学生对疼痛的理解,从而直观体会患者痛苦,为合理选择药物做好铺垫,并体现人文关怀精神,增强学生的职业使命感。
   关注经典历史事件虎门销烟,用吗啡的来源引出毒品的危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吗啡的不良反应,并讨论如何避免和救治。联系毒品的危害及国家最新的相关政策,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意识到禁毒不只是禁毒人员应该完成的工作,每一位公民都应树立禁毒意识,参与禁毒。
   (二)不足之处:部分学生未做到“入心”“知行合一”
   在主题讨论中,学生所发表议论是否是自己的真实想法,还需要深入了解。同时,学生是否会做到“知行合一”也是值得反思的问题。我通过私下和学生谈心发现,学生对于“镇痛药”的认知都有所提高,但部分学生还是觉得镇痛药就是止痛药,只是疼痛就可以用。因此,还需在课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所用案例与学生之间身份差异较大,不易于学生切实学习。寻找身边平凡人的禁毒案例,供后期教学使用,拉近榜样与学生的距离,促进学生找到“知行合一”的途径。
   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药理学中镇痛药章节的“课程思政”设计,适合药理学其他章节作为参考,同时也为其他学科“课程思政”设计提供一些素材。在医学院校中,教授同一专业的不同课程教师之间要相互交流、沟通,避免出现同一案例在不同的课程中多次使用的尴尬情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Z].2020-09-23.
   [3]黄英.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多维路径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9(2):52-56.
   [4]杨宝峰.药理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陈娟,陈永玲,熊天琴.药理学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及课程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20(32):59-60.
  ◎编辑 司 楠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结合普通地质学课程的内容和特点,论述了该课程实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从爱国主义、工匠精神、科学探索和团结协作等方面对本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教学素材进行了挖掘和研究。  [关 键 词] 应用型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素材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0
期刊
[摘 要] 为探索林业院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陶铸班为切入点,从学生选拔、管理模式、教学运行模式进行分析,总结陶铸班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取得的初步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如课程分配设置不够合理、分班淘汰机制欠完善、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教学管理制度滞后于人才培养改革要求、学业导师制度不健全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陶铸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完善陶铸班课程体系、完善淘汰
期刊
[摘 要] 立足昆明医科大学康复学院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专业教育的实践路径,以专业基础课程假肢矫形器专业管理为例,构建集专业理论知识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学改革模式,使创新思维与专业基础课程融合,以专业理论和实践为基础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假肢矫形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期为其他康复乃至医学技术类专业培养具备良好创业就业能力的专业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 键 词]
期刊
[摘 要] 强军事业一次次对军事人才提出迫切需求,院校建设重塑也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军队院校作为院校人才培养的实践前沿,应以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为指引,深刻思考教员队伍建设的方法对策。通过军事职业教育路径思考如何培养军事人才的同时,从培育使命意识、提升教学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搭建优化教员发展平台等多个方面,长期规划教员队伍终身学习、终身育人的职业生涯,进一步聚焦军事职业,提升军队院
期刊
[摘 要] “双能型”教师关系到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双能型”教师教学、行业专门知识与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技术应用和指导学生创业就业的能力意义重大。以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安徽三联学院“双能型”教师培养为例,致力于探索“双能型”教师培养的可借鉴性策略。  [关 键 词] 民办应用型高校;“双能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 特色小镇与地方高校文化教育传承方面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双方的协同发展可以使双方优势互补,把特色小镇与地方高校文化教育建设结合研究,可以使高校文化理论课程体系构建能紧密结合当地特色小镇的实际,促进高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同时也使特色小镇的建设融入高等学校,成为大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校企合作开展研究,将丰富地方特色文化教育传承方面的理论成果,有利于解决各自发展的瓶颈
期刊
[摘 要] 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结合泵与泵站课程,分析了课程各章节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从爱国主义、工匠精神、经典传承、政治认同以及可持续环保五个方面讨论了相关思政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泵与泵站及相关课程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泵与泵站;思政元素;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重要部署要求,全国高校迅速启动了“在线教学”工作,师生相约云端,依托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资源,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大显神通,全力推进线上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在线教学新模式、好方法。以玉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为例,突出线上教学“4+6+5”模式,为线上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关 键 词] 地方本科院校;线上教学;教学模式  
期刊
[摘 要] 高职农业院校是农业专业人才的主要输出地,对涉农专业学生对本专业满意度的调查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学校关心的问题,对此问题的调查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内蒙古某农业高职院校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发现一些涉农专业学生对本专业满意度不高、就业方向不明确等问题,对此提出了一些措施,以改变现状。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G645
期刊
[摘 要] 2022年杭州亚运会举办在即,高校志愿者作为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大型活动高校志愿者培训现状的研究,结合杭州市志愿者培训的现状设计问卷,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深入了解当下高校志愿者培训现状,研究高校志愿服务培训的革新方向,为后续的志愿服务培训模式的创新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导。  [关 键 词] 高校;志愿者;培训;现状;改进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