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考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答题的模式化训练,我们要从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探寻古诗词学习的趣之源,采用帮助学生寻找读古诗词的兴奋点、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有趣味的课堂教学、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等策略,使学生真正走进古诗词的天地,提升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素养;兴奋点;评价制度;课堂教学;第二课堂
古诗词鉴赏作为高考必考的题型之一,学生的得分率向来不高。即使在高考复习时经过了几轮的复习巩固,老师对诗歌的种类、思想内容、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花费了很大的力气进行概括与讲解,学生做了大量的诗歌鉴赏模拟题,与其它题型相比,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成绩依然很难提升。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还是因为高考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答题的模式化训练,表面全面而系统的高考复习只是重做题、重考试技巧而忽略了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学生根本读不懂诗词、对诗词提不起兴趣,又谈何复习的效果呢?可见,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注重学生古诗词素养的培养才是我们在古诗词方面真正应该落实的工作,而且这一工作应该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最好从高一年级开始便以一种系统的方式进行。我们应从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角度,不断地激发学生古诗词的潜在热情与学习动力。
一、帮助学生寻找鉴赏古诗词的兴奋点
所谓兴奋点,便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学生为什么对诗词提不起兴趣,关键在于他们不能充分认识到学习古诗词的价值与意义。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我们教授古诗词不能仅满足于背诵并默写以及死记硬背诗词的大意,毕竟他们已不同于小学、初中时期,我们要从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学习古诗词的意义。因为高一正是学生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我的做法是通过调查问卷、专题讲座、个别谈话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古诗词的魅力。开学伊始,我便以《古诗词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拉开本学期学习古诗词的序幕,学生通过这份问卷可以了解到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的重要性以及老师对于古诗词教学非常的重视,老师通过这份问卷则可以整理出目前学生在古诗词学习的主要困难、准确把握学情;在调查的基础上,我通过《爱上古诗词》的系列讲座让学生学会从文化传承、民族情感、和谐自然、人性美等角度认识古诗词的价值,拓宽学生的认识视野;个别谈话主要是以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对古诗词最感兴趣的点,如有的学生喜欢《诗经》、有的学生喜欢纳兰性德、有的学生特别喜欢女词人等,我都一一地引导,让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引导学生做好下一步的自主阅读。
二、有趣味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作为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主要阵地,是老师必须牢牢占据主导地位的一块高地。常规的古诗词课堂教学多半由介绍诗人、朗读诗词、串讲大意、做诗词鉴赏题等几个环节构成,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没有从这样的课堂中感受不到与一般的阅读课堂不一样的东西,感受不到古诗词特有的传统文化蕴味,所以要保持住学生好不容易产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从改革课堂开始。
学习古诗词的氛围是可以通过日常点点滴滴的细节营造出来的。首先可以从形式入手,学习小组不再简单地以序号为组名,而是让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来命名,学生对于一点新的做法都还是会很乐意地去完成的。学生的取名就体现了他们的兴趣点所在,如雨霖铃组、虞美人组、云雾敛组等,有了组名,老师提问时都可以直呼其名,让学生时时保持一定的热度。
其次,在课堂的环节上也可以有所创新,特别行之有效的作法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我最喜爱的古诗词”介绍活动,即每节课都分别让某一学习小组的一名学生上台介绍古诗词,学生介绍古诗词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诵读、演唱、编成剧本等,每节课都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良好的学习氛围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当然,不管形式如何变化,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始终不变,那就是要求学生读懂这首诗。
第三、在处理教材内容方面,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梳理,多以专题的形式展示学习的内容。现行的必修教材只是简单地以朝代的先后编排古诗词,不够系统化、主题化,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从提升鉴赏能力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梳理。如我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设置了如下专题:走进酒文化、诗中的服饰文化、诗与民俗文化、诗中茶、贬官文化等,这些专题的加入丰富了教材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一直保持對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三、建立合理的奖励评价制度
制度化的管理会使教学事半功倍,要让学生对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光靠高考制度的促动还是不够的,学生需要的是持续不断的动力,所以很有必要在班级建立合理的奖励评价制度,让合作与竞争的意识渗透到班级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对于古诗词学习而言,学生尤其需要这样的动力。
我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小组评比的形式,让学生在背诗词、分享诗词、写诗词鉴赏文章等方面展开竞争,每周评选“先进小组”及“诗词之星”,及时对那些表现突出的小组及个人进行精神方面的奖励,同时每半个学期进行一次整体的表彰,通过树典型、奖模范促动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
四、开展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
正所谓“功夫在课外”,高中的学习,主要是靠学生的课外的自主学习。如果老师想很好地发挥引导的作用,那肯定要在精心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方面下功夫。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有关国学方面的综艺节目也越来越多,可以说学习古诗词的外部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我们在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时可以借助这样的氛围,借鉴一些好的综艺节目推动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更丰富、更与时俱进。比如关于古诗词的综艺节目有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东方卫视的《中华诗词》等。这些综艺节目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而且操作起来难度也不太大,可以在校园中推广。
老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要有目标与计划,活动最好能分成几个阶段进行,这样才能在学生中引起巨大的反响。如组织一次《中国诗词大会》,便可分为三个阶段: 宣传造势阶段、初赛海选阶段、决赛攻擂阶段,每一个阶段老师都要指导到位,让学生有序地进行。当然在活动形式方面除了借鉴之外,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尤其是重视收集与采纳学生的建议,如组织《古诗词第二课堂活动设计大赛》,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评选出好的方案并在学校中推广,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往往能收获最好的教育效果。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而学习的兴趣不仅是靠先天的天赋,更靠后天的培养。探寻古诗词学习的趣之源,源头在于老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通过老师细心引导、悉心指导,让学生慢慢领悟诗词之妙,保持对诗词浓厚的兴趣。“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我们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志趣,将古诗词教与学的过程细化,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也能让老师永葆创新的活力!
【关键词】素养;兴奋点;评价制度;课堂教学;第二课堂
古诗词鉴赏作为高考必考的题型之一,学生的得分率向来不高。即使在高考复习时经过了几轮的复习巩固,老师对诗歌的种类、思想内容、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花费了很大的力气进行概括与讲解,学生做了大量的诗歌鉴赏模拟题,与其它题型相比,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成绩依然很难提升。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还是因为高考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答题的模式化训练,表面全面而系统的高考复习只是重做题、重考试技巧而忽略了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学生根本读不懂诗词、对诗词提不起兴趣,又谈何复习的效果呢?可见,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注重学生古诗词素养的培养才是我们在古诗词方面真正应该落实的工作,而且这一工作应该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最好从高一年级开始便以一种系统的方式进行。我们应从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角度,不断地激发学生古诗词的潜在热情与学习动力。
一、帮助学生寻找鉴赏古诗词的兴奋点
所谓兴奋点,便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学生为什么对诗词提不起兴趣,关键在于他们不能充分认识到学习古诗词的价值与意义。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我们教授古诗词不能仅满足于背诵并默写以及死记硬背诗词的大意,毕竟他们已不同于小学、初中时期,我们要从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学习古诗词的意义。因为高一正是学生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我的做法是通过调查问卷、专题讲座、个别谈话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古诗词的魅力。开学伊始,我便以《古诗词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拉开本学期学习古诗词的序幕,学生通过这份问卷可以了解到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的重要性以及老师对于古诗词教学非常的重视,老师通过这份问卷则可以整理出目前学生在古诗词学习的主要困难、准确把握学情;在调查的基础上,我通过《爱上古诗词》的系列讲座让学生学会从文化传承、民族情感、和谐自然、人性美等角度认识古诗词的价值,拓宽学生的认识视野;个别谈话主要是以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对古诗词最感兴趣的点,如有的学生喜欢《诗经》、有的学生喜欢纳兰性德、有的学生特别喜欢女词人等,我都一一地引导,让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引导学生做好下一步的自主阅读。
二、有趣味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作为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主要阵地,是老师必须牢牢占据主导地位的一块高地。常规的古诗词课堂教学多半由介绍诗人、朗读诗词、串讲大意、做诗词鉴赏题等几个环节构成,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没有从这样的课堂中感受不到与一般的阅读课堂不一样的东西,感受不到古诗词特有的传统文化蕴味,所以要保持住学生好不容易产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从改革课堂开始。
学习古诗词的氛围是可以通过日常点点滴滴的细节营造出来的。首先可以从形式入手,学习小组不再简单地以序号为组名,而是让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来命名,学生对于一点新的做法都还是会很乐意地去完成的。学生的取名就体现了他们的兴趣点所在,如雨霖铃组、虞美人组、云雾敛组等,有了组名,老师提问时都可以直呼其名,让学生时时保持一定的热度。
其次,在课堂的环节上也可以有所创新,特别行之有效的作法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我最喜爱的古诗词”介绍活动,即每节课都分别让某一学习小组的一名学生上台介绍古诗词,学生介绍古诗词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诵读、演唱、编成剧本等,每节课都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良好的学习氛围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当然,不管形式如何变化,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始终不变,那就是要求学生读懂这首诗。
第三、在处理教材内容方面,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梳理,多以专题的形式展示学习的内容。现行的必修教材只是简单地以朝代的先后编排古诗词,不够系统化、主题化,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从提升鉴赏能力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梳理。如我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设置了如下专题:走进酒文化、诗中的服饰文化、诗与民俗文化、诗中茶、贬官文化等,这些专题的加入丰富了教材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一直保持對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三、建立合理的奖励评价制度
制度化的管理会使教学事半功倍,要让学生对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光靠高考制度的促动还是不够的,学生需要的是持续不断的动力,所以很有必要在班级建立合理的奖励评价制度,让合作与竞争的意识渗透到班级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对于古诗词学习而言,学生尤其需要这样的动力。
我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小组评比的形式,让学生在背诗词、分享诗词、写诗词鉴赏文章等方面展开竞争,每周评选“先进小组”及“诗词之星”,及时对那些表现突出的小组及个人进行精神方面的奖励,同时每半个学期进行一次整体的表彰,通过树典型、奖模范促动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
四、开展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
正所谓“功夫在课外”,高中的学习,主要是靠学生的课外的自主学习。如果老师想很好地发挥引导的作用,那肯定要在精心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方面下功夫。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有关国学方面的综艺节目也越来越多,可以说学习古诗词的外部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我们在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时可以借助这样的氛围,借鉴一些好的综艺节目推动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更丰富、更与时俱进。比如关于古诗词的综艺节目有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东方卫视的《中华诗词》等。这些综艺节目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而且操作起来难度也不太大,可以在校园中推广。
老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要有目标与计划,活动最好能分成几个阶段进行,这样才能在学生中引起巨大的反响。如组织一次《中国诗词大会》,便可分为三个阶段: 宣传造势阶段、初赛海选阶段、决赛攻擂阶段,每一个阶段老师都要指导到位,让学生有序地进行。当然在活动形式方面除了借鉴之外,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尤其是重视收集与采纳学生的建议,如组织《古诗词第二课堂活动设计大赛》,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评选出好的方案并在学校中推广,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往往能收获最好的教育效果。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而学习的兴趣不仅是靠先天的天赋,更靠后天的培养。探寻古诗词学习的趣之源,源头在于老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通过老师细心引导、悉心指导,让学生慢慢领悟诗词之妙,保持对诗词浓厚的兴趣。“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我们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志趣,将古诗词教与学的过程细化,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也能让老师永葆创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