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经济关乎国家的发展大局,党中央一直对此非常重视,不断改进在农村经济方面的管理工作。但由于历史等客观因素影响,我国的农村还停留在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的阶段,阻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的下现状及管理策略做了阐述。
关键词:新农村;农村经济;农业;农民;收入;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一、农村经济管理概述
在我国,农村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还涉及到了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要深入的了解农村,并了解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管理简单的说是以国家的经济政策方针、社会经济条件、市场环境为依据的管理活动。具体的说就是结合当地的市场经济条件以及市场环境,并以国家在经济上的政策方针为指导,确定未来的农村经济的发展目标,最重要的对信息化再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要素以及生产资料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不同环节进行计划、决策、控制以及组织协调。使农业经济的发展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
从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方面来看,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整体上不是很高。尽管近几年来,农村的受教育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农村中很多年轻人都受过比较系统的教育。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农村青年会逐渐认同城镇的生活方式、消费和就业观念,把脱离农村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愿再重新回到原来生活的农村。因此,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还是来自于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老年人群,受限于知识和年龄因素,很难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因此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且面临着断层的危险。
从农村的土地经营状况来看,尽管总体上我国的耕地面积比较大,但是分布不均匀。许多地方处于山地或者丘陵地带,人多地少,耕种的土地比较分散,很难采用大机器生产,农业经营比较落后,生产效益不高。还有些基层组织,由于缺乏权力的监管机制,加上农民的维权意识比较薄弱,可能会发生强制征地或者相关人员挪用补偿款等违法行为,还有必要进一步改革土地的承包流转方式。因此,我国的耕地面积不仅在逐年缩减,而且耕地效益也不容乐观。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经济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合理的规划是基础、经济的发展是首要、增加收入是关键、管理体制是保障。所以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以经济为发展中心,并转变管理模式,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农村经济制度进行创新,建立一个完善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第一,使农业发展的理念得以改变,实现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从而使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得以转变。
第二,通过深加工来转变农产品的形式,拓展销售市场;积极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发展;
第三,让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予以提高、农业的安全能力得以保障、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得以提高,从而使农业的竞争力以及农村经济得以增强。
(二)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础设施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由于其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和正外部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依赖市场提供难以满足农民的有效需求,应是政府财政投入的重点之一。在公共财政框架下,要求政府为全体公众提供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在农村经济领域,财政应加大对农业水利建设的投资,对于依赖水源灌溉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而言,急需各种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农业信息的传播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对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应注重对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而交通条件的改善不仅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出行,更重要的是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水果蔬菜的流通、水產养殖业以及非农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作用更为突出。
(三)农业、农村各种保险制度的发展完善
现代保险制度作为一种风险分摊机制,对于公众的生产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而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建设极为滞后,传统的合作医疗制度在体制转型过程中日渐崩溃,众多农民成为自费医疗群体,当前对于广大农村居民来说,享受到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较广、保障水平较高的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和贫困群体的医疗救助制度、农村居民的养老制度等都是急需的公共需求,2003年政府提出重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从近年的发展来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对缓解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还需政府的引导和投入,通过政府与农民的广泛合作解决居民的看病问题,这也是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
(四)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的逐步深入,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当务之急是着力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培训体制,采取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加强农业科学、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努力提高农民学、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培育具有现代农业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的新型的农民群体,培养一大批各类农业技术带头人,形成以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为主体的农业人力资源结构和人才优势,推动农业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
(五)加快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建立全新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并给予政策保障。可选择农业科技、教育人才较为密集的区域创造适合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迅速转化的环境。通过招商引资,使知识和资本对接,加快孵化、培育或引进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从而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开发战略。特别要重视对懂得农业高科技、企业管理、市场开发和国际贸易的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坚持不懈地抓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四、结语
综上,要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推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必须要不断加大对农村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只有做到以上几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淑帅. 新农村背景下如何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J].中国农业信息, 2014(13)
[2]吴海滨,蔡海英.论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11)
关键词:新农村;农村经济;农业;农民;收入;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一、农村经济管理概述
在我国,农村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还涉及到了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要深入的了解农村,并了解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管理简单的说是以国家的经济政策方针、社会经济条件、市场环境为依据的管理活动。具体的说就是结合当地的市场经济条件以及市场环境,并以国家在经济上的政策方针为指导,确定未来的农村经济的发展目标,最重要的对信息化再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要素以及生产资料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不同环节进行计划、决策、控制以及组织协调。使农业经济的发展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
从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方面来看,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整体上不是很高。尽管近几年来,农村的受教育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农村中很多年轻人都受过比较系统的教育。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农村青年会逐渐认同城镇的生活方式、消费和就业观念,把脱离农村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愿再重新回到原来生活的农村。因此,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还是来自于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老年人群,受限于知识和年龄因素,很难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因此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且面临着断层的危险。
从农村的土地经营状况来看,尽管总体上我国的耕地面积比较大,但是分布不均匀。许多地方处于山地或者丘陵地带,人多地少,耕种的土地比较分散,很难采用大机器生产,农业经营比较落后,生产效益不高。还有些基层组织,由于缺乏权力的监管机制,加上农民的维权意识比较薄弱,可能会发生强制征地或者相关人员挪用补偿款等违法行为,还有必要进一步改革土地的承包流转方式。因此,我国的耕地面积不仅在逐年缩减,而且耕地效益也不容乐观。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经济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合理的规划是基础、经济的发展是首要、增加收入是关键、管理体制是保障。所以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以经济为发展中心,并转变管理模式,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农村经济制度进行创新,建立一个完善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第一,使农业发展的理念得以改变,实现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从而使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得以转变。
第二,通过深加工来转变农产品的形式,拓展销售市场;积极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发展;
第三,让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予以提高、农业的安全能力得以保障、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得以提高,从而使农业的竞争力以及农村经济得以增强。
(二)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础设施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由于其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和正外部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依赖市场提供难以满足农民的有效需求,应是政府财政投入的重点之一。在公共财政框架下,要求政府为全体公众提供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在农村经济领域,财政应加大对农业水利建设的投资,对于依赖水源灌溉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而言,急需各种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农业信息的传播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对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应注重对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而交通条件的改善不仅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出行,更重要的是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水果蔬菜的流通、水產养殖业以及非农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作用更为突出。
(三)农业、农村各种保险制度的发展完善
现代保险制度作为一种风险分摊机制,对于公众的生产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而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建设极为滞后,传统的合作医疗制度在体制转型过程中日渐崩溃,众多农民成为自费医疗群体,当前对于广大农村居民来说,享受到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较广、保障水平较高的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和贫困群体的医疗救助制度、农村居民的养老制度等都是急需的公共需求,2003年政府提出重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从近年的发展来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对缓解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还需政府的引导和投入,通过政府与农民的广泛合作解决居民的看病问题,这也是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
(四)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的逐步深入,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当务之急是着力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培训体制,采取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加强农业科学、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努力提高农民学、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培育具有现代农业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的新型的农民群体,培养一大批各类农业技术带头人,形成以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为主体的农业人力资源结构和人才优势,推动农业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
(五)加快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建立全新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并给予政策保障。可选择农业科技、教育人才较为密集的区域创造适合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迅速转化的环境。通过招商引资,使知识和资本对接,加快孵化、培育或引进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从而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开发战略。特别要重视对懂得农业高科技、企业管理、市场开发和国际贸易的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坚持不懈地抓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四、结语
综上,要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推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必须要不断加大对农村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只有做到以上几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淑帅. 新农村背景下如何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J].中国农业信息, 2014(13)
[2]吴海滨,蔡海英.论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