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基层党组织担负着党在高校直接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的重要职责,是党组织群众工作的主要任务。新形势下,把大学的发展建设与群众首创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广大群众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对大学的发展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高校教师首创精神发挥的现状却差强人意,究竟哪些因素影响到高校教师首创将精神的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如何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群众自信心和首创精神,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首创精神;影响因素;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
一、群众首创精神的含义及重要性
首创精神,《新语词大辞典》解释为“敢于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的勇气和胆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定义为“敢于突破陈旧的观念、程式的创造性的思想和活动”,一般通俗的解释为“就是首先创造的精神,就是主动地提出建议、计划和发明,并加以实施的精神。”[1]这种精神是人类活动最有力的刺激力量。马克思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明确地表达了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思想。[1]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历程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动力。[2]
十八大报告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首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高校基层党组织担负着党在高校直接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是党在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的战斗堡垒,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实根基。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大学的神圣使命,把大学发展建设、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与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立科学的方式方法以及激励机制,激发群众自信心和首创精神,营造尊重和充分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的良好环境,对大学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四大功能起到了有效的组织保障和政治引导作用,对高校教学科研及发展建设有着丰富、创新提高等推动作用。[3][4]同时,基层党组织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真正做到从群众出发,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带领群众创造性的完成党提出的各项任务,规范和完善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开展和建设,更好的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水平。
二、群众首创精神发挥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
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转型,高等教育体系也不断地在进行改革,作为高校的主体—教师队伍更是为重点考虑的因素,教师聘任制度、工资改革等等相应政策也陆续出台,然而,真正从群众主体地位出发,调动群众内在潜力和动力的相关研究报道却很少[5],高校教师的首创精神是否得以充分发挥,具体现状如何,究竟有哪些影响因素,为了更好的解决以上问题,本课题特编制了《高校党组织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激励机制调查问卷》,于2014年10月对高校教师进行了专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自然情况、对首创精神的理解及个人首创精神发挥现状、影响首创精神发挥的利益因素、现有激励措施保障机制如何等几大方面,并在广大教师范围内随机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
调查显示,目前高校教师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并不乐观。68%教师认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尚有待发挥的潜能;65%的教师认为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首创精神没有得到调动和发挥。大家普遍认为学校的发展建设与自身息息相关,提高自身工资待遇,优化工作环境,完善激励机制,加强诉求及监督保障体系等等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根据统计情况,本课题系统总结了影响群众首创精神发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普遍认为工资收入及工作环境条件有待提升。调查显示,只有20%的教师对现有工资待遇表示认为满意,他们认为影响首创精神发挥的因素依次为工资84%、环境66%、5晋升8%、声誉55%。高校教师大都为高素质高学历群体,然而他们的工资待遇尤其是青年教师水平不高,一般居于虽在城市平均工资水平,发达的大城市所在水平更低,教师工作环境,如教学条件和实验环境,由于设备条件、经费紧缺、学生数量等原因,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或正常的实验水平,这使得教师感觉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直接影响首创精神的发挥。
(二)对教师个体或群体缺乏心理需求分析。高校教师,一方面,作为一个群体,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既需要获得尊重、实现自我价值、渴望事业成功和充分发挥才能;另一方面,教师作为群众个体,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个体差异性。调查显示,在情感上影响教师工作动力热情的因素,尊重74.3%,自我价值70.7%,60%成就感,仅次于工资待遇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关于教师需要研究的理论研究不多,很少有论文涉及这方面的分析及论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包括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较低层次的物质需求,这种需求还会随着相应因素的变化而有所变化,而且,不同的教师群体需求也不同,这种心理需求随着学历、职称、年龄、性格不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6]。高校普遍忽视教师年龄、心理过程、个个性心理倾向、岗位类别、个性心理特征等不同的差别化的激励效果。
(三)培训力度不够,不能满足教师提高的需要。调查发现,在征求大家对于首创精神有效发挥意见和建设时,有教师专门提出了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及合理性的建议,可见,培训对于高校教师的重要性。然而,面对教师日益增长的继续学习需要,学校明显投入不足,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具體措施,更没有配套的经济及相关制度保障,有的教师苦苦等待或争取进修机会,而有的教师及时得到了宝贵的进行机会,由于没有经济支持甚至面临停发工资的状况,使得进修成为教师的一大难题。因此,建立公平有效合理的教师进修激励机制,探索多形式多渠道人才进修形式刻不容缓。 (四)绩效考核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近年来,高校逐步认识到绩效考核及奖励机制的主要性,并开始实施了高校“津贴分配”制度、“绩效考核”办法、“全员聘任”制度等等[7]。然而,在评价体系、理念、模式、方法和结果等方面都存在着各自不完善的地方。调查显示,47.9%认为绩效考核治标不全面,未体现差异性,36.4%认为绩效评价导向不合理,37%认为评价存在主观性,流于形式,33%认为缺乏绩效反馈机制,不能促进教师自我发展。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必须以人为本,63%认为绩效评价体系更应注重教师个人发展,48%认为应注重个人发展的同时,注重奖惩性,与工资晋升直接挂钩,同时绩效考核还应注重考核人群的群体共性及个性多样化,完善考核的指标体系及标准,丰富考核手段,并做到程序公开、公平、公正。
(五)现有激励机制缺乏实效性,过于死板单一。调查显示63%认为现有政策或体系没有激励广大教师发挥首创精神。教师工资与完成的课时数量、发表论文数量或承担科研项目直接挂钩,这就造成教师为了完成多上课,多发论文,多做课题等任务而进行教学科研工作,不能真正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缺乏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甚至不思进取[8]。同时,高校激励方式较为单一,只强调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高校应更加重视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信仰的引导,同时加强精神鼓励、荣誉褒奖,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
所以,必须改革现有的激励方式,探索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高校教师的真正价值,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如何激励群众发挥首创精神
(一)营造良好的激励环境,丰富激励手段
根据激励理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而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收入水平、个人潜能发展等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分配体系基础上,为教师创造有利的激励环境[9]。另外,在激励手段上,要多层次、多角度运用激励方法,丰富激励手段。一方面,要注重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结合,如个人发展与高校全局发展的结合,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内在压力与外在压力相结合等;另一方面,坚持公平公正的奖惩措施,提倡民主参与,促使教师将学校的激励机制内化为自身实际行动的动力,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激励效果。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绩效考核体系
高校教师绩效考评工作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建设。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每一位教职工的岗位绩效,充分调动和激励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切实完善高校岗位聘任、绩效考核、津贴分配等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7]。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结合,将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结合起来纳入考核内容体系。同时,丰富考评手段,避免单一僵化[9]。考评制度的设立应为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将定期考评与不定期考评、教师互评与学生评价、社会认可和企业评定等结合起来,激励机制方能发挥最大作用。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待遇体系
高校工资体系应以岗位薪酬为基础,兼顾能力薪酬,突出业绩薪酬,关注精神需求,按职称与年限确定基本薪资、教学与科研确定奖励薪资及其他附加薪资为基础,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既能合理拉开薪酬差距,又能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以激励更多的教职工立足本职,多做贡献[9]。同时,应建立配套的公平合理的奖惩机制,只有教职工认为奖励是公平公正的才会满意,才能激发他们公正和创新的动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P103-104.
[2]郭亚丁.首创精神的历史依据、形成条件和时代意义[J].嘉兴学院学报,2013(7),P7-P8.
[3]王燕,葛笑如.试论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8),P69-P71.
[4]郭亚丁.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从“红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的历史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4),P99-P105.
[5]王迪,李彩霞.高校激励机制探讨[J].经济师,2010(10),P99-P100.
[6]文剑,王峰.论党群关系[J].新西部,2012(8),P77-P78.
[7]石飞,郝华伟,张冉.浅谈高校教师激励机制[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P110-P111.
[8杨艳红,陈果,冯莉苹.浅谈地方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的构建——以川北医学院为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9),P309-P310.
[9]华燕敏.新时期高校激励机制构建的思考和探索[J].無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P82-P84.
课题来源:辽宁省2014年党建课题:在实践中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激励机制研究,课题编号:GXDJ2014-B020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首创精神;影响因素;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
一、群众首创精神的含义及重要性
首创精神,《新语词大辞典》解释为“敢于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的勇气和胆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定义为“敢于突破陈旧的观念、程式的创造性的思想和活动”,一般通俗的解释为“就是首先创造的精神,就是主动地提出建议、计划和发明,并加以实施的精神。”[1]这种精神是人类活动最有力的刺激力量。马克思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明确地表达了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思想。[1]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历程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动力。[2]
十八大报告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首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高校基层党组织担负着党在高校直接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是党在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的战斗堡垒,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实根基。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大学的神圣使命,把大学发展建设、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与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立科学的方式方法以及激励机制,激发群众自信心和首创精神,营造尊重和充分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的良好环境,对大学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四大功能起到了有效的组织保障和政治引导作用,对高校教学科研及发展建设有着丰富、创新提高等推动作用。[3][4]同时,基层党组织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真正做到从群众出发,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带领群众创造性的完成党提出的各项任务,规范和完善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开展和建设,更好的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水平。
二、群众首创精神发挥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
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转型,高等教育体系也不断地在进行改革,作为高校的主体—教师队伍更是为重点考虑的因素,教师聘任制度、工资改革等等相应政策也陆续出台,然而,真正从群众主体地位出发,调动群众内在潜力和动力的相关研究报道却很少[5],高校教师的首创精神是否得以充分发挥,具体现状如何,究竟有哪些影响因素,为了更好的解决以上问题,本课题特编制了《高校党组织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激励机制调查问卷》,于2014年10月对高校教师进行了专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自然情况、对首创精神的理解及个人首创精神发挥现状、影响首创精神发挥的利益因素、现有激励措施保障机制如何等几大方面,并在广大教师范围内随机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
调查显示,目前高校教师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并不乐观。68%教师认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尚有待发挥的潜能;65%的教师认为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首创精神没有得到调动和发挥。大家普遍认为学校的发展建设与自身息息相关,提高自身工资待遇,优化工作环境,完善激励机制,加强诉求及监督保障体系等等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根据统计情况,本课题系统总结了影响群众首创精神发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普遍认为工资收入及工作环境条件有待提升。调查显示,只有20%的教师对现有工资待遇表示认为满意,他们认为影响首创精神发挥的因素依次为工资84%、环境66%、5晋升8%、声誉55%。高校教师大都为高素质高学历群体,然而他们的工资待遇尤其是青年教师水平不高,一般居于虽在城市平均工资水平,发达的大城市所在水平更低,教师工作环境,如教学条件和实验环境,由于设备条件、经费紧缺、学生数量等原因,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或正常的实验水平,这使得教师感觉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直接影响首创精神的发挥。
(二)对教师个体或群体缺乏心理需求分析。高校教师,一方面,作为一个群体,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既需要获得尊重、实现自我价值、渴望事业成功和充分发挥才能;另一方面,教师作为群众个体,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个体差异性。调查显示,在情感上影响教师工作动力热情的因素,尊重74.3%,自我价值70.7%,60%成就感,仅次于工资待遇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关于教师需要研究的理论研究不多,很少有论文涉及这方面的分析及论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包括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较低层次的物质需求,这种需求还会随着相应因素的变化而有所变化,而且,不同的教师群体需求也不同,这种心理需求随着学历、职称、年龄、性格不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6]。高校普遍忽视教师年龄、心理过程、个个性心理倾向、岗位类别、个性心理特征等不同的差别化的激励效果。
(三)培训力度不够,不能满足教师提高的需要。调查发现,在征求大家对于首创精神有效发挥意见和建设时,有教师专门提出了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及合理性的建议,可见,培训对于高校教师的重要性。然而,面对教师日益增长的继续学习需要,学校明显投入不足,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具體措施,更没有配套的经济及相关制度保障,有的教师苦苦等待或争取进修机会,而有的教师及时得到了宝贵的进行机会,由于没有经济支持甚至面临停发工资的状况,使得进修成为教师的一大难题。因此,建立公平有效合理的教师进修激励机制,探索多形式多渠道人才进修形式刻不容缓。 (四)绩效考核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近年来,高校逐步认识到绩效考核及奖励机制的主要性,并开始实施了高校“津贴分配”制度、“绩效考核”办法、“全员聘任”制度等等[7]。然而,在评价体系、理念、模式、方法和结果等方面都存在着各自不完善的地方。调查显示,47.9%认为绩效考核治标不全面,未体现差异性,36.4%认为绩效评价导向不合理,37%认为评价存在主观性,流于形式,33%认为缺乏绩效反馈机制,不能促进教师自我发展。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必须以人为本,63%认为绩效评价体系更应注重教师个人发展,48%认为应注重个人发展的同时,注重奖惩性,与工资晋升直接挂钩,同时绩效考核还应注重考核人群的群体共性及个性多样化,完善考核的指标体系及标准,丰富考核手段,并做到程序公开、公平、公正。
(五)现有激励机制缺乏实效性,过于死板单一。调查显示63%认为现有政策或体系没有激励广大教师发挥首创精神。教师工资与完成的课时数量、发表论文数量或承担科研项目直接挂钩,这就造成教师为了完成多上课,多发论文,多做课题等任务而进行教学科研工作,不能真正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缺乏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甚至不思进取[8]。同时,高校激励方式较为单一,只强调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高校应更加重视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信仰的引导,同时加强精神鼓励、荣誉褒奖,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
所以,必须改革现有的激励方式,探索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高校教师的真正价值,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如何激励群众发挥首创精神
(一)营造良好的激励环境,丰富激励手段
根据激励理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而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收入水平、个人潜能发展等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分配体系基础上,为教师创造有利的激励环境[9]。另外,在激励手段上,要多层次、多角度运用激励方法,丰富激励手段。一方面,要注重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结合,如个人发展与高校全局发展的结合,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内在压力与外在压力相结合等;另一方面,坚持公平公正的奖惩措施,提倡民主参与,促使教师将学校的激励机制内化为自身实际行动的动力,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激励效果。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绩效考核体系
高校教师绩效考评工作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建设。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每一位教职工的岗位绩效,充分调动和激励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切实完善高校岗位聘任、绩效考核、津贴分配等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7]。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结合,将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结合起来纳入考核内容体系。同时,丰富考评手段,避免单一僵化[9]。考评制度的设立应为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将定期考评与不定期考评、教师互评与学生评价、社会认可和企业评定等结合起来,激励机制方能发挥最大作用。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待遇体系
高校工资体系应以岗位薪酬为基础,兼顾能力薪酬,突出业绩薪酬,关注精神需求,按职称与年限确定基本薪资、教学与科研确定奖励薪资及其他附加薪资为基础,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既能合理拉开薪酬差距,又能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以激励更多的教职工立足本职,多做贡献[9]。同时,应建立配套的公平合理的奖惩机制,只有教职工认为奖励是公平公正的才会满意,才能激发他们公正和创新的动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P103-104.
[2]郭亚丁.首创精神的历史依据、形成条件和时代意义[J].嘉兴学院学报,2013(7),P7-P8.
[3]王燕,葛笑如.试论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8),P69-P71.
[4]郭亚丁.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从“红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的历史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4),P99-P105.
[5]王迪,李彩霞.高校激励机制探讨[J].经济师,2010(10),P99-P100.
[6]文剑,王峰.论党群关系[J].新西部,2012(8),P77-P78.
[7]石飞,郝华伟,张冉.浅谈高校教师激励机制[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P110-P111.
[8杨艳红,陈果,冯莉苹.浅谈地方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的构建——以川北医学院为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9),P309-P310.
[9]华燕敏.新时期高校激励机制构建的思考和探索[J].無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P82-P84.
课题来源:辽宁省2014年党建课题:在实践中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激励机制研究,课题编号:GXDJ2014-B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