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就感到无从下手,事倍功半,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就感到轻松,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特别是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非常重要。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法指导;教学探索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新课程的普及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学法指导在教学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对学法指导的一些浅显认识。
一、利用短语,加强物理概念的记忆
初中物理上有很多概念,它们是学好物理的基础,因此,对概念的识记是必要的,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老师习惯用灌输的方法,将这些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物理概念,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记住概念后也不知道其本质,长期下去,学生感到物理难学,最终使很多学生讨厌物理,放弃对物理的学习。
物理概念是需要记忆的,但不能用机械的、死记的方法,我们老师可以用短语的方法辅助学生记忆,这样能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收效还明显,短语的表现力强,言简意赅,它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表现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在物理教学中,巧用短语或口诀,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枯燥的物理定律变的生动、有趣,不仅能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还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时,可以将光的反射定律概括成“三线共面,分居两边,两角相等”,这样的短语,朗朗上口,学生记忆起来轻松多了,还如,在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概括为“物近像远,像变大;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来帮助学生记忆。
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将课本知识原原本本的传授给学生,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若能把启发引导学生探索的问题,预先计划一下,使这些思考的问题更加有层次,把前一个问题与后一个问题联系起来,组成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使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就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一条挖泥船在一个池塘里挖泥,并将挖出的泥土放进船仓里,请你思考一下,池塘中的水面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对于这个综合的问题,学生思考起来比较困难,老师可以这样诱导学生思考:判断水面是否上升或下降,关键是判断什么量?将泥土从河里挖出,不放进船里,水面如何变化?把泥土放进船仓里,水面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呢?如何比较泥土的体积与它在船仓里排开的水的体积大小呢?我们可以看出,每一问题好像是思维过程的路标,引导着学生进行合乎逻辑的思考,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总结
我们常说,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把书本由厚变薄的过程。要真正把知识学到手,必须经过大脑对所学知识进行独立的加工,即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便于头脑中的原有知识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按照自己的方法加以改造,纳入头脑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并独立地运用于实际生活,使知识得到升华。
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经常作学习小结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运用比较、类比以及图表、网络等方法进行课时小结、单元小结,找出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及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和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物理量的定义中,速度、密度、压强、功率、电流等概念的定义方式都是一样的。那么多的演示实验,几乎都采用控制变量法,只要我们掌握了控制变量法的实质,所有的实验便都能轻松理解。
四、指导学生正确观察,引发创新思考
1.要有明确的目的,选择好观察对象
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目的在于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了解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明确了这个目的,学生就会注意观察:温度计示数以及气泡的变化情况。
2.观察时注意力要集中,抓住反映观察对象特征的现象和条件
例如,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出现一条彩色的光带,学生会被这一现象所吸引,此时教师可提问:入射到三棱镜的光是什么光?透过棱镜射到光屏上的光是什么光?各色光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现象的观察,得出尽可能全面而准确的结论。
3.如实、详尽、全面地记录好观测现象和所测数据
如在学习“浮力”一节时,观察用弹簧秤在空中称物体时弹簧秤的示数并记下数值,用弹簧秤在水中称同一物体时弹簧秤的示数并记下数值。同时记下物体放入水中前后水面的变化。
4.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
对于不能解释的现象要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浮力”一节时,通过观察用弹簧秤在空中称物体和在水中称同一物体时弹簧秤的示数不同,在水中称时小于在空中称时的示数。让学生分析这一现象,不难想到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水竖直向上的浮力。
五、指导学生重视操作,达到探究学习
1.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弄懂实验原理
2.指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确定需要进行哪些现象的观察或测定哪些数据,以达到实验的目的
3.弄清实验仪器的作用以及它们的构造,指导学生正确组装和使用
掌握计数、读数的技巧,然后按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比如:在电学实验中,学生首先必须掌握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会正确选择量程,然后才能利用安培表、伏特表正确完成有关电学实验。
4.实验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人人动手,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准确记录
六、精于练习
练习包括课堂练习、作业练习、实验操作练习、单元练习、综合练习等,它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练习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迪思维,培养能力。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及生产、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以题目的形式考查学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讲解时,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把握科学的解题方法,掌握解题规律和技能,以提高解题效率。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真理、发现真理,使学生将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自觉行为。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法指导;教学探索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新课程的普及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学法指导在教学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对学法指导的一些浅显认识。
一、利用短语,加强物理概念的记忆
初中物理上有很多概念,它们是学好物理的基础,因此,对概念的识记是必要的,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老师习惯用灌输的方法,将这些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物理概念,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记住概念后也不知道其本质,长期下去,学生感到物理难学,最终使很多学生讨厌物理,放弃对物理的学习。
物理概念是需要记忆的,但不能用机械的、死记的方法,我们老师可以用短语的方法辅助学生记忆,这样能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收效还明显,短语的表现力强,言简意赅,它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表现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在物理教学中,巧用短语或口诀,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枯燥的物理定律变的生动、有趣,不仅能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还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时,可以将光的反射定律概括成“三线共面,分居两边,两角相等”,这样的短语,朗朗上口,学生记忆起来轻松多了,还如,在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概括为“物近像远,像变大;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来帮助学生记忆。
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将课本知识原原本本的传授给学生,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若能把启发引导学生探索的问题,预先计划一下,使这些思考的问题更加有层次,把前一个问题与后一个问题联系起来,组成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使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就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一条挖泥船在一个池塘里挖泥,并将挖出的泥土放进船仓里,请你思考一下,池塘中的水面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对于这个综合的问题,学生思考起来比较困难,老师可以这样诱导学生思考:判断水面是否上升或下降,关键是判断什么量?将泥土从河里挖出,不放进船里,水面如何变化?把泥土放进船仓里,水面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呢?如何比较泥土的体积与它在船仓里排开的水的体积大小呢?我们可以看出,每一问题好像是思维过程的路标,引导着学生进行合乎逻辑的思考,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总结
我们常说,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把书本由厚变薄的过程。要真正把知识学到手,必须经过大脑对所学知识进行独立的加工,即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便于头脑中的原有知识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按照自己的方法加以改造,纳入头脑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并独立地运用于实际生活,使知识得到升华。
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经常作学习小结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运用比较、类比以及图表、网络等方法进行课时小结、单元小结,找出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及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和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物理量的定义中,速度、密度、压强、功率、电流等概念的定义方式都是一样的。那么多的演示实验,几乎都采用控制变量法,只要我们掌握了控制变量法的实质,所有的实验便都能轻松理解。
四、指导学生正确观察,引发创新思考
1.要有明确的目的,选择好观察对象
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目的在于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了解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明确了这个目的,学生就会注意观察:温度计示数以及气泡的变化情况。
2.观察时注意力要集中,抓住反映观察对象特征的现象和条件
例如,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出现一条彩色的光带,学生会被这一现象所吸引,此时教师可提问:入射到三棱镜的光是什么光?透过棱镜射到光屏上的光是什么光?各色光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现象的观察,得出尽可能全面而准确的结论。
3.如实、详尽、全面地记录好观测现象和所测数据
如在学习“浮力”一节时,观察用弹簧秤在空中称物体时弹簧秤的示数并记下数值,用弹簧秤在水中称同一物体时弹簧秤的示数并记下数值。同时记下物体放入水中前后水面的变化。
4.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
对于不能解释的现象要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浮力”一节时,通过观察用弹簧秤在空中称物体和在水中称同一物体时弹簧秤的示数不同,在水中称时小于在空中称时的示数。让学生分析这一现象,不难想到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水竖直向上的浮力。
五、指导学生重视操作,达到探究学习
1.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弄懂实验原理
2.指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确定需要进行哪些现象的观察或测定哪些数据,以达到实验的目的
3.弄清实验仪器的作用以及它们的构造,指导学生正确组装和使用
掌握计数、读数的技巧,然后按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比如:在电学实验中,学生首先必须掌握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会正确选择量程,然后才能利用安培表、伏特表正确完成有关电学实验。
4.实验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人人动手,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准确记录
六、精于练习
练习包括课堂练习、作业练习、实验操作练习、单元练习、综合练习等,它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练习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迪思维,培养能力。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及生产、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以题目的形式考查学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讲解时,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把握科学的解题方法,掌握解题规律和技能,以提高解题效率。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真理、发现真理,使学生将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