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担当”一词经常可见,他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讲话中强调:“要有担当意识,遇事不推诿、不退避、不说谎,向组织说真话道实情,勇于承担责任。”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他又一次强调,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多次强调责任重于泰山,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能够担当,并对提高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对于新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事业心责任心、更好地肩负起使命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化认识弘扬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精神的现实必要性
(一)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基本素养的主观需要。随着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入,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形势以及所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遇到的困难、挑战和风险更加严峻。领导干部作为各项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是职责所在,也是立身之本。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必须做一个敢于担当、能够担当的人。首先,敢于担当是一种政治品格。作为领导干部,能否担当,直接反映出其思想境界、敬业精神和道德品行。只有具备了敢于担当的境界、精神和品行,才能在困难矛盾面前不缩手,在歪风邪气面前不低头,维护做人尊严,坚守做人底线,体现做人价值。其次,敢于担当是一种能力素质。担当是品格也是本领。领导干部既要有敢于担当之胆之志,也要有善于担当之能。就是在面对困境、挑战、危机之时,表现出的判断力、决策力、执行力,就是要善谋要事、善抓大事、善解难题、善聚民心。
(二)敢于担当是提高党执政能力和抢抓发展机遇的客观需要。中国共产党经过90多年的奋斗和发展,党面临长期而严峻的执政考验、发展市场经济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我们共产党执政敲响了警钟。究其丢失政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执政者缺乏担当意识、忽视执政能力建设、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必须重视和解决好这一严峻的课题,真正做到能执政、执好政、长执政,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
“十一五”期间,宁夏经济社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科学谋划、务实奋进;更得益于全区干部群众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的良好精神风貌。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新思想层出不穷,能否在时势变化中与时俱进、遵循规律、把握前沿、创造机遇、抢占先机,实现“弯道超车”,关键看有没有敢于担当的意识、敢于担当的气魄、善于担当的能力。在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进程中,更需要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推功揽过,要率先垂范敢于担当。
(三)敢于担当是反对“四风”问题的现实需要。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顺利推进,广大群众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抱有很高的期待。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是反“四风”问题,不能担当、不会担当、不善担当、不愿担当是“四风”的集中反映,这四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工作的开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如今,不敢担当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有些党员干部不讲是非、只讲世故;不讲有为,只求无过;不讲原则、只讲关系;不讲批评,只讲和气。奉和稀泥为圭臬,视无过为高明,遇到矛盾问题绕道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出了问题上推下卸。如果领导干部不能深刻认识肩上所负责任、不敢担当,就会脱离群众、失去民心、丢失政权。
二、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要敢于担当
(一)拥有敢于担当的政治定力。信念坚定不移,意志坚如磐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品格。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革命战争年代,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不怕牺牲,形成了民族解放事业中勇于担当的时代群像。今天,党面临的各种考验依然存在,只有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在巨大的考验面前奋勇前行。对领导干部来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敢于担当的政治定力之基。特别是现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挑战多、干扰多,风口浪尖的考验也多,如果信仰不坚定,精神“缺钙”、骨头不硬,就容易在风浪面前东摇西摆。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在政治上有定力、有坚守,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生必修课,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有政治定力才会有政治勇气,才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才有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想大事、谋全局的素养,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尽自己的能力和责任,推动一方的发展。
(二)拥有敢于担当的无私情怀。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敢担当。领导干部应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无私情怀,更应该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领导干部身份是公职、公仆,职责是公务、公干,维护的是公益、公利,就应当始终秉持公心。革命是做大事不是做大官,做大事就要舍得奉献,就要吃苦、吃亏。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就要以天下为公、为人民担责,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
(三)拥有敢于担当的浩然正气。领导干部过不了廉政关,就没有担当可言。公生明、廉生威,廉洁自有正气来。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把廉洁从政作为至关重要的生命线,把党纪法规作为带电的高压线。要带头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要时刻自重自省、慎独慎微,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只有自己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有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底气和胆气,真正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四)拥有敢于担当的过硬本领。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就是要在矛盾和问题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面对重大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豁得出来、顶得上去;面对各种歪风邪气要敢于较真、敢抓敢管。首先是敢于决策。要提高科学决策的本领,善于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来观察和分析问题,进行正确的、有效的决策。其次是狠抓落实。必须勤抓落实、善抓落实。要着力提高狠抓工作落实的本领,发扬认真精神、务实作风,靠实干开创新的局面,靠实干凝聚广大群众,再次是工作方法。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按规律办事才能无往而不胜。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在总结实践经验中深化规律性认识,在集中群众智慧中完善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思路办法。面对各种矛盾,领导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要深入一线、主动靠前,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工作中使出最大的力气,达到最好水平,书写出非同凡响的篇章。
(作者系盐池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章 立
一、深化认识弘扬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精神的现实必要性
(一)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基本素养的主观需要。随着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入,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形势以及所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遇到的困难、挑战和风险更加严峻。领导干部作为各项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是职责所在,也是立身之本。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必须做一个敢于担当、能够担当的人。首先,敢于担当是一种政治品格。作为领导干部,能否担当,直接反映出其思想境界、敬业精神和道德品行。只有具备了敢于担当的境界、精神和品行,才能在困难矛盾面前不缩手,在歪风邪气面前不低头,维护做人尊严,坚守做人底线,体现做人价值。其次,敢于担当是一种能力素质。担当是品格也是本领。领导干部既要有敢于担当之胆之志,也要有善于担当之能。就是在面对困境、挑战、危机之时,表现出的判断力、决策力、执行力,就是要善谋要事、善抓大事、善解难题、善聚民心。
(二)敢于担当是提高党执政能力和抢抓发展机遇的客观需要。中国共产党经过90多年的奋斗和发展,党面临长期而严峻的执政考验、发展市场经济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我们共产党执政敲响了警钟。究其丢失政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执政者缺乏担当意识、忽视执政能力建设、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必须重视和解决好这一严峻的课题,真正做到能执政、执好政、长执政,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
“十一五”期间,宁夏经济社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科学谋划、务实奋进;更得益于全区干部群众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的良好精神风貌。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新思想层出不穷,能否在时势变化中与时俱进、遵循规律、把握前沿、创造机遇、抢占先机,实现“弯道超车”,关键看有没有敢于担当的意识、敢于担当的气魄、善于担当的能力。在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进程中,更需要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推功揽过,要率先垂范敢于担当。
(三)敢于担当是反对“四风”问题的现实需要。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顺利推进,广大群众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抱有很高的期待。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是反“四风”问题,不能担当、不会担当、不善担当、不愿担当是“四风”的集中反映,这四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工作的开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如今,不敢担当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有些党员干部不讲是非、只讲世故;不讲有为,只求无过;不讲原则、只讲关系;不讲批评,只讲和气。奉和稀泥为圭臬,视无过为高明,遇到矛盾问题绕道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出了问题上推下卸。如果领导干部不能深刻认识肩上所负责任、不敢担当,就会脱离群众、失去民心、丢失政权。
二、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要敢于担当
(一)拥有敢于担当的政治定力。信念坚定不移,意志坚如磐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品格。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革命战争年代,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不怕牺牲,形成了民族解放事业中勇于担当的时代群像。今天,党面临的各种考验依然存在,只有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在巨大的考验面前奋勇前行。对领导干部来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敢于担当的政治定力之基。特别是现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挑战多、干扰多,风口浪尖的考验也多,如果信仰不坚定,精神“缺钙”、骨头不硬,就容易在风浪面前东摇西摆。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在政治上有定力、有坚守,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生必修课,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有政治定力才会有政治勇气,才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才有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想大事、谋全局的素养,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尽自己的能力和责任,推动一方的发展。
(二)拥有敢于担当的无私情怀。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敢担当。领导干部应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无私情怀,更应该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领导干部身份是公职、公仆,职责是公务、公干,维护的是公益、公利,就应当始终秉持公心。革命是做大事不是做大官,做大事就要舍得奉献,就要吃苦、吃亏。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就要以天下为公、为人民担责,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
(三)拥有敢于担当的浩然正气。领导干部过不了廉政关,就没有担当可言。公生明、廉生威,廉洁自有正气来。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把廉洁从政作为至关重要的生命线,把党纪法规作为带电的高压线。要带头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要时刻自重自省、慎独慎微,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只有自己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有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底气和胆气,真正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四)拥有敢于担当的过硬本领。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就是要在矛盾和问题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面对重大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豁得出来、顶得上去;面对各种歪风邪气要敢于较真、敢抓敢管。首先是敢于决策。要提高科学决策的本领,善于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来观察和分析问题,进行正确的、有效的决策。其次是狠抓落实。必须勤抓落实、善抓落实。要着力提高狠抓工作落实的本领,发扬认真精神、务实作风,靠实干开创新的局面,靠实干凝聚广大群众,再次是工作方法。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按规律办事才能无往而不胜。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在总结实践经验中深化规律性认识,在集中群众智慧中完善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思路办法。面对各种矛盾,领导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要深入一线、主动靠前,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工作中使出最大的力气,达到最好水平,书写出非同凡响的篇章。
(作者系盐池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章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