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趣之美浸润幼儿园散文诗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guxinzh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散文诗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儿童文学,它的“诗情画意”“短小精致”“朗朗上口”使它成为幼儿喜欢的语言活动之一。笔者打破传统的传授和训练过程,运用音像渲染、肢体动作、角色扮演、想象迁移、情感表达等方法,让幼儿充分地理解、体验和感受作品的内涵与意境,使幼儿获得了美的享受。
  关键词:散文诗;意境美;语言美;情趣美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50-1
  散文诗《金色的梦》源于《绿色的梦》,原文不工整,不对仗,为此,我对其进行了选择、提炼、重组,最终形成了这首优美的散文诗《金色的梦》:美丽的夜晚,静静的、静静的,大家都睡了——小蚂蚁梦见了金色的小船,沙沙沙沙,漂向了远方;小松鼠梦见了金色的果子,笃笃笃笃,掉在了怀里;小蛐蛐梦见了金色的海浪,啦啦啦啦,唱起了歌儿;大树妈妈梦见了金色的蝴蝶,呼呼呼呼,跳起了舞蹈;小朋友梦见了金色的小岛,金色的小岛上正下着金色的雨,滴滴答答,滴滴答答……哈哈,大家都做了一个甜甜的、金色的梦!
  散文诗《金色的梦》中,小蚂蚁、小松鼠、小蛐蛐、大树妈妈都是孩子熟悉的、喜欢的形象,加之诗歌中有拟声词,孩子们更感兴趣。教学时,我打破传统的传授和训练过程,运用音像渲染、肢体动作、角色扮演、想象迁移、情感表达等,让幼儿充分地理解、体验和感受作品的内涵与意境,并将诗化语言作品所蕴涵的内在信息传递给幼儿,最后让幼儿在用泥工加图画创作中获得了能力的提升。
  一、音乐渲染,进入美好意境
  意境就是情景交融,是客观与主观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的结晶。音乐是人类心灵深处情感的溪流,她柔美安静,活泼可爱,与散文诗的情感、内容相映成趣。以乐入境,更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情绪,激发幼儿的情感。
  活动一开始,音乐《摇篮曲》就让孩子进入了美好的梦境中,“孩子们,这是一首《摇篮曲》,它轻柔、舒缓,让我们听着曲子慢慢进入梦乡,做个美美的梦吧!”在音乐的衬托下,将幼儿自然地引入情境,使他们未学文先生情,对作品的感受也更深,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欣赏诗歌《金色的梦》时,配上班得瑞的钢琴曲《雪之梦》,让散文的内容缓缓的流入幼儿的心中,荡起无限的遐想。幼儿的情趣被画面和音乐所感染,欣赏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巧设提问,理解美好诗句
  《金色的梦》这首散文诗结构清晰,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以优美的诗句开头,呈现在孩子面前的是宁静、美丽夜晚的画面;第二部分,以工整的诗句讲述小蚂蚁、小松鼠、小蛐蛐、大树妈妈、小朋友的美好梦境,以及发出的有趣声音;第三部分对梦进行了总结,活泼的语言是散文诗的画面感更为生动。
  倾听完第一遍配乐诗朗诵后,我设计了开放式提问:“听完这首散文诗,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话?”孩子们各抒己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诗歌产生共鸣,并努力用诗歌中的诗性语言来表达。
  第二遍结合肢体动作配乐诗朗诵后,提问:“诗歌里有谁?它梦见了什么?”“小船飘向了哪里?”“松果掉到哪儿去了?”……我所设计的肢体动作巧妙而富有情趣,形象大方可爱,符合散文诗的意境。
  第三遍借助画面引导幼儿理解诗歌时,提问:“你觉得金色的小船会是什么呢?”“秋天里有什么像金色的小船呢?”“金色的海浪会是什么呢?”“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呢?”……思考性的問题加上追问,帮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深入思考和想象,感知作品的特殊表现方式。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思考、回答中加深了对散文诗的理解。在这里,教师以有效提问为支架,帮幼儿搭起一座想象、表现、创造的桥梁,促使幼儿深入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与意境美。
  三、情趣表演,体验美好情感
  儿童散文诗充满着童趣和想象,融入了角色的想象,使散文诗画面在孩子头脑中变得立体、清晰、鲜活起来。幼儿根据散文内容融入角色想象,并用肢体语言去表达自己的理解,既是情感的释放、提升也更能感受作品的诗情画意。
  为了推进幼儿对散文诗《金色的梦》的欣赏,我结合音乐画面,鼓励幼儿分角色表演,理解和体验作品。画面和音乐的渲染帮助幼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孩子们用表情、动作、体态自由表现、自然吟诵。孩子们纷纷把自己变成了小蚂蚁、小松鼠、小蛐蛐、大树妈妈,飞进了金色的梦境中。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自然融进自己的情感,将自己对散文诗的理解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拓展想象,重塑美好诗歌
  仿编诗歌是一种融思维、语言、艺术发展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师可以根据散文诗原有的情境,营造新意境,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引导幼儿迁移作品中的句式结构,用作品的形式个性化描绘新内容,表达新情感。
  《金色的梦》中,我参照散文诗的句式结构,设置了问题:“还有谁也会做金色的梦呢?它梦见了什么?又在干什么呢?发出了什么声音?你能用一句好听的话说一说吗?”调动孩子的生活经验进行拓展想象,依照散文诗的结构进行简单迁移,创编出自己的散文诗句。
  同时,我引导孩子尝试用泥工加图画的方式创作作品将自己仿编的诗歌呈现出来。“还有谁会做金色的梦呢?请你用超轻黏土把它变出来。它会梦见什么,发出了什么声音,又在干什么呢?请你用黄色的画笔画下来。”一幅幅布局合理,想象丰富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当孩子们看着自己的创作作品,并用深情并茂的语言表达自己仿编的诗歌时,他们尽情地扩散着思维,沉浸在美妙的意境当中,既领略了美,也创造了美。
  由散文诗《金色的梦》的教学,我真切地感受到,组织和实施散文诗欣赏活动时,教师要理解和把握诗化语言的情趣之美,选择适宜的教育策略和指导方法,浸润到幼儿散文诗教学中,让孩子在文学美的熏陶下不断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本文通过一节语文课教学,探讨了如何把“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本课堂;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每个班级都有一定数量的学困生,这部分孩子或因为缺乏学习兴趣而不思进取,或因为学习基础和技能的薄弱而暂时落后。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如何提高这部分孩子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班级的整体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提高;学困生;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37-1  每个班级都有一定数量的学困生,他们就如同树枝上
摘要:手机进入中学生生活已经司空见惯,本文从一次学生因手机没收而软磨硬泡致使师生矛盾激化及问题解决的分析,倡导面对矛盾,要理性思考,智慧面对。  关键词:手机;软磨硬泡;协调;智慧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3-116-2  手机,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入千家万户,自然也走进了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于是,关于手机的各种突发事件应运而生
摘 要:数学是我们生活当中每天都在接触的,而数学也是学生必要的学习课程,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都离不开数学。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科技的发展,数学都存在着不可被忽视的地位。自我国新课改之后,对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基于此,对数学游戏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展开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数学游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摘 要:思维能力对于各个学科特别是数学学科来说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学生今后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障,数学课堂呼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科学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思维能力;巧妙设疑;自学探究;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9-2  在初中数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又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笔者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数学课堂上应采用“善于发问”、“善于启智”和“善于用情”三大策略,并提供了教学实例作为参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7-064-2  本文主要結合新课程标准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谈一谈提高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写作基础差,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寻找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但是效果很难令人满意,如何高效的促进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了教师们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当前小学写作教学模式的观察,不难发现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而对口头训练的关心不足。本文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入手,对口头训练教学对小学语文写作的促进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
摘 要:兴趣是学生打开音乐圣殿之门的钥匙,也是学生遨游音乐世界的翅膀。没有兴趣,学生就失去学习音乐的动力。前苏联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也曾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可见,在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音乐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充满魅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知识的显现。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有针对性加强其生活化体验,使学生可以在生活场景中得到数学知识的积累,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会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认可与感受,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
摘 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传递的各种信息,只有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才能进入他们的意识。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心理特点,使用有效的策略来吸引、调节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潜能,进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注意力;兴趣;调控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41-2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