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舜威
1957年出生,斋号平闲堂。曾任《美术报》总编辑。业余书法爱好者,业余文学爱好者,业余书画评论爱好者。现仍供职于《美术报》社。
斯舜威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四十学书》,一篇是《选择书法》,谈的都是学习书法的切身感受。他坦言自己学书起步比较晚,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是把书法当作生命的组成部分来对待的,对书法充满了真挚的感情。
人们对斯舜威的观点犀利、文笔清新的书法评论文章可能比较熟悉,他在《书法》等专业报刊发表了不少文章,还在《书法报》开辟了“老斯说话”专栏,以敢于说真话而为人所称道,相比而言,对他的书法艺术则要陌生一些。其实,他的书法,如同他的为人、为文,同样是格调不俗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学养、胸襟如何,与书法有着很大的关系。书法需要技巧,但技巧并非唯一的。学书之初,技巧可能显得重要一些,但在掌握了必要的技巧之后,学养和胸襟无疑更为关键。龚自珍把书家列为三等,即通人之书、书家之书、馆阁之书。他认为:“通人之书,文章学问之光,书卷之味,郁郁于胸中,发于纸上,一生不作书则已,某日始作书,某日即当贤于古今书家者也。”这一观点是很有道理的。
舜威书法的可贵之处,恰恰在于拥有这种浓郁的书卷气。他性格豪爽,喝酒时豪气干云霄,狂放不羁,激情四溢;而一旦静下心读书做学问,则又能够将世俗尘嚣都抛诸脑后,甘于寂寞,潜心用功,这一点,和他所推崇的诸暨乡贤杨维桢颇相类似。我和他多年相知,深知他是有抱负,有追求的,他认准的主攻方向是著书立说和草书艺术,并且矢志不渝地下着功夫。这两年他静居平闲堂,时有著述问世,而在草书创作上,从《书谱》和怀素《小草千字文》入手,由此上溯“二王”,日积月累,大有长进。他的书法落笔稳实,结体大方,清气逼人,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书境。其书境最大的特色便是,用文气学养滋养书法。
我相信凭着舜威的才情、学养,加上他的执着和悟性,他的书法,必将和他的文章相得益彰,进入“通人之境”。
(王冬龄《平闲堂书境》)
延伸阅读·自家画语
我觉得对于一个文人而言,“业余”是一种颇有意思的状态。做一个业余文人,应该比做一个“专业”文人要轻松自在得多。
我说的文人,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旧式文人。这一类文人,懂得享受闲适的滋味,琴棋书画都要懂一点,有大把的空闲时光,来了闲情逸致,便喝喝酒,读读字帖,填填诗词,写写书法。尤其重要一点是,他们可以不懂电脑,但书法是不能不玩的。如果与友人酬唱不会写信札诗笺,酒喝到兴起不能即席挥毫,那文人的味道便寡淡了几分。
我也很想成为“专业”一族,但自己照镜子打量了老半天,发现浑身上下都是“业余”的。静下心来想一想,觉得“业余”也并非坏事。“业余”的最大好处是,不必以此为生,不必以此为能。既然用不着靠书法赚钱养家,用不着靠书法带来名声,也用不着借助书法来证明自己的能耐,则完全可以把书法以及与此相关的名利看得淡一些。这样一来,从动机到行为,书法活动或许将变得更为纯粹,更为愉悦。
(斯舜威《“业余”状态》)
延伸阅读·参考书目
《平闲堂书论》,斯舜威,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出版。
《平闲堂画论》,斯舜威,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出版。
《名家题斋》,斯舜威,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年出版。
《学者书法》,斯舜威,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出版。
1957年出生,斋号平闲堂。曾任《美术报》总编辑。业余书法爱好者,业余文学爱好者,业余书画评论爱好者。现仍供职于《美术报》社。
斯舜威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四十学书》,一篇是《选择书法》,谈的都是学习书法的切身感受。他坦言自己学书起步比较晚,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是把书法当作生命的组成部分来对待的,对书法充满了真挚的感情。
人们对斯舜威的观点犀利、文笔清新的书法评论文章可能比较熟悉,他在《书法》等专业报刊发表了不少文章,还在《书法报》开辟了“老斯说话”专栏,以敢于说真话而为人所称道,相比而言,对他的书法艺术则要陌生一些。其实,他的书法,如同他的为人、为文,同样是格调不俗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学养、胸襟如何,与书法有着很大的关系。书法需要技巧,但技巧并非唯一的。学书之初,技巧可能显得重要一些,但在掌握了必要的技巧之后,学养和胸襟无疑更为关键。龚自珍把书家列为三等,即通人之书、书家之书、馆阁之书。他认为:“通人之书,文章学问之光,书卷之味,郁郁于胸中,发于纸上,一生不作书则已,某日始作书,某日即当贤于古今书家者也。”这一观点是很有道理的。
舜威书法的可贵之处,恰恰在于拥有这种浓郁的书卷气。他性格豪爽,喝酒时豪气干云霄,狂放不羁,激情四溢;而一旦静下心读书做学问,则又能够将世俗尘嚣都抛诸脑后,甘于寂寞,潜心用功,这一点,和他所推崇的诸暨乡贤杨维桢颇相类似。我和他多年相知,深知他是有抱负,有追求的,他认准的主攻方向是著书立说和草书艺术,并且矢志不渝地下着功夫。这两年他静居平闲堂,时有著述问世,而在草书创作上,从《书谱》和怀素《小草千字文》入手,由此上溯“二王”,日积月累,大有长进。他的书法落笔稳实,结体大方,清气逼人,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书境。其书境最大的特色便是,用文气学养滋养书法。
我相信凭着舜威的才情、学养,加上他的执着和悟性,他的书法,必将和他的文章相得益彰,进入“通人之境”。
(王冬龄《平闲堂书境》)
延伸阅读·自家画语
我觉得对于一个文人而言,“业余”是一种颇有意思的状态。做一个业余文人,应该比做一个“专业”文人要轻松自在得多。
我说的文人,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旧式文人。这一类文人,懂得享受闲适的滋味,琴棋书画都要懂一点,有大把的空闲时光,来了闲情逸致,便喝喝酒,读读字帖,填填诗词,写写书法。尤其重要一点是,他们可以不懂电脑,但书法是不能不玩的。如果与友人酬唱不会写信札诗笺,酒喝到兴起不能即席挥毫,那文人的味道便寡淡了几分。
我也很想成为“专业”一族,但自己照镜子打量了老半天,发现浑身上下都是“业余”的。静下心来想一想,觉得“业余”也并非坏事。“业余”的最大好处是,不必以此为生,不必以此为能。既然用不着靠书法赚钱养家,用不着靠书法带来名声,也用不着借助书法来证明自己的能耐,则完全可以把书法以及与此相关的名利看得淡一些。这样一来,从动机到行为,书法活动或许将变得更为纯粹,更为愉悦。
(斯舜威《“业余”状态》)
延伸阅读·参考书目
《平闲堂书论》,斯舜威,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出版。
《平闲堂画论》,斯舜威,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出版。
《名家题斋》,斯舜威,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年出版。
《学者书法》,斯舜威,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