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O4(2013)1-03-01
作者:范小玲
我们在教学中常听学生说物理难学,特别是力学和电学。其实中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不都是学生智力问题,学生观察生活太少,动手太少,对生活中的电路电器没有仔细观察,研究。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怎样搞好电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好动、好问,喜欢实际操作,喜爱看不平常的现象,急于想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多给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特别是电学中的各种实验,一定要在上课时用演示实验、学生上台自己操作、分小组实验等多种方法来让学生观察、动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探究物质的导电性”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猜想教师事先准备的:玻璃、塑料尺、铅笔芯、盐水等,哪些能让电流通过使小灯泡发光?每当验证的结果与他们的猜想相违背时,他们就急于想知道为什么,学生探究的热情一浪接一浪,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还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好电学实验教学,对学生掌握好电路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学生根据实验中的电路连接经验,可以轻松地画电路图和连接实物图,并且可以检查电路中出现的简单故障。
二、电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借助多媒体直观教学,直观形象的教学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作用,因而使得人的认识活动变得较为容易和充实。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也强调直观性,但它主要是通过教师用语言、动作,或者是借助于实物、各种图片、照片、模型、幻灯等把物理知识展现出来。这些教学手段只能描绘静态画面,与多媒体技术相比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如讲电流时,我们把它与水流作对比,水流能看见,可电流看不见,此时我们可以用动画来模拟电流形成,并用不同颜色来标明电流的方向,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轻松理解电流。可见,用多媒体技术表现时,艺术性更高,动态性更强,形象而具体,给予学生的印象也更深刻,因此,直观的效果更好。可以说,它是综合了传统电教手段的所有功能,有明显的优越性。
三、注重电学基础、提炼重点、构建知识网络
在电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电路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电路图的识别,电流、电压、电阻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帮助学生提炼出知识的重点,让他们围绕重点知识加强学习。形成知识网络对学生也非常重要,当复习了这部分知识后,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的主线,让他在关掉书本后也可回忆出知识的网络结构。如:课本中电学是这样安排的,学习了电流后,想电路中为什么会形成电流呢?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从而之后学习电压,而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从而书上又安排了电阻。电压推动自由电荷形成电流,而电阻对电流起阻碍作用,那么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从而想到这几个物理量的联系——欧姆定律。这样以来,学生对这几章的知识网络就很清楚了,而且非常牢固,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
另外,我们还可以给学生编一些易于记住的顺口溜来帮助他们记忆,形成知识主线和网络。如:
电学知识点归纳如下:一条主线,二个规律,三串公式……这条主线概括为“3721”,具体数字表示如下:
“3”指3个基本电学实验仪器——电流表(安培表)、电压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
“7”指7个电学物理量(初中)——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电热。
“2”指2个基本电路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1”指1种最为典型的电学实验方法——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等)。
二个规律指: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内容、公式、适用范围)。
三串公式指:基本公式(定义式)、导出式、比例式。
四、给学生一起进行电学综合题练习
电学知识头绪多,综合性强,做综合应用题时,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稍有疏忽就会酿成错误。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方面。
1. 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常会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这时,教师要找准症结,给予指点。例如,在学过“电功率知识”后,笔者让学生讨论“220 V,40 W”和“220 V,100 W”两盏灯串联在电路中,哪个更亮?大多数学生会认为:100 W的灯泡比40 W的灯泡更亮,这说明学生被灯泡的额定功率所迷惑,而忽视了灯泡的明暗程度与灯泡的实际功率有关,找到症结后,教师让学生思考“220 V,40 W”和“220 V,100 W”的两个灯泡,哪个电阻大?将他们串联起来,通过他们的电流大小怎样?最后引导学生利用公式“P=I2R”来判断哪个灯泡会更亮。
2. 引路: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将学生引向正确轨道。例如,学生在做“电阻R1和R2串联接入电路后,两端所加电压为24 V,如果R1=80Ω,通过R1的电流为0.2 A,求电阻R2”,由于刚学过欧姆定律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笔者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将每个电阻元件对应的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罗列出来,并将每个电阻对应的已知量标在电路图对应的电阻旁边,然后找出未知量,最后对照罗列出来的数据,应用学过的电学知识作答,由于分层降低了难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引路下,顺利实现了认识的飞跃。
五、注重知识与生活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课感兴趣,觉得好玩,但是当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时,他们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理论和实际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
电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了电学知识后,教师可安排指导学生在家观察电路,利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灯头的接法,会读电表示数,会根据家用电器铭牌上的数值,算出家中每天或每月的耗电量等,同时还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到工厂和建筑工地去观察哪些地方用到了物理知识。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经常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科技创新活动中,运用到生活中,这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可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
总之,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乐学、会学;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多想创新的教学方法、多让学生做实验、多给学生总结电学规律,并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我想电学的教学将会变得更容易。
(作者单位:新疆库尔勒市八中 841000)
作者:范小玲
我们在教学中常听学生说物理难学,特别是力学和电学。其实中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不都是学生智力问题,学生观察生活太少,动手太少,对生活中的电路电器没有仔细观察,研究。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怎样搞好电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好动、好问,喜欢实际操作,喜爱看不平常的现象,急于想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多给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特别是电学中的各种实验,一定要在上课时用演示实验、学生上台自己操作、分小组实验等多种方法来让学生观察、动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探究物质的导电性”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猜想教师事先准备的:玻璃、塑料尺、铅笔芯、盐水等,哪些能让电流通过使小灯泡发光?每当验证的结果与他们的猜想相违背时,他们就急于想知道为什么,学生探究的热情一浪接一浪,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还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好电学实验教学,对学生掌握好电路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学生根据实验中的电路连接经验,可以轻松地画电路图和连接实物图,并且可以检查电路中出现的简单故障。
二、电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借助多媒体直观教学,直观形象的教学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作用,因而使得人的认识活动变得较为容易和充实。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也强调直观性,但它主要是通过教师用语言、动作,或者是借助于实物、各种图片、照片、模型、幻灯等把物理知识展现出来。这些教学手段只能描绘静态画面,与多媒体技术相比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如讲电流时,我们把它与水流作对比,水流能看见,可电流看不见,此时我们可以用动画来模拟电流形成,并用不同颜色来标明电流的方向,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轻松理解电流。可见,用多媒体技术表现时,艺术性更高,动态性更强,形象而具体,给予学生的印象也更深刻,因此,直观的效果更好。可以说,它是综合了传统电教手段的所有功能,有明显的优越性。
三、注重电学基础、提炼重点、构建知识网络
在电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电路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电路图的识别,电流、电压、电阻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帮助学生提炼出知识的重点,让他们围绕重点知识加强学习。形成知识网络对学生也非常重要,当复习了这部分知识后,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的主线,让他在关掉书本后也可回忆出知识的网络结构。如:课本中电学是这样安排的,学习了电流后,想电路中为什么会形成电流呢?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从而之后学习电压,而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从而书上又安排了电阻。电压推动自由电荷形成电流,而电阻对电流起阻碍作用,那么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从而想到这几个物理量的联系——欧姆定律。这样以来,学生对这几章的知识网络就很清楚了,而且非常牢固,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
另外,我们还可以给学生编一些易于记住的顺口溜来帮助他们记忆,形成知识主线和网络。如:
电学知识点归纳如下:一条主线,二个规律,三串公式……这条主线概括为“3721”,具体数字表示如下:
“3”指3个基本电学实验仪器——电流表(安培表)、电压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
“7”指7个电学物理量(初中)——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电热。
“2”指2个基本电路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1”指1种最为典型的电学实验方法——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等)。
二个规律指: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内容、公式、适用范围)。
三串公式指:基本公式(定义式)、导出式、比例式。
四、给学生一起进行电学综合题练习
电学知识头绪多,综合性强,做综合应用题时,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稍有疏忽就会酿成错误。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方面。
1. 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常会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这时,教师要找准症结,给予指点。例如,在学过“电功率知识”后,笔者让学生讨论“220 V,40 W”和“220 V,100 W”两盏灯串联在电路中,哪个更亮?大多数学生会认为:100 W的灯泡比40 W的灯泡更亮,这说明学生被灯泡的额定功率所迷惑,而忽视了灯泡的明暗程度与灯泡的实际功率有关,找到症结后,教师让学生思考“220 V,40 W”和“220 V,100 W”的两个灯泡,哪个电阻大?将他们串联起来,通过他们的电流大小怎样?最后引导学生利用公式“P=I2R”来判断哪个灯泡会更亮。
2. 引路: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将学生引向正确轨道。例如,学生在做“电阻R1和R2串联接入电路后,两端所加电压为24 V,如果R1=80Ω,通过R1的电流为0.2 A,求电阻R2”,由于刚学过欧姆定律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笔者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将每个电阻元件对应的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罗列出来,并将每个电阻对应的已知量标在电路图对应的电阻旁边,然后找出未知量,最后对照罗列出来的数据,应用学过的电学知识作答,由于分层降低了难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引路下,顺利实现了认识的飞跃。
五、注重知识与生活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课感兴趣,觉得好玩,但是当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时,他们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理论和实际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
电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了电学知识后,教师可安排指导学生在家观察电路,利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灯头的接法,会读电表示数,会根据家用电器铭牌上的数值,算出家中每天或每月的耗电量等,同时还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到工厂和建筑工地去观察哪些地方用到了物理知识。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经常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科技创新活动中,运用到生活中,这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可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
总之,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乐学、会学;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多想创新的教学方法、多让学生做实验、多给学生总结电学规律,并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我想电学的教学将会变得更容易。
(作者单位:新疆库尔勒市八中 8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