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园林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世界各国不同的环境因素及民族习性而孕育出不同的园林风貌。因其天然的地理环境,中国人乐观平和的人生观及其对自然的哲学观,而形成风格独特的中国园林。
关键词:现代园林 园林发展 设计发展
现代园林逐渐形成了融功能、空间组织及形式创新为一体的现代化设计风格。一方面,设计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例如为人们漫步、坐憩、晒太阳、遮荫、聊天、观望等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场地和场所,解决好流线与交通的关系,考虑到人们交往与使用中的心理与行为要求。另一方面,不再拘泥于明显的传统园林形式与风格,也不再刻意追求繁琐的装饰,而更加提倡设计平面布置与空间组织的自由、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与流畅,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特别是在形式创造方面,在当代各种主义与思潮纷争的背景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性与多元化特征。
1 对环境设计的理解
从设计角度看“环境”二字,主要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各种空间场所。广义来说,空间与场所可以涵盖我们所生存的整个世界。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生活方式日益丰富,毫不夸张地说,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已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人类生活的环境景观,实际上是人类的欲望在大地上的投影。人类在不断地为实现某种欲望而改造和创造景观,直至其实现了这种欲望后,新的、更高的欲望又引诱他去追求、发明新的技术,采用新的生活和居住方式,从而在大地上写下新的景观。这可以被认为是人类个体和社会进步的轨迹。从田园到花园,到公园,直到高科技企业园,都充分反映了人类在科技进步的帮助下,不断实现自我完善的历程。
从设计方法上看,建筑外环境设计具有其“公共性”的一面。除建筑师外,城市规划师、园林设计师和雕塑师都纷纷涉足这一领域。他们各自有其独特的侧重点和处理方法。比如园林设计师精通绿化,对植物种类和季节、土壤的适应性研究非常熟悉,还能够设想各种时令的景致变化;建筑师对营造的技术感兴趣,他们研究的是砌筑、搭建和形式,对于与建筑设计一体化的室外空地尤为热衷。现代艺术的手法更富于想像力和整体意义,这首先需要参与者整体的观念更新,跳出栽绿篱、埋栅栏泛泛的处理方法,放弃狭隘的行业偏见。这是发挥想像力,创造场所特征与整体环境相映生辉的基本前提。
2 环境设计所遵循的地方性原则
地方性原则的提出是肯定环境文化多元化的结果。它从不同气候、地理特征等因素解释环境差异的合理性。这些先天性差异原本是各个民族和地域的人们,在历经漫长的适应性发展后,所形成的自然选择,它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文化面貌、生活方式和建造样式奠定了基础。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地方性原则并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难以与大多数现实的设计相对照的空间概念。实际上,它首先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性设计法则,因为设计项目从来都是具体的、带有特殊条件的。设计的着眼点首先是要对具体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其次,从建设坏境的角度来看,评价一个具体设计的成败与否,一定要使之与所在环境的总体风貌相联系,因为一个城市或地区注定是要以环境个性的存在作为资源和文化价值的依据条件。
3 随时代发展的环境设计观念
后现代以来的园林环境景观,在首先满足功能性、技术性指标的前提下,强调了设计对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表达。(1)注重追求城市空间的趣味性。(2)与地方景观特征和环境特征相呼应,使当地特有的风土文化价值得以保持和张扬。这样产生的新环境才能自然地溶入地方生活中去。(3)强调景观道的设置,为行人提供舒适和便利。景观道包括专用的和与城市干道同向的步行便道。后者则在保障一定宽度的同时,要求有绿色屏障与车行道相隔。另外,建筑底层的细部设计亦是为景观道创造情趣的重要手段,需要予以重视。(4)强调设施多样化和完整程度,注重使技術的细节在应用中得到鲜明而有趣的表现。(5)重视环境艺术作品的创作实施,使艺术与现实生活的界线变得模糊,从而表达出生活艺术化的理想。
4园林意境的创造
前面我们讲过,山水、植物和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几大要素;然而,具体环境的建造还不等于是园林艺术作品的完成。环境只有被赋予一定的思想意境并与景观要素相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园林艺术的价值。也就是说,所谓园林意境,是高于直观的园林环境的审美范畴,是通过所见的具体景象来暗示更深更广的美好境界。景有尽而意无穷便是如此。
4.1 功能与环境的统一
单纯的景象构成,还只是限于形式,是一个美丽的躯壳,还不能说是完美的、独立的艺术存在,只有当园林的思想情趣与景观要素相统一,建筑功能与景观要素相统一,才能称为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
一座园林,不论其景观组织得多么巧妙,如果没有能满足人们休息消遣的环境,当人们疲乏时找不到坐椅,烈日雪雨时无所遮蔽,饥渴时没有饮食供应等,其景观再优美也会使人无心欣赏,也就更谈不上领略其景观中的意境了。
对于园林环境的创作来说,出于思想要求所做的环境处理是必要的;出于实用的要求所做的环境处理同样是必要的。对于园林环境的欣赏不同于看画,人的因素是作为参与者、体验者而融入园林景观中的,要在游乐中甚至生活中去观赏。园林环境所提供的美感也不仅限于视觉,而且具有听觉、嗅觉、触觉及至全身心的舒适感。园林意境的产生,只有在满足这一前提下才能实现。
4.2 再现自然的环境
意境的创造是通过具体环境形象来表现的。环境如何能产生意境呢,反映自然风景的园林环境,首先应符合自然规律,反映自然的原型。艺术讲求“形似”与“神似”,以形似为基础,以神似为最高境界。
4、3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由于园林建筑不同于其它建筑类型,它既要满足一定的功能要求,又要求艺术性、观赏性强;既要满足游客在动中观景的需要,又要重视对室外空间的组织和利用,使室内外空间和谐统一。因此园林建筑在设计上更灵活多变,可说“构图无格”,有其强烈的个性符号和独一无二的外形特征,由此在设计方法和技巧上与其它建筑类型也大相径庭。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 4立意
意者立意,匠者技巧,立意和技巧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立意和技巧均佳,属上乘之作,而立意平淡,技巧再好,也只能归之中乘。立意的好坏对整个设计的成败至关重要。一个好的设计不仅要有立意,而且要善于抓住设计中的主要矛盾,既能较好地解决建筑功能的问题,又具有较高的艺术境界,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我国古代经典园林中的亭子不可胜数,但却很难找出格局和式样完全相同的,它们总是因地制宜地选择建筑式样,巧妙配置山石、水景、植物等以构成各具特色的空间。而现代园林建筑不能简单地套用、模仿,把一些坡顶、漏窗、花墙等加以模式化,随处滥用,这是万万不可取的。真正的艺术贵在创新,任何简单的模仿都会削弱它的感染力。园林建筑立意强调景观效果,突出艺术意境创造,但绝不能忽视建筑功能和自然环境条件。否则景观或意境就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设计中也就无从落笔。
4. 5布局
园林建筑有了好的组景立意和得当的选址,还必须有好的建筑布局,否则构图无法,零乱无章,更不可能成为佳作了。园林建筑的空间组合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 由独立的建筑物和环境结合,形成开放性空间。点景的建筑物是空间的主体,因此对建筑物本身的造型要求较高,使之在自然景物的衬托下更见风致。(2) 由建筑组群自由结合的开放性空间。这种建筑组群一般规模较大,与园林空间之间可形成多种分隔和穿插。布局上多采用分散式,并用桥、廊、道路、铺地等使建筑物相互连接,但不围成封闭的院落,空间组合可就地形高下,随势转折。(3) 由建筑物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这种空间组合,有众多的房间可用来满足多种功能的需要。在布局上可以是单一庭院,也可以由几个大小不等的庭院相互衬托、穿插、渗透形成统一的空间。从景观方面说,庭院空间在视觉上具有内聚的倾向。一般情况不是为了突出某个建筑物,而是借助建筑物和山水花木的配合来突出整个庭院空间的艺术意境。(4)混合式的空间组合。由于功能式组景的需要,可把以上几种空间组合的形式结合使用,称混合式的空间组合。
结束语;
一座园林艺术作品的产生,是基于设计家对生活的感受,经过主观再创造的结果。园林艺术的创作不但包含作者的审美观、自然观、园林观的逻辑思维,同时还反映出设计家对美的生活情趣所激发出的形象思维。因此,设计家对生活的观察越深刻、知识越渊博、逻辑思维越正确、艺术修养越高、形象思维越活跃、创作经验越丰富,其作品就愈具有概括性,作品的意境就愈加深远。
关键词:现代园林 园林发展 设计发展
现代园林逐渐形成了融功能、空间组织及形式创新为一体的现代化设计风格。一方面,设计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例如为人们漫步、坐憩、晒太阳、遮荫、聊天、观望等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场地和场所,解决好流线与交通的关系,考虑到人们交往与使用中的心理与行为要求。另一方面,不再拘泥于明显的传统园林形式与风格,也不再刻意追求繁琐的装饰,而更加提倡设计平面布置与空间组织的自由、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与流畅,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特别是在形式创造方面,在当代各种主义与思潮纷争的背景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性与多元化特征。
1 对环境设计的理解
从设计角度看“环境”二字,主要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各种空间场所。广义来说,空间与场所可以涵盖我们所生存的整个世界。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生活方式日益丰富,毫不夸张地说,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已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人类生活的环境景观,实际上是人类的欲望在大地上的投影。人类在不断地为实现某种欲望而改造和创造景观,直至其实现了这种欲望后,新的、更高的欲望又引诱他去追求、发明新的技术,采用新的生活和居住方式,从而在大地上写下新的景观。这可以被认为是人类个体和社会进步的轨迹。从田园到花园,到公园,直到高科技企业园,都充分反映了人类在科技进步的帮助下,不断实现自我完善的历程。
从设计方法上看,建筑外环境设计具有其“公共性”的一面。除建筑师外,城市规划师、园林设计师和雕塑师都纷纷涉足这一领域。他们各自有其独特的侧重点和处理方法。比如园林设计师精通绿化,对植物种类和季节、土壤的适应性研究非常熟悉,还能够设想各种时令的景致变化;建筑师对营造的技术感兴趣,他们研究的是砌筑、搭建和形式,对于与建筑设计一体化的室外空地尤为热衷。现代艺术的手法更富于想像力和整体意义,这首先需要参与者整体的观念更新,跳出栽绿篱、埋栅栏泛泛的处理方法,放弃狭隘的行业偏见。这是发挥想像力,创造场所特征与整体环境相映生辉的基本前提。
2 环境设计所遵循的地方性原则
地方性原则的提出是肯定环境文化多元化的结果。它从不同气候、地理特征等因素解释环境差异的合理性。这些先天性差异原本是各个民族和地域的人们,在历经漫长的适应性发展后,所形成的自然选择,它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文化面貌、生活方式和建造样式奠定了基础。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地方性原则并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难以与大多数现实的设计相对照的空间概念。实际上,它首先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性设计法则,因为设计项目从来都是具体的、带有特殊条件的。设计的着眼点首先是要对具体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其次,从建设坏境的角度来看,评价一个具体设计的成败与否,一定要使之与所在环境的总体风貌相联系,因为一个城市或地区注定是要以环境个性的存在作为资源和文化价值的依据条件。
3 随时代发展的环境设计观念
后现代以来的园林环境景观,在首先满足功能性、技术性指标的前提下,强调了设计对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表达。(1)注重追求城市空间的趣味性。(2)与地方景观特征和环境特征相呼应,使当地特有的风土文化价值得以保持和张扬。这样产生的新环境才能自然地溶入地方生活中去。(3)强调景观道的设置,为行人提供舒适和便利。景观道包括专用的和与城市干道同向的步行便道。后者则在保障一定宽度的同时,要求有绿色屏障与车行道相隔。另外,建筑底层的细部设计亦是为景观道创造情趣的重要手段,需要予以重视。(4)强调设施多样化和完整程度,注重使技術的细节在应用中得到鲜明而有趣的表现。(5)重视环境艺术作品的创作实施,使艺术与现实生活的界线变得模糊,从而表达出生活艺术化的理想。
4园林意境的创造
前面我们讲过,山水、植物和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几大要素;然而,具体环境的建造还不等于是园林艺术作品的完成。环境只有被赋予一定的思想意境并与景观要素相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园林艺术的价值。也就是说,所谓园林意境,是高于直观的园林环境的审美范畴,是通过所见的具体景象来暗示更深更广的美好境界。景有尽而意无穷便是如此。
4.1 功能与环境的统一
单纯的景象构成,还只是限于形式,是一个美丽的躯壳,还不能说是完美的、独立的艺术存在,只有当园林的思想情趣与景观要素相统一,建筑功能与景观要素相统一,才能称为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
一座园林,不论其景观组织得多么巧妙,如果没有能满足人们休息消遣的环境,当人们疲乏时找不到坐椅,烈日雪雨时无所遮蔽,饥渴时没有饮食供应等,其景观再优美也会使人无心欣赏,也就更谈不上领略其景观中的意境了。
对于园林环境的创作来说,出于思想要求所做的环境处理是必要的;出于实用的要求所做的环境处理同样是必要的。对于园林环境的欣赏不同于看画,人的因素是作为参与者、体验者而融入园林景观中的,要在游乐中甚至生活中去观赏。园林环境所提供的美感也不仅限于视觉,而且具有听觉、嗅觉、触觉及至全身心的舒适感。园林意境的产生,只有在满足这一前提下才能实现。
4.2 再现自然的环境
意境的创造是通过具体环境形象来表现的。环境如何能产生意境呢,反映自然风景的园林环境,首先应符合自然规律,反映自然的原型。艺术讲求“形似”与“神似”,以形似为基础,以神似为最高境界。
4、3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由于园林建筑不同于其它建筑类型,它既要满足一定的功能要求,又要求艺术性、观赏性强;既要满足游客在动中观景的需要,又要重视对室外空间的组织和利用,使室内外空间和谐统一。因此园林建筑在设计上更灵活多变,可说“构图无格”,有其强烈的个性符号和独一无二的外形特征,由此在设计方法和技巧上与其它建筑类型也大相径庭。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 4立意
意者立意,匠者技巧,立意和技巧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立意和技巧均佳,属上乘之作,而立意平淡,技巧再好,也只能归之中乘。立意的好坏对整个设计的成败至关重要。一个好的设计不仅要有立意,而且要善于抓住设计中的主要矛盾,既能较好地解决建筑功能的问题,又具有较高的艺术境界,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我国古代经典园林中的亭子不可胜数,但却很难找出格局和式样完全相同的,它们总是因地制宜地选择建筑式样,巧妙配置山石、水景、植物等以构成各具特色的空间。而现代园林建筑不能简单地套用、模仿,把一些坡顶、漏窗、花墙等加以模式化,随处滥用,这是万万不可取的。真正的艺术贵在创新,任何简单的模仿都会削弱它的感染力。园林建筑立意强调景观效果,突出艺术意境创造,但绝不能忽视建筑功能和自然环境条件。否则景观或意境就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设计中也就无从落笔。
4. 5布局
园林建筑有了好的组景立意和得当的选址,还必须有好的建筑布局,否则构图无法,零乱无章,更不可能成为佳作了。园林建筑的空间组合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 由独立的建筑物和环境结合,形成开放性空间。点景的建筑物是空间的主体,因此对建筑物本身的造型要求较高,使之在自然景物的衬托下更见风致。(2) 由建筑组群自由结合的开放性空间。这种建筑组群一般规模较大,与园林空间之间可形成多种分隔和穿插。布局上多采用分散式,并用桥、廊、道路、铺地等使建筑物相互连接,但不围成封闭的院落,空间组合可就地形高下,随势转折。(3) 由建筑物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这种空间组合,有众多的房间可用来满足多种功能的需要。在布局上可以是单一庭院,也可以由几个大小不等的庭院相互衬托、穿插、渗透形成统一的空间。从景观方面说,庭院空间在视觉上具有内聚的倾向。一般情况不是为了突出某个建筑物,而是借助建筑物和山水花木的配合来突出整个庭院空间的艺术意境。(4)混合式的空间组合。由于功能式组景的需要,可把以上几种空间组合的形式结合使用,称混合式的空间组合。
结束语;
一座园林艺术作品的产生,是基于设计家对生活的感受,经过主观再创造的结果。园林艺术的创作不但包含作者的审美观、自然观、园林观的逻辑思维,同时还反映出设计家对美的生活情趣所激发出的形象思维。因此,设计家对生活的观察越深刻、知识越渊博、逻辑思维越正确、艺术修养越高、形象思维越活跃、创作经验越丰富,其作品就愈具有概括性,作品的意境就愈加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