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康课的千变万化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er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有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我们利用手边资源上好体育课很重要的因素,也是我们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合理和巧妙的利用我们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来为我们的体育课服务,发挥有限资源被我们无限利用的重要力量,我认为这也是我们课程改革的突破。随着我们老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我们觉得我们的教科书不应该是我们唯一的课程资源了。下面我根据我在我们学校上课的体会和对学校有限资源的几个巧妙运用和大家分享研讨一下。
  一、“高科技” 体育课变“网络课”
  所谓“高科技”,对于现在其实就是运用学校里配备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我在一次“前滚翻”的新授课中,我是这样利用的,首先在强调好保护帮助的前提下,让学生做基本的团身和滚翻练习,利用高低的重力差距,一部分学生进本可以做到滚翻了,然后我带他们回到教室,我们学校教室刚配备了一体机,网络使用很方便。我把前滚翻动作的视频,放给学生们观看。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因为开始只是做基本团身滚动,学生们并不知道完整的动作,我们去观看视频,在他们带着好奇心的情况下给他们一直观印象。这样的好处我认为有这几点:
  1.给学生一直观印象,对于运动技能的形成首先给他们一个泛化相。
  2.相当于老师做示范,学生们观察的角度更充分。如果在操场可能有的同学是这个角度看到老师动作,有的学生是另一个角度。
  3.分解动作的观看,每一个动作老师都可以让视频暂停,把动作定格在那充分给学生讲解。
  4.完成动作的观看,可以慢放。让学生们充分看清楚。观察好每一个分解动作衔接的环节。
  5.学生们观看了动作之后,自己去做的时候可能并不能规范,但他们已经成为了“小老师”,在保护帮助的时候可以指点同伴。
  学生们具有模仿能力的天赋,他们把正确的动作都印在脑海里,去体操房做动作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联想起观看的视频,来做动作。
  这样我重新把学生带到体操房,让他们分组来做前滚翻练习,他们就会模仿的去做,因为正确的动作已经在他们的大脑里,自己实际做的如何先不说,首先他们都已经成为了同学们之间的老师,他们看到被保护帮助的同学做动作,就会看到他们的不足,错误的地方,就会给同伴们指点。
  二、“摄影师”体育课变“摄影课”
  我是“小小摄影师”,运用学校的数码相机和DV。还是同样举上面“前滚翻”的例子,在看完视频,去做动作的时候,老师运用DV,把有代表性的同学的动作拍下来。同时,让学生们发现有特别的,用数码相机给队友拍下来,然后我们放在电脑上一起观看。这样做我认为有几个优点是:
  1.学生们在拍摄的时候勇于发现队友的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这样他们在自己做动作的时候也会注意。
  2.对于自己的动作,学生们自己是看不到的,但老师拍下来一起去电脑观看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动作是什么样子,有利于错误动作的纠正。
  3.学生们的“童心”,他们会为了“上镜”每一次练习都会投入很高的信心,大大增加了课堂的效率。
  三、“小歌手”健康课变“音乐课”
  我们在健康课的教学中,一样可以变化多彩,运用到我们学校的其他资源。我这里说一下我一次牙齿课中的方法。牙齿的健康课理论性是比较强的,学生们往往都是死记硬背我们的牙齿名称和概念,还有我们保护牙齿的方法,这样他们可能花费多的时间,还没有掌握好知识,事倍功半。我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课堂上穿插了两首歌曲,把牙齿的结构和牙齿的保护与刷牙,寻找了两首儿歌,利用我们学校的音乐教室,充当了一次音乐老师。这样一变也得到了一定的效果:
  1.本来抽象的概念变成了有趣的“歌词”,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2.因为音乐的节凑,让他们在对刷牙动作的顺序上记忆深刻,不会漏掉刷牙的牙面和刷牙的顺序。
  3.同样是儿歌的作用,他们回家都会主动的唱着儿歌去刷牙,达到了我们健康课的目标。
  上面是我利用我们学校的施设资源为我课所用,还有其他的一些师资资源和隐形资源同样是可以开发利用的。比如我们学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在体育课学生们心理有变化的时候我经常去心理咨询老师来辅导帮助学生。又比如我们学校有卫生室,在健康课的教学中我也会把我们学校的卫生员请到我们的课堂中来,针对某个细节来进行讲解。隐形的资源必要的时候我们一样可以利用,比如我们学校和交警是合作单位,冬天体育课我进行越野长跑的时候,可以让交警同志在路口协调一下,开展一个小型的越野比赛。又比如有个同事家属是我们这某俱乐部教练,我在进行健美操授课的时候,借鉴她的音乐同时让她来学校指导等等,我认为这都是我们可以利用为我们体育课服务的资源。
  对于校内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这是我自己的一点点体会和经验,总之合理和巧妙的运动,我们身边这些有限的资源都可以给我们的体育课提供无限的价值,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摘 要:摘要:三年级习作,老师们暗暗叫苦,上下求索,倍尝酸甜苦辣。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悟到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激发兴趣,是开启快乐之门。激发兴趣有三种途径:①创设情境;②有充分的积蓄;③巧用游戏;④体验成功。第二,广泛积累,是写作之源。第三,模仿,是创新必经之路。实践证明,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教给写作的技巧,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话不假,一提起三年级
期刊
自普及义务教育以来,特别是在“两免一补”优惠政策的实施下,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农村中学还是还有辍学学生,学生辍学仍然困扰着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  学生辍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学校、社会、家庭。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最重要的环节。学校的种种原因会导致学生流失、辍学。首先是不合理的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农村学校,领导为了政绩和学校的声誉制定了一系列不符合国家教育方针的教育教学体制,如分层
期刊
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永流中学继续紧紧围绕“凝心聚力抓教育,踏踏实实搞教学,和谐创新谋发展”的目标。群策群力,致于开拓,创新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落实五项措施,扎实推进德育体系建设  永流中学以德育体系的构建为依托,突出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思想,让资源真正得以开发和利用,让活动真正发挥效能,让班级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园,让孩子们真正在日常生活中体验人生,感悟人生,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围绕这个
期刊
“疑为思之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创新的先声。课堂问题设计的前提是“疑”。从“疑”入手,给学生营造一个适于探究的学习氛围,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新视角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时空中思索、辨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的创新。从“疑”人手,还能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需求,在有疑、追疑、思疑、释疑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探究动力。  一
期刊
摘 要:在实施新课改的进程中,思品课要达到有效性,就必须改变空洞说教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只有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同身受,才会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思品;教学;联系;生活;方法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在现实中成长的。因此,教育应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品课原本是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但传统的品德课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观念
期刊
摘 要:一堂高效的历史课,应该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关键词:教学实践;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分组活动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一节课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通过我们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最终
期刊
摘 要:技工学校把学生培养受社会尊重、企业欢迎的合格人才,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懂得尊重别人,要学会做人,要明礼诚信,对人要宽容,同时要有责任心,虚心和团结协作、脚踏实地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学校才可能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关键词:技工学校;培养;尊重;欢迎;技能人才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受社会尊重、企业欢迎的技能人才,我的理解就是指“习惯好的
期刊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合理地设计课堂提问,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遵循科学原则下,明确课堂提问的类型及作用,“给学生提出一个课题,即‘问题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求知欲”,从此便开始了思维的纵深发展。达到启发思维,拓展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非智力因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诸多因素中,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情感;钻研问题;学习兴趣  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其学习活动与学习效果。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能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就不可能获得较大的成就。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期刊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注重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思维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在遇到难题时,能多角度思考,善于发散思维,又善于集中思维,一旦发现按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