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l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和帮助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指导学生寻求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具体任务还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研究性教学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选择并确定学习内容,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讨论、探索、发现和体验的一种教学过程。
  【关键词】生物教学 研究性学习 实施策略
  长期以来,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教材的绝对权威性,使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养成了极强的依赖性,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和主见,不会质疑,不会探索,更谈不上创新了。而生物学科新大纲明确指出:“通过课题研究活动,着重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创新能力,增强实践能力。”而研究性学习所强调的能力不只是对课堂教师讲授的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复述的能力,它还要求学生能从多种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能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能熟练地使用信息工具和各种相关软件,能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等,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以培养今天的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己任。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从只是获得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到同时重视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来获得直接经验并解决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从单纯地关注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体系的掌握,学生模仿和再现书本知识的能力,到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对大量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反思和运用能力。
  (一)讲研究重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系统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以学科的学习带向了综合的学习,它要求学生通过问题的提出,以课题式的学习方式,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期有所收获。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讲实际重过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体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要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炼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识品质,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三)讲实效重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的兴趣、经验和需要的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应用以及研究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并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良好思维的养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二、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模式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的前提下,由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对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建构的实施者,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科学和谐的学习氛围,是知识建构的点拨者。因此,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可以归纳为:
  (一)确定目标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与本学科有关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或者是从学习中发现问题,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表述出来。
  (二)设计方案
  在教师的点拨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最终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即作出假设、预测结果,并指导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器具、材料、信息资源,设计一个具有很强操作性的研究或实验方案。
  (三)操作探究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验设计,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具体包括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收集资料数据,分析结果等步骤。
  (四)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进行后期处理。通过这个实验方案得出的结论与所做的假设对照,若假设被肯定,说明方案可行,若不能证明,则要重新修改原来的实验方案,再提出新假设。
  (五)分析总结
  学生在各项工作结束后,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选题策略
  由于研究性学习有很强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研究性课题时,必须考虑学生能力培养与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合学生开展研究的课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题:   1.渗透科学家及其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介绍。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相关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研究态度、方法和精神,从中逐渐感悟科学研究的艰辛、乐趣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等。
  2.选取教材中的适当内容,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中学生物新教材中,有大量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如在讲到“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人为什么会有男女性之分?生男生女是怎么回事?”“统计资料表明:男性色盲患者的发病率为7%,而女性色盲患者的发病率仅为0.5%,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等的方式,引导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这样既改变了教师枯燥的讲述,又能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教学过程中所遇到问题,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而有时这些问题又不能直接从书本上得到答案,在这种情况下,针对相关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例如,在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当学生观摩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理解了渗透作用原理之后,可进一步提出如下问题,以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要选用紫色的洋葱表皮细胞?用白色的洋葱可以吗?用洋葱的根尖生长点细胞作材料行吗?当把蔗糖溶液浓度提高到50%时,换入清水后是否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如果把洋葱表皮细胞浸入到5%和尿素溶液中,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等,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状态,从而顺利地得出结论,并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索过程的乐趣。
  4.结合当地生产、生活实际,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把学到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因此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与当地的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并从中选出有关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二)探究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它要求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适度地给学生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研究性学习强调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科学家探索的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形成敢于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为以后各种创新活动打下牢固的基础。
  2.培养信息意识和主动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传统的教育以记忆、理解为目标的一般学习方式比较,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进行的,是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最终目标的。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主动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关键。研究性学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学会沟通与合作交流的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弘扬社会的人文精神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视为重要基石。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交往的良好空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和成果,学会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和信任,学会互相帮助和支持,使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
  4.培养和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研究性学习多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强调学生独立自主。因此,研究性学习就涉及组织和管理问题。怎样协调工作关系、人际关系?怎样调动每个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都会遇到这些问题并需他们自行解决,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的时候,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就会在探究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
  四、对研究性学习的一点体会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创造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社会热点问题、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为他们拓宽了学习的空间。通过实验、调查、观察、思考、表达、交流,加强了学生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使用有关仪器和工具,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帮助,又使学生的人格和创造力、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得到了培养和提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此,研究性学习反过来又促进教师不断地学习和吸纳新知识、新方法,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祥沛. 生物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中学生物教学,2004(1-2).
  [2]周世杰. 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建构. 中学生物教学,2004(5).
其他文献
房地产行业,从计划经济资源配置机制到市场体系的演变,从经历不健全的市场机制到逐渐成长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历了它跌宕起伏的几十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全球化的推进
【摘 要】在学生来源的多源化、基础的参差不齐、思维定式、认识的浅薄情况下,写作成了学生最头痛也是老师最头痛的事情。如何让学生把写作当做一件乐事呢?  【关键词】兴趣 创意 体验  过去的作文教学一直遵循着文本和写作技法相结合的模式。学生经过训练之后,懂得了文章的基本要素,掌握了行文的基本原则,写出了比较规范的文章。但是由于过分强化和片面地将其理解为作文教学的根本和全部,则导致学生作文大多是千篇一律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复习的重要性也是不可估摸的,复习对优秀生来说会是好上加好,对中等生而言也会更上一台阶,对学困生更能起到重振信息的关键时刻。不管我们用什么方法,只要能使历史复习的效率提高,都是复习的好办法。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去发现、思考新的策略,并及时改进复习的方法。  【关键词】初三历史 有效复习 复习计划  怎样把复习课上好,这不管对于哪个学科来说,上好复习课,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
食堂作为单位员工日常饮食场所,是评价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员工对饮食要求愈来愈高,单位的硬件实力也不断在发展,食堂也成为员工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今单位食堂多以招
【摘 要】语文教学在现代新科技、新知识、新信息、新思维的挑战下,必须用现代思维、信息观点来指导和改进语文教学,才能适应在新形势的要求,才能让学生创造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现代新科技 新知识 新信息 新思维 现代思维 知识面 创造知识 创新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知识、新信息、新思维的挑战,要使语文教学适应并顺乎这个时代发展的潮流,全面而认真
【摘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从数学美的特性入手,对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审美能力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审美能力 数学 素质教育 教师 本文为全文原
【摘 要】伴随着教育改革形式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就自身教育工作开展,做出了进一步的教育方法研究提升。本案以初中英语情感策略教学为例,系统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策略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工作 情感策略 运用分析  一、运用情感教学 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当前阻碍学生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即是: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必要的兴趣及信心,对于英语不如汉语般可以快速良好的建立心理接受维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融资问题一直困扰着公司的发展,成为决定公司成败的重要因素。相比于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外部融资手段,股利政策内部融资,由于其限制条件少、成本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