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识别与防范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各类行船安全系数的一项重要工作。任何国家和地区在开展海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都需要给予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识别与防范工作高度的重视。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围绕“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识别与防范对策”这一主题,展开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识别;防范对策
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管理在海事管理工作体系中,属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其管理工作效果直接关系到海事智能作用的发挥和整个水上交通安全状况。为了做好水上安全交通检查和管理工作,相关人员就需要做好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识别工作,并且结合具体的原因和海事管理工作需求,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如何对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还成为相关工作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识别现状与影响因素
围绕目前各地区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识别与管理现状展开分析,可了解到:各地区海事处在进行水上交通管理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管理职能划分不明确,多头管理或无人监管现象普遍存在。以江西省万年县地方海事处管理现状为例:在该水域范围内,存在多种类型的船只,包括机动渡船、农用船、货物运输船等等,在管理工作中,具体涉及到的管理职能部门也很多,除了交通运输部门之外,还设计到水利部门、农业部门、旅游管理部门、海事部门等。在多部门交叉管理的情况下,当地并未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如此就导致该水域内的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责任无法落实到位。当出现交通安全风险事件时,各部门会相互推卸责任,长此以往,就给水上交通安全留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二是,管理技术更新滞后,交通运行风险未得到有效识别。各地区要想提升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效果,保障水上交通的安全可靠性,就需要注重对风险管理技术的创新。但事实上,仍然有不少地方的还是管理处在开展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未注重对新技术的引入,而是依旧沿用传统以人力检测风险为主的模式。倘若相关人员无法及时检测到风险,就会增加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三是,执法力度不严,违法成本过低,增加违法风险发生概率。不少地区的海事安全监管人员在识别风险的过程中,存在执法力度不严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监管人员未认真履行自身的监管职责,缺乏安全监管意识;监管人员不具备较强的风险识别能力,导致风险无法被全面掌控。此外,由于违法成本过低,导致执法的震慑作用被减弱,这也是影响执法监管力度的一项关键因素。
四是,水上安全监管人员调动频繁,监管队伍不稳定。水上安全监管是一项技术性要求较强的工作,工作人员要想全面监管各项风险系数,就需要熟悉整个业务流程。而在水上安全监管人员调动过于频繁的情况下,监管人员就无法及时掌握业务要求和业务流程,如此就容易影响到水上安全风险监管工作的整体效率。
二、水上交通安全风险防范对策
(一)强化各部门管理职能,明确各方主体的监管责任
首先,对相关法律制度加以完善,以文件形式,对各方监管部门的职责加以明确,防止出现多头监管、交叉监管现象,同时避免监管漏洞;其次,在实际开展水上安全监管工作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促进相互间协调性的提升,一方面,提升水上安全监管工作的效果;另一方面,使得执法力度有效提升,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惩,增强执法部门的震慑力,降低违法风险的发生概率。同时,我国还需要对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制度加以完善,为相关部门开展安全风险识别和控制工作,提供可靠的制度依据,促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积极引进现代化监管技术,扩大监管范围
针对上述提到的监管技术更新滞后,交通运行风险未得到有效识别的问题,有关部门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即;积极引进现代化监管技术,扩大监管范围,保障监管质量。如,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识别与监管部门,可以借助“4R”技术,对风险进行全方位监管,一方面,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升风险识别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人工工作量,提升监管部门整体运作效率。可以说,通过对现代监管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水上交通安全问题的全方位监管。
(三)做好监管人员培训工作,提升其风险识别能力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应该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参加风险识别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以此提升他们的风险识别能力。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可以有目的的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并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出风险监控人员的专业性,从而促使他们有效识别风险,促进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完善用人机制,提升监管队伍的稳定性
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识别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为了促进风险监控工作效率的提升,管理人员就需要对用人机制加以完善,减少人员流失率,以此稳定监管队伍。如,可以适当提升风险监管人员的薪酬水平,滿足他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与此同时,还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整改措施,改善渡运环境,同时维护好港口的整体环境。在工作过程,风险识别人员需要针对不达标的船只,加大查处力度,要求船主及时维修和保养船只,减少船只质量不达标风险发生概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海事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给予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识别与防范工作高度的重视,一方面,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另一方面,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防范风险,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维护良好的海运环境,为我国海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做贡献,进而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谷雨,王成璞,焦洪岭,马来好,沈俊.我国水上交通安全“全风险”预控体系构建与实施关键技术分析[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8(04):35-38.
[2]杨立波,王旺,陈厚忠,严新平,王世伟.海上交通安全监管水域风险判断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5,39(02):316-319.
[3]钟毓凌.浅析航运企业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13(12):65-66.
关键词: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识别;防范对策
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管理在海事管理工作体系中,属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其管理工作效果直接关系到海事智能作用的发挥和整个水上交通安全状况。为了做好水上安全交通检查和管理工作,相关人员就需要做好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识别工作,并且结合具体的原因和海事管理工作需求,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如何对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还成为相关工作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识别现状与影响因素
围绕目前各地区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识别与管理现状展开分析,可了解到:各地区海事处在进行水上交通管理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管理职能划分不明确,多头管理或无人监管现象普遍存在。以江西省万年县地方海事处管理现状为例:在该水域范围内,存在多种类型的船只,包括机动渡船、农用船、货物运输船等等,在管理工作中,具体涉及到的管理职能部门也很多,除了交通运输部门之外,还设计到水利部门、农业部门、旅游管理部门、海事部门等。在多部门交叉管理的情况下,当地并未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如此就导致该水域内的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责任无法落实到位。当出现交通安全风险事件时,各部门会相互推卸责任,长此以往,就给水上交通安全留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二是,管理技术更新滞后,交通运行风险未得到有效识别。各地区要想提升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效果,保障水上交通的安全可靠性,就需要注重对风险管理技术的创新。但事实上,仍然有不少地方的还是管理处在开展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未注重对新技术的引入,而是依旧沿用传统以人力检测风险为主的模式。倘若相关人员无法及时检测到风险,就会增加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三是,执法力度不严,违法成本过低,增加违法风险发生概率。不少地区的海事安全监管人员在识别风险的过程中,存在执法力度不严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监管人员未认真履行自身的监管职责,缺乏安全监管意识;监管人员不具备较强的风险识别能力,导致风险无法被全面掌控。此外,由于违法成本过低,导致执法的震慑作用被减弱,这也是影响执法监管力度的一项关键因素。
四是,水上安全监管人员调动频繁,监管队伍不稳定。水上安全监管是一项技术性要求较强的工作,工作人员要想全面监管各项风险系数,就需要熟悉整个业务流程。而在水上安全监管人员调动过于频繁的情况下,监管人员就无法及时掌握业务要求和业务流程,如此就容易影响到水上安全风险监管工作的整体效率。
二、水上交通安全风险防范对策
(一)强化各部门管理职能,明确各方主体的监管责任
首先,对相关法律制度加以完善,以文件形式,对各方监管部门的职责加以明确,防止出现多头监管、交叉监管现象,同时避免监管漏洞;其次,在实际开展水上安全监管工作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促进相互间协调性的提升,一方面,提升水上安全监管工作的效果;另一方面,使得执法力度有效提升,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惩,增强执法部门的震慑力,降低违法风险的发生概率。同时,我国还需要对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制度加以完善,为相关部门开展安全风险识别和控制工作,提供可靠的制度依据,促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积极引进现代化监管技术,扩大监管范围
针对上述提到的监管技术更新滞后,交通运行风险未得到有效识别的问题,有关部门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即;积极引进现代化监管技术,扩大监管范围,保障监管质量。如,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识别与监管部门,可以借助“4R”技术,对风险进行全方位监管,一方面,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升风险识别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人工工作量,提升监管部门整体运作效率。可以说,通过对现代监管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水上交通安全问题的全方位监管。
(三)做好监管人员培训工作,提升其风险识别能力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应该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参加风险识别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以此提升他们的风险识别能力。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可以有目的的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并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出风险监控人员的专业性,从而促使他们有效识别风险,促进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完善用人机制,提升监管队伍的稳定性
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识别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为了促进风险监控工作效率的提升,管理人员就需要对用人机制加以完善,减少人员流失率,以此稳定监管队伍。如,可以适当提升风险监管人员的薪酬水平,滿足他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与此同时,还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整改措施,改善渡运环境,同时维护好港口的整体环境。在工作过程,风险识别人员需要针对不达标的船只,加大查处力度,要求船主及时维修和保养船只,减少船只质量不达标风险发生概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海事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给予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识别与防范工作高度的重视,一方面,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另一方面,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防范风险,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维护良好的海运环境,为我国海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做贡献,进而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谷雨,王成璞,焦洪岭,马来好,沈俊.我国水上交通安全“全风险”预控体系构建与实施关键技术分析[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8(04):35-38.
[2]杨立波,王旺,陈厚忠,严新平,王世伟.海上交通安全监管水域风险判断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5,39(02):316-319.
[3]钟毓凌.浅析航运企业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13(1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