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南宁市“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普九”达标后,义务教育从规模发展转到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为了促进城乡和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南宁市教育局要求市教科所、各县(区)教研室调整工作思路,把教科研工作的重心下移到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广大农村的义务教育学校,扎扎实实抓质量,整体提高全市基础教育的水平。
为了落实市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南宁市教科所从各县(区)分别抽取一所乡镇小学和一所乡镇初中,作为市农村中小学校校本教研基地学校,以“市教科所抓点,县(区)教研室抓面”的形式,在全市中小学建立并践行了校本教研制度。两年多来,南宁市教科所根据基地学校的实际及全体农村教师的需要,在县(区)教研室的协助下,积极组织开展全市范围内城乡教师“聚焦课堂,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把教研的地点设在农村基地学校,让城乡教师一起“走进”课堂、研究课堂,在课堂中学习、在课堂中研究、在课堂中提高。具体做法是:首先,由农村教师将自己感觉最难教的内容提出来,经研究选定同课异构的内容;然后,由城乡优秀教师分别在自己学校备课、试教——这一过程实际是城乡两校教师自主学习、集体研究的过程;最后,在基地学校由城乡优秀教师分别用不同的班级上课。由于城乡教师对课标教材的理解不同,所备所上的课在结构、风格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上亦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风格的课。课后,上课教师再与听课教师进行零距离互动交流,并由市教科所教研员进行最终述评。这样的教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教师的需要,使每位农村教师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大大提高了农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较好地实现了城乡教师的互补共振。
我们知道,植物界有—种“共生效应”,即某种植物单独生长时会枯萎死亡,而与另一种植物一起生长就会生机勃勃。城乡教师“聚焦课堂,同课异构”活动自始至终贯串一个“研”字,突出一个“实”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它实现了城乡教师的“共生效应”。由于上课的内容以双方共同研究为基础,农村教师提出的很多问题,城市教师以前未必思考过。城市教师在参加此类教研活动时,既能充分享受成就感,也能引发自己进一步的思考。而对于广大农村教师而言,此类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仅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对自己原有的教法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更使他们的心灵深处产生了振动。正如一位农村教师所说:学生是我们的学生,内容是我们定的,城市教师用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资源,上出了与我们截然不同的课;过去埋怨没经费、没设备、学生素质不高,现在看来,还是我们的思想观念问题。其次,它为农村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该活动将教师的研究、学习和日常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强化了合作、交流,开发了差异资源,激发了广大一线教师在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和主体作用。整个活动不仅关注理论学习和交流、讨论,更关注教师行为的改进。活动虽然没有冗长的理论,但却在不断地讨论着贯彻课改新理念的具体方法,讨论着对新理念的理解和应用,讨论着教学细节的处理技巧。不少中心校的领导模仿这样的方法,在他们管辖的村完小、教学点开展类似的活动,将“聚焦课堂,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进一步下移,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再次,它为广大农村一线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的平台。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较少,而该活动开展的地点在农村基地学校,农村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参加教研活动,而收获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教师自己的参与、思考和行动。这就为大批愿意学习、愿意提高的教师提供了机会,让他们看到了自己专业成长的曙光。
为了落实市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南宁市教科所从各县(区)分别抽取一所乡镇小学和一所乡镇初中,作为市农村中小学校校本教研基地学校,以“市教科所抓点,县(区)教研室抓面”的形式,在全市中小学建立并践行了校本教研制度。两年多来,南宁市教科所根据基地学校的实际及全体农村教师的需要,在县(区)教研室的协助下,积极组织开展全市范围内城乡教师“聚焦课堂,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把教研的地点设在农村基地学校,让城乡教师一起“走进”课堂、研究课堂,在课堂中学习、在课堂中研究、在课堂中提高。具体做法是:首先,由农村教师将自己感觉最难教的内容提出来,经研究选定同课异构的内容;然后,由城乡优秀教师分别在自己学校备课、试教——这一过程实际是城乡两校教师自主学习、集体研究的过程;最后,在基地学校由城乡优秀教师分别用不同的班级上课。由于城乡教师对课标教材的理解不同,所备所上的课在结构、风格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上亦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风格的课。课后,上课教师再与听课教师进行零距离互动交流,并由市教科所教研员进行最终述评。这样的教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教师的需要,使每位农村教师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大大提高了农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较好地实现了城乡教师的互补共振。
我们知道,植物界有—种“共生效应”,即某种植物单独生长时会枯萎死亡,而与另一种植物一起生长就会生机勃勃。城乡教师“聚焦课堂,同课异构”活动自始至终贯串一个“研”字,突出一个“实”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它实现了城乡教师的“共生效应”。由于上课的内容以双方共同研究为基础,农村教师提出的很多问题,城市教师以前未必思考过。城市教师在参加此类教研活动时,既能充分享受成就感,也能引发自己进一步的思考。而对于广大农村教师而言,此类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仅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对自己原有的教法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更使他们的心灵深处产生了振动。正如一位农村教师所说:学生是我们的学生,内容是我们定的,城市教师用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资源,上出了与我们截然不同的课;过去埋怨没经费、没设备、学生素质不高,现在看来,还是我们的思想观念问题。其次,它为农村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该活动将教师的研究、学习和日常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强化了合作、交流,开发了差异资源,激发了广大一线教师在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和主体作用。整个活动不仅关注理论学习和交流、讨论,更关注教师行为的改进。活动虽然没有冗长的理论,但却在不断地讨论着贯彻课改新理念的具体方法,讨论着对新理念的理解和应用,讨论着教学细节的处理技巧。不少中心校的领导模仿这样的方法,在他们管辖的村完小、教学点开展类似的活动,将“聚焦课堂,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进一步下移,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再次,它为广大农村一线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的平台。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较少,而该活动开展的地点在农村基地学校,农村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参加教研活动,而收获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教师自己的参与、思考和行动。这就为大批愿意学习、愿意提高的教师提供了机会,让他们看到了自己专业成长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