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现状,就三种常见的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劣进行比较。提出中学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应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使体育课教学更好地完成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任务,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研究
多年来,我国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几乎没有质的变化。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性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体育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我们应该改革传统的、单一的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向更加人性化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能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变。
一、我国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体育教学大多以班级为单位授课,多数情况下是采用男女生同时授课或男女生分开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体育课大多是在室外,多数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法,甚至连教学内容也是完全相同的。由此可见,我国现行的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行政教学班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二、三种常见的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分析
常见的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传统的以行政教学班为单位,第二种是在同一年级打破班级界限重新编班进行选项学习,第三种是打破年级界限重新编班进行选项学习。其中以行政教学班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常见。
1.以行政教学班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
该教学组织形式是目前许多学校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优点是:①简单易行,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②容易组织开展教学,即便是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也能开展教学。
其缺点是:①不能适应不同能力的学生。在同一班级下开展教学,教师很难全面照顾到,造成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差的学生“吃不完”,长此以往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②不能满足不同兴趣的学生。在同一教材下开展教学,不喜欢该项目的同学一定是被动地学习或锻炼,学生很难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其效果可想而知。③不利于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统一的教材、同样的教学条件,很难满足不同兴趣和性格学生的需求。因此,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
2.在同一年级打破班级界限重新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该教学组织形式是新课改下许多学校正在探索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优点如下:①更加人性化的教学。分班选项学习就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能力重新选项编班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学生的学习心态是积极向上的。②能满足不同兴趣的学生需求。在同一年级打破班级选项教学,既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同时又能使学生长期系统地学习某一项目并进一步得到提高,真正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一两个体育项目,保证了体育教学效果的长期性和实效性。③能适应不同能力学生的要求。同一项目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分组或分班教学。例如学生较为喜欢的篮球项目,可能会有较多的学生选项学习,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分成A、B两个班进行教学,以学生的能力来确定教学目标,这样学生的兴趣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潜力也会得到充分的挖潜。
3.打破年级界限重新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此教学组织形式对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的要求比较高,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绝大多数学校是无法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在此不作更多阐述。
三、实现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与教学方法的改进
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抛弃旧的教学模式,使现代教学模式适应教育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教材、课堂”三个中心,沿袭式和灌输式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和锻炼习惯的养成。现代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只有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手段,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的素质教育。原有的教学大纲规定了每一节课应该上什么内容,教师只需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去上课就行了。而新课程标准只设置了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并未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内容的权利“下放”给了教师和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在课程标准设置的框架内,考虑如何更好地选择更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和比较不难看出,传统的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打破班级分班选项的组织形式是新课改下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学校会采用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只有那些“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等,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出版社,2004.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1.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研究
多年来,我国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几乎没有质的变化。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性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体育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我们应该改革传统的、单一的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向更加人性化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能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变。
一、我国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体育教学大多以班级为单位授课,多数情况下是采用男女生同时授课或男女生分开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体育课大多是在室外,多数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法,甚至连教学内容也是完全相同的。由此可见,我国现行的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行政教学班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二、三种常见的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分析
常见的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传统的以行政教学班为单位,第二种是在同一年级打破班级界限重新编班进行选项学习,第三种是打破年级界限重新编班进行选项学习。其中以行政教学班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常见。
1.以行政教学班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
该教学组织形式是目前许多学校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优点是:①简单易行,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②容易组织开展教学,即便是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也能开展教学。
其缺点是:①不能适应不同能力的学生。在同一班级下开展教学,教师很难全面照顾到,造成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差的学生“吃不完”,长此以往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②不能满足不同兴趣的学生。在同一教材下开展教学,不喜欢该项目的同学一定是被动地学习或锻炼,学生很难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其效果可想而知。③不利于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统一的教材、同样的教学条件,很难满足不同兴趣和性格学生的需求。因此,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
2.在同一年级打破班级界限重新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该教学组织形式是新课改下许多学校正在探索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优点如下:①更加人性化的教学。分班选项学习就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能力重新选项编班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学生的学习心态是积极向上的。②能满足不同兴趣的学生需求。在同一年级打破班级选项教学,既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同时又能使学生长期系统地学习某一项目并进一步得到提高,真正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一两个体育项目,保证了体育教学效果的长期性和实效性。③能适应不同能力学生的要求。同一项目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分组或分班教学。例如学生较为喜欢的篮球项目,可能会有较多的学生选项学习,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分成A、B两个班进行教学,以学生的能力来确定教学目标,这样学生的兴趣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潜力也会得到充分的挖潜。
3.打破年级界限重新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此教学组织形式对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的要求比较高,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绝大多数学校是无法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在此不作更多阐述。
三、实现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与教学方法的改进
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抛弃旧的教学模式,使现代教学模式适应教育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教材、课堂”三个中心,沿袭式和灌输式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和锻炼习惯的养成。现代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只有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手段,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的素质教育。原有的教学大纲规定了每一节课应该上什么内容,教师只需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去上课就行了。而新课程标准只设置了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并未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内容的权利“下放”给了教师和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在课程标准设置的框架内,考虑如何更好地选择更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和比较不难看出,传统的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打破班级分班选项的组织形式是新课改下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学校会采用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只有那些“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等,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出版社,2004.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