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隐喻背后的生存困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vcxzx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是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V.S.奈保尔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奈保尔的父亲为原型,真实地再现了他父亲在印度母系社会和大的殖民社会的双重包围下苦苦寻找安身立命之所的故事。小说以房子为隐喻,深刻地刻画了毕斯沃斯的生存困境,杯出毕斯沃斯对房子的寻求不仅象征他对个人身份的追求,也象征性地反映了作家本人文化身份认同危机的焦虑感。毕斯沃斯至死也没有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也说明了对于奈保尔这样的具有复杂文化身份的殖民地人来说,想要追求文化身份是无望的。
  【关键词】房子 隐喻 身份 文化身份
  《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是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V.S.奈保尔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加勒比海岛国特立尼达的社会生活为背景,以奈保尔的父亲为原型,讲述了一个在特立尼达生活的印度婆罗门一毕司沃斯先生一生寻求一幢属于自己房子的艰辛历程。这本小说在奈保尔心中占有重要位置。他曾深切地回忆道“在所有我的著作中,这本书(《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是最贴近我的。它最具有个人化的经历,书中讲述的是孩提时代所见所感。”小说以房子为隐喻,深刻地刻画了毕斯沃斯的生存困境,指出毕斯沃斯对房子的寻求不仅象征他对个人身份的追求,也象征性地反映了作家本人文化身份认同危机的焦虑感。
  一、房子——作为身份的隐喻
  布鲁斯·金曾说过:“在奈保尔的小说里,房子、花园、家庭聚会常常是象征,因为它们象征了秩序、社会、文明、成就或至少他们的潜力或理想,即使实际上是幻灭。”在《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中,毕斯沃斯先生一生都在追求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从小说内容上不难看出,毕斯沃斯对房子的执着追求实际上是对身份,独立和自由的追求。
  理想的家,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地方,是人们的避风港。但是毕斯沃斯先生的家里却总是充满着冲突,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是非之地”。毕斯沃斯先生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因为生有六指和胎位不正而被视为不祥的人。因为他的贪玩害死了父亲。他父亲死后,他和家人各奔东西,不得不离开他父亲的房子,“他唯一有些权力的房子,在以后的35年里,他只得成为一个漂泊者,辗转在没有一处他可以成为是自己的地方”。他和妈妈住在富有的姨妈家的小木屋里。在那里,周围的人都是陌生的,甚至于他自己的母亲也总是羞于表示对他的喜爱与关心。父爱和母爱的缺失让他失去了孩提时代的安全,寄人篱下的毕斯沃斯曾经对母亲愤怒地说:“我自己会找份工作。我将来有一天会有自己的房子”。入赘到图尔斯家族后,图尔斯家族的啥奴曼大宅成了他第二个“暂居地”,但却不是属于他的真正的房子,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座监狱,“在图尔斯太太的女儿女婿和孩子们的包围下,他有一种被吞没的、无足轻重的甚至是害怕的感觉”。同时,在这个按印度教所建立起来的等级森严的大家族中,毕斯沃斯先生处于权力的最下层,他既没有属于个人或小家庭的空间,更没有任何地位和尊严,他只是图尔斯家族的廉价的劳工,根本没有自己独立的身份和人格,然而他不会放弃反抗,面对残酷的命运,他开始了艰难而又漫长的“寻房之路”。因为“对于毕斯沃斯先生来说,房子不仅仅是一个避风避雨之所,更是一个安身立命之地,是他的身份、地位、尊严和人格独立的物质象征。……能否拥有自己房子,成为他的却之不去的、难以摆脱的心里情结”。毕司沃斯先生试图自己建房子,彻底摆脱图尔斯家族的束缚,可是两次都失败了。他在绿谷建的房子被甘蔗种植园上的劳工纵火烧毁,他在矮山建的第二座房子又被他自己烧荒的火所损坏。最后他很幸运的在西班牙港当上了记者,买了一座房子。可是为了这座房子,他上了别人的当,付了太多的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即使最后锡金街的房子极其简陋,但是他和他的家人还是很快就习惯了房子的种种缺点,开始引以为豪,并有了“家”的感觉。拥有了房子,就意味着他拥有了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私人空间,拥有了在这一空间中随心所欲活动的权利和自由,这对毕斯沃斯先生来说是弥足珍贵的,意味着身份、独立和自我尊严的复得。
  纵观全篇,房子是贯穿小说的一个中心意象。主人公一生都在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由于始终没能够拥有自己的房子,毕斯沃斯先生一直在流浪。在他所居住过的每一座房子中,他都没有支配权。也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他对房子的渴求已经不仅仅是对一个住所的追求,而是混合了对于安全、归属和自我以及身份的追求。
  二、房子——作为V.S.奈保尔文化身份的隐喻
  奈保尔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居无定所的,所以对房子有着一种难解的情结。这种情结在其小说中都可以看见影子。这样,作家自己所代表的文化、归属难题,不是直接加以表现或论证,而是以更文学化、美学化的手法,采用象征或隐喻来做到。小说的开头就清楚地点出了毕斯沃斯从童年时代就未享有在自己房子里的滋味。毕司沃斯先生渴望房子和追求房子的一生表达了印度移民寻求安身立命之所和归属感的渴望。毕司沃斯先生的处境是那个时代特立尼达印度移民处境的象征,同时也隐喻了作者对文化身份的追求。
  与其笔下的主人公一样,作者奈保尔本人有着复杂的文化身份。特立尼达是他的故乡,印度是他的祖籍。英国是他现在的定居地,奈保尔无疑受到多重文化的影响,因此其身份是混杂的。奈保尔在这三处地方都找不到文化认同,他成了一个边缘人,一个局外人。一个文化上的“杂种”。失去了文化身份的奈保尔,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异化感和流放感。多重文化的影响和身份的混杂造成了像奈保尔这样的后殖民主体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使他们对自己区别于他者的独特性和生存意义的认识十分困惑,并使之成为文化上和社会地位上双重的“无根边缘人”。毕斯沃斯先生苦苦追求房子和自己的家园。这也象征性地反映出作家所面I临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和由此带来的焦虑感。特立尼达是英属殖民地。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生活在后殖民社会或国家的毕斯沃斯先生及其迁移到特立尼达的祖先们的文化身份早己注定为是兼有三种不同文化特征的混雜性质的,所以无法彻底而独立地拥有哪一种文化身份。殖民地人民的无家园感、无归属感、边缘感和文化身份认同危机,都是由殖民文化造成的。
  从后殖民批评角度看,毕斯沃斯对房子的追求不仅象征他对自己身份的寻求,更象征了作者本人的文化认同危机。毕司沃斯先生至死也没有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寻找的每一所房子都不能给他以真正的家的感觉,说明了他融入主流社会和追求事业成功的种种努力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也说明了对于奈保尔这样的具有复杂文化身份的殖民地人来说,想要追求文化身份是无望的。这种无望无助的虚空感似乎已经成为殖民地知识分子不可摆脱的宿命,正如艾勒克·博埃默所说,“穿着借来的袍子而要成为真正的自我是无比艰难的。”
其他文献
[摘要] 从课堂实施、师资、和教材实际出发,探讨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采取的措施。寻找切入点,探索有效途径,以使双语教学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双语教学 探索    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专业知识学习为教学重点,部分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重要定义和内容用英文讲解和标出。通过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及其自身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教学管理将是一个知识、信息高度密集的领域。本文从一线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教学管理人员所处的信息枢纽的位置、和谐校园的建设、数字化管理手段这四个方面,阐述高校一线教学管理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关键词】教学管理 信息中枢 数字化管理 和谐校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深化的今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及其自身改革的不断
概括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田径体育项目的意义和作用,客观地分析了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教学实践就改革高校田径体育项目课提出来切实可行的建议。  高校体育田径项目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贯彻落实,各地各级各类学校掀起了体育运动的新高潮,使学校体育工
摘要:从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描述、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选择、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体现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内容开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校本课程开发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描述  我校始建于1775年,已有230多年的历史。现任校长景盛在高度总结历任校长办学思路的基础上,提炼出“教學研训一体,明育人之道;学思行创合一,明成人之道”的办学思想。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明道小学就
[摘要]在《辞海》中,创业是指“创立基业或创办事业,指自主地、积极地创造业绩和成功。”简单地说,就是由个人或若干人联合创办企业并掌握所有权。与就业相比,创业具有很多不可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创业教育模式 建议 中外比较    在《辞海》中,创业是指“创立基业或创办事业,指自主地、积极地创造业绩和成功。”简单地说,就是由个人或若干人联合创办企业并掌握所有权。与就业相比,创业具有很多不可比拟的优势
置身于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中,高校外国文学教学如何面对挑战与机遇共存,以中华民族的话语,积极引领大学生站在东方看西方,自觉有意识地学习外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发展同步,是目前外国文学教学应该关注的问题。作为高校外国文学教师,应立足经典作家作品,在多元观照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作品与理论的互动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对于拓展大学生的审美视野,提升大学生的审美鉴别力与判断力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外国文
当前,高等职业学院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有弱化的趋势,这不符合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文化素质不断下降的同时,影响到了个人综合素质,今后走向社会,竞争能力不强,创新本领不足,发展没有后劲。通过对各高职院校近年来不重视文化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带来的后果,强调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要理性回归,切实加强文化课教学,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服务人民,回报社会。  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素质教育高等教育为我国各
通过对近年来大学生海外短期游学兴起的现象进行调查,探究海外游学兴起以及大学生选择海外游学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海外游学给大学生带来的利与弊,并进一步分析了“游学”这种新兴教育方式的意义和完善。大学生教育方式海外游学近年来,“海外游学”渐渐成为了一个时髦词。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假期“走出去”,进行一次短期游学,进行自我充电。游学地点近至香港,远到欧洲,应运
【摘 要】M1理论即多元智能理论(theory of multiple-intelligence),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Gardner)在对人类潜能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包含了八种基本智能。本文探讨如何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构建创造性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全面开发多种智能。  【关键词】听说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 教学方法    一、引
[摘要] 在简单阐述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高考改革的基础上,对2004年以来新课程改革试验区的语文高考卷与重庆自主命题卷作了比较分析,总结新课改试验区语文高考命题的新特点和新规律,由此对重庆市2013年第一轮新课改语文高考命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语文高考改革 “课改卷”重庆卷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大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语文高考命题也随之变得异彩纷呈。新课程的实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