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及其自身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教学管理将是一个知识、信息高度密集的领域。本文从一线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教学管理人员所处的信息枢纽的位置、和谐校园的建设、数字化管理手段这四个方面,阐述高校一线教学管理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关键词】教学管理 信息中枢 数字化管理 和谐校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深化的今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及其自身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的模式正感受着必须与时俱进的紧迫感。教学管理将是一个知识、信息高度密集的领域。一个学院的师资力量、学科特点、专业设置、学风教风、科研力量、硬件设施等怎样整合优化?一所大学的传统优势、人文精神如何更好地秉承并与时俱进?如何构建和谐院系、和谐校园,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这些都要求我们打通教学、教学管理、辅导员、教辅四个系列的界限,其中教学管理工作在整个高校运作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要求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具备通才的素质。
一、当前我国高校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等教育不是等同于职业技能学院的教育,它是一个全方位、多信息、持续性的优秀人才的养成过程,如果说一线教师对于学生更多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言教的话,那么,一线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体现的是身教和服务,学生从中得到的教育也非常直观。对于一位优秀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来说,一份课表的缮制,体现出的是一种美感,是教学规律与管理原理在运用方面的完美融合。一次四、六级外语考试。其运作强度,都能够辐射到许多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和周边经济,产生拉动作用,正形成一种考试经济与文化。一线教学管理人员与学生的一次对话,都有机会向学生展现出教育工作者深厚底蕴与气质,这是一种学校一种宝贵的无形的教育资源。
目前,不少高校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重科研、轻教学的趋势,而在教学中又存在重教学、轻管理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一线教学管理岗位难以留住优秀人才,留下的也在伺机跳槽。承担的责任与待遇不相称,在培养、工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面临较多的困难。因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大受影响,工作中难以安心。日常工作单调繁琐,责任重大,教师节,没有掌声和鲜花,年复一年,周而复始,还要耐得住寂寞。“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是很大一部分高校一线教学管理人员的感叹!
二、在高校信息化管理中,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处于枢纽的位置
高校自身根据管理和职能的需要,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和完整健全的部门系统,从而使自身成为一个庞大的科层制组织。在这种科层组织中。信息传递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而作为这种传递的实施者——一线教学管理人员,日益成为高校信息枢纽的运行者。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属于学校教学过程实施和教学质量监控的管理人员。所谓管理,就是对集体或单位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整合、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达成最大的功效而进行的活动。从学校管理的层面上来看,但有时候这种管理方式会存在“失效”的风险,因为毕竟各职能部门最终的管理对象是学生。但在管理指令的执行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意料之外的情况,这样学校必须获取反馈信息。目前高校中常用的获取反馈信息的方法是试错法——即先把教學信息传达下去,个别班级和学生在使用执行信息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或信息失效的情况时,学校就通过反馈到一线教学管理人员那里的信息对先前的指令予以修订和改进。整个试错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线教学管理人员是重要的“传输转换器”。没有他的存在,在现有体制下,这种学校和学生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就无从实现。
高校教学育管理人员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学生与学校相互进行信息传递交流的平台。在学校与学院制定与执行项教学管理措施的全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怕见官的心理根深蒂固,一线基层教师们和学生经常将他们的想法与意见和教学管理人员沟通,交流信息,讨论问题,并要求代为传达给有关部门;同时也从教学管理人员那里探一探“风声”。一位有亲和力的教学管理人员会成为广大师生的知心朋友,也是各项教学政策的风向标,从他们那里可心听到一线教师与学生真实的“心声”与“民意”。大量的类似问题在“信息枢纽”中汇集处理。之后通过教学育管理人员集中反映给学校。学校再根据这些意见出台更合理的管理措施,这是一种真正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也只有这种沟通与交流,才会真正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效率、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从学院的层面来看,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向上对教务处和学院分管教学院长负责;平行上要对任课教师负责、要时常与辅导员进行沟通与协调;向下要对学生负责,具有多重的服务与管理职能。可见,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处于不同的工作对象、不同的信息交汇的中心,业务涉及面广,头绪多,信息量大、工作繁重,责任重大,稍有懈怠,就会出教学事故。其作用好比飞机场的调度中心,必须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准确无误。
三、一线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手段要与时俱进
教学管理不仅仅是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兼有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双重职能的一门学科,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的学问。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一线教学管理工作内涵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工作中的创新能力越发显得重要。教学管理者不仅要具备综合业务知识和信息化的操作能力,最好能掌握所在学院的专业知识与体系,懂得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了解学科课程设置与发展方向、教学培养方案、学校学籍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等一系列重要环节,才能够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实施教学任务,并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使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做到胜任与创新。
优秀的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应该有新观点、新方法,敢于突破现有的思维模式,在实际的工作中发掘自己所在教学系统的特点,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将各种不利于教学管理与自身工作的因子消除于端倪,运用管理技能与学科的知识,在具备外部条件的情况下,锐意创新,改善的工作环境,改进工作方法,规范日常的教务管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工作的效率,提升一线教学管理在学院工作中的份量。
以福建师大外国语学院为例,他们在教学管理中引入高端企业通用ISO9001质量管理与认证体系,对于常规教学管理与迎接本科教学评估的筹备,进行全程的时效与质量监控,能对每一次的管理所投入的成本做到心中有数,极大地节约了人力与物力资源,在常规教学管理与迎接本科教学评估的筹备过程中,不多花一张纸,不多耗一度电,其成效获得教育部评估专家的高度称赞,称赞他们的教学管理是绿色管理,他们的迎接本科教学评估的筹备是绿色评建。ISO9001质量管理与认证体系的引入,使得基层教学管理人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能够有时间与精力思考本学院教学与管理中深层次的问题,真正成为教学院长的左右手。
另外,他们的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均为硕士或博士生,不仅具有较强的 英语业务能力,还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良好的知识结构。真正做到打通教学、教学管理、辅导员、教辅四个系列的界限。
四、一线教学管理人员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力量
现在的高校,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教师一学生”这样简单的双向交流的共同体。实际上,教师也不是高校的管理者,高校管理的真正实施者是高校中职责分明、分工明确的各职能部门及其人员,而被管理者是任课教师和学生。只不过在这种组织中,所谓的“管理”与“被管理”不带有明显的强制性,更多的是一种交流与协商的关系。
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30%在于自身的优势,70%在于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运用到具体的某一个院系的运作中,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院之间,学生与学院之间,往往会产生一些矛盾与分歧。如果没有人及时疏导,就可能因缺乏沟通和交流,随着问题和矛盾的积累与深化,危害到教学,最终影响到学院与个人的发展,这对于整个院系乃至学校的和谐建设都是极为有害的。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我国高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一度出现质量滑坡。这与高校一线教学管理职能的弱化与缺失有很大的关联。
一线教学管理人员这时候要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要真正成为联系上下内外的灵敏的传感器,成为高校运作的润滑剂。不能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要善于发挥自身“以善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利动人”的沟通技巧,对上对下、对内对外及时地进行疏导协调,突显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不可替代性,也最终实现自已的工作价值与人生理想。
五、对教学管理的延伸思考
作为一名教学管理人员,除了要掌握相应的高校管理理论外,还应努力学习教育理论专业的知识,最好兼具所在学院的学科专业知识。从宏观上看,学校的管理育人与教学育人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但是在实践中二者经常是两张皮,处于脱钩的情形。为此。教学管理人员应使自己能够更多地从一线教师的视角来看待和认识教学管理,进行换位思考,而不单单地以教学管理人员的心态来做事;一线教师也可以站在教学管理人员的立场上检视自己的教学工作。正确认识教学管理的重要性,消除一些对教学管理的个人的、片面的看法和不健康的心理。從长远来看。将来可否抽调一线的教师来充实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人员也应具备一定的学科教学能力?这样能够一定程度上打通二者之间的在观念上与职能上的界限,也促使一线教师更多地从管理育人的角度来看待教育的本质,提升教学效果,增进教学管理人员与一线教师之间的理解与沟通,优势互补,和谐发展,共同提高校的办学与管理水平。
当今的高等教育正步入大众化、普及化与全球化的快车道,但从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实践来看,人们仍停留在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而对于经济界通用的高端的、先进的、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还存在心理上的排斥与不适应;信息化管理手段相对滞后,对于数字化、信息化的教学与管理的理解还更多地停留在硬件的层面。随着大学校际之间的教育与管理资源的共享互认,跨区域、跨校际,跨院系,跨文、理、工、医、农学科专业的双学位课程教育的兴起,迫切要求作为原生态的高校一线教学管理,要与社会、经济、民生互动演进,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校的一线教学管理将不再是一个学院或一所学校的独立的封闭的系统,而要成为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能量交换并互动演进的系统工程。同时。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的教学管理理念与体系,并在教学管理与教学中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各层次教育管理人员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管理 信息中枢 数字化管理 和谐校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深化的今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及其自身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的模式正感受着必须与时俱进的紧迫感。教学管理将是一个知识、信息高度密集的领域。一个学院的师资力量、学科特点、专业设置、学风教风、科研力量、硬件设施等怎样整合优化?一所大学的传统优势、人文精神如何更好地秉承并与时俱进?如何构建和谐院系、和谐校园,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这些都要求我们打通教学、教学管理、辅导员、教辅四个系列的界限,其中教学管理工作在整个高校运作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要求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具备通才的素质。
一、当前我国高校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等教育不是等同于职业技能学院的教育,它是一个全方位、多信息、持续性的优秀人才的养成过程,如果说一线教师对于学生更多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言教的话,那么,一线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体现的是身教和服务,学生从中得到的教育也非常直观。对于一位优秀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来说,一份课表的缮制,体现出的是一种美感,是教学规律与管理原理在运用方面的完美融合。一次四、六级外语考试。其运作强度,都能够辐射到许多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和周边经济,产生拉动作用,正形成一种考试经济与文化。一线教学管理人员与学生的一次对话,都有机会向学生展现出教育工作者深厚底蕴与气质,这是一种学校一种宝贵的无形的教育资源。
目前,不少高校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重科研、轻教学的趋势,而在教学中又存在重教学、轻管理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一线教学管理岗位难以留住优秀人才,留下的也在伺机跳槽。承担的责任与待遇不相称,在培养、工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面临较多的困难。因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大受影响,工作中难以安心。日常工作单调繁琐,责任重大,教师节,没有掌声和鲜花,年复一年,周而复始,还要耐得住寂寞。“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是很大一部分高校一线教学管理人员的感叹!
二、在高校信息化管理中,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处于枢纽的位置
高校自身根据管理和职能的需要,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和完整健全的部门系统,从而使自身成为一个庞大的科层制组织。在这种科层组织中。信息传递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而作为这种传递的实施者——一线教学管理人员,日益成为高校信息枢纽的运行者。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属于学校教学过程实施和教学质量监控的管理人员。所谓管理,就是对集体或单位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整合、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达成最大的功效而进行的活动。从学校管理的层面上来看,但有时候这种管理方式会存在“失效”的风险,因为毕竟各职能部门最终的管理对象是学生。但在管理指令的执行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意料之外的情况,这样学校必须获取反馈信息。目前高校中常用的获取反馈信息的方法是试错法——即先把教學信息传达下去,个别班级和学生在使用执行信息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或信息失效的情况时,学校就通过反馈到一线教学管理人员那里的信息对先前的指令予以修订和改进。整个试错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线教学管理人员是重要的“传输转换器”。没有他的存在,在现有体制下,这种学校和学生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就无从实现。
高校教学育管理人员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学生与学校相互进行信息传递交流的平台。在学校与学院制定与执行项教学管理措施的全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怕见官的心理根深蒂固,一线基层教师们和学生经常将他们的想法与意见和教学管理人员沟通,交流信息,讨论问题,并要求代为传达给有关部门;同时也从教学管理人员那里探一探“风声”。一位有亲和力的教学管理人员会成为广大师生的知心朋友,也是各项教学政策的风向标,从他们那里可心听到一线教师与学生真实的“心声”与“民意”。大量的类似问题在“信息枢纽”中汇集处理。之后通过教学育管理人员集中反映给学校。学校再根据这些意见出台更合理的管理措施,这是一种真正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也只有这种沟通与交流,才会真正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效率、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从学院的层面来看,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向上对教务处和学院分管教学院长负责;平行上要对任课教师负责、要时常与辅导员进行沟通与协调;向下要对学生负责,具有多重的服务与管理职能。可见,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处于不同的工作对象、不同的信息交汇的中心,业务涉及面广,头绪多,信息量大、工作繁重,责任重大,稍有懈怠,就会出教学事故。其作用好比飞机场的调度中心,必须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准确无误。
三、一线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手段要与时俱进
教学管理不仅仅是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兼有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双重职能的一门学科,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的学问。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一线教学管理工作内涵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工作中的创新能力越发显得重要。教学管理者不仅要具备综合业务知识和信息化的操作能力,最好能掌握所在学院的专业知识与体系,懂得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了解学科课程设置与发展方向、教学培养方案、学校学籍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等一系列重要环节,才能够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实施教学任务,并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使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做到胜任与创新。
优秀的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应该有新观点、新方法,敢于突破现有的思维模式,在实际的工作中发掘自己所在教学系统的特点,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将各种不利于教学管理与自身工作的因子消除于端倪,运用管理技能与学科的知识,在具备外部条件的情况下,锐意创新,改善的工作环境,改进工作方法,规范日常的教务管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工作的效率,提升一线教学管理在学院工作中的份量。
以福建师大外国语学院为例,他们在教学管理中引入高端企业通用ISO9001质量管理与认证体系,对于常规教学管理与迎接本科教学评估的筹备,进行全程的时效与质量监控,能对每一次的管理所投入的成本做到心中有数,极大地节约了人力与物力资源,在常规教学管理与迎接本科教学评估的筹备过程中,不多花一张纸,不多耗一度电,其成效获得教育部评估专家的高度称赞,称赞他们的教学管理是绿色管理,他们的迎接本科教学评估的筹备是绿色评建。ISO9001质量管理与认证体系的引入,使得基层教学管理人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能够有时间与精力思考本学院教学与管理中深层次的问题,真正成为教学院长的左右手。
另外,他们的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均为硕士或博士生,不仅具有较强的 英语业务能力,还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良好的知识结构。真正做到打通教学、教学管理、辅导员、教辅四个系列的界限。
四、一线教学管理人员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力量
现在的高校,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教师一学生”这样简单的双向交流的共同体。实际上,教师也不是高校的管理者,高校管理的真正实施者是高校中职责分明、分工明确的各职能部门及其人员,而被管理者是任课教师和学生。只不过在这种组织中,所谓的“管理”与“被管理”不带有明显的强制性,更多的是一种交流与协商的关系。
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30%在于自身的优势,70%在于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运用到具体的某一个院系的运作中,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院之间,学生与学院之间,往往会产生一些矛盾与分歧。如果没有人及时疏导,就可能因缺乏沟通和交流,随着问题和矛盾的积累与深化,危害到教学,最终影响到学院与个人的发展,这对于整个院系乃至学校的和谐建设都是极为有害的。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我国高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一度出现质量滑坡。这与高校一线教学管理职能的弱化与缺失有很大的关联。
一线教学管理人员这时候要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要真正成为联系上下内外的灵敏的传感器,成为高校运作的润滑剂。不能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要善于发挥自身“以善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利动人”的沟通技巧,对上对下、对内对外及时地进行疏导协调,突显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不可替代性,也最终实现自已的工作价值与人生理想。
五、对教学管理的延伸思考
作为一名教学管理人员,除了要掌握相应的高校管理理论外,还应努力学习教育理论专业的知识,最好兼具所在学院的学科专业知识。从宏观上看,学校的管理育人与教学育人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但是在实践中二者经常是两张皮,处于脱钩的情形。为此。教学管理人员应使自己能够更多地从一线教师的视角来看待和认识教学管理,进行换位思考,而不单单地以教学管理人员的心态来做事;一线教师也可以站在教学管理人员的立场上检视自己的教学工作。正确认识教学管理的重要性,消除一些对教学管理的个人的、片面的看法和不健康的心理。從长远来看。将来可否抽调一线的教师来充实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人员也应具备一定的学科教学能力?这样能够一定程度上打通二者之间的在观念上与职能上的界限,也促使一线教师更多地从管理育人的角度来看待教育的本质,提升教学效果,增进教学管理人员与一线教师之间的理解与沟通,优势互补,和谐发展,共同提高校的办学与管理水平。
当今的高等教育正步入大众化、普及化与全球化的快车道,但从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实践来看,人们仍停留在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而对于经济界通用的高端的、先进的、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还存在心理上的排斥与不适应;信息化管理手段相对滞后,对于数字化、信息化的教学与管理的理解还更多地停留在硬件的层面。随着大学校际之间的教育与管理资源的共享互认,跨区域、跨校际,跨院系,跨文、理、工、医、农学科专业的双学位课程教育的兴起,迫切要求作为原生态的高校一线教学管理,要与社会、经济、民生互动演进,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校的一线教学管理将不再是一个学院或一所学校的独立的封闭的系统,而要成为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能量交换并互动演进的系统工程。同时。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的教学管理理念与体系,并在教学管理与教学中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各层次教育管理人员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